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清N-端脑钠肽前体对心力衰竭的诊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欧阳旭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32(12):1346-1348
目的 评价血清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对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为NT-proBNP在临床的应用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 对448例研究对象同时进行血清NT-proBNP和超声心动图等检测,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选取血清NT-proBNP诊断心力衰竭的最佳临界点,计算各项评价指标,评价血清NT-pr...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对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参数和血浆脑钠肽(BNP)水平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87例心力衰竭患者分成参附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而参附治疗组患者则在常规救治的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进行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一个疗程后检测两组患者的心功能参数和血浆BNP水平,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在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常用心功能参数和血浆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治疗一个疗程后,参附治疗组患者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和血浆BNP水平改善更为明显,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参附注射液能有效地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状况,减缓心脏的结构重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N-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检测对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532例作为研究组,将同期52例有心衰症状但非心衰患者作为对照组,测定两组患者血清中NT-proBNP水平,比较两组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和不同等级心力衰竭患者的NT-proBNP水平。结果研究组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等级心力衰竭患者的NT-proBNP水平比较为Ⅳ级>Ⅲ级>Ⅱ级>Ⅰ级(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心衰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与NYHA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r=0.73,P=0.031)。结论 NT-proBNP水平与心力衰竭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心力衰竭诊断的重要指标,对判断患者心衰程度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射血分数正常的心力衰竭患者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的水平。方法 30例射血分数正常的心力衰竭患者(观察组)与30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检测并比较2组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与心脏彩超指标舒张早期二尖瓣环运动速度(r=-0.395,P<0.01)、舒张早期二尖瓣环运动速度/舒张晚期二尖瓣环运动速度(r=-0.292,P<0.05)、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速度/舒张早期二尖瓣环运动速度(r=-0.529,P<0.01)呈负相关,与左心房内径(r=0.300,P<0.05)及左心室后壁厚度(r=0.262,P<0.05)呈正相关;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与舒张功能分级、NYHA分级明显相关(P<0.01);N-末端脑钠肽前体诊断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的AUC为0.702,最佳诊断界值127.58pg/mL,此时灵敏度为63.3%,特异度为83.3%。结论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对诊断左室射血分数正常的心力衰竭及评价心力衰竭严重程度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分级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3年1~12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的Ⅱ~Ⅳ级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105例作为CHF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人员4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人群血清NT-proBNP及CHF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CHF组血清NT-proBNP平均水平2 343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37.21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HF组血清NT-proBNP水平与NYHA分级呈正相关(r=0.697,P0.01),LVEF与血清NTproBNP水平呈负相关(r=-0.573,P0.01)。结论血清NT-proBNP水平是心功能状态的敏感指标,与心衰严重程度正相关,因此可作为诊断及危险分层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6.
