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闭合复位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对37例股骨颈骨折患者实施闭合复位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随访10个月~3 a,骨折愈合时间2.5~8.6个月,骨折愈合率94.59%(35/37),2例出现股骨头坏死。按Harris评分标准评定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86.48%(31/37)。随访期内未发生髋内翻、钉断裂、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结论闭合复位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创伤小、固定牢靠、可早期功能锻炼、能提高骨折愈合率和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  相似文献   

2.
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治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股骨干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的治疗特点和不同固定方法的疗效。方法: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27例,男22例,女5例;年龄14~65岁,平均35岁。动力髋螺钉(DHS)固定3例,加压钢板加空心加压螺钉固定12例,重建钉固定8例,顺行髓内钉加空心加压螺钉固定4例。13例固定术前用克氏针临时固定股骨颈骨折。结果:术后随访36~75个月,平均44个月。25例股骨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4.5个月,2例股骨颈骨折不愈合。27例股骨干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6个月。未用克氏针临时固定股骨颈骨折14例中,2例出现股骨颈不愈合,3例轻度髋内翻畸形。结论:股骨干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有许多固定方法可供选择,加压钢板加空心加压螺钉固定简便易用,在实施固定术前用克氏针临时固定股骨颈骨折可避免股骨颈骨折再移位和损伤。  相似文献   

3.
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新鲜股骨颈骨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新鲜股骨颈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46例新鲜股骨颈骨折患者在C型臂监测下于牵引床上复位后采用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结果46例随访8~25个月,骨折愈合40例,不愈合4例,股骨头坏死2例。结论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新鲜股骨颈骨折是一种有效、安全、简单、经济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皮自体骨髓移植加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股骨颈骨折是否优于单纯空心螺钉内固定术,分析经皮自体骨髓移植加空心螺钉内固定术能否促进股骨颈骨折愈合、减少股骨头坏死。方法:对2000年12月至2008年12月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经皮自体骨髓移植加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30例,其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18~89岁,平均(52.3±0.2)岁;车祸伤13例,坠落伤3例,跌倒摔伤14例;GardenⅠ型1例,Ⅱ型6例,Ⅲ型12例,Ⅳ型11例,观察骨折愈合及股骨头坏死情况。对照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18~91岁,平均(51.9±0.1)岁;车祸伤12例,坠落伤1例,跌倒摔伤17例;GardenⅠ型5例,Ⅱ型2例,Ⅲ型15例,Ⅳ型8例,只用空心螺钉内固定。对两组的骨折愈合及并发症情况进行随访,随访时间2年。结果:随访2年后观察组与对照组骨折的平均愈合时间分别为(7.1±1.2)、(8.0±1.4)个月。观察组股骨颈骨折愈合29例,坏死1例;对照组股骨颈骨折愈合24例,坏死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自体骨髓移植加空心螺钉内固定可促进股骨颈骨折愈合,减少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闭合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在C型臂X线透视下牵引床牵引复位,经皮穿入2~3枚导针,顺导针拧入空心螺钉治疗股骨颈骨折110例,术后随访2~6年。平均3年8个月。结果 除1例手术后第6天因突发心肌梗死死亡,2例骨折不愈合外,其余107例均获得愈合,骨折愈合率为98.2%。远期出现股骨头缺血坏死及塌陷29例,坏死发生率为26.36%。结论闭合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其方法简单,固定牢固,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6.
