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栓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D-Dimer)、组织因子(TF)、内皮素(ET)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比浊法、凝固法及均相竞争法检测86例脑梗死患者血浆D-Dimer、TF及ET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脑梗死组急性期D-Dimer、TF、ET水平均高于缓解期及正常对照组(P<0.01);缓解期D-Dimer、TF、ET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其差异的显著意义分别为P<0.01,P<0.05及P>0.05;与恢复期比较前二者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而后者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恢复期D-Dimer,TF及ET水平与正常对照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ET是脑梗死急性期及预后评价的敏感指标.同时检测血浆D-Dimer,TF及ET水平变化可能对研究血栓性脑梗死的发病及作用机制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中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D-Dimer)、血小板聚集率(PAgT)和同型半胱氨酸(Hcy)含量与急性脑梗死(ACI)的关系。方法用全血快速CRP分析仪、血凝分析仪、血小板聚集分析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别测定90例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的CRP、D-Dimer、PAgT、Hcy水平,并选取52例健康对照组作比对。结果 (1)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中CRP、D-Dimer、PAgT、Hcy检测结果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脑梗死组中轻、中、重型患者的CRP、D-Dimer、Hcy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ACI患者血中的CRP、D-Dimer、Hcy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呈正相关;(4)脑梗死患者恢复期血中CRP、PAgT、Hcy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Dimer含量虽然下降,但仍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 CRP、D-Dimer、PAgT、Hcy是ACI的敏感指标,联合检测患者血中CRP、D-Dimer、PAgT、Hcy对ACI的诊断、疗效观察等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的一氧化氮(NO)、兴奋性氨基酸(EAA)与内皮素(ET)的含量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及放射免疫分析法同步测定38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患者急性期、恢复期血浆NO、EAA、ET的含量。并与30例正常对照组相比较。结果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浆NO含量显著高于恢复期患者及正常对照组,P均<0.01;血浆谷氨酸(Glu)、门冬氨酸(Asp)、ET含量显著高于恢复期患者及正常对照组,P均<0.01;病情重者血浆NO含量显著低于病情轻者,而Glu、Asp、ET含量显著高于病情轻者,P均<0.01。脑梗死后血浆NO含量即开始降低,至病后3日达最低,遂后随时间的延长,NO含量逐渐升高。急性期患者血浆NO含量与Glu含量呈显著负相关(r=-0.486 5,P<0.01),NO与ET亦呈显著负相关(r=-0.387 8,P<0.01),而与Asp含量无相关关系(r=-0.126 5,P>0.05),恢复期患者血浆NO含量与Glu、Asp、ET均无相关关系。结论NO参与了脑梗死后脑缺血、脑水肿的病理过程,NO与Glu、ET相互作用,促进了脑梗死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血浆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水平变化,以阐明NSE、ET、CGRP与脑损伤程度的关系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测定56例脑梗死患者和36例正常对照血清NSE、血浆ET、CGRP的浓度。结果:脑梗死患者NSE、ET、CGRP均较正常对照上升或下降明显(P<0.01);病理组间,大灶梗死与小灶梗死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急性期与急性期后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中NSE、ET、CGRP与病情关系密切,检测其血中含量有助于判断脑损伤的程度及正确评价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清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7年5月至2020年4月开滦总医院林西医院收治的98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时间段57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以及急性期、恢复期脑梗死患者的PAI-1、ICAM-1、GMP-140水平,分析影响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预后的单因素、多因素。结果 研究组PAI-1、ICAM-1、GMP-140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患者PAI-1、ICAM-1、GMP-140水平均高于恢复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性别、吸烟等非影响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预后的单因素(P>0.05),高血压、PAI-1、ICAM-1、GMP-140为影响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预后的单因素(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得出,高血压、PAI-1、ICAM-1、GMP-140为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果 PAI...