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男性,57岁,因反复发热伴面色苍白半月余,于2003年7月6日入院。患者于半月前出现无明显诱因反复发热,体温38.0℃左右,伴进行性面色苍白,盗汗,消瘦,当地医院查WBC8.6×109/L,Hb87g/L,BPC135×109/L。经抗感染等治疗无好转而转入我院。既往无特殊病史,无输血及用药史。查体:体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性,8岁,主因“面色苍白,头晕、乏力2个月加重伴发热3d”于2005年8月15日入院。患者于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面色苍白,头晕、乏力,活动后心悸气促,无皮肤黏膜出血点,无血尿及黑便,院外行血常规检查示:白细胞8.0×109/L,血红蛋白80g/L,血小板20×109/L,行髂后骨髓穿刺示:增  相似文献   

3.
1病例介绍 患者,女性,15岁,主因发热伴腰背部疼痛5 d于2002年11月12日入我院血液科,患者于11月8日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全身疼痛,自测体温37.9℃,无咳嗽、咽痛,无关节肿胀、皮疹,在中国西电医院就诊化验血常规:血红蛋白124 g/L,白细胞12.5×109/L,中性粒细胞占38.4%,淋巴细胞占61.6%,血小板118×109/L.  相似文献   

4.
患者 男性,52岁,于2010年11月确诊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以间断骨痛、腹胀、低热(最高体温38.5℃)1个月余,加重3d入院,查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169×109/L,红细胞计数3.8×1012/L,血红蛋白145g/L,血小板计数361×109/L,脾脏甲乙线16.9 cm,可入盆;骨髓检查:骨髓中原始细胞占骨髓有核细胞的0.012,早幼粒细胞占骨髓有核细胞的0.002,中幼粒细胞占骨髓有核细胞的0.023,晚幼粒细胞占骨髓有核细胞的0.060,嗜碱性粒细胞占骨髓有核细胞的0.032;基因检查bcr-abl基因阳性,无激酶区突变;费城染色体阳性.口服羟基脲1.0 g/次,3次/d,化疗20 d后脾脏恢复到正常大小.查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5.3×109/L,红细胞计数4.0×1012/L,血小板计数298×109/L,血红蛋白145 g/L,嗜碱性粒细胞0.020,复查骨髓达到完全缓解.  相似文献   

5.
以高钙血症为首发表现的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57岁,以发热2月余、意识不清3 d为主诉,于2011年3月31日收入我科。2月余前,患者出现咳嗽、乏力、发热,测体温最高达38.5℃,至当地医院查血常规示:WBC 12.2×109L-1,中性粒细胞10.1×109L-1,RBC 3.8×1012L-1,HGB 92 g/L。骨髓穿刺检查示:符合感染骨髓象,缺铁性贫血骨髓象。按肺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性,64岁。因发热2个月于2013年2月25日收住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伴纳差、消瘦,偶感轻微腰痛、左下肢痛。查体无异常。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5.13~35.69×109/L,血红蛋白76~106 g/L,血小板381~569×109/L;骨髓涂片及骨髓活检不支持血液系统疾病;血、骨髓、尿细菌学培养阴性。ESR109 mm/h;CRP 9.94 mg/dl;布氏杆菌抗体、γ干扰素释放试验、抗  相似文献   

7.
患者 女性,62岁,主因面黄、乏力11年半于2012年11月4日第9次入院.患者于2001年4月无明显诱因出现面黄、乏力,无发热、骨关节疼痛,就诊于兰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血常规:白细胞计数(WBC) 1.4×109/L,血红蛋白(Hb) 80 g/L,血小板计数(Plt)6× 109/L,骨髓穿刺示:有核细胞增生低下,粒红比1.4∶1,淋巴细胞0.545,浆细胞0.04,全片未见巨核细胞,血小板偶见.糖水及酸溶血试验、尿含铁血黄素试验均阴性.诊断:再生障碍性贫血(AA).予司坦唑醇片、环孢素口服(剂量、用法不详),间断输血及血小板支持,病情无好转,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自2002年1月10日先后3次入住我院,诊断同前,予中药汤剂口服及对症支持治疗,病情无好转.2004年1月患者面黄、乏力加重,输血间隔缩短,于2004年3月25日第4次入院.  相似文献   

8.
例1男,56岁,干部,汉族,以体检发现白细胞、血小板升高10 d于2012年3月2日收住我院.患者2012年2月20日在当地医院查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12.62×109/L,血红蛋白121 g/L,血小板计数646×109/L,无皮肤黏膜出血倾向,无发热、乏力症状.3月1日在我院查血小板计数829×109/L(血液实验室手工计数).查体肝脾、淋巴结不大.入院前未接受治疗,入院后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9.21×109/L,血红蛋白113g/L,血小板计数501×109/L(机器计数).  相似文献   

