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巨大纵隔肿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海  张宝仁  于伟勇  徐志云 《肿瘤》2004,24(3):296-297
目的探讨巨大纵隔肿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996年1月~2002年12月,38例巨大纵隔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7例,女性11例,良性肿瘤32例,恶性肿瘤6例,肿瘤平均直径10 m以上.1例在股静脉-股动脉体外循环下手术,1例术后出现气管软化,放置气管内支架.结果无围手术期死亡,随访3个月~3年,5例失访,1例术后1年因恶性淋巴瘤肝转移死亡,其他均恢复良好.结论术前应常规行CT检查,选择合适的麻醉及手术径路,术中可视情况分块切除或整块切除,术后注意防治气管软化和复张性肺水肿.  相似文献   

2.
巨大纵隔肿瘤28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巨大纵隔肿瘤的诊断水平,探讨最佳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于1995年1月~2005年1月期间的28例巨大纵隔肿瘤患者,随访治疗效果。[结果]28例患者中,行手术23例.无围手术期死亡;随访2~5年,4例失访,余24例患者中生存者15人均为良性患者,恶性患者最长生存26个月。术后并发症主要为复张性肺水肿。[结论]巨大纵隔良性肿瘤手术效果好,恶性者无论手术与否预后都很差。对无法手术和恶性患者的治疗仍然是个难题。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生殖器外纵隔生殖细胞瘤诊断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65例纵隔生殖细胞瘤均行开胸手术治疗。单纯完全摘除肿瘤59例;姑息性切除1例;肿瘤摘除联合肺叶切除或胸膜纤维板剥脱术3例;开胸探查2例。恶性生殖细胞瘤术后均行辅助放、化疗。结果:良性畸胎类肿瘤手术摘除或合并肺、胸膜切除后效果良好。恶性生殖细胞瘤,尤其是精原细胞瘤切除后,辅助放、化疗仍可获得较好的远期生存。3年生存率66.7%。结论:纵隔生殖细胞瘤是常见的纵隔肿瘤,诊断后积极手术治疗可获得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尿道切除膀胱多发肿瘤和巨大肿瘤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TUR-BT)手术治疗29例膀胱多发肿瘤和/或巨大肿瘤,术后常规膀胱灌注,5例接受系统性化疗。每3个月行膀胱镜检查,必要时再次行TUR-BT手术或全膀胱切除术。结果:术后病理结果均为膀胱癌。随访3-72月,18例存活5年以上。在所有病例中,4例术后1年内死于肿瘤转移,8例无瘤生存,17例术后1-3年复发。复发病例中14例再次或多次行TUR-BT手术,2例行全膀胱切除术,1例行单纯尿流改道手术。结论:经尿道切除膀胱多发肿瘤和巨大肿瘤可以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根治性TUR-BT辅以系统性化疗或许是膀胱多发肿瘤和/或巨大肿瘤而又希望保留膀胱的病人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5.
胸腺瘤是前上纵隔之常见肿瘤,具有潜在恶性又不能以细胞学形态来判断其良恶性。传统的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和放射治疗,往往疗效不能令人满意。现就我院1990年至于1996年收治的14例胸腺瘤术后复发病例作临床分析,以期共同提高胸腺瘤的诊断水平。1 临床资料11 性别 男8例,女6例,年龄29~47岁。12 肿瘤发生部位 左前上纵隔8例,前下纵隔3例,右前纵隔2例,后纵隔1例。13 手术前症状 胸闷4例,胸痛2例,肌无力症5例,上腔静脉综合征2例,轻度胸部不适或无症状4例。14 术后病理 上皮细胞型4例,淋巴细胞型8例,混合型2例。15 复发前治疗情况 本…  相似文献   

6.
