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目的:探讨条件性恐惧消退早期(1周内)大鼠记忆保持成绩和内侧前额叶皮层边缘下区α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Ⅱ(αCaMKⅡ)的动态变化。方法:将7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恐惧消退组和恐惧对照组,其中恐惧对照组为条件恐惧建立后不进行消退训练,恐惧消退组为条件恐惧建立24 h后进行消退训练,采用以声音为提示的足底电击建立大鼠恐惧记忆,然后仅给予声音信号进行恐惧消退训练。在恐惧消退后第1、3、7天分别进行消退保持测试,并在各时间点取边缘下区标本进行αCaMKⅡ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在消退保持过程中,恐惧对照组和恐惧消退组大鼠消退成绩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均低于正常对照组,恐惧消退组消退成绩好于恐惧对照组(P0.01);恐惧对照组和恐惧消退组大鼠边缘下区αCaMKⅡ免疫反应阳性物质逐渐增加,但均低于正常对照组,第1天无明显不同,第3、7天恐惧消退组αCaMKⅡ免疫反应阳性物质均低于恐惧对照组(P0.01)。结论:恐惧消退训练后3~7 d,边缘下区αCaMKⅡ水平变化与恐惧记忆消退训练相关。  相似文献   

2.
刘俊丽  王正洪  李敏  饶志仁 《医学争鸣》2009,30(11):1041-1044
目的:探讨大鼠条件恐惧记忆在不同消退时间和消退后不同时间点,消退记忆保持与边缘下区磷酸化环磷酯腺苷反应元件(pCREB)的变化.方法:80只SD雄性成年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正常对照组、假训练A,B组、条件恐惧组);不同消退时间组(立即消退组、自然消退组、24h消退组);消退后不同时间点组(将条件恐惧后24h消退大鼠随机分为消退后1,3,7d组),每组大鼠8只.大鼠条件恐惧由声音提示的条件刺激与不可逃避足底电击的非条件刺激配对建立.假训练A,B组给予声音和足底电击非配对刺激,仅有声音而无足底电击的消退训练于建模后15min或24h后进行;大鼠消退保持成绩和边缘下区pCREB表达测定于消退后24h进行;而消退后1,3,7d组分别在消退后第1,3,7d测定.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图像分析方法观察大鼠边缘下区pCREB的变化.结果:与不同消退时间组相比较,24h消退组消退保持成绩(%)和pCREB表达数(个)均好于立即消退和自然消退组[(53±12),(820±106),P〈0.01],立即消退与自然消退组组间差异比显著.假训练A组(20±7),B组(22±6)消退保持成绩最差;pCREB阳性表达数最少(432±97),(453±49)且组间无差异.与条件恐惧组相比较,消退后不同时间各组消退保持成绩、边缘下区pCREB阳性表达呈逐渐增加趋势(P〈0.01);与消退后3d组组间比较,消退后1,3d组组间差异显著(P〈0.01);与正常对照组(87±7),(994±31)相比较,条件恐惧大鼠消退保持、IL区pCREB表达显著降低[(37±11),(692±60),P〈0.01].结论:边缘下区pCREB的表达水平与消退保持成绩正相关,条件恐惧建立后24h进行恐惧消退的效果最好,消退后第1~3d可能是决定条件性恐惧消退效果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内侧前额叶皮层边缘下区(IL区)细胞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5(Cdk5)在条件性恐惧消退保持早期的动态变化.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56只,随机分为消退组(n=24)、假消退组(n=24)和正常组(n=8).采用声音结合足底电击建立大鼠条件性恐惧模型,消退组在恐惧建模后24h进行消退训练,假消退组则不进行消退训练,2组均在不同时间点(恐惧建模后第2、4和8天)测定消退保持成绩,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内侧前额叶皮层IL区Cdk5的表达.结果 (1)与正常组相比,消退组和假消退组在恐惧建立后第2天和第4天的不僵立时间百分比显著较少(P<0.01),而在恐惧建立后第8天,消退组的保持成绩明显好于假消退组[分别为(71.04±11.65)%和(35.48±12.37)%,P<0.01],与正常组无显著差异;(2)在恐惧建立后第2天,消退组大鼠IL区Cdk5免疫阳性细胞数与正常组无差异,假消退组大鼠则明显多于正常组[均值分别为(429±70)个和(322±52)个,P<0.05];在恐惧建立后第4天,消退组大鼠的Cdk5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为(208±30)个,P<0.01],而假消退组基本恢复正常;在恐惧建立后第8天,2组与正常组比较,Cdk5阳性细胞数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条件性恐惧训练可能引起IL区Cdk5的水平升高;而消退训练则可能促使Cdk5的表达降低,有利于消退记忆的早期保持.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条件性恐惧消退过程中消退记忆保持成绩与海马神经细胞黏附分子(NCAM)、突触索的动态变化.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自然消退组、立即消退组和24h后消退组.采用声音结合强烈足底电击建立大鼠条件性恐惧模型.