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突发耳聋是耳科常见病,有渐增多的趋势,也是成年人致聋的重要原因之一,然而有关突发性开聋的病因及发病机理目前尚不清楚。由于茶色素可改善微循环,因此本研究对部分突发性耳聋患者进行了血流变改变的动态观察及茶色素治疗的可行性探讨。1 材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本组计14例均为突发性耳聋患者,男9例,女5例;年龄6~42岁,平均36.5岁;全部患者均除外心、肺、肝、肾疾病,均为单耳病变,其中左耳8例,右耳6例;从发病到治疗时间为1~25d,平均13.5d,其中极度聋(>90dB)2例,重度聋(71~90dB)7例,中重度聋(56~70dB)4例,中度聋(41~5dB)1例。入院后均口服茶…  相似文献   

2.
自2007年5月以来,我们采用高压氧配合药物治疗突发性耳聋患者59例,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组突发性耳聋患者78例,均经耳鼻喉科检查确诊,同时做听力学检查.随机分为观察组59例,男37例(40耳),女22例(23耳);19~69岁;治疗距发病时间2~150d;轻度耳聋18例(听阈在30~50dB),中度耳聋27例(听阈在51~71dB),重度耳聋14例(听阈在71~90dB).对照组19例,男13例(16耳),女6例(7耳);17~75岁;治疗距发病时间3~146d;轻度耳聋6例,中度耳聋9例,重度耳聋4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3.
0引言高压氧可以迅速改善内耳微循环障碍,对突发性耳聋疗效较好。现对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时机与疗效是否相关进行观察。1材料和方法1.1材料4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为本院2001/2002-11救治的患者。纳入标准:经耳鼻喉科检查明确临床诊断。其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12~72岁,平均43岁。共56耳,其中左耳32例,右耳22例,双耳2例。发病后来治疗最短时间1~3d,最长30d以上。其中1~10d15例,11~20d7例,21~30d10例,31d以上8例。1.2方法40例患者均在常规用药的基础上同时应用高压氧治疗。采用烟台宏远氧业生产的多人空气加压医用高压氧舱。带面罩吸纯氧,…  相似文献   

4.
对 2000年 113例突发性耳聋住院病人采用统一诊断标准确诊,同时给予高压氧协同治疗和单纯药物治疗进行临床效果观察,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本组 113例,协同组 53例,其中男 35例,女 28例,年龄 17~ 70岁,病程 12 h~半年。病耳:右耳 25例,左耳 18例,双耳 10例。药物组 60例:其中男 27例,女 33例; 16~ 74岁,病程 10 h~ 3个半月。病耳:右耳 20例,左耳 32例,双耳 8例。发病至接受治疗时间:发病≤ 7 d,接受治疗的 72例, 8~ 14 d 24例, >14 d 30例。治疗前听力损失曲线测定的情况:协同组 25~ 50 dB 17例; 50~ 70…  相似文献   

5.
尼莫地平配电针治疗突发性耳聋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尼莫地平配合电针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治疗疗效,我们自1998年以来应用尼莫地平配合电针治疗突发性聋并与常规药物治疗组进行比较,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本组60例均为住院患者,符合《突发性聋诊断依据和疗效分级》[1]标准。排除:①院外经过治疗者;②以往听力减退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21~57岁,平均39.2岁。病程6h~16d,平均7.6d,听力> 90dB1例,71~90d B5例,56~70d B15例,25~55d B97例。对照组30例,男13例,女17例,年龄18~59岁,平均41.6岁。病程1d~14d,平…  相似文献   

