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3):3034-3035
随机抽取本院2010年4月~2014年8月入院接受治疗的大肠息肉患者4400例,对其使用结肠镜下摘除后,出现176例术后出血患者,出血率为4%。按照出血情况对患者资料进行分析。16例急性出血,160例迟发性出血。高血压属于息肉摘除后一项独立的危险性出血因素。高血压属于结肠镜下大肠息肉摘除后出血的一项独立性危险因素,而息肉大小、结蒂粗细、蒂部血管等属于息肉摘除术后出血的关联性危险因素,手术后错误的饮食方式与不正常的运动行为都是息肉摘除后出血的诱发性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尿管镜碎石术后患者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危险因素,分析其护理对策。方法收集2017年3月—2018年3月在本院行尿管镜碎石术2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SIRS发生率,分析SIRS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术后发生SIRS35例,发生率为16.06%;单因素分析显示,SIRS发生与性别、手术时间、结石大小、肾功能、是否合并尿路感染、是否合并糖尿病、术前尿培养结果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手术时间≥2h、结石≥30mm、合并尿路感染、合并糖尿病、术前尿培养阳性是影响SIRS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尿管镜碎石术患者术后发生SIRS受多种因素影响,女性、手术≥2h、结石≥30mm、合并尿路感染、合并糖尿病、术前尿培养阳性是术后发生SIRS的危险因素,临床应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以减少SIRS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内镜下大肠息肉摘除术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电子结肠镜下大肠息肉摘除术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130例内镜下大肠息肉摘除术患者的一般资料、护理措施和预后等临床资料并进行总结.结果 所有息肉均成功摘除,5例少量出血经电凝立即止血,未发生穿孔、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诊,恢复情况良好,未见新息肉.结论 术前做好身体检查、肠道和心理准备是手术成功的基础,术中默契配合,术后做好并发症护理、饮食护理和出院指导,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大肠息肉术后患者发生低血糖的危险因素。方法分析本院2012年10月~2014年10月320例因大肠息肉住院行高频电凝电切除术后低血糖发生概率;对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不同手术时间、有无合并2型糖尿病及息肉个数的患者是否发生低血糖进行比较。结果 320例患者中,36例发生低血糖,发生率达11.2%,其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小于60岁10例,年龄大于或等于60岁26例;上午切除术27例,下午切除术9例;合并2型糖尿病16例,未合并2型糖尿病20例;单发息肉15例,多发息肉21例。年龄段、手术时间及合并Ⅱ型糖尿病是术后低血糖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大肠息肉高频电凝电切除术后发生低血糖是常见的并发症,其中年龄大于或等于60岁、合并2型糖尿病、上午切除是术后发生低血糖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日间手术无痛肠镜下息肉摘除术后早期开放饮食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将360例无痛肠镜息肉摘除患者分为常规饮食组和早期进食组,各180例。两组均于术前晚无渣半流饮食,术前4 h予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舒泰清)行肠道准备。常规饮食组术后完全禁食,予静脉补液,次日晨开放流质饮食,3 d后过渡到正常饮食;早期进食组术后2 h开放流质饮食,次日晨改半流质饮食,3 d后过渡至正常饮食。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腹痛、术后低血糖反应、术后首次排便时间、术后出血、术后补液量。结果 :早期进食组与常规饮食组比较,术后低血糖反应、术后补液量和首次排便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腹痛、术后出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日间手术无痛肠镜下息肉摘除术后早期开放饮食安全可行,而且能明显降低术后患者不适主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内镜下结直肠息肉切除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以提出最佳的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8月该院行内镜下结直肠息肉切除术16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1年,根据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与未复发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引起术后复发的差异,包括:性别、年龄、肠息肉数目、肠息肉直径、肠息肉生长位置及组织病理类型等,并对筛选出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男性、年龄≥60岁、肠息肉≥3个、肠息肉直径≥2 cm和腺瘤性肠息肉是影响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操作时应充分考虑引起内镜下结直肠息肉切除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术后针对危险因素的分级及患者实际状况制定个性化的随访方案,有利于降低复发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引起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以降低手术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行普外科手术34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发生医院感染患者设为医院感染组,未发生医院感染患者设为对照组。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引起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347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28例,发生率为8.07%,医院感染组中呼吸系统感染率最高。单因素分析显示,切口类型(Ⅲ、Ⅳ类)、接台手术、侵入性操作、手术时间≥2 h、入ICU时间3 d、术前使用抗生素与手术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相关(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切口类型(Ⅲ、Ⅳ类)、手术时间≥2 h、入ICU时间3 d、术前使用抗生素是引起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切口类型为Ⅲ、Ⅳ类、手术时间≥2 h、入ICU时间3 d、术前使用抗生素是引起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护理人员可通过采取针对性的手术室护理干预,从而进一步降低普外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全肺切除术后低氧血症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8年8月实施全肺切除术50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血气分析结果,发生低氧血症21例,非低氧血症29例,分析导致全肺切除术后低氧血症的危险因素,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患者年龄≥65岁、术前心电图异常、麻醉时间≥4 h、吸烟、术后白蛋白34 g/L是低氧血症发生的危险因素(P 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65岁、麻醉时间≥4 h是全肺切除术后发生低氧血症独立影响因素(P 0. 