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医药治疗IgA肾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宇晨 《山西中医》2005,21(2):60-61
IgA肾病是一组不伴有系统性疾病,肾活检免疫病理检查在肾小球系膜区有以IgA为主的免疫复合物颗粒样沉积,临床上以血尿为主要表现的肾小球疾病。也是我国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近年来,中医界广泛开展了肾穿刺活检,中医药在控制血尿、保护肾功能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疗效。对其病因病机也有了进一步认识,现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试谈IgA肾病的中医药治疗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IgA肾病是一种以肾小球系膜IgA沉积为特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之一,近年来研究认为IgA肾产生的病理改变不会自行消退,平均每年有2%-3%的病人发生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此病以血尿为主症,按中医辩证贵之于风热邪毒,湿热邪毒以及气阴两虚及淤血内停,治疗有按发作期,缓解期,辩证用药也有报道用清热解毒,滋肾,凉血活血等中药治疗,均有一定疗效,若判断中医药治疗是否能够延缓甚至阻止IgA肾病的进行性进展,仍需长  相似文献   

3.
自1968年法国学者首先报告IgA肾病以来,现已证实IgA肾病是世界范围内一种最常见的肾小球肾炎,也是导致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病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发生于青少年,且男性多发,男女之比为2:1。该病临床常以反复发作性肉眼血尿、持续性镜下血尿和/或蛋白尿、腰痛等为主要特征,其中最常见的临床表现(约占50%~60%)是反复发作性的肉眼血尿,并且常同时合并呼  相似文献   

4.
中医药治疗IgA肾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峰  李香兰 《国医论坛》2000,15(4):54-56
IgA肾病是指肾组织免疫荧光检查有大量以IgA为主的循环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系膜区沉积的一种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也是导致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最常见的原因之一。自1968年法国学者Berger第一次报告此病后,世界各地均有报道,据统计本病占我国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30%~40%,进入肾功能不全者可达20%~30%[1]。本病发生于任何年龄,但80%发生在16岁~35岁,临床以血尿为多见。长期以来IgA肾病一直是肾脏病学者致力研究的焦点,而且有些研究已经相当深入。兹将近10年来有关中医药方面的研究简单综述如下。1 病因病机IgA肾病的主要病因有外邪侵袭、素体…  相似文献   

5.
就IgA肾病在中医药领域中的病因病机、辨证分期、辨证论治、单味或单方药物干预治疗、实验研究等方面的认识及其现状进行综述,指出了在当前研究中中医药干预治疗可能存在的优势和局限性,总结概括了IgA肾病在中医药治疗中的辩证思路与施治对策。参考文献26篇。  相似文献   

6.
黄怀鹏  王钢 《陕西中医》2002,23(12):1147-1149
Ig A肾病 ( Ig AN)是我国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近年来 ,中医界广泛开展了肾穿刺活检 ,中医药在控制血尿、保护肾功能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疗效 ,对其病因病机也有了进一步认识。   1  Ig AN的病因病机  Ig AN是一种免疫复合物性肾炎 ,其发生与机体免疫系统功能紊乱有关 ,Ig A免疫复合物在肾脏不断沉积损伤肾小球 ,并通过旁路途径使补体活化 ,白细胞聚集 ,炎症细胞激活或肾小球固有细胞活化 ,释放炎症因子、细胞因子使肾小球损伤加重 ,而机体免疫功能的紊乱又与脏腑的虚损有密切关系。多数学者认[1-3] 为本病是一个本虚标实 ,…  相似文献   

7.
关建国 《广西中医药》2007,30(2):7-8,11
IgA肾病以复发性血尿、蛋白尿为临床特点,以肾小球系膜区IgA为主的免疫复合物沉积为病理特征,IgA肾病是中国常见的肾脏病,占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20%~40%.发病后10年内约10%~20%IgA肾病患者进入尿毒症,是导致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最主要原因之一[1].目前,现代医学对此病尚缺乏可靠的控制手段和疗效显著的治疗方法.近年来随着中医对IgA肾病研究的不断深入,中医药对该病治疗的前景受到关注.本文就2001年以来中医药治疗IgA肾病的进展作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8.
9.
中医药治疗IgA肾病的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医药治疗IgA肾病的体会哈尔滨市职工医学院蔡梦影佳木斯市中医院高干病房王雅娟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孙玉霞,张继喆IgA肾病是以肾小球系膜区存在于IgA为主的免疫复合物沉积为特征的肾小球疾病.可发于任何年龄,尤其以青少年为多,在临床上以血尿为此病的首发症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自拟的滋阴益肾方治疗IgA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滋阴益肾方为基本方治疗了24例IgA肾病,观察了治疗前后IgA肾病患者的尿蛋白、尿红细胞、肝肾功能的改变情况。结果:滋阴益肾方对IgA肾病的临床控制有效率为50%,显效33.3%,总显效率为83.3%。结论:滋阴益肾方对IgA肾病的治疗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1.
IgA肾病是一组具有共同免疫病理特征的肾小球疾病,其特征为IgA或IgA为主的免疫球蛋白伴补体c,呈颗粒状沉积于肾小球系膜区或系膜区及毛细血管壁,临床上以反复发作性血尿为主要特点,可伴有蛋白尿,甚至出现肾病综合征,约占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30%-40%。目前,西医对本病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来,中医中药对本病治疗研究有了长足发展,现就中医药治疗IgA肾病研究方法概括如下。  相似文献   