6.
我科2007—08/2008—01共收治突发性耳聋患者20例,应用高压氧综合治疗后效果满意,护理体会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男12例,女8例,年龄22~68岁。双侧耳聋3例,单侧耳聋17例。采用高压氧治疗及使用血管扩张剂、神经营养剂、激素等,治愈(听力正常,纯音听阈〈26dB)15例,好转(听力明显改善,纯音听阈〉26dB)4例,无效(无明显改善〉1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分析突发性耳聋与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关系,以及突发性耳聋临床特点、治疗及转归。方法对46例突发性耳聋伴甲状腺功能亢进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分为两组进行疗效比较。常规组16例,用抗甲状腺功能亢进药物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同时给予糖皮质激素、扩张血管、营养神经等药物常规治疗;高压氧组30例,用抗甲状腺功能亢进药物及常规治疗的同时使用高压氧治疗。结果高压氧组总有效率达77.67%,明显高于常规组(χ2=4.98,P<0.05)。高压氧治疗者按病程分3组,其中病程1~7 d总有效率90.00%;病程8~14 d者总有效率80.00%;病程>14 d总有效率最低,仅50.00%,组间比较差异显著(χ2=0.00~2.14,P<0.05)。结论甲状腺功能亢进与突发性耳聋的发病有一定的关联;尽早使用高压氧治疗对病情恢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利尿剂是治疗肝硬化腹水的常用药物[1],但长期、大量应用排钾利尿剂可能导致水、电解质失衡,危及患者生命。现将我院30例肝硬化腹水患者应用利尿药物后导致低血钾、低血钠的急救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30例,男18例,女12例,47~73岁,平均59.8岁;应用利尿剂:22例口服氢氯噻嗪120mg/d+氨苯喋啶150mg/d,8例口服氢氯噻嗪60mg/d+氨苯喋啶75mg/d,14例间断静脉注射速尿针剂,20~120mg/次不等;尿量在2000~3000m l/d 13例,3000~4000m l/d 14例,4000m l/d 3例。13例在应用利尿药物10~20d发病,17例在20d后发病;患者均有精神不振、表情淡漠、乏力…  相似文献   

9.
我们自1986年以来采用ATP治疗耳源性疾病10例,经观察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10例中男4例,女6例。年龄28~64岁,平均年龄39岁。右耳聋4例,左耳聋3例,双耳聋3例。发病3天内就诊4例(突发性耳聋),1周内就诊3例(药物耳中毒2例、美尼尔病1例),1周以上就诊3例。发病与年龄、季节无明显关系。 2.疾病分类及病因药物耳中毒(静点庆大霉素每日24万单位,连用1周;链霉素每日1克肌注,连用4周)2例。突发性耳聋(发病前有感冒、劳累及心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利多卡因星状神经节阻滞(SGB)辅助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90例突发性耳聋病人分为2组。对照组42例采用加压氧和扩血管药、糖皮质激素常规治疗;治疗组4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患侧加用SGB治疗,两组治疗均14d为1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81.20%,对照组为61.9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4.18,P〈0.05)。结论 利多卡因SGB是目前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有效辅助措施。  相似文献   

11.
蒋春华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20):2649+2656-2649,2656
本院2009~2011年应用高压氧综合疗法治疗突发性耳聋70例,共80耳,疗效满意。现对突发性耳聋的疗效与病程的关系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09~2011年已确诊的突发性耳聋在本院作高压氧治疗的70例患者(其中10例为双耳聋)。男34例,女36例;年龄16~70岁,平均43岁;病程1d至1年。患者主诉突然发生耳聋,少数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耳鸣及眩晕。电测听显示,每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  相似文献   

12.
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 2年来,我们以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 60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60例中,男 38例,女 22例;年龄 8~ 72岁。均有明显耳聋症状,并经电测听检查诊断。其中耳聋症状出现在 2周内者 38例, 2~ 4周者 17例, 4周以上者 5例,最长 1例为 17年,另 1例为 10年,均为单耳发病。 方法:采用上海杨园医用氧舱厂生产的大型加压舱,缓慢加压 20min,使治疗压力达到 0.25MPa,稳压后嘱病人戴面罩吸纯氧。吸氧 20min,休息 5min,总吸氧时间为 80min,然后在 30min内缓慢减压出舱。 1次 /d, 10次为 1疗程。 2 结果 症状无改善者…  相似文献   

