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际空间站即将建成,生命科学是其重点研究对象。因此,针对不同目的的多种生命科学飞行实验装置正在加紧研制,有的已经完成并通过了地面模拟和空中抛物线飞行实验,个别的已经参加了空间飞行实验。本文就有关各种类型实验设备的最新研制进展及其空间飞行实验进展进行全面概述,以期在相关学科间发挥借鉴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国际空间站是在微重力环境下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实验平台,是研究长期航天飞行对人体影响的重要场所,其研究成果对未来载人登月和火星任务具有重要意义.人体研究是国际空间站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整理分析了 2015年10月至2019年10月公开发表的国际空间站人体研究的最新成果,包括对心血管、大脑、感知与认知、心理以及...  相似文献   

3.
人类生命科学新体系——人体再生复原科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首先对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把我这些年的科研成果<人体再生复原科学>出版成书,通过这个渠道造福于人民,深表感谢.  相似文献   

4.
生命科学研究方向在哪里? 生命科学是当今世界科学发展最为迅速的领域之一.对于20世纪大多数生命科学家而言,生命是一架基于还原论原理建造的"自动机".现在的科学家们已经意识到,有机体是一个由成千上万生物大分子和小分子相互作用形成的完整的复杂系统;只有认识整个复杂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才能真正地了解生命.  相似文献   

5.
今年将有50000以上的海军女性在一种体力消耗、心理压力及环境暴露具有新水平的前所未遇的那种职业性专业、非传统的值班岗位和作战任务中服务。海军国防女性健康研究计划由11项联成为一体的设计组成,其中9项是以海军健康中心作为基地。用于发展这些设计的主要方法是为健康主要状况和准备情况以及关键人员(比如在舰上工作妇女和受训妇女)的下  相似文献   

6.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对人的生命价值的高度重视.因此重视和加强生命科学特别是其中的人体生命科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是我国各项事业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哲学能够从一般世界观、方法论的层面对各个具体科学具有普遍的指导作用.发展生命科学也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立一门独立于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这两门科学之外的生命科学学,特别是其中的人体生命科学,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的时空观、真理观和科学学科分类的一般原理的,这必然能带动和促进自然科学与哲学社会科学的极大发展,进而带动和促进人类文明的极大发展.  相似文献   

7.
湿热带农业研究中心对巴西关于水牛的综合研究给予了大力支持。自1968年以来,湿热带农业研究中心对影响水牛生产性能的诸多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内容包括管理、生长、营养、病理学、繁殖、畜力和牧草。目前该研究中心正在对以下项目进行研究。 1.在多雨地区的天然和人工草地对水牛进行育种和育肥。 2.设计水牛的生产体系模型。 3.对水牛饲养业的部分项目进行评价。 4.对玛拉加岛牧草种植区的水牛进行育肥和育种。 5.在多雨地区的天然和人工草地研究母牛的繁殖性能。  相似文献   

8.
关于空间站的工作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叙述了苏联“礼炮号”空间站的工作模式,然后分析了人-机关系,环境控制系统和生命保障系统以及任务需求。本文还讨论了一般空间站的各种工作模式,指出初期空间站采用短期有人操作的模式是适宜的。  相似文献   

9.
为了实现长期载人飞行,必须研发再生生保技术。再生生保系统对于中国空间站的建造和运营至关重要。利用物理化学方法,实现航天员代谢废物的回收利用以及吸附剂的循环使用,可以降低载人航天器长期在轨的运行费用。本文回顾了国外再生生保技术的发展现状,简述了我国空间站再生生保系统总体方案,重点从电解制氧、CO_2去除、微量有害气体去除、水处理和尿处理等五方面阐述了关键技术研究成果。最后,对我国再生生保技术的空间应用提出了建议与思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适居性的基本概念,美国NASA适居性研究组的方向和任务,空间人的因素计划的近期和远期目标,适居性研究和环境优化的关系以及适居性对人的工作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空间站作为一种长期连续的载人航天器,为保证航天员的健康与舒适,必须对舱内环境进行控制与监测。在空间站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系统的设计  相似文献   

12.
空间站是大型的载人航天器。它的最大特点,就是载有航天员和能实现载人航天的有关任务。因此,保证航天员全过程的安全,是对空间站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要求。空间站是众多的高技术和大量的资金汇集建立起来的。一个国家拥有空间站,在相当程度上代表着她拥有的工  相似文献   

13.
自2007年12月3日我们在《光明日报》和中新社发出了“为了生命科学尊严的声明”以及设立了新浪网的博客后,短短20天时间,在国内外产生了极大反响,《自然》、《科学》杂志一改之前高调推出的“iPS”细胞开创了生命科学新的里程碑成果的评价,将其降为只是一种愿望的评价,说明了生命科学真实历史的威力。  相似文献   

14.
空间站不同于以前的短期航天飞行。在短期航天飞行中,航天员的工作大多数是按规定好的日程表和地面指令进行。而在空间站上,航天员可以自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航天员出舱活动任务、空间交会对接任务和空间实验室任务等载人航天工程研制中,以航天医学工程理论为指导,逐步凝练出以人为中心、以提高航天员在轨工作效能为目的的"培养人、保障人、研究人"三位一体的航天医学工程组织实施方法。以这一工程组织实施方法为指导,从航天员能力培养、航天员能力保障、深化对人的研究三个方面,高效地推进我国空间站工程研制,确保航天员长期在轨飞行"安全、健康和高效工作"目标,同时践行国家军民融合战略,提升国内相关领域技术能力和影响力。这一方法丰富和发展了航天医学工程理论。  相似文献   

16.
空间站电解制氧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电解制氧技术是空间站环控生保系统最复杂的核心技术之一.本文简要介绍了美国和俄罗斯空间站电解制氧技术及其应用情况,系统介绍了我国空间站电解制氧技术的发展历程、总体方案、目前研究进展,可为空间站电解制氧技术研究和工程研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针对空间站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用反向减压阀可靠性预估困难的问题,分析常用阀门可靠性预估方法的不足,提出面向航天小批量产品的可靠性预估方法。方法建立减压阀数学模型和仿真模型,使用AMEsim软件对其静、动态特性进行分析,通过试验数据校核仿真模型的准确性,并基于仿真数据预估减压阀静、动态特性的可靠性。结果减压阀静、动态特性仿真曲线与实测数据误差在3%以内,通过可靠性预估,获得以出口压力为表征量的减压阀静态特性可靠性参数和以系统阻尼比为表征量的减压阀动态特性可靠性参数。结论基于AMEsim仿真结果分析的可靠性预估可为小批量航天减压阀可靠性计算提供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8.
空间站水电解制氧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迄今为止的载人航天中,由于飞行时间较短、乘员较少,采用非再生式的(即消耗性的)供氧技术即可满足航天员在空间的代谢消耗、座舱内氧气的泄漏损失和应急条件下恢复舱压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20.
为了保证空间站冷凝热交换器的水/气分离效果,必须研究性能优良的交换器内表面亲水薄膜.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各种亲水薄膜的研究进展和制备技术,比较、分析了各种薄膜的性能和制备技术,指出了γ-Al2O3亲水薄膜适用于空间冷凝热交换器,并介绍了其性能和制备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