05)。结论年龄≥65岁、麻醉时间≥4 h的全肺切除术患者术后低氧血症的发生率明显增加,护理人员应加强对高龄与麻醉时间过长患者的监护,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直肠癌合并结直肠息肉的发生情况及腹腔镜结肠镜对直肠癌合并结直肠息肉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月~2006年12月该院25例直肠癌合并结直肠息肉行腹腔镜结肠镜处理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直肠癌患者结肠镜检查结直肠息肉的检出率为24.10%,显著高于同期结肠镜检查结直肠息肉检出率的12.19%(P<0.01)。直肠癌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术前、术中行结肠镜息肉摘除16例;术前结肠镜下注射亚甲蓝标记或术中结肠镜引导,腹腔镜行直肠癌根治术的同时行含息肉的结肠部分切除5例;直肠癌合并升结肠息肉恶变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同时行右半结肠切除1例;息肉靠近直肠癌一并行直肠癌根治性切除3例。结直肠息肉切除率100%,未出现并发症。25例术后随访0.5年~4.0年,2例死于肿瘤转移,23例存活,无肿瘤或息肉复发。结论直肠癌患者合并结直肠息肉的发生率较高。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术前或术中有必要行结肠镜检查,同时根据息肉情况选择结肠镜息肉切除或腹腔镜下息肉切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喉癌手术后患者下呼吸道感染影响因素及针对性护理对策。方法对我院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耳鼻喉头颈外科收治的120例喉癌患者资料进行分析,调查患者术后下呼吸道感染影响因素并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结果 17例患者术后发生下呼吸道感染,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采用全喉切除术、术前气管切开、手术时间≥4 h、合并糖尿病、住院时间 30 d、临床分期≥Ⅲ期与下呼吸道感染有关(P 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有气管切开、全喉切除术、手术时间≥4 h、住院时间 30 d、合并糖尿病以及疾病分期≥Ⅲ期是影响下呼吸道感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5)。结论喉癌患者术后下呼吸道感染与手术方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气管切开、合并糖尿病、疾病临床分期等因素有关,针对性给予全面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降低术后感染概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笑氧混合气体吸人镇痛在结肠镜诊疗中的应用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将928例须行结肠镜检查或治疗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466例(其中行结肠镜检查436例、行结肠镜下息肉切除术30例)、B组462例(其中行结肠镜检查434例、行结肠镜下息肉切除术28例)。A组行结肠镜检查或治疗时采用笑氧混合气体吸入镇痛;对照组按常规操作。观察2组操作期间患者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血压(BP)的变化以及镇痛效果、操作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结果A组操作中、操作后患者HR、BP较B组明显降低(均P〈0.05);在操作过程中A组患者出现腹胀、恶心症状的例数及操作时间明显少于B组(均P〈0.05);A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B组,且患者愿意再次接受检查的比例明显高于B组(均P〈0.05)。结论笑氧混合气体吸入镇痛在结肠镜的诊疗应用中具有操作简便、安全、起效快的特点,总体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颅脑手术患者术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CNSI)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减少CNSI的发生提供证据支持。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9年4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诊治的925例颅脑术后患者,根据患者CNSI的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对比两组的临床资料,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CNSI的危险因素。结果颅脑术后CNSI的发生率为7.03%。发生率居前三位的疾病依次是颅脑肿瘤、脑血管疾病和颅脑损伤;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在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术后住院时长、接台手术、手术时长、有无脑室外引流(EVD)和永久性植入物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感染组和非感染组EVD留置时长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2);术后住院时长≥10 d、接台手术、手术时长≥4 h、有EVD、EVD留置时长≥7 d是神经外科颅脑术后患者CNSI发生的高危因素(P 均 <0.05)。结论颅脑术后患者CNSI的发生率较高,相关危险因素较多,临床上医务工作人员应针对相关危险因素采取治疗和护理措施,以减少CNSI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择期无痛肠镜下肠息肉切除术患者术前禁食禁饮时机对患者的手术耐受性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连续性纳入2020年5月至2021年4月住院实施择期无痛肠镜下肠息肉切除术的210例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105例,观察组105例.对照组患者术前禁食8~12 h及禁饮4 h,观察组患者术前禁食固体食物6 h及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Prolift盆底重建术治疗重度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的临床效果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5月行Prolift盆底重建术治疗的214例重度POP的临床资料,记录手术及随访情况,观察临床疗效,评价术前、术后1年标准盆腔器官脱垂定量(pelvic organ prolapse quanfitafion,POP-Q)分度、盆底功能障碍问卷-20(pelvic floor distress inventory-short form-20,PFDI-20)评分、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性生活问卷-12(pelvic organ prolapse/urinary incontinence sexual questionnaire short form-12,PISQ-12)评分。根据临床疗效,将客观治愈者及主观治愈者作为预后良好组,将无效者及复发者作为预后不良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影响重度POP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214例手术时间为69~112(86.28±10.16)min;术中出血量71~124(98.46±15.42)ml;术后阴道壁长度≥5 cm 94例,<5 cm 120例。