经皮穿刺AO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5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早期经皮穿刺AO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的总结,分析该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新鲜老年股骨颈骨折50例,早期在放射科X线透视下,经皮穿刺AO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结果:50例骨折病人经过2~5a的随访,50例中一年内愈合45例,愈合率90%。股骨头发生缺血坏死3例,发生率6%。结论:早期经皮穿刺AO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特别是合并多个系统疾病、手术耐受性差、经济条件差的患,是较为理想的首选方法,因创伤小、费用低、设备要求不高,故适宜基层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股骨颈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植骨内固定术治疗移位型和陈旧性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 本文回顾分析34例股骨颈骨折,采用植骨和内固定术治疗,所有病例新鲜骨折平均随访4.5年,陈旧性为4.9年,其中新鲜骨折Garden IV型11例,陈旧性23例。早期采用三刃钉固定15例和钉板固定1例,空心松质骨螺钉固定15例,DHS内固定2例,1例单纯行植骨术。植骨方式采用髂骨松质骨植骨23例,带肌蒂植骨11例。结果 骨折愈合率:新鲜骨折为100%,陈旧性骨折为82.6%;缺血坏死12例。比较单纯松质骨植骨和带肌蒂骨植骨治疗结果,骨愈合率分别为91.3%和90.9%,坏死率分为26.1%和54.5%。结论 正确认识股骨颈骨折的创伤病理特点,稳定的内固定和植骨术可提高骨折愈合率,单纯松质骨植骨发生股骨头坏死明显低于带肌蒂植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结合股方肌骨瓣移植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髋关节后外侧切口,切开复位、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加股方肌骨瓣移植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26例。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3年。骨折均一期骨性愈合,疗效评定:优秀16例,良好8例,差2例,优良率达92.3%(24/26)。结论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结合股方肌骨瓣移植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骨愈合率高,并发症少,操作简单,恢复快,疗效好。  相似文献   

9.
三枚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三枚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对56例股骨颈骨折(GardenⅡ型6例、Ⅲ型27例、Ⅳ型23例)采用三枚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结果51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31.6(18~62)个月,骨折愈合率达96.1%(49/51),股骨头缺血坏死率27.5%(14/51);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骨折愈合者平均93分,缺血坏死者平均57分。结论三枚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性能,使骨折获得较高的愈合率,但股骨头缺血坏死率仍较高。  相似文献   

10.
非平行不相交两枚空心加压螺钉治疗股骨颈骨折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非平行不相交两枚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89例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两枚空心加压螺钉以非平行不相交的空间分布方式行内固定治疗。对治疗后股骨颈骨折愈合率、股骨头坏死率及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 平均随访3年2个月,股骨颈骨折愈合率为93.3%,股骨头坏死率为4.8%。髋关节功能评价为优48例,良30例,可5例,差6例,优良率为87.6%。结论 闭合复位,非平行不相交两枚空心加压螺丝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操作容易、创伤小、股骨头坏死发生率低、骨折愈合率高、髋关节功能恢复理想,是治疗股骨颈骨折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加压空心钉固定加肌蒂髂骨瓣移植联合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加压空心钉固定加缝匠肌髂骨瓣和(或)阔筋膜张肌髂骨瓣植入治疗股骨颈骨折36例,观察骨折愈合率及优良率。结果36例均获随访,时间5—10(7.5±1.4)年。根据X线片和功能恢复程度并参考赵东升等标准进行功能评价:优27例,良7例,可2例,优良率为94.4%;骨折愈合时间3~8(5±1.6)个月,2例发生骨折不愈合,愈合率为94.4%。2例5年后股骨头坏死,坏死率为5.6%。结论加压空心钉固定加肌蒂骨瓣移植联合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固定牢固,缝匠肌髂骨瓣和(或)阔筋膜张肌髂骨瓣血供充足,可促进股骨颈骨折愈合,降低股骨头坏死率,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利用有限元分析研究不同内固定治疗Pauwels Ⅲ型股骨颈骨折的生物力学特点。方法:选取1名健康受试者的股骨CT数据进行三维重建,骨折造模,装配动力髋螺钉、锁定加压钢板、三枚空心钉、四枚空心钉和髓内钉,建立有限元模型,在股骨头顶端轴向加载1400 N应力。研究不同内固定的应力分布和位移分布、股骨的应力分布和位移分布,并比较内固定和股骨模型的应力峰值和位移峰值。结果:股骨和内固定应力较大区域均分布于股骨颈及股骨干部位,且在骨折线附近均出现应力增大的现象;内固定位移分布主要集中于股骨头内螺钉尖端位置,股骨位移集中于股骨头顶端,应力加载位置。四枚空心钉的应力最小,峰值为135.3 MPa;锁定加压钢板的应力最大,峰值为405.9 MPa,但锁定加压钢板的位移12.3 mm为最小峰值;三枚空心钉的位移18.8 mm为最大峰值;三枚空心钉固定时,股骨受力最小,应力峰值为36.8 MPa,但股骨位移最大,峰值为19.3 mm;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时,股骨受力104.6 MPa为最大应力峰值而位移12.6mm为最小位移峰值。