9.
患者 男,16岁,因发现血常规异常20d入院.患者于20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无咳痰及发热,于当地医院就诊,血常规:WBC 84.9×109/L,嗜碱粒细胞0.100,幼稚细胞0.190,RBC 3.77×1012/L,Hb 100 g/L,Pit 775×109/L.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特比澳)治疗化疗所致血小板(PLT)减少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采用病例自身对照研究,对第1个周期化疗(对照组)后PLT≤70×109/L的51例实体瘤患者,第2个周期(治疗组)采用相同方案化疗,化疗结束后24h开始,皮下注射特比澳15000U,每天1次,连续7天;若未见效,最多可延长至l4天;如治疗过程中血小板数≥100×109/L或血小板绝对数升高50×109/L,即可停药。结果:治疗组化疗后各时点PLT计数均高于对照组。(1)化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PLT最低值分别为为(79.6±32.5)×109/L和(35.3±22.8)×109/L(P<0.001),血小板计数恢复后的最高值分别为(258.7±124.5)×109/L和(139.8±75.4)×109/L(P<0.001);(2)化疗后血小板<50×109/L的持续时间分别为(2.83±2.30)d和(5.58±5.30)d(t=1.715,P>0.05);(3)治疗组化疗后血小板恢复至75×109/L和100×109/L以上所需天数为(10.66±4.55)d和(13.00±4.22)d,而对照组为(19.33±8.72)d和(23.41±8.30)d(P<0.001);(4)2例患者在对照组化疗后需要输注血小板,而治疗组无1例需要输注血小板;(5)化疗后血红蛋白、白细胞、肝肾功能、凝血功能、胸片和心电图的变化无明显差异。不良反应轻,仅个别患者出现发热、头晕或寒战。结论:实体肿瘤患者化疗后出现血小板减少时,预防性给予rhTPO可减少血小板降低程度和持续时间,并能促进血小板及早恢复,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43岁,因"确诊急性髓系白血病(AML)1年,拟行化疗"于2007年10月15日第6次入院.患者于入院前4个月因头昏、乏力于2007年5月22日第1次入院,查体:贫血貌;血常规示:WBC26.4×109/L,Hb99g/L,Plt53×109/L,经骨髓穿刺及流式细胞术检查确诊为AML-M2a,先予以DA3+7方案2个疗程后复查骨髓未缓解,遂改为TA方案(拓扑替康+阿糖胞苷)化疗1个疗程后达完全缓解(CR),应用TA方案巩固治疗1个疗程后出院.此后分别应用AA方案(阿克拉霉素+阿糖胞苷)、MA方案(米托蒽醌+阿糖胞苷)各1个疗程巩固化疗,末次化疗结束后患者无自觉不适,复查血常规:WBC 7.64×109/L,Hb 123 g/L,Plt 182×109/L,出院.患者于40年前曾患甲型肝炎,后治愈.  相似文献   

12.
1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16岁.因腹胀、乏力10个月,发热5 d于2004年3月31日入潍坊市人民医院.患者入院前10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乏力、食欲减退、面色苍白,但未引起注意,也未做诊治.入院前5天出现畏寒、发热,体温最高达39℃,在外应用头孢拉啶、左氧氟沙星等治疗,无明显效果,遂来我院.门诊血常规检查示:WBC 629.98×109/L,Hb61 g/L,BPC 116×109/L,并以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收入院.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14岁,2012年6月初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乏力,伴发热,峰值体温38℃,血常规检查:白细胞7.6×109/L,血红蛋白59 g/L,血小板25×109/L;骨髓细胞学检查:原始粒细胞占28%,诊断为急性非淋巴细胞型白血病M2型(acute myelocytic leukemia-M2,AML-M2);融合基因:AML1/ETO(+).先后给予IA(去甲氧柔红霉素+阿糖胞苷)、HMA(高三尖杉酯碱+米托蒽醌+阿糖胞苷)、4次大剂量阿糖胞苷方案化疗,末次化疗于2012年12月10日结束.治疗后患者疾病状态:AML-M2复发,AML1/ETO(+).2013年6月18日行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术,供者父亲,HLA8/10位点相合,供受者血型相同,均为O型Rh(+).以输注供者干细胞的日期为0天,即移植日期,-1d表示移植前1d,+1d表示移植后1d,以此类推.  相似文献   

