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刺疗效与时间因素关系密切,正确掌握时间因素与针刺疗效之间的量化规律,是提高临床疗效的重要途径之一。该文以脑卒中为切入点,通过研究近30年的相关文献总结针刺治疗脑卒中过程中,首次介入治疗时间、治疗时机、留针时间、行针时间、针刺间隔时间及疗程长短等时间因素对疗效的影响,并就针刺时效关系研究对临床的指导意义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2.
目的:根据文献统计初步探索分析针刺治疗胆系疾病时效规律即穴位留针时间、针刺与疗效关系。方法:分别初步统计分析疗效标准相同或相似的文献中留针时间、针刺频次与疗效关系。结果:留针时间和针刺频次没有统一规范的标准,没有一个留针时间段和针刺频次其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均是高的。结论:诱导期、半衰期、残效期是留针时间和针刺频次的科学依据,应开展针刺作用时效关系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留针时间规律及与针刺疗效关系探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原理  何扬子 《山西中医》2002,18(3):36-37
留针是针刺治疗的一个重要环节,意在候气、补泻和巩固疗效。留针时间原则上应根据病证、针刺经脉腧穴、患者体质、病程长短及治疗季节等的不同而定。分析有关文献认为,留针时间古今变化较大,临床存在很大随意性;针刺疗效与留针时间密切相关,研究针刺时效关系,寻找不同状况下最佳留针时间,对于提高针刺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针刺治疗中风的时机、剂量与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检索有关针刺治疗中风的相关量学临床研究,以针刺量学因素的时间因素和剂量因素为切入点,从针刺前因素、针刺时因素及针刺后因素对针刺时效关系及针刺量效关系进行分层辨析。结果:针刺量学研究论述不一,尤其对于针刺留针时间、两次针刺间隔时间及疗程等时间因素缺乏严格一致的量学界定,但对于针刺治疗中风病的介入时机、针刺时刻以及经穴特异性和针刺手法的量学认识普遍一致。结论:针刺时效、量效研究的核心是针刺最佳刺激量的研究,针刺最佳刺激量是临床获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针刺治疗中风病时效关系的研究与探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何世铭  朱长江 《中国针灸》1999,19(12):757-759
总结了针刺治疗中风病中 ,有关治疗时机选择、行留针时间、治疗间隔时间及疗程等时间因素与疗效之间的关系 ,并就时效关系研究对临床的指导意义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6.
针刺作用时效关系研究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针刺留针时间、针刺频次的确定均应以针刺作用时效关系研究为主要依据,但在此之前没有人对针刺作用时效关系进行系统研究,更无人系统研究针刺作用时效关系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基于缺血性卒中探讨针刺时效关系对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刺效应的产生需要经历一定的时间,并随时间变化而呈现一定的规律,针刺效应与时间的这种关系称为针刺时效关系.开展针刺时效关系的研究有助于揭示针刺的留针时间、频率、疗程长短与效应之间的关系,对提高临床效果、促进针刺的现代化及标准化改革具有里程碑意义.本文以缺血性卒中为切入点,旨在探讨针刺治疗缺血性卒中的时效关系,为今后研究针刺时效关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针刺时效的研究现状及影响因素,并对针刺最佳效应时机进行阐述与分析,为取得临床最佳治疗效果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维普数据库(VIP)及PubMed数据库2000年1月至2018年8月有关针刺时效的文献,进行归纳分析。结果:共纳入43篇文献,分别从即时效应、后效应及总时效3方面进行研究,涉及留针时间、穴位种类、穴位数量及针刺频次等影响因素。结论:目前针刺作用时效关系的研究虽已取得初步成果,但研究多分散孤立,不成体系;留针时间及后效应观察时间不够长,无法观察到针刺确切的最佳诱导期、半衰期和残效期。今后应结合前人的研究经验与成果,制定更加合理的研究方案,纵向观察针刺的整个作用时期。  相似文献   

