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男 ,45岁 ,间断性呼吸困难 1年余。查体 :无特殊。X线检查 :胸部正侧位片示中纵隔见一大小约 5cm× 6cm× 7cm肿块 ,轮廓光滑 ,密度均匀 ,气管及右主气管明显受压右移 ,左肺透光度增加。CT检查 :纵隔窗显示中纵隔内位于腔静脉 ,升、降主动脉 ,气管及右主气管间 ,隆突上见一囊状  相似文献   

2.
1病例简介男,18岁,体格检查发现纵隔肿物10 d。胸部数字X线摄影正侧位示右中上纵隔见团块状密度增高影,边界清晰,其内密度均匀(图1A、B)。CT示右前中上纵隔血管前间隙见一类圆形软组织肿块,最大层面范围约7.2 cm×8.4 cm,边界尚清晰,其内密度不均匀,见斑片状钙化及少许略低密度影;增强扫描呈轻度不均匀强化,肿块邻近血管周围脂肪间隙消失,向左侧推挤升主动脉、上腔静脉、右心房,向右侧  相似文献   

3.
纵隔孤立性纤维瘤1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患者 女 ,67岁 ,因咳嗽、咳痰伴低热就诊。查体未发现异常。首次胸部X线片发现右侧心缘旁一 3 .5cm× 4.0cm的椭圆形包块 ,密度均匀 ,经抗炎治疗后咳嗽、咳痰、发热明显好转。 3月后胸部平片复查观察病灶无明显变化 ,支气管镜检未见异常 ,血、尿常规正常 ,痰查结核菌阴性。CT胸部平扫示 :病灶位于右侧心膈角处 ,与纵隔关系密切 ,向肺野及纵隔方向突出 ,病灶呈类圆形 ,有浅分叶 ,密度均匀 ,CT值为 3 2HU ,边界清晰。压迫右心膈角处的纵隔脂肪组织 (图 1,2 )。手术所见 :肿块位于右心膈角处 ,约 6cm× 6cm× 3cm ,包块与前纵隔纵隔胸膜有…  相似文献   

4.
李登科  陈英敏 《放射学实践》2017,(10):1101-1102
病例资料 男,81岁,因右侧阴囊内肿物渐大3个月入院.查体:右侧阴囊内可触及一大小约5 cm×6 cm×6.5 cm肿物,有压痛,右侧睾丸触不清.阴囊彩超检查:右侧睾丸实性占位,右侧睾丸鞘膜积液,右侧精索静脉曲张,左侧附睾囊肿.睾丸CT平扫及增强示:右侧鞘膜囊内积液,内见一分叶状软组织影,大小约3.5cm×2.3cm×2.7cm,平扫CT值约47 HU.  相似文献   

5.
姚永军 《西南国防医药》2012,22(1):F0004-F0004
病例男,54岁,主因感冒来院就诊行胸部X线检查发现纵隔肿块.患者无胸痛、背痛,无发热、咳嗽、咳痰.既往体健,无肝炎、结核等病史,无过敏史,无输血史.入院查体:体温36.5 ℃,脉搏80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30/80 mmHg,查体无阳性体征.胸部CT示肿瘤成分叶状,上纵隔内可见脂肪密度影堆积,内可见分隔,于病灶右后部可见一类圆形软组织密度影,大小约8.9 cm×7.7 cm;增强后肺动脉期CT值约26 HU,静脉期CT值约29 HU,边缘光滑,边界清晰锐利,肿块向右侧生长,压迫右肺上叶向下移位.考虑为:纵隔畸胎瘤.术中见:胸膜腔粘连严重,无积液,右中后纵隔可见大小约10 cm×7 cm×8 cm大小肿块,与上腔静脉、奇静脉等组织紧密粘连,肿块呈类圆形,质硬,表面光滑,包膜尚完整,右侧膈神经被肿块包绕,手术顺利.术后病理回报:纵隔粘液性脂肪肉瘤,血管丰富.  相似文献   

6.
正患者女,9个月26天。发现右侧眶上、左侧额部肿物进行性增大1个月,当地医院头颅CT显示右侧眼眶上缘、左侧额骨分别见一个梭行软组织影,周围亦见骨质破坏而转至本院就诊。查体:神志清楚,右侧眼眶部见一肿物,大小约2. 0cm×1. 5cm,质软,不可移动。左侧额部见一肿物,大小约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58岁.胸片偶然发现右下纵隔包块,无其他不适.体检及实验室检查均无异常. 胸部平片见右下心膈角区有一包块突向肺内,边缘光整(图1).CT平扫示:右下纵隔下腔静脉旁见一卵圆形轻度分叶的软组织肿块,边界清晰,密度尚均匀,CT值约15 HU,其大小2.6 cm×3.8 cm(图2).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37岁.主因间断发热、咳嗽、咯痰1个月,伴胸闷4 d于2009年1月31日入院.入院前3 d于外院因纵隔肿物、胸闷行支气管镜下气管支架置入术缓解症状.10年前曾诊断为"结核性胸膜炎",抗结核治疗,此后间断发热、咳嗽、咯痰;2年前发现右上纵隔软组织密度占位.病程中多次抗炎、抗结核及激素治疗,效果不佳. 入院后行胸部CT检查,右纵隔见大小约8.1 cm×7.3 cm×7.5 cm肿物,密度不均,可见不规则低密度区及点状结节样钙化.增强扫描部分强化,平扫及增强CT值分别为36和62 HU.肿物与气管、右主支气管、头臂干、左头臂静脉紧密相贴,包绕右颈总动脉.纵隔可见多枚肿大淋巴结,部分分界不清,隆突下左肺门淋巴结伴点状钙化,增强扫描部分淋巴结有不均匀强化.左肺下叶及上叶舌段可见粗大迂曲血管(图1~3).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50岁。咳嗽、咳少量痰,伴发热,无胸闷、气促,无肢体乏力及夜间盗汗。实验室检查:CK-MB 46.4 U/L,嗜酸性粒细胞计数0.73×109/L。X线胸片示纵隔肿物。CT(图1~4):示中纵隔不规则形稍低密度肿物,平扫CT值约14~19 HU,边界清楚,密度不均,大小约11 cm×9 cm×11 cm,增强后轻度不均匀强化,CT值约20~28 HU,肿物内见低密度无强化区,肿物与邻近血管分界清楚,血管推压移位;两肺实质未见异常,心包少量积液,左侧少量胸腔积液。  相似文献   

10.
马建  和华元  李瑞 《西南军医》2008,10(1):33-33
患者男性,64岁,发现右枕部无痛性包块1个月入院。患者1月前无意中发现右枕部有一约黄豆大小包块,后逐渐增大。查体:右枕部局限性隆起,大小约2cm×2cm×1cm,质中,轻度压痛,边界不清。头颅CT检查提示:右枕部颅骨局限性溶骨性破坏,约3cm×3cm大小,脑内未见异常,头颅CT诊断:右枕部颅骨肿瘤(转移性)。追问病史患者自诉近半年来常感右侧胸痛,长期吸烟约30年,每日1包左右。给予行胸部CT检查见右上肺后段一分叶状实性肿块,边缘见分叶及细毛刺征,纵隔内未见异常,CT诊断:右上肺周围性肺癌。腹部B超检查:肝、胆、胰、脾、双肾未发现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