14.
乳腺癌合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病例非常少见,本研究报道1例地西他滨治疗乳腺癌合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疗效。1临床资料患者,女,66岁。2010-01因"血糖升高17年,咽痛、发热1 d"在我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检查发现血常规异常:WBC 6.90×109L-1,RBC2.53×1012L-1,HB 64 g/L,PLT46×109L-1,经相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性,60岁,于2013年12月就诊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行右侧疝气修补术时发现脾肿大、白细胞升高,外周血白细胞波动在20×109/L左右,分叶核粒细胞约占85%,血小板和红细胞计数正常,未见幼稚细胞.2014年1月行骨髓穿刺检查:骨髓增生活跃,以粒系增生为主,无骨髓纤维化(图1~3), NAP积分为310分,阳性率92%.无Ph染色体,BCR-ABL1融合基因(-),JAK2-V617F突变(-),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检查正常,全身CT扫描排除肿瘤和感染性疾病.初步诊断:骨髓增殖性疾病,未予治疗.2014年10月患者出现消化道出血,初步诊断为乙肝肝硬化、门脉高压、脾肿大,遂行脾脏切除+贲门胃底静脉离断术.术中见肝脏轻度结节性肝硬化表现,脾脏大小为20 cm×20 cm×15 cm.术后2 d患者出现高热、呼吸困难,白细胞升高至105×109/L,中性粒细胞占90%,血小板165× 109/L.考虑患者白细胞升高是术后感染和手术应激导致的类白血病反应,给予抗感染和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16.
1病案摘要患者男,42岁,因恶性胸腺瘤术后近2年,伴胸膜胸壁转移4月于2004年11月入院。患者曾于2003年3月因患胸腺瘤行胸腺切除术,术后行胸背部放疗(6MV/15MV,DT60Gy/30f/42d)。2004年8月因反复低热,伴胸背部疼痛来我院治疗。入院后查血常规示:白细胞异常升高,30.60×109/L、中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小剂量长疗程高三尖杉酯碱(LD-HHT),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CMI-CP)完全血液学缓解(CHR)及疾病无进展长期生存的影响.方法 对2002年5月前我院确诊的CML-CP患者41例,行肌肉注射或静脉滴注给药:HHT 1 mg/d持续8周,2 mg/d持续4周,间歇4~5周,再进行下1个疗程,并作为维持治疗方案.血象分类中有原粒、早幼粒细胞者:WBC升至4.0×109/L左右给药,降至1.2×109/L时停药,不受间歇期限制.结果 连续LD-HHT长疗程治疗4年,于2006年5月间统计时,39例无疾病进展生存5年(95%),2例急变(5%).其中27例达CHR(66%),12例仍在CMI-CP(29%).结论 LD-HHT长疗程治疗能显著延长CML的慢性期,提高患者血液学缓解率.  相似文献   

18.
例1 男性,80岁,主因反复皮肤瘀斑半年,鼻出血10 d,于2007年8月5日入院.查体:无贫血貌,皮肤可见大片瘀斑,无胸骨压痛及肝脾淋巴结肿大.辅助检查:Hb 119 g/L,WBC5.3×109/L,Plt 30×109/L,分类正常.  相似文献   

19.
亚砷酸治疗复发性APL并发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病例介绍 患者,男,48岁,工人.因低热、全身皮肤出血点、齿龈渗血于2002年8月10日入院,经临床、血、骨髓象、PML/RARα基因检测确诊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以全反式维A酸(ATRA)口服治疗48 d达完全缓解(CR),缓解后定期进行强化化疗2次,此后不定期在门诊检查.随访至2004年5月12日,患者自感全身乏力,门诊血象检查早幼粒细胞0.52,Plt46×109/L,考虑APL复发,1个月后患者全身出血倾向加重,伴发热、血尿,于2004年6月20日入院治疗.  相似文献   

20.
夫妻同患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例1.妻25岁,农民.因乏力1月余,发热1周,于1994年7月29日被发现外周血中有幼稚细胞,拟诊为急性白血病入院.查体:体温39℃,脉搏150次/min,血压14/9kPa,神志清,贫血貌,皮肤散在瘀点瘀斑,右颈部可触及2个1cm×2cm肿大淋巴结,胸骨有压痛,心、肺听诊无异常,肝、脾肋下未触及.Hb59g/L,WBC27.0×10~9/L,BPC31×10~9/L,早幼粒细胞0.97,3P试验阳性,凝血酶原时间23s,纤维蛋白原5.6g/L,肝功、肾功正常.骨髓:骨髓增生极度活跃,早幼粒细胞占87.5%,胞浆丰富,布满紫红色颗粒,可见大量柴捆样Auger氏小体,过氧化酶染色阳性,特异性酯酶染色阳性,诊断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M_(3a).用三尖杉酯碱1mg/d,维甲酸20mg/d诱导分化治疗25天,同时用肝素30mg2/d抗DIC治疗.此后用HA方案化疗1个疗程.8月23日复查骨穿,骨髓增生活跃,早幼粒细胞占2%,骨髓完全缓解.于1994年9月30日出院.出院后定期门诊复查,继续用HA方案及维甲酸治疗4个疗程,此后病人未继续治疗,于1997年10月复发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