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诊PCI患者两种动脉穿刺路径并发症的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本科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136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观察组68例患者采用经桡动脉穿刺路径,而对照组68例患者采用经股动脉入路穿刺,对2组患者进行相应的护理措施,比较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SDS和SAS评分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迷走反射、穿刺部位血肿的发生率分别为10.3%和7.4%,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心率和血压较对照组均未出现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桡动脉入路和股动脉入路均可能出现并发症,但桡动脉入路术患者较少出现迷走反射和穿刺部位血肿以及焦虑抑郁等情绪。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桡动脉与股动脉穿刺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护理的优缺点。方法行急诊PCI治疗103例AMT,其中经桡动脉(TRI)介入组53例,经股动脉介入(TFI)49例。对比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住院天数,护理量,术后患者心理躯体舒适度等进行统计学数据与分析。结果 2组病例基本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并发症则经桡动脉组低于股动脉组,分别为3.8%和8.2%(P<0.05),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短于股动脉组(P<0.05),护理人员工作量也明显少于股动脉组(P<0.05),术后患者的心理躯体舒适度评估明显高于股动脉组。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急诊PCI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方法。与股动脉途径比较,经桡动脉途径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天数,患者恢复快,减轻护理工作量,节约护理资源,不但有益于患者,亦有益于护理人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预防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189例经桡动脉途径行PCI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97例和对照组92例,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穿刺处出血、皮下血肿、桡动脉痉挛或闭塞、迷走神经反射、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能够明显降低PCI术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护理效果满意,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和股动脉两种穿刺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病人的术后护理特点。方法:将340例病人随机分为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各170例,桡动脉组采用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术,股动脉组采用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并对两组病人穿刺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病人穿刺成功率、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迷走神经反射、排便困难、皮下渗血和血肿、腰酸背疼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两种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均是安全可行的,但经桡动脉途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可减轻病人痛苦,术后护理相对简单,病人更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5.
经皮桡动脉与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护理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经桡动脉和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分析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20例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患者分成对照组(经股动脉穿刺)和观察组(经桡动脉穿刺)各110例,比较2组患者治疗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总结相应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局部小水肿、局部大水肿、迷走神经反射、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局部感染、肢体水肿以及不适反应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与经股动脉穿刺相比,经桡动脉穿刺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且能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住院时间和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因此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林芳  陈秀清  王美兰  计光  李晟 《护理研究》2008,22(3):807-809
[目的]从护理和临床角度对比经皮桡动脉与经皮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介入诊治术,说明经皮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介入术较经皮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介入术更具可行性。[方法]将300例冠心病住院病人按介入诊治途径的不同分为两组,桡动脉组150例,股动脉组150例,比较两组病人的并发症、舒适度及住院时间。[结果]桡动脉组局部血肿、迷走反射、不适反应等发生率明显低于股动脉组,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局部感染等并发症在桡动脉组未出现,股动脉组分别出现3例、1例、3例,但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未出现远端肢体缺血、神经损伤等。另外桡动脉组病人的住院时间明显较股动脉组病人短。[结论]两种途径都是安全有效的,但与经股动脉途径相比,经桡动脉途径的并发症少、舒适度影响小、住院时间短,更具有可行性,更容易被病人接受。  相似文献   

7.
冠心病介入诊疗2种穿刺途径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陈朝容 《现代护理》2006,12(11):985-986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经股动脉途径和经桡动脉途径2种方法的利弊,从而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更合适的途径.方法通过对150例冠心病病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冠脉)介入诊疗,与160例经股动脉途径者进行比较.结果经桡动脉途径者伤口出血、术后排便困难、术后主观不适发生率显著低于经股动脉穿刺者(P〈0.05);靶血管闭塞、迷走反射与股动脉途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提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诊疗手术安全,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可减轻病人痛苦,但桡动脉较股动脉细,穿刺较困难,目前股动脉途径仍为主要途径,暂时不会被桡动脉途径取代.  相似文献   

8.
两种路径冠脉介入治疗术后非心脏性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比较经桡动脉途径与经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非心脏性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特点。方法 随机将160例患者分成经桡动脉途径PCI80例和经股动脉途径PCI80例,比较两种径路PCI操作的疗效,观察桡动脉痉挛时用药物预防及解痉的效果,术后卧床、体位、肝素应用及胃肠道反应、迷走神经反射、尿潴留、血管并发症和肺栓塞发生的情况及采取的护理措施。结果 经桡动脉途径解痉治疗有效,术后3例穿刺部位轻微渗血.经桡动脉途径比股动脉途径PCI术后胃肠道反应、迷走神经反射、尿潴留、血管并发症和肺栓塞少,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两种不同径路术后效果相似,但经桡动脉途径PCI并发症少且无须中断肝素抗凝,无需沙袋压迫,无需卧床,无体位限制,患者痛苦小,患者舒适感增加,而且住院时间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PC I)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原因、临床表现及护理方法。方法:对36例PC I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患者进行原因分析,观察临床表现,并采取有效护理措施。结果:本组除1例发生严重前臂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由于筋膜间室压力过高,需转外科行筋膜间室切开减压术外,其余经积极处理后症状均得到改善。结论:做好术后观察及护理可有效降低经桡动脉行PC I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积极处理是防止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2种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法将150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7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经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实验组患者则为经桡动脉穿刺者。比较经2种途径的术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比对照组患者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在术后并发症方面的效果优于经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  相似文献   