9.
针刺配合埋线治疗中风后偏瘫肩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埋线治疗中风后偏瘫肩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中风后偏瘫肩痛患者99例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用常规治疗、常规治疗加针剌、常规治疗加针剌配合埋线进行治疗。结果三组间总疗效、治疗前后肩痛程度积分、肌力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显示:治疗后三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常规治疗加针刺组与常规治疗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针剌配合埋线组与常规治疗加针剌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配合埋线治疗中风后偏瘫肩痛具有良好疗效,比常规治疗加针刺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0.
针刺治疗中风留针时间与效应关系的概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灸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特色和优势已被广泛认同,但是影响针刺疗效的因素较多,其中时间因素中针刺留针时间与效应之间的关系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关注。本文就留针时间在针刺治疗中风病中的重要性进行论述,并对针刺治疗中风留针时间与效应关系的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和研究意义等方面内容结合本课题组前期研究结果作了一些探讨,认为针刺治疗中风留针时间与效应之间的关系还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进一步研究其关系符合循证医学对现代针灸临床标准化模式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浅谈留针的时效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钰  寇晓茹 《世界中医药》2011,6(3):237-240
针灸效应是多因素影响的结果,其中时间条件是影响针灸效应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1],尤以留针时间与疗效的关系甚为密切。留针是针刺治疗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指进针并行针施术后,将针留置经穴内以加强针感和发挥针刺的持续作用增强针刺效应的一种方法。作为针刺治疗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能否正确掌握留针的时间,寻求最佳的留针时限,将直接影响着针灸治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试论针刺治疗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刺治疗量概指针刺治疗过程中针刺作用量的总合,从刺数的多少、针具粗细、针刺深浅、手法轻重、留针时间等形成针刺治疗量的要素入手,结合笔者针灸教学及临床经验,认为针刺治疗量与临床疗效关系密切,适度的针刺治疗量是提高针刺疗效、保证针刺安全的关键因素.常规治疗量的基本原则是得气和适度,要因人、因时、因地、因病确定留针时间、治疗次数和针灸疗程.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理论基础、处方选穴、作用机理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有关针刺疗法对中风失语症的康复治疗研究,文献研究表明针刺疗法治疗中风失语症疗效确切,且头舌针及颈部穴位疗效较佳,提示在先前的研究成果基础上,以舌针与头针为主,配合体针及其他方法,通过采用科学合理的统计设计,进一步开展疗效与病灶大小、部位、病变的性质、辨证分型、失语类型,治疗时机等方面的研究会更好地提高研究深度及针剌对中风失语症的康复疗效。  相似文献   

14.
留针时间应根据疾病的性质、部位、正邪的盛衰、针刺手法以及患者的体质、年龄等原因而灵活应用。目前,临床上针刺治疗脑瘫的最佳留针时间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影响了临床的规范和可操性。古代文献中的记载,最早是得气后而不留针,即"凡刺之道,气调而止",目前,临床所有疾病是否都留针的必然性需要进一步验证。由于脑瘫患儿群体的特殊性,在接受治疗时患儿不能积极配合医生,留针具有一定危险性。穴位的选择、手法的轻重以及留针时间要根据脑瘫患儿接受针刺治疗的程度和临床症状的改变而随之动态调整。在今后的研究中应依据针刺的时效关系和时间节点,设计出更加科学严谨的方案,探索针刺治疗脑瘫的最适宜留针时间,以此来提高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规范针刺治疗脑瘫技术。  相似文献   

15.
机体细胞缝隙连接与经络相关性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要介绍了缝隙连接功能,回顾了有关缝隙连接与经穴低电阻、循经感传以及经络形态的研究。认为进一步开展针刺手法(针体在经穴内的运动)、刺激的强弱、针剌的时间等因素与缝隙连接关系的研究,将是有意义的探索.必将为揭示经络实质及针刺机理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6.
芒针治疗胃下垂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芒针治疗胃下垂的疗效。方法将78例胃下垂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采用芒针治疗的40例为治疗组,常规针刺治疗38例为对照组,进行针刺疗效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剌治疗胃下垂有效,芒针治疗能显著提高总有效率。  相似文献   

17.
本文提出对针刺捻转补泻手法的认识,并就捻转补泻法提出了量的概念。认为观察针剌最佳施行手法时间及施手法后其治疗作用持续时间的最佳参数,是针刺治疗疾病的关键;同时对一些疾病的针刺最佳施行手法时间进行了观察研究,提出了一些治疗规律。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黄帝内经》、《针灸甲乙经》及近1O多年来有关针刺留针的文献进行整理,从留针的作用和留针依据及留针时间长短与针刺疗效关系进行等方面来探讨。总结归纳,认为留针是针剌过程中一个较重要环节,但是目前关于各种类型的疾病的留针时间还没有统一的共识,建立统一的标准是针灸发展的方向之一。以利于临床医生在临床操作时取得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留针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留针是针刺治疗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加强针感、提高针刺疗效有一定的作用。笔者就什么是留针、留针的作用、怎样掌握留针、留针时间、留针注意事项等问题,谈谈粗浅体会。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从针刺作用时效规律探讨不同留针时间内针刺作用的效能。方法:将14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单穴针刺粗、多穴针刺组。采用国际上常用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法,记录每个患者针刺前即时及针刺后多个时点的疼痛指数,并比较两组患者的针刺作用时效规律。结果:两组痛经患者在不同留针期内针刺作用的效能是不同的,留针后期针刺效能均呈减弱趋势。结论:针刺作用的强度或大小是有一定限度的,并非留针时间越长针刺作用越好,但对于重度痛经患者适当延长留针时间有利于获取最佳止痛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