26例原发性纵隔恶性生殖细胞瘤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纵隔恶性生殖细胞瘤的诊治及外科手术的作用.方法:对26例收治的原发性纵隔恶性生殖细胞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2例手术治疗患者中,11例根治性切除,10例姑息性切除,1例探查,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分别为18.2%和9.1%,其中12例术后给予以顺铂为主的联合化疗,4例予以放疗.手术治疗患者术后病理为无性生殖细胞瘤12例,精原细胞瘤5例,未成熟畸胎瘤5例.3例未成熟畸胎瘤及1例胚胎癌患者明确诊断后未手术而给予放疗或放、化疗.本组26例患者中仅2例精原细胞瘤生存满5年,17例已证实死亡,除2例手术死亡外均死于肿瘤复发转移.结论:原发性纵隔恶性生殖细胞瘤的治疗应强调以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外科切除只宜做为阶段性的辅助手段,手术时机把握应以具体患者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7.
巨大纵隔肿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国强  蒋耀光  王如文 《肿瘤》2004,24(4):402-403,406
目的回顾总结28例巨大纵隔肿瘤的诊断要点及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对1980~2002年收治的28例巨大纵隔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28例中全部切除23例姑息性切除5例,其中肺楔形切除2例,肺叶切除1例,部分心包切除5例,上腔静脉成形1例,无手术死亡.结论胸部X线、CT及B超是巨大纵隔肿瘤诊断的重要手段;麻醉时体位及手术切口的选择、术中操作技术注意可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及切除率,应注意创面渗血及复张性肺水肿的防治.  相似文献   

8.
术前诱导化疗治疗20例巨大恶性胸腺肿瘤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术前化疗在巨大恶性胸腺肿瘤治疗效果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和回顾相结合,对比分析40例巨大恶性胸腺肿瘤化疗组与对照组的手术情况和疗效.结果:化疗组较对照组手术切除率提高,术中出血量减少,上腔静脉综合征消失,围手术期死亡减少,并有显著性差异;1、3、5年生存率化疗组较对照组明显提高.结论:凡术前估计手术不能彻底切除肿瘤者均应给予术前诱导化疗,包括1)临床有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表现者;2)胸部CT示肿瘤巨大,占据整个前纵隔间隙,血管界面消失;3)肿瘤向双侧肺门生长,术前估计手术可能创伤隔神经者;4)有胸腔积液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乳腺恶性分叶状肿瘤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妊娠合并乳腺巨大恶性分叶状肿瘤的诊治过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第1例患者经手术切除后局部复发,再次手术切除、局部放疗后随访至今,未见肿瘤复发转移;第2例患者,手术后短期内局部复发,再次手术后迅速出现双肺、胸膜转移,化疗疗效不显著,患者最终死亡。结论:乳腺恶性分叶状肿瘤的异质性显著,其诊治方法仍需要不断探索。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提高儿童原发性纵隔肿瘤及囊肿的手术切除率及术后成活率的方法。方法对2003年2月至2009年11月收治的38例儿童原发性纵隔肿瘤及囊肿进行回顾性总结和分析,从中找出经验和规律。结果本组38例患儿均行手术治疗,其中肿瘤完整切除33例,占86.8%;部分切除4例;仅探查取活检1例。术后1例短期内死亡,4例术后半年复发,拒绝继续治疗后失访,其余患儿随访1~5年,生长发育良好。结论儿童原发性纵隔肿瘤恶性比例高,生长隐匿,早期不易发现,早期诊断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一旦发现应积极手术,可以获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介绍一种新的微创技术———经自制硬直镜行肺肿瘤切除术。方法 :总结分析 1993年 3月~ 1999年 3月采用本法完成的肺楔型切除术 18例 ,左肺下叶切除术 1例 ,右肺中下叶切除术 1例 ,右肺下叶背段切除术 1例 ,纵隔肿瘤切除术 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手术切口长 4~ 8cm ,手术时间 15~30min ,术中出血 2 0~ 50ml ,均未输血 ,无术后并发症 ,术后平均住院时间 8.5天 (不包括肺叶切除者 )。结论 :与标准剖胸手术相比 ,本术式具有创伤小 ,手术时间短 ,术中出血少 ,无需输血 ,无术后并发症 ,术后切口疼痛轻 ,下床活动早 ,术后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可作为肺良性肿瘤手术治疗的常规术式 ,也可应用于肺恶性肿瘤减瘤术  相似文献   

12.