11.
李惠 《当代护士》2010,(1):20-21
目的比较经不同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将115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桡动脉组59例,即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股动脉组56例,即经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比较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桡动脉组患者的血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较股动脉组患者低(p〈0.05)。结论经桡动脉穿刺行冠脉介入治疗的并发症较股动脉穿刺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经股动脉途径和经桡动脉途径2种方法的利弊,从而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更合适的途径.方法通过对150例冠心病病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冠脉)介入诊疗,与160例经股动脉途径者进行比较.结果经桡动脉途径者伤口出血、术后排便困难、术后主观不适发生率显著低于经股动脉穿刺者(P《0.05);靶血管闭塞、迷走反射与股动脉途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提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诊疗手术安全,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可减轻病人痛苦,但桡动脉较股动脉细,穿刺较困难,目前股动脉途径仍为主要途径,暂时不会被桡动脉途径取代.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经桡动脉途径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手术期的护理管理策略。方法:对2011年1~4月入住我院并经桡动脉途径行急诊PCI治疗AMI病人30例进行术前、术中及术后的护理管理,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结果:通过规范的护理管理,预见潜在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提高急诊PCI手术成功率。结论:完善的术前准备、严密的术中监护、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采取妥善的护理措施,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是保证AMI病人行急诊PCI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经皮穿刺股动脉的方法因其操作简便,一次穿刺成功率高,至今仍然是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特别是急诊救治中最常用的入路途径。但是股动脉穿刺途径发生局部出血、血肿概率较高,且穿刺不当时可出现动静脉瘘和神经损伤。1992年首次采用的桡动脉径路行冠脉造影,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行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术(PCI)围术期应用欣维宁的护理措施。方法对住院的127例经桡动脉行PCI术且围术期应用欣维宁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 127例患者PCI手术成功,术后2例桡动脉穿刺点出血时间延长,1例发生桡动脉穿刺部位血肿,未发生其他部位出血,未发生与之相关的护理不良事件。结论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医护密切配合,护理中做好充分准备,用药过程中关注有无出血倾向,关注因用药对患者造成的不便等,有利于保障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6.
肖丽  张尧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18):2178-2179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穿刺行冠脉介入治疗发生并发症的护理措施,减轻患者痛苦,缩短住院时间,减少病人住院费用,提高生活质量。方法回j顶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10年3月在我院经桡动脉行PCI术术后发生并发症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470例患者中,发生并发症35例。经过精心护理,35例患者均治愈出院,其中2例出现术侧桡扰动脉搏动减弱,1个月后搏动恢复正常。结论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法是保证经桡动脉穿刺行冠脉介入治疗并发手术并发症患者术后康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治疗冠状动脉病变的有效方法之一,与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安全等特点。介入治疗的首选途径是股动脉,但存在如:股动脉生理性狭窄,下肢严重闭塞性动脉硬化,或曾经穿刺股动脉局部形成瘢痕等问题,需选用桡动脉途径。我院自2004年以来采用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冠心病患者28例,与股动脉治疗相比,患者术后不需卧床可立即行走,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与股动脉2种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术诊治冠心病的利弊,以及针对不同的途径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将645例冠心病患者按介入途径不同分为桡动脉组510例和股动脉组135例,比较2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和主观不适等发生率。结果桡动脉组患者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短于股动脉组,迷走神经反射、患者主观不适、皮下血肿、假性动脉瘤、排便困难、术后低血压的发生率均低于股动脉组。结论 2种穿刺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均安全、可行。经桡动脉穿刺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术后护理相对简单,可提高护理人员工作效率,患者更易接受。  相似文献   

19.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已成为当今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方法之一。其穿刺途径常规经股动脉,但临床上不断有并发症出现,近年来,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以证明较经股动脉介入治更具有可行性,此方法优点是:能去除患者术后长时间卧床的痛苦,避免术后压迫股动脉止血的体力消耗及压迫过程中出现迷走反射的可能性,局部出血和血管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缩短,住院费用减少,减轻了患者的负担。我科自2004年以来,共经桡动脉行介入治疗120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和股动脉两种途径穿刺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的护理体会。方法将100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经桡动脉途径穿刺和经股动脉穿刺2组,每组50例,对其护理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与股动脉途径相比较,桡动脉途径腰背疼痛、尿潴留、血管迷走反应、假性动脉瘤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桡动脉途径明显优于股动脉途径,不仅安全、创伤小而且便于护理观察,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理想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