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阿司匹林对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含量的影响及意义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5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aspirin,ASP)对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含量的影响,并分析其意义。方法:选择住院及门诊确诊为脑梗死的患者,按照患者基本情况及血清CRP含量抽签法随机分入50,100,300mg ASP治疗组,观察在ASP治疗1周及1月后CRP含量的改变。CRP应用TurboxR特定蛋白分析系统(芬兰)以散射比浊法进行测定。结果:脑梗死组患者血清CRP水平均明显增高[ASP50组为(18.4&;#177;6.2)mg/L;ASP100组为(17.8&;#177;5.8)mg/L;ASP300组为(19.2&;#177;6.3)mg/L],与正常对照组(6.1&;#177;2.7)mg/L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t=14.165,t=13.812,t=14.227,P&;lt;0.001);应用50mg ASP治疗1周及1个月后,血清CRP含量有下降趋势[分别为(17.4&;#177;5.3),(16.5&;#177;4.7)mg/L],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100mg ASP治疗1周后,血清CRP含量有下降趋势(16.7&;#177;4.2)mg/L,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治疗1个月后,血清CRP含量(14.7&;#177;3.8)mg/L有显著下降(t=2.175,P&;lt;0.05):300mg ASP治疗1周后,血清CRP含量(16.4&;#177;3.7)mg/L即有明显下降(t=2.230,P&;lt;0.05),治疗1个月后,血清CRP含量有非常显著下降(14.3&;#177;4.1)mg/L(t=2.762,P&;lt;0.01)。结论:ASP可显著降低脑梗死患者血清CRP含量,其效果呈剂量及时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阿司匹林(ASP)对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Ⅰ组口服ASP 150 mg.d-1,Ⅱ组口服ASP 300 mg.d-1,8周后检测2组患者的血浆CRP水平和血小板聚集率。结果2组CRP、血小板聚集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CRP、血小板聚集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SP能显著降低脑梗死患者血清CRP水平以及血小板聚集率,从而降低脑梗塞的风险,较大剂量的ASP可能有更好的二级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aspirin,ASP)对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含量的影响,并分析其意义。方法:选择住院及门诊确诊为脑梗死的患者,按照患者基本情况及血清CRP含量抽签法随机分入50,100,300mgASP治疗组,观察在ASP治疗1周及1月后CRP含量的改变。CRP应用TurboxR特定蛋白分析系统(芬兰)以散射比浊法进行测定。结果:脑梗死组患者血清CRP水平均明显增高犤ASP50组为(18.4±6.2)mg/L;ASP100组为(17.8±5.8)mg/L;ASP300组为(19.2±6.3)mg/L犦,与正常对照组(6.1±2.7)mg/L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t=14.165,t=13.812,t=14.227,P<0.001)。应用50mgASP治疗1周及1个月后,血清CRP含量有下降趋势犤分别为(17.4±5.3),(16.5±4.7)mg/L犦,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100mgASP治疗1周后,血清CRP含量有下降趋势(16.7±4.2)mg/L,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治疗1个月后,血清CRP含量(14.7±3.8)mg/L有显著下降(t=2.175,P<0.05)。300mgASP治疗1周后,血清CRP含量(16.4±3.7)mg/L即有明显下降(t=2.230,P<0.05),治疗1个月后,血清CRP含量有非常显著下降(14.3±4.1)mg/L(t=2.762,P<0.01)。结论:ASP可显著降低脑梗死患者血清CRP含量,其效果呈剂量及时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对大鼠短暂性局灶性脑缺血时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模型组和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组(1200mg/kg),缺血2h再灌注6h后观测各组的神经行为变化,脑梗死体积,脑组织病理学变化,脑组织MDA含量和SOD、GSH—PX活性。结果还原型谷胱甘肽可以改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引起的神经行为障碍,减少脑梗死体积(P〈0.05);可以降低脑组织MDA含量,提高脑组织GSH—PX、SOD活力(P〈0.05)。结论外源性谷胱甘肽可通过提高GSH—PX、SOD活力,降低MDA含量,增强机体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及减少大鼠脑组织氧自由基的堆积而发挥对脑缺血再灌注时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阿司匹林(ASP)对冠心病(CHD)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CRP)及血小板(Platelet)功能的影响,了解它们与CHD的关系。方法将90例CHD病人,随机分为两组:I组口服ASP 50 mg/d,II组ASP 150 mg/d,早餐后顿服;8周后检验两组患者的血浆CRP浓度、血小板膜表面α颗粒膜蛋白(GMP-140)和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除I组CRP浓度变化差异无显著性外,其余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使用ASP 150 mg/d能直接降低血浆CRP浓度、GMP-140水平和抑制血小板活化和聚集,能有效地防止冠状血管的进一步损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老年胰岛素抵抗患者使用阿司匹林治疗对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指数的影响。方法 选择胰岛素抵抗患者 72例 ,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分别给予阿司匹林和对照治疗 2 4周 ,分别测定治疗前后CRP及HOMA IR水平。结果 ①治疗组CRP水平治疗前后有明显下降 (P <0 0 1) ,组间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意义 (P <0 0 1)。②治疗组HOMA IR水平治疗前后有明显下降 (P <0 0 5 ) ,组间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阿司匹林可改变老年胰岛素抵抗患者慢性炎症反应 ,从而降低CRP水平 ,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中的临床意义及阿托伐他汀的调脂干预对ACS患者冠脉病变炎症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93例ACS患者分为阿托伐他汀治疗组(47例)和非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照组(46例),另选健康对照组46例作为对照组。测定在治疗前、治疗后8周血浆hs—CRP水平的变化。结果①ACS患者的血浆hs—CRP的水平明显升高。②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在治疗8周后其血浆hs—CRP的水平明显降低,非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照组的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结论hs—CRP在冠心病ACS的发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阿托伐他汀的调脂干预可阻滞ACS患者病变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8.