38例无症状肺孤立性微小结节的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ATS)在无症状肺部孤立性微小结节的诊断、鉴别诊断以及治疗中的可行性和意义.方法:对38例无症状肺部孤立性微小结节患者进行了VATS诊治;结节直径均<1.5cm,最小者0.3 cm;13例(34%)术前拟诊为肺癌,余25例(66%)拟诊为肺部良性病变;所有患者术前均未能获得明确病理学诊断.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术中、后并发症和围手术期死亡.全组患者均获得明确病理学诊断,确诊率100%.其中恶性病变11例(29%),良性病变27例(71%).5例(38%)术前拟诊为恶性病变的患者最终确诊为良性病变;3例(12%)术前拟诊为良性病变的患者最终确诊为恶性病变.本组中27例良性病例经VATS手术均获得临床治愈.11例肺癌患者中9例接受了根治性肺叶切除+纵隔淋巴结清扫术;另2例患者仅接受姑息性结节楔形切除术.结论:VATS技术可应用于无症状肺孤立性微小结节的确诊,对良性或恶性病变均可获得满意的疗效,可行性良好,与传统诊疗方法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有助于肺癌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13.
巨大纵隔肿瘤术中特殊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巨大纵隔肿瘤术中特殊疑难问题的处理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1982年1月-2004年6月36例巨大纵隔肿瘤的临床资料,良性肿瘤30例,恶性肿瘤6例。36例均有肺功能障碍,心电图异常18例、声音嘶哑6例、上腔静脉梗阻9例。采用完整、分块、大部切除法完整切除肿瘤28例,大部切除肿瘤8例;单纯肿瘤切除19例,联合上腔静脉、无名静脉成形术5例,部分左心房切除2例,肺切除17例。切除肿瘤重828-4264g,平均2673g,术中出血400-4900mL。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并发呼吸衰竭2例、二次开胸止血1例、采用预防复发性肺水肿措施后并发肺水肿1例,均治愈出院。结论 手术切口尽量靠近瘤体、又便于伸延,充分显露术野、采用完整、分块、大部切除等手术技巧和处理大血管、重要脏器经验,术中尽旱应用预防复发性肺水肿措施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侵袭性胸腺瘤的临床诊治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58例侵袭性胸腺瘤的临床诊治资料,总结侵袭性胸腺瘤的诊断及治疗经验。结果 经胸骨正中切口手术43例,胸前外侧切口15例;41例肿瘤完全切除,14例肿瘤姑息切除,3例仅行病理活检;其中36例肿瘤扩大切除,包括纵隔胸膜及心包部分切除27例,肺楔形切除7例,上腔静脉或无名静脉部分切除加成形修补9例,上腔静脉置换4例;17例Ⅲ、Ⅳ期患者行姑息性切除或取活检术。残余肿瘤组织予以放射性质子粒(碘125)植入14例,射频透热治疗1例。全组病例无死亡。41例根治性切除患者,除1例行上腔静脉置换术后颜面部浮肿消除不满意外,其余恢复良好,术后随访患者生存质量较高。23例患者生存时间大于3年,3年生存率为39.7%。结论 外科手术是治疗侵袭性胸腺瘤的重要手段。手术病例应尽可能做到根治性切除,并注意纵隔脂肪的清扫以减少复发机会。对于瘤体巨大不能根治性切除病例要酌情结合术前或术后放疗或放化疗来提高切除率,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15.
METHODS: Thirty-five patients with primary mediastinal germ cell tumours (PMGCT) underwent primary thoracotomy in a 30-year period (1965-1994). Of the 35 patients, 12 had benign teratomas, five pure seminomas and 18 non-seminomatous germ cell tumours. RESULTS: Out of 18 non-seminomatous germ cell tumours, 14 comprised more than one malignant component. In two cases malignant teratomas had an additional malignant non-germ cell component: one a mixed sarcomatous component and the other a neuroendocrinal component. There were different methods of treatment between 1965 and 1994. All but one of patients with seminomas survived for 5 years. Among 18 patients with malignant PMGCT, all but two died within 5 years (mean survival rate was 15 months). CONCLUSIONS: When planning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malignant PMGCT we have to take into account the fact that malignant non-germ-cell components may occur. In this circumstances, surgical resection after initial chemotherapy is recommended.  相似文献   

16.