13.
李洪涛  杨英 《新医学》2004,35(7):403-403
李洪涛 ,杨英 陕西医学杂志 ,2 0 0 4 ,33(2 ) :16 5 突发性耳聋患者 36例 ,其中男 2 2例 ,女 14例 ,年龄2 8~ 6 9岁 ,平均 4 8岁 ,发病时间 4小时~ 2 0日 ,伴耳鸣者 2 7例 ,眩晕者 9例 ,有高血压史者 10例 ,糖尿病史者 7例。对照组为随机抽样的 3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 ,其中男19例 ,女 11例 ,伴耳鸣 15例 ,眩晕 7例。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低分子右旋糖酐 5 0 0mL ,每日1次静脉滴注 ,三磷腺苷、辅酶A、细胞色素C、地塞米松加入生理氯化钠 ,每日 1次静脉滴注 ,口服肉桂嗪、烟酸片等 ,10日为 1疗程。葛根素治疗组在上述用药的基础上 ,加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葛根素复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方法:突发性耳聋患者75例,随机分为3组:葛根素组(A组)采用葛根素治疗,每次200~400mg静脉滴注,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星状神经节阻滞组(B组)以1%利多卡因10mL加维生素B12 500μg,行星状神经节阻滞(双侧者交替阻滞),1次/d,连续10d为1个疗程;C组使用A组和B组2种方法联合治疗。每组各25例,观察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3组病例治疗后耳聋症状均有改善,A组有效率为64%,B组有效率为80%,C组有效率为92%;与A组、B组相比较,C组痊愈率和有效率显著提高(P <0.05或P <0.01)。结论:葛根素复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令人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尿激酶介入治疗血管源性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方法65例突发性耳聋患者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尿激酶经介入导管注入椎-基底动脉从而进入迷路动脉,改善内耳微循环,对照组采用传统静脉给药治疗。应用纯音测听等手段检查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听力变化,比较疗效。结果治疗组21例听力恢复正常,12例听力提高15~30dB,2例提高〈15dB;对照组10例恢复正常,4例提高15~30dB,9例提高〈15dB,7例无明显变化,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尿激酶介入治疗突发性耳聋效果优于传统静脉给药方法。  相似文献   

16.
鼻饲思密达治疗新生儿急性胃黏膜出血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生儿急性胃黏膜出血临床主要表现为呕吐血性物和排黑便,严重时可发生失血性休克。为了积极合理地治疗与护理,2001年11月~2004年11月,我们对76例新生儿急性胃黏膜出血采用鼻饲思密达治疗,收到了良好的疗效,现将疗效及护理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患儿7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36例。治疗组40例中,男32例,女8例。胎龄分布32~37周4例,40周20例,>40周16例。缺氧缺血性脑病20例占50%,颅内出血12例占30%,化脓性脑炎4例占10%,败血症4例占10%。发病时间出生24h内4例,3d30例,7d6例。对照组36例中,男28例,女8例。胎龄分布32~37周2…  相似文献   

17.
胡潇红  宁荣霞 《中国康复》2020,35(9):496-500
突发性耳聋(简称突聋)是感音神经性耳聋的一个常见类型,是指在数分钟、数小时或3d以内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听力检测至少在相连2个频率听力下降20dB以上[1]。目前突发性耳聋的发病年龄集中在50~60岁,但是近几年的流行病调查显示突聋患者的发病年龄出现年轻化趋势。由于患者听力受损程度、伴随症状、合并疾病、治疗时机存在差异,造成部分患者预后不佳,严重影响正常生活及工作并形成终生听力残疾。  相似文献   

18.
CT、磁共振的广泛应用,使我们对无肢体瘫痪型脑梗塞有了进一步了解,现将20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0例,男16例,女4例,44~86岁,其中单发性梗塞11例,多发性梗塞9例;病程1~7d 4例,8~30d 14例,30d以上2例。突发型6例,缓慢进展型10例,再次发作型4例;头昏头晕3例,  相似文献   

19.
<正>突发性耳聋(sudden deafness,SD)是一种耳鼻喉科的常见疾病,被定义为突然发生的、在数分钟、数小时或3d内出现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至少在连续的2个频率听力下降20b B以上~([1])。SD的发病率为5—20人/10万~([2]),多为单侧发病~([3])。该病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如不及时治疗,致残率很高。耳蜗的微循环障碍导致耳蜗缺血和缺血  相似文献   

20.
现将我院1998-03~2004-07糖尿病并突发性耳聋16例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男13例,女3例,年龄31~68岁,平均57.3岁,病程8~19 a,均于发病后2 h~3d就诊.单侧发病14例,双侧发病2例.伴耳鸣11例,伴眩晕、恶心、呕吐9例.本组均符合中华医学会耳鼻喉科学会1997年制定标准符合突发性耳聋[1,2]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