结论:锁定加压钢板在固定股骨颈骨折时稳定性最高,但股骨和内固定承受更大的压力和剪切力;动力髋螺钉固定短期内促进骨折愈合较有优势,但长期固定时髓内钉固定更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内固定术后颈短缩的发生率和影响因素,以及其对骨折愈合和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2006年1月至2010年2月间采用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175例股骨颈骨折患者,其中110例患者获得随访,男32例,女78例;平均年龄75.3岁;Garden Ⅰ、Ⅱ型骨折42例,GardenⅢ、Ⅳ型骨折68例;平均骨密度T值为-2.8;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为3.6d。记录患者术后12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根据随访期间患者X线片表现将患者分为颈短缩组和无颈短缩组,统计颈短缩的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率和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对影响颈短缩的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110例患者术后获平均12.5个月(3~ 39个月)随访,共有46例发生颈短缩,发生率为41.8%;骨折愈合104例,愈合率为94.5%;术后12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平均为72.4分(22 ~ 97分),其中颈短缩组和无颈短缩组随访时间<10个月的患者分别有8例和11例,未计入Harris评分。颈短缩组髋关节Harris评分平均为(78±17)分,无颈短缩组平均为(86±23)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 998,P=0.048);颈短缩组骨折愈合率为95.7% (44/46),无颈短缩组为93.8%(60/6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343,P=0.068)。老年股骨颈骨折行空心钉内固定术后颈短缩的发生与骨密度值、骨折复位质量、骨折类型、患者年龄及性别呈明显相关。 结论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颈短缩的发生率较高,患者的骨密度值、骨折复位质量、骨折类型、年龄及性别是其影响因素,颈短缩会影响术后髋关节的功能,但并不影响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 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8年6月行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41例青壮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按照"难治性骨折的治疗研究随访表"进行随访,从骨折类型、手术时机、骨折复位质量、置入物类型、卧床时间以及髋关节功能等方面进行评估. 结果 41例患者获得10~52个月随访,平均30.5个月.37例(90.2%)患者在伤后2~5d内行手术治疗,平均3.6 d,Garden Ⅱ、Ⅲ型骨折采用闭合复位钛合金空心钉内固定术,Garden Ⅳ型及陈旧性骨折、病理性骨折采用切开复位钛合金空心钉内固定加髂骨瓣植骨术.术中复位评价平均4.83分,术后平均卧床时间3.5个月.髋关节功能按照Harris评分标准:优21例,良15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为87.8%.Garden Ⅳ型骨折优良率较Ⅱ、Ⅲ型骨折优良率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5,P=0.25). 结论早期手术、解剖复位、多枚钛合金空心钉坚强内固定是青壮年股骨颈骨折手术治疗的关键,Garden Ⅳ型骨折髂骨瓣植骨、合理的早活动和晚负重是预防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有力保证.根据骨折的严重程度制定科学规范的治疗方案和合理的术后康复策略,对提高临床疗效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加压空心钉内固定不同部位的生物力学研究,得出各种相关的生物力学数据,以得出更加稳定的内固定植入方法,在生物力学方面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股骨模型按人体股骨颈骨折时常见的pauwels70°角用电锯截断,模拟常见的内收型股骨颈基底骨折,分别按正三角(向前分散排列、向前平行排列),倒三角(向前分散排列、向前平行排列)不同的固定结构做成股骨颈骨折复位固定模型,在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上施加一定载荷,测出模型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位移,同时在股骨颈内外侧贴应变片,在应变力综合测试仪上测出内、外侧的应变,根据公式计算出断面张开角。结果3枚空心加压螺钉采用上2枚,下1枚的向前分散倒三角形结构时,无论在载荷下水平位移、垂直位移、内外侧应力及断面张开角,还是在股骨颈骨折牢固固定方面,生物力学相关数据均显示最好。结论3枚加压空心钉呈倒三角向前分散结构的内固定方式最稳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固定术后空心钉脱出与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对2008年10月~2010年10月间于天津医院创伤骨科行内固定治疗的135例股骨颈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61例,女74例;年龄18~78岁,平均48.6岁.摔伤83例,车祸45例,其他损伤7例.按股骨颈骨折Garden分型:Ⅱ型9例,Ⅲ型75例,Ⅳ型51例.随访16~56个月,平均38.2个月.[结果]52例(38.5%)发生股骨颈短缩愈合;9例(6.7%)发生骨折不愈合;20例(14.8%)出现股骨头坏死;42例(31.1%)术后发生空心钉脱出,其中伴短缩愈合24例(46.2%)、不愈合6例(66.7%)、股骨头坏死12例(60%).术后空心钉脱出的发生与骨折Garden分型、骨质疏松Singh指数及骨折复位的Garden指数密切相关;且与骨折短缩愈合、骨折不愈合、股骨头坏死有密切关系.[结论]密切关注股骨颈骨折术后内固定的松动情况,防止空心钉过度脱出将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7.