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不同时期患者血浆纤溶活性的动态变化,探讨其变化在病情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发色底物显色法测定60例脑梗死患者急性期与恢复期和60例同期住院非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plasminogenactivator,t-PA)、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plasminogenactivatorinhibitor,PAI)活性。结果脑梗死急性期组与恢复期组和对照组相比,t-PA活性明显减低,PAI活性显著增高(P均<0.01)。恢复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纤溶平衡失调,故检测其血浆t-PA,PAI活性动态变化可作为脑梗死诊断与治疗的一个客观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婴儿重症肺炎合并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婴儿肺炎并心衰)时血浆内皮素(ET)水平变化的影响因素。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同期动态观测了26例肺炎并心衰患儿血浆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及动脉血氧分压(PaO2)变化。结果:心衰急性期(治疗前)血浆ET含量较其自身缓解期(治疗后)、轻型肺炎组及正常对照组均显著增高(P均<0.01),而同期测定的血浆CGRP含量及PaO2值则较其自身缓解期及正常对照组均显著降低(P均<0.01);心衰缓解期与型肺炎组与轻型肺炎组和正常对照组间血浆ET、CGRP水平及PaO2值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心衰急性期血浆ET含量变化与血浆CGRP水平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PaO2值亦至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血浆ET水平增高是促进婴儿重症肺炎合并心衰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血浆ET水平增高的原因可能与血浆CGRP含量降低及PaO2下降有关;动态监测血浆ET及CGRP含量变化对判断病情及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郭灼林  马中富  马虹 《现代康复》1998,2(9):994-995
目的:进一步探讨内皮素(Endothelin,ET)在急性脑血管病中的意义。方法:用Meta分析总结了国内9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的504例急性脑血管病患和239例正常对照血浆内皮素含量改变的章。结果:急性脑血管病患在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浆ET的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P均<0.01).而急性期又比恢复期高(P<0.01);急性脑出血和急性脑梗塞患血浆ET的含量在急性期和恢复期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P均<0.01).急性脑出血患恢复期血浆ET比急性脑梗塞恢复期患的高(P均<0.01)。病情严重.内皮素升高更明显.病情恢复和稳定时.血浆ET则降低。结论:ET参与了急性脑血管病的发病过程.动态监测血浆ET有助于判断急性脑血管病患的病情。  相似文献   

9.
有机磷中毒血浆内皮素水平与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观测正常人和有机磷中毒患者(AOPP)血浆内皮索(ET)和全血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的水平,探讨ET在AOPP发病过程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ET,用Eliman法测定全血AChE活性。结果:ET轻度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变化(P>0.05),中度和重度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均有显著升高(P<0.05或P<0.01),AChE在轻、中、重度组均有显著降低(P<0.01),中度组及重度组ET与AChE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61 7,P<0.05,r=-0.692,P<0.01)。结论;AOPP患者血浆ET含量的变化与中毒程度有关,可作为判断预后和中毒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胡礼仪  李毅  刘兴晖 《实用医学杂志》2005,21(17):1924-1925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脂蛋白a[liporotein-a,LP(a)]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水平与疾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透射比浊法分别在急性期和恢复期检测46例脑梗死患者的血清LP(a)和超敏CRP的浓度,并与30例正常人进行对照。结果:(1)缺血性脑卒中组急性期和恢复期LP(a)分别为(315.05±142.16)mg/L和(311.68±169.20)mg/L,与正常对照组(189.57±152.49)mg/L比较,两次结果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但是急性期与恢复期LP(a)差异无显著性(P>0.05)。(2)与正常对照组(4.93±1.39)mg/L比较,缺血性脑卒中组急性期CRP(15.32±1.73)mg/L和恢复期CRP(6.17±1.45)mg/L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其恢复期CRP与急性期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LP(a)与CRP可作为缺血性脑卒中的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内皮素 (ET)和白细胞介素 6(IL 6)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免法检测 5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ET 1和IL 6水平 ,并与 2 0例健康人进行对照。结果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ET 1和IL 6水平明显高于恢复期 (P <0 .0 1 )。恢复期血清ET 1仍高 ,而IL 6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急性期血清ET 1和IL 6升高的程度与梗死灶大小密切相关。结论脑梗死患者血清ET 1和IL 6变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病理生理过程密切相关 ;脑缺血、缺氧、脑组织损伤及应激反应可能是脑梗死急性期血清ET 1和IL 6升高的重要机制及原因。  相似文献   

12.
