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何文容  孙亚凌 《职业与健康》2007,23(15):1369-1370
避孕药物的研制成功是建立在生殖医学基础之上的。随着对生殖过程了解的全面深入,人们已懂得利用相关药物干扰、控制或阻断某个或某几个生殖环节,从而达到避孕的目的。除了紧急避孕药物如米非司酮为非甾体激素类避孕药物外,其他的常用避孕药物均为甾体激素类避孕药物。甾体激素  相似文献   

2.
甾体避孕药临床研究现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新型口服避孕药,新型缓释系统,紧急避孕以及男性抗生育是近年来甾体类避孕药研究的热点,本文报道了这几类药物近年来临床研究的结果,主要介绍其避孕效果及副作用,供广大临床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3.
现代口服避孕药使用指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激素避孕药主要是指甾体避孕药,大多数为人工合成的孕激素和雌激素配合而成的避孕药,少数为单方孕激素制剂。自从1956年临床试用以来,人们对它的认识逐渐加深、完善。由开始疑惑、担心到较正确、全面的评价,由误解慢慢到理解并开始使用。近40余年其研究进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①激素减量而避孕效果不变。我国1967年采用的低剂量口服避孕药为国际首创,雌激素含量仅为国外产品的1/4,并且比国外提前7~8年应用低剂量口服避孕药。②研制新型避孕药。目前口服避孕药中的孕激素已按开发研制分为第一、二、三代3个阶段,而且还有新的药物在研制和临床实验中。  相似文献   

4.
5.
6.
自上世纪60年代口服甾体激素避孕药问世以来,随着科学的发展,进行了不断的研究,不仅是药物的剂量和配方有所改进,用药途径也由单纯口服变为多种方式,同时对药物的安全性也作了大量研究。一、口服避孕药(OC)(一)类型目前临床应用的新型口服避孕药主要是降低了雌激素含量和含有活  相似文献   

7.
人们早就发现,使用OC与心血管病关系密切,过去一直认为OC主要通过影响血脂水平进而导致心血管系发病率增加。近来研究结果表明,OC也可改变血浆载脂蛋白水平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因为此类患者血浆ApoA-I浓度多有降低而ApoB增加。OC中雌、孕激素通过不同机制对血浆ApoA-I及ApoB浓度施加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8.
甾体避孕药临床研究现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新型口服避孕药、新型缓释系统、紧急避孕以及男性抗生育是近年来甾体类避孕药研究的热点。本文报道了这几类药物近年来临床研究的结果,主要介绍其避孕效果及副作用,供广大临床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9.
10.
近年来,食品和生物材料中微量甾体激素的测定屡见报道。生物材料包括尿液、血液、唾液、皮肤渗透液、粪便以及动物组织等。由于这些样品成分复杂,甾体激素的含量又极低,在测定前必须对样品进行预处理,将甾体激素从样品中抽取出来,并进行适当的净化和处理。本文对样品预处理方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甾体激素避孕所致异常子宫内膜出血的机理和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异常子宫内膜出血是甾体激素避孕的常见副反应之一,也是使用者终止使用的主要原因。其发生与药物组成,局部调节因子和子宫内膜形态及血管组成改变有关。咨询解释,甾体激素补充,前列腺素抑制剂及抗纤溶药物治疗是目前主要的处理对策。  相似文献   

12.
13.
根据目前新掌握的资料,确定了长期服用,含有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口服避孕药对女子生殖系统的良性肿瘤如子宫肌瘤和乳腺病有抑制作用,对肝腺瘤的生长有促进作用。对其恶性肿瘤,包括子宫内胰腺癌和卵巢癌有抑制与预防作用,对肝癌却有促进作用。对宫颈癌和乳腺癌的影响,尚无定论。其与身体的其它系统,包括呼吸、消化和泌尿系统肿瘤的发生,则无关联。  相似文献   

14.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食品中甾体激素残留量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保健饮料中可能添加某些激素,或由于生产工艺的原因致某些天然激素残留。我国和日本、美国等国家,均规定食品中不得检出甾体激素。因此,食品中甾体激素残留的分析检测具有重要意义。甾体激素分析采用的方法有比色法、薄层层析法(TLC)、气相色谱法(GC)、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质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以及免疫分析法等。本文对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肉类、奶粉及保健饮料中10种甾体激素残留量的方法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孕激素除了参与生殖功能外,作为神经甾体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对中枢神经系统发挥快速调节作用,与炎症防护因子如TNF-α和1L-1β及生长因子的表达、神经递质、海马突触传递和突触可塑性有着密切关系。孕激素在产后抑郁症的作用研究中呈现出复杂性和多重性,其作用机制还不是很清楚,有待进一步研究。文章就孕激素的合成与受体、对产后抑郁症中所起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根据目前新掌握的资料,确定了长期服用,含有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口服避孕药对女子生殖系统的良性肿瘤如子宫肌瘤和乳腺病有抑制作用,对肝腺瘤的生长有促进作用。对其恶性肿瘤,包括子宫内膜腺癌和卵巢癌有抑制与预防作用,对肝癌却有促进作用。对宫颈癌和乳腺癌的影响,我定论。其与身体的其它系统,包括呼吸、消化和泌尿系统肿瘤的发生,则无关联。  相似文献   

17.
李少芬 《家庭医学》2007,(22):31-31
20世纪50年代口服避孕药的问世,是人类节育技术史上的第一次革命,随着医学的进步和医药技术的提高,合成口服避孕药的种类、剂型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除了避孕的作用以外,科学家们更关注如何降低避孕药对人体的副作用,例如:对心血管及代谢的影响,对生殖器肿瘤发生的影响等等。抗孕激素药物——米非司酮的诞生,是合成甾体激素史上的重要创举,它不仅用于催经止孕,还可以用于紧急避孕。由于抗孕激素药物副作用小,应用范围广,是临床医生和广大育龄妇女最常选用的避孕药物。  相似文献   

18.
19.
甾体激素是具有环戊烷多氢菲母核结构的一大类化合物,分为雌激素、雄激素、孕激素和皮质素四大类。甾体激素广泛存在于动物及人体内,在生命科学中起着重大的作用。 目前国内外测定甾体激素常用的分析方法是放射免疫分析(RIA)、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以及气相色谱—质谱联机(GC-ms),其中RIA是一种最成熟、应用最广泛的方法。差不多所有人体激素先后都建立了RIA法。RIA灵敏度较高,特异性较强,但不  相似文献   

20.
甾体激素核受体与辅助调节因子对基因表达的协同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甾体激素受体作为核受体家族中的一大类别,决非单独与DNA靶序列上的应答元件作用调节靶基因的表达,而是在一系列辅助调节因子参与下,通过蛋白-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实现对靶基因的协同调控。而且各种辅助调节因子又受各种不同信号途径的调节,形成了不同信号途径之间的交叉调节。在辅助调节因子的参与下,激素-受体-靶基因调控方式与多种信号传导途径间通过交叉调节,形成建立在不同时空上的基因表达网络调控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