Jin H  Xu ZY  Yu WY  Wang ES  Zhang BR 《中华肿瘤杂志》2006,28(8):609-611
目的 总结原发性心脏肿瘤诊断和外科治疗的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1980年1月至2005年1月间112例原发性心脏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心脏黏液瘤98例,心脏非黏液瘤性良性肿瘤3例,原发性心脏恶性肿瘤11例。心脏黏液瘤和非黏液瘤性良性肿瘤行肿瘤切除术;11例原发性心脏恶性肿瘤中,6例行肿瘤切除术,3例行姑息性手术,2例行单纯心包引流术。全组同期行二尖瓣置换术2例,二尖瓣成形术4例,三尖瓣成形术33例。结果 术后早期生存108例,死亡4例,死亡率为3.6%。4例死亡患者中,2例黏液瘤患者分别因恶性心律失常和低心排于术后第2、7天死亡,1例原发性心脏恶性肿瘤患者术后第3天死于低心排,1例原发性心脏恶性肿瘤患者术后3周死于肝、肾功能衰竭。术后76例黏液瘤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至17年,平均6.4年,未见复发。非黏液瘤性良性肿瘤3例随访结果与黏液瘤相似。11例原发性恶性肿瘤患者中,10例在术后1年内死亡;1例现术后11个月健在,尚无肿瘤复发。结论 原发性心脏肿瘤患者早期准确诊断,积极手术治疗,其良性肿瘤患者几乎可以达到治愈的目;而恶性肿瘤患者预后很差,手术可减轻症状,并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17.
RESULTSOFHEPATECTOMYFORHUGEPRIMARYLIVERCANCERLiGuohui;李国辉;LiJinqing;李锦清;ZhangYaqi;张亚奇;CuiShuzhong;崔书钟;YuanYunfei;元云飞(TumorHos...  相似文献   

18.
张德巍  高英  杨大业 《现代肿瘤医学》2006,14(11):1407-1409
目的:探讨胃恶性间质瘤的术前诊断方法及有效的治疗手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5年~2005年间收治的9例胃恶性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表现、理化检查、治疗方法及结果。结果:胃恶性间质瘤患者多表现为反复的消化道出血、腹痛、腹部不适及腹部包块,纤维胃镜、超声内镜、消化道钡透、腹部CT检查有助于手术前诊断。本组患者肿瘤最大直径为5.5cm~21cm,平均为11.8cm,根治性手术7例、姑息性减瘤手术2例,根治性手术患者中2例术后复发接受二次手术,4例无瘤生存5年以上,姑息性手术2例患者均于术后6个月内死亡。免疫组化检查CD117阳性9例(100%)、CD34阳性7例(77.8%)、Vimentin阳性7例(77.8%)S-100阳性5例(55.6%),Actin阳性4例(44.5%)。结论:免疫组化检查可确诊胃恶性间质瘤,根治性手术减少手术后复发及远处转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胸内巨大实质性肿瘤的诊断与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的36例胸内巨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肿瘤彻底切除34例,同期行上腔静脉成形术3例,左无名静脉结扎术2例.6例患者术后加用放射治疗.结果 36例患者中,围术期死亡2例,占5.6%.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14.2 d.症状明显改善者32例,术后出现复张性肺水肿6例.随访1~22年,良性肿瘤患者平均存活时间为10.0年,恶性肿瘤患者平均存活时间为2.1年.结论 对胸内巨大实质性肿瘤患者尽可能采取手术治疗,即使不能彻底根治,术后加用放射治疗也能取得良好疗效.选择正确的麻醉方法与合适切口,结合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切除方式和止血方法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