抗凝血酶-Ⅲ、血浆蛋白C在脑梗死中的病因学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抗凝血酶-Ⅲ(AT-Ⅲ)、血浆蛋白C(PC)在脑梗死中的病因学意义。方法测定30例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和稳定期外周血浆中AT-Ⅲ、PC的活性水平。结果脑梗死组急性期AT-Ⅲ、PC水平[(82.9±13.2)%、(86.5±19.5)%]低于正常对照组[(103.5±23.5)%、(102.5±20.1)%](均P<0.05);脑梗死组稳定期AT-Ⅲ、PC水平[(98.9±13.2)%、(97.6±19.5)%]与正常对照组[(103.5±23.5)%、(102.5±20.1)%]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结论外周血浆中AT-Ⅲ、PC活性水平降低难以成为脑梗死发病的始发因素,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存在的抗凝作用降低对临床的抗凝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偏头痛患者血浆一氧化氮和内皮素含量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偏头痛患者急性发作期及缓解期血浆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的含量变化及探讨两者在偏头痛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测定NO的含量,用放射免疫法测定ET的含量.结果偏头痛患者急性发作期血浆NO和ET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偏头痛缓解期血浆NO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血浆ET含量也降低,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急性发作期血浆NO和ET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564,P<0.01).还发现偏头痛患者急性发作期血浆NO和ET比值较对照组降低(P<0.05),而缓解期较对照组增高(P<0.05).结论偏头痛患者可能存在血浆NO和ET的动态失衡,影响血管的舒缩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内皮素(endothelin,ET)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性期与恢复期的ET和Ang-Ⅱ的水平,并与对照组即高血压组的ET和Ang-Ⅱ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检测结果发现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ET和Ang-Ⅱ均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急性期与恢复期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ET和Ang-Ⅱ的变化与脑梗死血管损伤程度有关,有助于判断病情和评价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全血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PAC-1)、血小板颗粒膜糖蛋白140(CD62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全血流式细胞术测定76例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30例高血压病患者和28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中血小板PAC-1、CD62P的表达水平,并与20例健康对照者比较。结果脑梗死组急性期、恢复期、高血压病组、糖尿病组PAC-1、CD62P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脑梗死患者急性期PAC-1、CD62P的表达大梗死灶组>中梗死灶组>小梗死灶组,各组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0.05)。脑梗死患者急性期PAC-1、CD62P的表达重型>中型>轻型,各组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0.05)。结论脑梗死急性期、恢复期、高血压病患者、糖尿病患者均存在血小板活化;脑梗死病人血小板活化与病情及梗死灶大小有关,PAC-1、CD62P可作为判断病情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不同时期血、尿胱抑素C(Cys C)变化及其临床价值。方法检测120例健康人员和214例小儿肺炎患者急性期、恢复期的血、尿胱抑素C、肌酐(Cr)、微量白蛋白(MA)、α1-微球蛋白(α1-MG)等指标,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处理。结果重症肺炎急性期血、尿Cys C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恢复期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重症肺炎急性期与恢复期比较,二者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轻症肺炎急性期、恢复期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重症肺炎对小儿肾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损害,但肾功能损害是可逆性的;血、尿Cys C测定对小儿早期肾功能损害的诊断、治疗及疗效判断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浆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及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探讨3项指标对于急性脑梗死的辅助诊疗价值。方法分别检测36例脑梗死患者发病急性期与恢复期以及5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浆D-D、FDP及CRP水平。结果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浆D-D、FDP及CRP水平与恢复期患者及对照组血浆D-D、FDP及CRP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并且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浆D-D检测阳性率显著高于血浆FDP检测阳性率。结论血浆D-D、FDP与CRP的实验室联合检测对判断急性脑梗死的发生、严重程度及疗效观察有一定临床意义,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血液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DNA损伤程度的关系。方法HIE患儿20例,分别在急性期、恢复期采血,用动力学检测全血中GSHPx水平,用碱性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检测外周血中单个核细胞的彗星率及尾矩。12例新生儿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急性期HIE患儿血中,GSHPx水平明显减低,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恢复期GSHPx水平上升,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HIE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彗星率及尾矩显著增高,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恢复期两者水平下降,但与对照组比较仍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自由基及DNA损伤参与了新生儿HIE的病理发展过程,GSHPx可作为HIE患儿体内自由基水平检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者检测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尿酸(UA)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42例HIE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以及34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中NSE、UA的含量。结果 NSE、UA在急性期明显高于恢复期和健康对照组(P<0.01),恢复期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血清中NSE水平仍然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A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组HIE患儿的血清NSE、UA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和轻度组(P<0.01),重度组高于中度(P<0.05),轻度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NSE、U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NSE和UA都可作为HIE的辅助诊断指标,还可以作为患者的预后判断指标,在疗效观察上以NSE为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检测毛细支气管炎(以下简称毛支)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研究其在发病中的临床意义及探讨相应的治疗对策。方法研究对象为106例住院毛支患儿(毛支组),随机选择其中40例为红霉素治疗组,31例为常规治疗组;另选34例正常小儿为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在毛支患儿急性期(入院当时)及恢复期(住院7 d后)检测血清IL-4、IL-8水平,正常小儿一次性检测。各组进行比较,并观察治疗7 d有效率。结果毛支组急性期血清IL-4水平与恢复期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毛支组急性期IL-8水平高于恢复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霉素治疗组恢复期血清IL-8水平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霉素治疗组的7天有效率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 IL-4可能未参与毛支的发病,嗜酸性粒细胞并不是引起毛支的主要细胞,毛支可能不是过敏性炎症;IL-8参与毛支的病理过程,毛支气道炎症细胞可能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红霉素具有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可用于佐治毛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