两消退训练组分别于建模后15 min和24 h进行消退训练.在消退后不同时间(第1,3,7和20天)测定各组大鼠消退保持成绩,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不同时间点大鼠海马内突触素、NCAM的表达,结合图像分析技术对各组大鼠海马突触素、NCAM进行校正光密度(COD)测定.结果 ①消退保持成绩整体呈逐渐增加的趋势:与自然消退组比,24h后消退组消退保持成绩较好,立即消退组早期较差,远期效果略好于自然消退组.②在消退后早期,大鼠海马突触素与NCAM免疫反应阳性物质平均光密度值短期内迅速增加,第3天最高,以后呈下降趋势.24h后消退组在消退后第1,3,7和20天突触素[COD值均值分别为(0.0140±0.0088),(0.0345±0.0076),(0.0277±0.0067),(0.0112±0.0031),P<0.01]、NCAM[COD值分别为(0.0235±0.0084),(0.0613±0.0057),(0.0515±0.0115),(0.0249±0.0115),P<0.05或P<0.01]表达高于自然消退组;立即消退组突触素、NCAM表达也高于自然消退组,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暴露治疗可以通过提高海马内突触素与NCAM的含量而降低恐惧记忆、促进恐惧消退,但在条件性恐惧建立后不同的时间实施暴露治疗效果不同.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氟西汀对条件恐惧消退大鼠内侧前额叶皮质边缘下区p-Erk1/2表达的影响。方法 16只成年雄性大鼠随机分成单纯条件恐惧消退组和氟西汀干预条件恐惧消退组,实验动物采用单调声配对电击大鼠足底造成条件恐惧刺激模型,氟西汀干预组灌胃给予氟西汀14 d,对照组灌胃给予生理盐水。后行消退训练并检测动物的静止不动时间(freezing time);处死动物,冷冻切片行内侧前额叶皮质边缘下区p-Erk1/2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行为学结果显示氟西汀干预组大鼠条件恐惧消退训练后静止不动时间百分比显著低于单纯条件恐惧消退组;p-Erk1/2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氟西汀干预组大鼠条件恐惧消退训练后内侧前额叶皮质边缘下区p-Erk1/2表达明显增加,p-Erk1/2阳性细胞显著增多。结论氟西汀促进大鼠恐惧记忆的消退,其作用机制可能为通过促进大鼠内侧前额叶皮质边缘下区Erk1/2活化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条件性恐惧消退后1周内海马CA1区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5(CDK5)的变化,探索其在恐惧消退中的作用.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42只,采用完全随机方法 分为正常组(6只),消退对照组(3组,每组6只)和24h消退组(3组,每组6只).在消退训练后不同时间(消退后第1,3,7天)进行消退保持测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各组大鼠海马CA1区CDK5表达情况,用图像分析软件计数CDK5免疫反应阳性细胞.结果 (1)大鼠在恐惧消退后的第1,3,7天消退保持成绩整体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24h消退组在消退训练后第1天[(15.62±10.28)%]、第3天[(20.58±7.79)%]的不僵立时间百分比均比正常组[(75.60±2.51)%]显著降低(P<0.01);在消退训练后第7天,24h消退组[(71.04±11.65)%]的消退保持成绩比消退对照组[(35.48±12.37)%]显著增加(P<0.01).(2)24h消退组CDK5阳性细胞数在消退后第1天[(24.94±5.20)个]、第3天[(32.25±6.14)个]、第7天[(33.28±6.56)个]均比正常组[(15.60±2.90)个]显著升高(P<0.01);24h消退组在消退后3d、7 d,比消退对照组[(25.09±4.83)个,(26.70±4.57)个]显著升高(P<0.01;P<0.05);24h消退组内,1 d组显著低于3d组(P<0.05)和7d组(P<0.01).结论 在恐惧消退训练后1~7d内,海马CA1区CDK5可能参与了恐惧消退早期的保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消退训练(extinction training,ET)对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模型大鼠条件性恐惧记忆以及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通过重复给予"声音-电击"配对刺激建立PTSD大鼠模型,将模型分层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消退训练组(ET组)。ET组进行14 d的消退训练(情景暴露)干预。第2、4、8、14天在恐惧监测系统中检测大鼠的木僵反应(代表条件性恐惧记忆),第15~21天在Morris水迷宫中检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结果:与对照组相比,ET干预使模型大鼠的木僵反应明显受抑(P<0.01),且显著缩短大鼠的定位航行测试的逃避潜伏期(P<0.05)。