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肝硬变发病隐匿,病机复杂,病因多端,主症、并发症丛生,各种因素相互交错,仅凭症状及证候进行"辨证论治"一种思路,既不符合客观实际,也难以应对其复杂的病情。为了诊疗与研究的方便,必须有辨病论治、审因论治、辨证论治、对症治疗四种不同的区别。建构辨病、审因、对症与辨证四维论治的诊疗思路与研究方向,从病因、病机、证候、并发症不同的角度进行具体认知,追求理论与临床上的规范化、具体化,也就是要进行精准性诊疗,才能完善肝硬变的诊疗体系。  相似文献   

2.
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以病名为纲,创造性地发展了具有整体观念的辨证论治诊疗模式.所谓部位辨证是指通过对人体体表、脏腑之上、中、下部位的划分,归纳生理病理特点,分析疾病发生发展规律,进而进行辨证论治的一种中医辨证方法 .<金匮要略>将部位辨证思想贯穿于脏腑、证候、病机、病势、预后、诊法、治法等各个方面,上承<内><难>之旨,下启叶桂、吴鞠通等后世医家之思,为三焦辨证体系的创立与完善奠定了基础.部位辨证思想是中医辨证论治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对阐释疾病病因病机、指导疾病诊治和预后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医学对高尿酸血症病因病机以及治则治法的认识。方法根据《金匮要略》历节病等篇章的论述,查阅相关文献,从中医学角度归纳高尿酸血症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结果辨证论治应注重古今结合,重脏腑、辨邪正,多法并用;治疗多样,可针对病机采取经方、验方、针灸及其他方法等。结论中医药辨证论治高尿酸血症疗效确切、治法多样,诊疗经验丰富,同时可调控及防治药物的耐药性和不良反应,拓展中医药防治高尿酸血症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反酸寒热辨     
反酸是胃食管反流病的主症之一。是指胃内容物涌入咽部或口腔,以吐出酸水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反酸病因病机较为复杂,其病变与心、肝、脾、肺、肾等脏腑功能失调均有关联。其病因病机分为属热、属寒、寒热错杂等。中医古代文献对反酸的病因病机多有论述。本文通过梳理相关文献中对反酸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等内容,提出治疗上宜根据其寒热孰多孰少,辨证论治。治疗用药贵在疏理,因势利导,注重理气,调理脾胃,条达气机。这种疏导气机,调节寒热平衡的治法贯穿于对反酸病证的治疗之中。  相似文献   

5.
梳理古医籍中针灸治疗痿病相关条文、医案,从辨经、辨病、辨证3个层面整体分析针灸治疗全身型重症肌无力诊疗取穴思路。辨经论治主要依据经脉循行、经脉病候特点取穴;辨病论治根据痿病病因病机、传变阶段取穴;辨证论治根据证型不同分别立以治法而取穴。现代临床治疗全身型重症肌无力当以古代文献为根,努力形成针灸治疗全身型重症肌无力的标准化诊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湖南中医学院博士生导师朱文锋教授为主研制的“WF文锋-Ⅲ中医(辅助)诊疗系统”,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所定疾病、证候、治法等内容研制成功的,并通过了湖南省科技厅组织的技术鉴定。 该诊疗系统能对内、妇、儿等科460余种疾病进行辅助诊疗,对病情可从辨证、诊病、辨证要素、主症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诊断和治疗处理,融汇了中医诊断治疗基本的、常规的知识内容,充分体现了辨证论治的特色,能提出按病分证论治、常见证治、常阈证治、要素证治、主症论治、验方治疗…  相似文献   

7.
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以病名为纲,创造性地发展了具有整体观念的辨证论治诊疗模式。所谓部位辨证是指通过对人体体表、脏腑之上、中、下部位的划分,归纳生理病理特点,分析疾病发生发展规律,进而进行辨证论治的一种中医辨证方法。《金匮要略》将部位辨证思想贯穿于脏腑、证候、病机、病势、预后、诊法、治法等各个方面,上承《内》《难》之旨,下启叶桂、吴鞠通等后世医家之思,为三焦辨证体系的创立与完善奠定了基础。部位辨证思想是中医辨证论治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对阐释疾病病因病机、指导疾病诊治和预后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辨证论治是传统中医诊疗的主要思维模式,在异病同治中的应用具有显著优势。然而,过度强调辨证论治,易忽略“病-症-因-机”。《伤寒杂病论》所云“但见一证便是”以柴胡证为例体现了抓主症思维在诊疗中的应用,然而直接将方与症对应有简化诊疗思维的倾向。基于此,提出“独藏”辨治理论,“独”作“单独”“独一个”之意,“藏”作“深藏”之意,通过辨识深藏在诸多症状中的独有核心症状,执简驭繁,从而实现中医辨病整体观与辨症精准化相结合。并以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伏气温病、肥胖的辨识为范例,探讨以辨主症为核心,疾病为纲领,辨证为枢纽,上连审因,下达求机的“病-症-证-因机”相结合的“独藏”辨治思路,以期为现代中医诊疗思维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
辨证论治是中医临证的精髓所在,辨证应以辨病为前提,辨病应包括中医、西医两种病名,而在辨病时必须坚持中医思维。在临证中总结出三步法辨证论治模式:1)抓住主症,综合兼症;2)提炼病机,确定证型;3)制定治则,选方用药。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抓主症、定病机、处方药是辨证论治的基本思路,也是提高临床辨证论治水平的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10.
认为"审察病机"是辨证论治的关键环节。"病机证素"是指辨识证候的病机要素,主要包括病理因素、病位、病性等,其核心内容是病理因素,结合病位从脏腑病机和气血病机等分析其病理变化,以确定疾病的证候性质。传统的辨证分型是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辨别、区分证候类型;病机辨证则是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分析病机,以病机要素确定证名。中医辨证论治新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是以"病机证素"为核心,以脏腑为内涵,以证带病,病证结合。基本步骤包括:辨识"病机证素"、根据"病机证素"的组合确定证名、确立治则治法、选方用药。  相似文献   