蝮蛇伤患者血清酶学及C反应蛋白变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蝮蛇伤患者血清酶学及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对疾病的病情和预后估计的意义。方法按患者入院时中毒的程度分为轻型、重型、危重型,比较各型之间血清酶及CRP水平;根据SIRS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SIRS组和非SIRS组,比较两组之间血清酶及CRP水平;根据MODS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MODS组和非MODS组,比较两组之间血清酶及CRP水平。结果重型、危重型患者血清酶及CRP水平与轻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P<0.001);SIRS组血清酶及CRP水平与非SIR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MODS组血清酶及CRP水平与非MOD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IRS组MODS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SIRS组(χ~2=19.73,P<0.001)。结论蝮蛇伤患者病情程度越重,其血清酶学及CRP水平升高越明显;蝮蛇伤患者并发SIRS时,血清CRP水平升高越明显,MODS发生率越高,病情越严重;蝮蛇伤患者血清酶学水平与SIRS、MODS的发生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
巴曲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的动态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杜庆伟  刘永海  沈霞 《临床荟萃》2005,20(13):734-736
目的探讨巴曲酶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变化的影响,了解其减轻炎症的意义。方法选择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入院后立即给予巴曲酶10BU溶入250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1~1.5小时滴完;第3天、第5天各给予巴曲酶5BU,其他用药同对照组;对照组34例,每日静脉滴注三七总苷(商品名:血塞通)注射液0.6g/d;应用散射免疫比浊法检测治疗前、治疗后7天、14天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并对神经功能缺损进行标准评分。结果两组hsCRP水平在梗死后第7天最高,随后逐渐降低。治疗组在治疗前、第14天血清hsCRP水平和治疗前、第7天的神经功能缺损总分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7天治疗组hsCRP水平[(8.73±3.15)mg/L]低于对照组[(10.78±3.26)mg/L](P<0.05);但第14天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总分(11.38±5.08)与对照组(15.91±5.8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巴曲酶能明显降低ACI患者血清hsCRP水平,有利于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脑梗死部位缺血缺氧和缺损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生活干预配合他汀类药物对代谢综合征(MS)患者C反应蛋白(CRP)和胰岛素抵抗(IR)的影响.方法:将87例MS患者随机分为综合治疗组28例、他汀类药物组30例、生活干预组29例,综合治疗组在给予他汀类药物治疗的同时实施生活干预,他汀类药物组给予他汀类药物治疗,生活干预组给予生活干预.比较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三组的CRP和IR变化.结果:治疗后综合治疗组和他汀类药物组TG、TC、LDL-C、CRP、IRI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综合治疗组BMI、CRP、IRI与他汀类药物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生活干预配合他汀类药物对抑制代谢综合征患者的炎症反应和改善其胰岛素抵抗具有更佳效果,护理上应对此类患者加强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生活干预配合他汀类药物对代谢综合征(MS)患者C反应蛋白(CRP)和胰岛素抵抗(IR)的影响。方法:将87例MS患者随机分为综合治疗组28例、他汀类药物组30例、生活干预组29例,综合治疗组在给予他汀类药物治疗的同时实施生活干预,他汀类药物组给予他汀类药物治疗,生活干预组给予生活干预。比较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三组的CRP和IR变化。结果:治疗后综合治疗组和他汀类药物组TG、TC、LDL—C、CRP、IRI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综合治疗组BMI、CRP、IRI与他汀类药物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生活干预配合他汀类药物对抑制代谢综合征患者的炎症反应和改善其胰岛素抵抗具有更佳效果,护理上应对此类患者加强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及阿司匹林对冠心病患者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冠心病患者109例随机分为Ⅰ组(37例),Ⅱ组(29例),Ⅲ组(43例),分别应用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比较3组用药前后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3组用药后C-反应蛋白水平均较用药前降低(P<0.05),Ⅲ组C-反应蛋白水平降低优于Ⅰ组,Ⅱ组(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降低C-反应蛋白水平优于单用阿托伐他汀或阿司匹林。  相似文献   

13.