12.
IgA肾病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IgA肾病为一免疫病理诊断名称,是指一组不伴系统疾病,在肾小球系膜区有大量IgA或以IgA为主的免疫复合物颗粒样沉积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临床表现以血尿为主.西医对本病治疗主要是减轻因IgA沉积引起的免疫炎症反应,因而至今仍缺乏有效的治疗和控制措施.中医采用辨病辨证相结合的方法,在IgA肾病的治疗上显示了优势和特色.现将中医药治疗IgA肾病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中医药治疗IgA肾病的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汇集了近年来有关中医药治疗IgA肾病的文献题录信息,并对其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中医药治疗IgA肾病无论在理论、临床还是动物实验方面,均有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采用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的研究思路,为IgA肾病的中医辨证分型奠定了基础。中医辨证宜遵循以正虚为主,结合标实进行分型。动物实验研究为探讨有效方药的作用机理创造了条件。最后对尽快建立统一分型标准,有效药物的筛选及进一步加强动物实验研究提出了建议与展望。  相似文献   

14.
中医药治疗IgA肾病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IgA肾病的产生是由于脏腑气阴亏虚,导致水湿瘀血等病理产物蓄积,后者又成为新的致病因素,从而使病情更加复杂.整个病程呈现由虚而实,以致虚中兼实、实中兼虚、虚实夹杂的特点.病变脏腑涉及肺、肾、脾、肝诸脏.本病发作前多有上呼吸道感染或肠道感染,风热邪毒或湿热邪毒是本病的发病原因.对IgA肾病的治疗多分为阴虚型、气阴两虚型和阴阳两虚型进行辨证治疗,也有将IgA肾病分为急性期和慢性期进行分期治疗者.  相似文献   

15.
惠乃玲  惠敢 《河北中医》2001,23(4):316-317
IgA肾病是指一组以肾小球系膜区IgA显著沉积为特征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 ,也是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的不断进展 ,中医对IgA肾病也有了新的认识 ,治疗方面也有新的进展。现就近 5年来中医治疗情况总结如下。1 辨证分型治疗刘宏伟[1 ] 将IgA肾病根据临床主要特征分为急性发作期和慢性发作进展期。其中急性发作期分为热毒扰肾及下焦湿热 2型 ;慢性进展期分为阴虚内热、气阴两虚、气虚不摄、气滞水停、瘀血内阻及湿热内蕴 6型。热毒扰肾型用银蒲玄麦甘秸汤加减 ;下焦湿热型用小蓟饮子加减 ;阴虚内…  相似文献   

16.
IgA肾病的中医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近几年中医药对IgA肾病的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情况,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IgA肾病(IgA nephropathy)是我国最常见的慢性肾脏病和终末期肾脏病的主要原发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血尿。根据IgA肾病的临床症候特点,可将其归属于中医学"血尿"、"水肿"、"腰痛"、"肾风"、"虚劳"等范畴。本病为本虚标实之证,以肾元亏虚为本,湿、热为标,淤血内结贯穿始终。辨证时当首辨分期,再辨主证、次证;先辨正虚,再辨邪实。中医药在治疗本病有一定的优势。主要分为辨证论治、专法专方、中成药及中药制剂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中医药诊治IgA肾病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9.
中医药治疗IgA肾病的临床探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中医药治疗IgA肾病的临床探析刘宏伟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生部(北京100091)庞俊娟海南省海口市中医药学校(海口570208)IgA肾病是世界公认的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也是导致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最常见的原因之一。据统计本病约占我国原发性肾小球肾炎...  相似文献   

20.
对近年来中医药治疗IgA肾病的研究文献,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专方专药、中西医结合治疗、实验研究等不同方面进行了综述,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研究的方向。参考文献23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