11.
中风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的特点.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中风已经成为严重危害国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中医对于中风的认识历史悠久,并且形成了其独特的诊疗体系,其临床疗效显著.近年来,中医辨证论治在中风治疗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本文从病因病机、先兆辨析、辨证分型、常用治法、分期论治、古方运...  相似文献   

12.
辨证论治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是中医诊疗体系的一大特点。在辨证论治过程中,只有把握住了主证、病性和病位,才能够正确地辨析病机,进而正确地诊病辨证、立法施治。主证、病性和病位是辨证论治的三要素。  相似文献   

13.
方剂是中医临床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是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选药配伍而成的。任何一首方剂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他与中医辨证论治思维有着紧密地联系。在临床辨证论治的过程中,辨证的关键在于捕捉病机,论治的关键在于确立治法,治法针对病机而产生,而方剂必须相应地体现治法。治法是  相似文献   

14.
中医药防治疫病历史悠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独特的辨证论治体系。疫病常用的辨证体系包括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六经辨证、表里辨证,各体系能够从不同角度对于疫病病机进行辨证。在疫病的诊疗中,要注重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在辨证思维的指导下,辨别疫病的病性、病所、病期、病势、病理,则可确定相应的治则治法,从而确定方剂、配伍选药。文章对疫病的辨证与辨病进行了梳理和总结,有利于提高疫病的临床辨治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自创中风病辨证论治体系治疗中风的疗效.方法:根据自创辨证体系分别使用动治法、静治法、动中兼静治法、静中兼动治法治疗中风患者238例.结果:总有效率87.5%.结论:辨证论治体系治疗中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张卉主任医师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关于小儿遗尿的诊疗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认为本病病位主要在肾、膀胱,与肺、脾密切相关,"肾阳虚"为本病的主要病机,临床从肺、脾、肾进行辨证论治,以温补肾阳,固涩小便为主要治法,予以菟丝子散加减治疗,同时配合艾灸及生活调理,临床收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日本汉方医渊源于中医学,但在发展历程中忽视中医学"辨证求因-审查病机-立法-处方"环节中的病因病机分析过程,形成了异于中医学辨证论治诊疗模式的方证相对诊疗模式.该诊疗模式的特点是根据患者体质、症状和体征,直接选用古籍成方,尤其推崇<伤寒论>的方药.方证相对诊疗模式对当今的西医和中医学结合应用颇具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陈志强教授从事中医肾脏病临床、科研工作30余年,擅于将中医学与西医学有机结合,在慢性肾脏疾病诊疗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并提出了许多有临床实用价值的学术见解,创造性地提出了主体病机与客体病机的新理念,并将此学术思想应用于临床,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文章主要对陈教授诊治肾病综合征的学术思想作一概述,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主体病机与治法:提出脾肾气阳两虚、水湿瘀血内停为肾病综合征的基本病机,并将其称之为主体病机,据此提出了益气温阳、化湿利水、活血通络的基本治法。2)客体病机与治法:将肾病综合征病情演变过程中常因感受外邪或药源性因素影响而出现的变证称之为客体病机,并据其变证的不同分别予以相应的治法方药:若感受风寒或风热之邪,应分别治以疏风散寒或疏风清热;若应用激素,须根据激素应用不同阶段进行辨证论治。文章最后附医案一则及全文总结。  相似文献   

19.
祖国医学对不寐有着完整的认识与诊疗体系.本文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立论,梳理古代医家治疗本病的思路、用药特点及各流派的医学风格,为不寐的治疗提供了更多的依据,拓展对本病诊疗的视野.  相似文献   

20.
刘清泉 《北京中医药》2007,26(4):198-200
脓毒症(Sepsis)是在现代医学发展过程中逐步认识到的一个临床综合征,并非严格意义上的疾病.根据其临床特点,本病可归属于中医学伤寒、温病的范畴.可以说几千年的中医学发展历史中始终贯穿着对"脓毒症"的研究,即中医学在治疗脓毒症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何提炼中医学治疗脓毒症的经验,我们认为,首先要深入研究其病机特点,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为脓毒症的治疗提出治法及辨证论治体系.现结合我们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在复习古今文献的基础上对脓毒症的病机及治法进行一些探讨,以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