结论:消退训练可促进PTSD大鼠的条件性恐惧记忆的消退,且改善大鼠的空间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消退训练对大鼠条件性恐惧行为和海马CA1区突触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简单随机抽样分为正常组(n=8)、消退对照组(n=16)和消退组(n=16)。在训练后不同时间(消退后7、21 d,恐惧建立后8、22 d)进行恐惧行为测试。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各组大鼠海马CA1区突触超微结构。结果①在消退后7 d和21 d,消退组的消退保持成绩显著高于消退对照组(P<0.05,P<0.01),而与正常组无显著差异(P>0.05)。②消退训练后7 d,消退组海马突触数密度显著高于消退对照组(P<0.05),与正常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消退训练后21 d,3组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③消退训练后7 d和21 d,消退组海马突触间隙宽度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P<0.01),并且在消退训练后21 d,消退组突触间隙宽度显著低于消退对照组(P<0.05)。④与正常组相比,消退训练后7 d和21 d,消退组PSD厚度均显著升高(P<0.01);且在消退训练后21 d,消退组PSD厚度显著高于消退对照组(P<0.05)。⑤各组之间活性区长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恐惧建立后24 h进行消退训练能够部分改变条件性恐惧引起的海马CA1区突触超微结构的变化,减轻条件性恐惧大鼠的僵立行为。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消退训练对大鼠条件性恐惧行为和海马CA1区突触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简单随机抽样分为正常组(n=8)、消退对照组(n=16)和消退组(n=16).在训练后不同时间(消退后7、21 d,恐惧建立后8、22 d)进行恐惧行为测试.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各组大鼠海马CA1区突触超微结构.结果 ①在消退后7d和21 d,消退组的消退保持成绩显著高于消退对照组(P<0.05,P<0.01),而与正常组无显著差异(P>0.05).②消退训练后7d,消退组海马突触数密度显著高于消退对照组(P<0.05),与正常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消退训练后21 d,3组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③消退训练后7d和21 d,消退组海马突触间隙宽度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P<0.01),并且在消退训练后21 d,消退组突触间隙宽度显著低于消退对照组(P<0.05).④与正常组相比,消退训练后7d和21 d,消退组PSD厚度均显著升高(P<0.01);且在消退训练后21 d,消退组PSD厚度显著高于消退对照组(P<0.05).⑤各组之间活性区长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恐惧建立后24h进行消退训练能够部分改变条件性恐惧引起的海马CA1区突触超微结构的变化,减轻条件性恐惧大鼠的僵立行为.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不同性别条件恐惧大鼠的恐惧记忆保持和矿场行为是否存在差异.方法利用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建立声音+电击,建立条件恐惧大鼠模型,于训练前1天及训练后第1、3、7、20天进行恐惧记忆保持测和试旷场测试.结果 (1)恐惧记忆保持测试实验结果显示,雄性大鼠的恐惧记忆保持水平高于雌性大鼠,其僵立时间百分比在个时段均高于雌性大鼠,尤其在训练后训练后1天和训练后20天,雄性性大鼠为67.90±34.74与 27.4±22.51,雌性大鼠为23.60±21.10和3.10±3.07,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2)旷场实验结果显示,除修饰次数外,雌雄大鼠旷场行为比较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雌雄条件恐惧大鼠存在行为学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D-环丝氨酸(D-serine,DCS)对条件性恐惧消退记忆的长时保持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采用完全随机方法分为空白对照组、消退对照组、消退训练组、消退训练前DCS干预组、消退训练后DCS干预组,每组8只。在消退训练后3 d时进行僵立行为测试与旷场行为测试。结果①消退训练组的僵立时间百分比[(39.77±22.69)%]显著低于消退对照组[(61.46±11.10)%](P<0.05),但仍高于空白对照组[(2.82±1.27)%](P<0.01);旷场测试中消退训练组的中央路程百分比及直立次数[(2.82±2.89)%,(7±4)]显著高于消退对照组[(0.50±0.84)%,(3±4)],但低于空白对照组[(19.29±6.08)%,(20±6)](P<0.05);②消退训练后DCS干预组的僵立时间百分比与旷场行为测试成绩与其他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消退训练后给予D-环丝氨酸能够促进条件化恐惧消退记忆的长时保持。