8例术后出现网片暴露侵蚀情况,经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随访1年,预后良好组186例,预后不良组28例,总治愈率86.92%。214例重度POP术后1年POP-Q分度、PFDI-20评分较术前降低,PISQ-12评分较术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质量指数≥24.00 kg/m 2、术前POP-Q分度Ⅳ度、脱垂部位为前盆腔、术后阴道壁长度≥5 cm是影响重度POP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或P<0.01)。结论Prolift盆底重建术治疗重度POP临床疗效显著,明显改善了患者生活质量,并且积极对体质量指数≥24.00 kg/m 2、术前POP-Q分度Ⅳ度、脱垂部位为前盆腔、术后阴道壁长度≥5 cm的重度POP患者进行干预可有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精细化护理对结肠息肉电切术后患者舒适度及血糖影响.方法 将2018年4-9月住院的328例结肠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性别、年龄、疾病类型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64例.对照组患者围术期采用常规综合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进行精细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舒适度、心理状态、术后低血糖反应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术后并发急性胆囊炎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策略。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恶性梗阻性黄疸进行ERCP手术患者76例,其中并发急性胆囊炎16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导致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ERCP术后并发急性胆囊炎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年龄、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ERCP既往史、操作时间≥30 min是影响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ERCP术后并发急性胆囊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ERCP既往病史是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ERCP术后急性胆囊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导致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ERCP术后并发急性胆囊炎的危险因素为年龄、ERCP的既往史,虽然其他因素不是术后发生急性胆囊炎的独立危险因素,但是采取一定的护理干预有助于减少术后急性胆囊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intraocular lens,IOL)植入术后囊袋收缩综合征(capsular contraction syndrome,CCS)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IOL植入术治疗的白内障2015例(2117只眼)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3个月内CCS发生情况分为...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高龄髋关节置换术后谵妄发病率、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4月至2019年6月行髋关节置换术高龄患者256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其术后是否出现谵妄分为谵妄组与非谵妄组,计算术后谵妄发病率,分析其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结果本组术后发生谵妄36例,发病率为14.06%,临床特点为意识障碍,恐怖性错觉与幻觉,精神及运动性兴奋等临床特点;年龄、麻醉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低蛋白血症、合并基础病及麻醉方式与高龄髋关节置换术后谵妄的发生密切相关;年龄、术前低蛋白血症、手术时间、麻醉方式是其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对于高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护理人员应在术前全面评估,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保证手术治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术后4 h后)在上腹部术后应用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上腹部手术后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术后4 h后予肠内营养,对照组以肠外营养为主.观察术后病人肝肾功能、并发症、肠蠕动恢复时间、营养状况、电解质、切口愈合、胃管留置时间、早期下床活动时间等.[结果]实验组病人在观察期间均无死亡、严重并发症及明显肝肾功能改变;与对照组比较,体重下降减缓,肠蠕动恢复及下床活动时间缩短(P<0.05),术前白蛋白、总蛋白与术后1周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上腹部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支持法,能刺激肠蠕动恢复,减少术后输液量,改善机体营养状态,促进病人早期下床活动和切口愈合.  相似文献   

20.
背景:腹腔镜手术比起开放手术有创伤小,应激反应轻,术后恢复快的优势,而对于腹腔镜手术后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研究不一,目前,对于小儿腹腔镜围手术期细胞因子的变化报道不多,尚无定论。目的:比较小儿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围手术期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设计:非随机化同期对照观察。单位: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泌尿外科。对象:选择2004-05/2006-12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泌尿外科就诊的小儿外科择期手术病例135例,其中腹行腔镜手术患儿65例,行非腹腔镜开放手术患儿70例。方法:检测其术前24h及术后3,24,48h血清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变化,并记录其住院时间。主要观察指标:两组患者术前24h,术后3,24,48h的血清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变化。结果:135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细胞因子变化:腹腔镜手术组手术前后各细胞因子均无显著变化(P>0.05),而非腹腔镜开放手术组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术后3,24h均有明显升高(P<0.05),术后48h开始回落,而白细胞介素10、肿瘤坏死因子α变化不明显(P>0.05)。非腹腔镜开放手术组术后24h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水平高于腹腔镜手术组(P<0.05)。②住院时间:腹腔镜手术组短于非腹腔镜开放手术组[(3.5±1.0),(7.5±1.5)d,P<0.05]。结论:与开放手术相比,小儿腹腔镜手术对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影响小,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