血浆脑钠肽前体N-末端片段对心衰和呼吸困难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者及肺源性呼吸困难患者血浆脑钠肽前体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罗氏Elecsys2010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测测定112例心衰患者、肺源性呼吸困难患者37例及20例正常人血浆NT-proBNP,心衰患者同时测定左室舒张末横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心源性呼吸困难组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肺源性呼吸困难组及对照组(P〈0.01)。血浆NT-proBNP水平在心功能Ⅱ级、Ⅲ级、Ⅳ级两两比较(P〈0.01),LVEF、LVEDD在3组间两两比较(P〈0.05),均有统计学差异。NT-proBNP水平与LVEDD呈正相关(r=0.78,P〈0.01),而与LVEF呈负相关(r=-0.69,P〈0.01)。结论血浆NT-proBNP定量测定对呼吸困难的鉴别诊断以及心衰的诊断、预后评估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清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在高血压疾病的应用研究。方法 选择152例高血压患者纳入研究,根据高血压病情发展分为高血压1级(30例),高血压2级(36例)和高血压3级(86例)。86例高血压3级患者根据有无并发糖尿病又分为单纯高血压组(40例)和高血压并发糖尿病组(46例),分别比较不同分级组的血清NT-proBNP水平变化。结果 高血压1级患者、2级患者和3级患者血清中NT-proBNP水平分别为68±44,122±31和834±309 pg/ml。随着病情发展其血清水平逐渐升高(t=2.455,3.561,P<0.01),高血压3级患者中高血压并发糖尿病组和单纯高血压组血清中NT-proBNP分别为1 178±664 pg/ml和599±411 pg/ml(t=3.785,P<0.01)。结论 NT-proBNP水平能客观反映高血压患者的病情程度,对临床治疗和病情监测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贝那普利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和肽素及N端脑钠肽前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贝那普利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和肽素及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影响,探讨贝那普利抑制心室重构的作用机制。方法慢性心力衰竭患者23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18例(强心、利尿、扩血管等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120例(常规药物治疗+贝那普利)。两组均连续治疗6个月。治疗前、后行血清和肽素、NT—proBNP浓度检测;并检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的变化;对比两组各指标变化的差异。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和肽素[(17.8±7.9)、(4.9±1.3)pmol/L,t=7.331,P=0.008]、NT-proBNP[(1779.6±838.3)、(327.8±226.8)ng/L,t=10.236,P=0.002]、LVEF[(33.5±6.2)%、(50.5±5.2)%,t=3.336,P=0.009]、LVESD[(47.6±8.9)、(32.9±5.7)mm,t=2.767,P=0.010]、LVEDD[(60.2±7.1)、(43.24-5.6)mm,t=2.882,P=0.009]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6个月,治疗组各指标与对照组[对照组:和肽素为(10.5±2.4)nmol/L;NT—proBNP为(1076.6±486.6)pg/L,LVEF为(36.6±5.6)%,LVESD为(45.9±6.8)mm,LVEDD为(57.54-5.4)mm]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49、0.010、0.035、0.038、0.048)。结论贝那普利可降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和肽素、NT—proBNP的浓度,抑制神经内分泌因子,抑制心室重构,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9.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N端脑钠肽前体测定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利钠肽(BNP)是一种心脏神经激素,当心室壁张力增加时,心室肌细胞受到牵拉刺激,就会以激素原的形式爆发式合成,最后裂解为由32个氨基酸组成的BNP分子与76个氨基酸组成的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片段,并将2者同时释放人血循环,发挥生物活性。在血浆中NT—proBNP分子与BNP分子以1:1的比例存在于血循环中,[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在舒张性心力衰竭诊断及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80例心力衰竭住院患者,其中收缩性心力衰竭(SHF)42例,舒张性心力衰竭(DHF)38例,另选20例心功能正常者作为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检查超声心动图、定量检测血浆NT-proBNP;将DHF组患者随机分为A组(18例)和B组(20例),A组接受常规心力衰竭治疗,B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倍他洛克治疗;6个月后复查血浆NT-proBNP和超声心动图,比较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DHF组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E/A值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SHF组和DHF组NT-proBN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DHF患者血浆NT-proBNP值与E/A值呈负相关(r=-0.687,P〈0.01)。加用倍他洛克治疗后,DHF患者E/A值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NT-proBNP则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P〈0.01)。结论:血浆NT-proBNP值在DHF的诊断和疗效评估中具有重要价值,在常规抗心衰治疗基础上加用β-受体阻滞剂可显著改善左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1.
脑利钠肽(BNP)是一种心脏神经激素,当心室壁张力增加时,心室肌细胞受到牵拉刺激,就会以激素原的形式爆发式合成,最后裂解为由32个氨基酸组成的BNP分子与76个氨基酸组成的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片段,并将2者同时释放入血循环,发挥生物活性[1].…… 相似文献
12.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N-端脑利钠肽前体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N-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诊断和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学方法测定51例CHF患者(CHF组)和22例以呼吸困难为主诉并排除心脏疾病患者(对照组)血浆NT-proBNP浓度,超声心动图测定CHF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CHF组血浆NT-proBNP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CHF组NT-proBNP浓度与NYHA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r=0.839,P<0.01),与LVEF呈负相关(r=-0.723,P<0.01)。结论:血浆NT-proBNP水平能较好反映左室功能状态,有助于CHF的诊断和病情评估。 相似文献
13.