立普妥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作为炎症标志物被认为是预测心血管事件最有力的指标之一.本文通过随机、单盲、对照方法将116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分为他汀治疗组和非他汀治疗组,比较治疗前、后8周血浆HS-CRP、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LDL)和血脂水平的变化,探讨立普妥调脂干预对ACS患者冠脉粥样斑块炎症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与开腹胆囊切除术(OC)两种方法对患者血清总胆汁酸(TBA),丙氨酸转氨酶(ALT)及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以比较两种方法对机体肝脏功能和创面组织损伤的程度。方法:选择LC患者38例及行OC患者36例,分别于术前,术后1d及术后3d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清TBA,ALT及CRP含量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LC组及OC组的TBA,ALT及CRP均在术后1明显升高(均P<0.01),OC组CRP升高较LC组更加显著(P<0.01)。LC组在术后3d TBA,ALT及CRP均下降恢复至正常水平;OC组在术后3d TBA,ALT虽有下降,但仍维持在较高水平,仍明显高于术前,该组CRP恢复较慢,术后3d仍较术前为高。(P<0.05,P<0.01)。结论:LC较OC对机体的刺激,损伤轻,LC产生较轻的炎症反应和较少的肝脏功能损害,术后恢复快,是一种有广阔应用前景的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15.
花爱辉  刘春燕  梁芸  李秀芳  祁洁 《临床荟萃》2011,26(17):1515-1516
脑梗死目前已成为我国第二位死亡原因,而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死最主要原因。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作为多种血管危险因素聚集于一体的一组综合征,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病变的危害极大。当脑梗死合并MS时,发生脑梗死的病情重,梗死面积大,预后差。本研究通过对急性脑梗死合并MS和不合并MS患者C反应蛋白(CRP)、凝血酶原时间(PT)进行检测,并对其异常改变进行分析,以期及早了解病情,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6.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育龄妇女最常见的生殖内分泌紊乱疾病,主要表现为月经失调、排卵障碍、不孕和肥胖等,占育龄妇女的5%~21%。现代观点认为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是PCOS重要的病理生理变化之一。近年来有研究证明,PCOS存在慢性炎症反应的机制,不同研究的结果不一。本组旨在了解PCOS患者体内CRP水平变化及其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正常体检人群中高尿酸血症者越来越多.有人认为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的核心-胰岛素抵抗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代谢综合征(MS)也称为X综合征、胰岛素抵抗综合征(IRS)和心血管代谢紊乱综合征,特点为胰岛素抵抗(IR)、高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中心性肥胖和高血压.也有将其定义为:高胰岛素血症、高TG血症、低HDL-C血症和高血压等同时存在.MS已成为本世纪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大问题.胰岛素抵抗是代谢综合征的核心,美国学者Festa等于2000年提出慢性亚临床炎症是胰岛素抵抗的组成成分[1],而超敏CRP(Hs-CRP)作为一项敏感的炎症反应标志物,其在人体内的水平可能与机体胰岛素抵抗有关[2,3].本研究通过对本院体检中高尿酸血症人群有关生化指标的分析,探讨高尿酸血症患者中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与胰岛素抵抗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普罗布考与辛伐他汀联合治疗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和高教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12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随机分为单药治疗组(n=60,辛伐他汀20mg/d)和联合治疗组(n=60,辛伐他汀20mg/d+普罗布考500mg/d)。于入院或就诊24小时内和治疗后4周、8周时检测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比较差异。结果治疗8周后联合治疗组的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氧化低密度脂蛋白、高敏c反应蛋白较单药治疗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分析提示氧化低密度脂蛋白与高敏c反应蛋白之间具有相关性(r=0.55,P〈0.01)。结论抗氧化剂普罗布考与辛伐他汀联合应用能更进一步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血脂、OX—LDL及炎症因子的水平。可能通过上述机制起到稳定斑块的作用,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药物治疗颁域增加了新证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急性期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与丁苯酞治疗对其的影响.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患者76例随机分为丁苯酞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8例,在确诊24 h内和治疗7 d、14 d测定血清hsCRP水平,及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浓度高于正常值,治疗14 d后两组hsCRP均下降.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应用丁苯酞治疗可以显著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水平.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脑梗死病情及预后.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