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观察高脂饮食对大脑皮质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n=30);分别于高脂饲料喂养7 d,30 d,90 d时处死动物,测定血清总胆固醇浓度,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nNOS表达,光镜下计数免疫阳性神经元数目。结果高脂饮食7 d,实验组血清总胆固醇浓度、大脑皮质nNOS表达和免疫阳性神经元数目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高脂饮食30 d、90 d时,实验组血清总胆固醇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大脑皮质nNOS表达与免疫阳性神经元数目显著增多(P<0.05,P<0.01)。结论高脂饮食可导致大脑皮质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数目增多,nNOS表达增强,nNOS可能在高脂血症导致脑皮质损伤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常压高浓度氧治疗(normobaric hyperoxia, NBO)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的标志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 GFAP)以及缝隙连接蛋白43(connexin 43, Cx43)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15只(280~320 g)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正常氧浓度组(Normoxia)和NBO组,应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缺血1.5 h 再灌注24 h。Sham组和Normoxia组术后呼吸普通空气,NBO 组于缺血后5 min至再灌注前呼吸100%常压氧气。采用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方法,研究NBO治疗对脑缺血皮质和基底节区星形胶质细胞GFAP和Cx43表达的影响。结果 免疫荧光结果显示:与Normoxia组相比,NBO组缺血侧皮质GFAP阳性细胞数目明显减少,细胞突起减少、荧光强度减弱。Western blotting法分析结果显示:与Normoxia组相比,NBO组皮质和基底节区GFAP水平均有所降低,其中皮质著降低(P<0.05),表达变化与免疫荧光结果一致;与Sham组相比,Normoxia组缺血侧皮质和基底节区Cx43水平均有所降低,其中缺血侧皮质Cx43表达显著减少(P<0.01);与Normoxia组相比,NBO组缺血皮质Cx43蛋白显著升高(P<0.01),NBO组缺血基底节区Cx43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NBO治疗可能通过调节缺血侧皮质缝隙连接蛋白Cx43的表达水平来抑制脑缺血星形胶质细胞过度活化,从而实现脑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外源性给予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前体(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precursor,proBDNF)后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大鼠额前皮质凋亡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变化。方法:在55只健康成年雌性SD大鼠中,随机选取25只作为PSD...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制备大鼠条件性恐惧记忆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模型,并观察腹腔注射(ip)生理盐水干预的影响。方法:对大鼠进行连续3 d"声音-电击"配对刺激,24 h后检测木僵时间作为观察条件性恐惧记忆的指标,按木僵时间百分比分层随机抽取模型大鼠14只均分为对照组和生理盐水组,对后一组进行ip生理盐水(qd)2周干预,干预后第2 d、4 d、8 d、15 d进行木僵时间检测,随后进行连续7 d的Morris水迷宫检测。结果:对38只大鼠进行"声音-电击"刺激后,其木僵时间百分比由刺激前(18.63±9.76)%增至(59.01±20.44)%(配对t检验,P<0.01),且木僵时间百分比与体质量成正相关(r=0.4200,P<0.01),其中有28只大鼠的木僵时间百分比≥50%。木僵时间检测显示对照组模型有一定稳定性(单因素ANOVA,P>0.05),而生理盐水组不仅检测日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单因素ANOVA,P<0.01),且可促进模型动物恐惧记忆的消退(重复测量双因素ANOVA,测试次间P<0.01,处理组间P<0.05)。定位航行实验的逃避潜伏期和空间探索实验的穿台次数检测表明两组差异均P>0.05。结论:"声音-电击"配对刺激可形成比较稳定的条件性恐惧记忆而制备PTSD模型,ip干预可促进其条件性恐惧记忆的消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