N-末端脑钠肽前体是近年来心血管疾病中研究的热点,被认为是心血管疾病诊断和预后的重要血清标志物,有助于冠心病患者的早期危险分层,早期识别高危人群,用于辅助诊断、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本文就NT-proBNP在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诊治中的应用现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参附注射液治疗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5月收治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75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参照组和治疗组。参照组37例采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治疗组38例采用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参附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浆脑钠肽水平、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室舒张末容积、中医证候评分及治疗优良率、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浆脑钠肽水平、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室舒张末容积、中医证候评分、治疗优良率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参附注射液治疗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及心功能指标,减少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参附注射液联合左西孟旦在急性心力衰竭(AHF)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试验方法选择2018年5月~2020年10月90例AHF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两组均行一般对症治疗,对照组在一般对症治疗基础上给予左西孟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参附注射液治疗,疗程2周。对比两组治疗2周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2周后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2周后,两组LVEF较治疗前提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高,两组LVEDd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2周后,两组NT-proBNP均下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联合左西孟旦在AHF中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心功能,减少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射血分数正常的心力衰竭患者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的水平。方法30例射血分数正常的心力衰竭患者(观察组)与30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检测并比较2组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O.01);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与心脏彩超指标舒张早期二尖瓣环运动速度(r=-0.395,P〈0.01)、舒张早期二尖瓣环运动速度/舒张晚期二尖瓣环运动速度(r=-0.292,P〈0.05)、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速度/舒张早期二尖瓣环运动速度(r=-0.529,P〈O.01)呈负相关,与左心房内径(r=0.300,P〈0.05)及左心室后壁厚度(r=0.262,P〈0.05)呈正相关;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与舒张功能分级、NYHA分级明显相关(P〈O.01);N-末端脑钠肽前体诊断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的AUC为0.702,最佳诊断界值127.58pg/mL,此时灵敏度为63.3%,特异度为83.3%。结论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对诊断左室射血分数正常的心力衰竭及评价心力衰竭严重程度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曹锋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14)
目的探究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联合N-端脑利钠肽前体在心力衰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该院收治的50例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该组患者作为实验组。另外选取5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将实验组患者以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制定的标准作为根据进行分级,其中Ⅱ级患者有24例,Ⅲ级患者有15例、Ⅳ级患者11例。采用胶体金法对患者血浆N-端脑利钠肽前体浓度以及左室射血分数,在对血浆N-端脑利钠肽前体浓度测定时需要分别测定入院前以及入院5d后的浓度。并且还需要采用散射比浊法,测量血清hs-CRP水平。结果将两组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发现,实验组较对照组的N-端脑利钠肽前体水平明显要高,而左室射血分数却要比对照组低许多。对于血清hs-CRP水平实验组要明显高于对照组,随着心功能分级数的增大这种差距也随之拉大。在Ⅱ~Ⅳ级这三级之间的差异也比较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s-CRP和N-端脑利钠肽前体浓度都可以作为心力衰竭判定的一个重要的指标,在临床上将这两者联合可以更加有效地对心力衰竭进行诊断。hs-CRP联合N-端脑利钠肽前体在心力衰竭中的应用效果明显,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孙红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1,18(4)
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作为心肌损伤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标志物的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越来越多地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危险性分层和预后判断中.近年研究发现,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cTnI水平升高与CHF的严重程度和不良预后相关[1]. 相似文献
19.
N末端脑钠肽前体在维吾尔族心力衰竭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检测维吾尔族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 78例维吾尔族心衰患者根据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标准分为心功能Ⅰ级(A组8例),Ⅱ级(B组19例),Ⅲ级(C组23例)及Ⅳ级(D组28例)4组,健康对照组51例。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NT-proBNP血浆浓度,心脏彩超检测其射血分数。结果心衰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6 329.7±4 697.4比77.9±53.8)pg/m l,P<0.001];不同NYHA心功能分级患者的血浆NT-proBNP浓度比较,可见两者随心功能级别增加而显著升高,且与汉族相同心功能分级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血浆中NT-proBNP水平可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心衰可能;可作为维吾尔族患者心功能不全的检测指标,可判断心衰严重程度及指导临床治疗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对新生儿疾病的心肌酶谱(AST、LDH、CK、CK-MB)联合血清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检测和相关性分析,为临床鉴别诊断心源性、肺源性呼吸障碍以及由此引起心肌损害程度的判断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日立71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心肌酶谱;采用罗氏Cobas e 411电化学发光仪检测NT-proBNP.结果 166例新生儿(重度窒息组35例,窒息组46例,肺炎组42例,其他疾病组43例)的CK-MB和NT-proBNP的检测值以重度窒息组最高,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01);各组间的AST、LD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经多元线性回归及相关分析,回归模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心肌酶谱和NT-proBNP的联合检测有助于临床鉴别诊断,尤其是CK-MB和NT-proBNP的联合检测可更准确识别心源性、肺源性呼吸障碍引起的心肌损害并预警心肌的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