青壮年新鲜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目的 探讨新鲜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本组72例,平均34.4(20~48)岁。其中头下型32例,经颈型12例,基底型28例,均用多枚钛合金空心钉固定闭合复位5l例,切开复位同时分别联合应用股方肌骨瓣或带旋髂深血管的髂骨瓣2l例。平均随访3年4个月:结果 5例复位不良,其中4例出现骨折不愈合,共10例发生股骨头坏死。结论 新鲜股骨颈骨折的治疗原则是应力求早期解剖复位,牢固固定。钛合金空心钉呈等腰三角形平行固定可获得良好的固定效果,有动力加压作用,创伤小,愈合率高,并发症少,可以长期存留体内,是目前比较理想的股骨颈骨折治疗手段一带肌蒂或血管蒂的髂骨瓣植入可以改善局部的血运。良好的骨折复位、早活动晚负重,有利于降低青壮年股骨颈骨折不愈合和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空心螺钉结合带旋股外侧动脉升支髂骨瓣与单纯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两种术式治疗股骨颈骨折78例。其中采用2枚空心螺钉内固定结合旋股外侧动脉升支髂骨瓣治疗40例(A组),单纯采用3枚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38例(B组)。结果 78例均获3~9年随访。A组未见骨折不愈合病例,B组2例骨折不愈合,A组平均愈合时间(90.3±3)d,B组平均愈合时间(150.3±25)d。A组1例股骨头坏死,B组5例出现股骨头缺血坏死。两组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2枚空心螺钉内固定结合带旋股外侧动脉升支髂骨瓣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具有再次手术率低,骨折不愈合率及骨坏死发生率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19.
股骨颈骨折2枚空心螺钉内固定的力学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2枚和3枚空心螺钉固定不同骨折线方向的股骨颈骨折的力学稳定性,为2枚空心螺钉临床应用及其适应证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15具国人股骨尸体标本,构建3种Pauwels角(30°、50°和70°)的股骨颈骨折模型,分别行3枚及2枚空心螺钉内固定,采用生物力学检测仪分别测定抗张位移、竖向位移、剪切位移、综合位移、缝隙距、扭矩和刚度值,评价2枚和3枚空心螺钉内固定的力学稳定性。结果:Pauwels角为30°和50°时,2枚空心螺钉内固定的抗张位移、竖向位移、剪切位移、综合位移、缝隙距、扭矩和刚度值与3枚空心螺钉内固定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Pauwels角为70°时,采用3枚空心螺钉内固定后,其力学稳定性优于2枚螺钉内固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发现Pauwels角为70°时,即使采用3枚空心螺钉内固定,其力学稳定性明显较Pauwels角为30°和50°时差。结论:Pauwels角为30°和50°时,2枚空心螺钉内固定与3枚空心螺钉内固定的力学稳定性相同,2枚空心螺钉内固定已能较好地维持股骨颈骨折的稳定。而当Pauwels角为70°时,3枚空心螺钉内固定力学稳定性则优于2枚空心螺钉内固定,但其力学稳定性较Pauwels角为30°和50°时弱,手术时需采用角稳定系统或者加用抗滑螺钉以增强骨折内固定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