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研究留守儿童带养人类型与饮食行为交互作用与留守儿童超重肥胖的关联,为减少留守儿童超重肥胖的发生提供干预依据和参考.方法 子2018年10-12月,分层整群随机抽取江西省上饶市玉山县区7~18岁877名留守儿童,对其带养人类型、饮食行为、健康状况进行问卷调查和身高、体重等项目测试.结果 留守儿童超重肥胖的检出率为21.7% (190/877),带养人类型为其他人的留守儿童超重肥胖率为29.8% (158/530),高于带养人为父/母亲者(16.2%,32/198);经常吃西式快餐的留守儿童超重肥胖检出率为59.0%(59/100),高于不经常吃西式快餐者(20.9%,131/628);带养人类型、是否经常吃西式快餐留守儿童超重肥胖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5.39,65.06,P值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留守儿童经常吃西式快餐超重肥胖检出率是不经常吃西式快餐者的5.70倍(95% CI=3.62~8.99).交互作用分析显示,带养人类型×是否经常吃西式快餐中(父/母×是)呈现正向相乘的交互作用(协同作用),带养人为父/母且经常吃西式快餐留守儿童增加了超重肥胖发生的风险(OR=6.94,95%CI=2.76~ 17.44).其交互对比度(ICR)为1.26,归因比(AP)为1.81,交互作用指数(SI)为1.277.结论 父/母带养留守儿童经常吃西式快餐与留守儿童超重肥胖关联,二者具有协同作用,极大增加了留守儿童超重肥胖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了城市.在农村不断增多的是一群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据统计,全国留守儿童人数约为5 800万,其中14岁以下的留守儿童超过4 000万[1].近年来,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由于留守儿童在最重要的成长阶段得不到应有的关心和照顾,导致一部分儿童在行为习惯、心理、教育上受到严重的影响,甚至走向犯罪的道路.在心理学上,积极情绪和心理状态的研究对人们如何获得幸福和快乐的体验具有指导意义[2].幸福就是积极的情绪加上对生活的满意度,可以作为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重要指标[3].本文通过考察新疆喀什地区留守儿童的幸福感指数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和改善相关人群的身心健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问题与健康危险因素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20世纪80年代以来,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把孩子留在农村,并托付他人代为照看,形成了中国特有的一个新的弱势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由于对儿童的年龄界定有不同的方法,本文所指儿童,是14周岁及以下的儿童[1].目前全国留守儿童已达2 000多万,在一些农村劳动力输出省留守儿童占当地儿童总数的50%左右[1],并且其数量正呈现日益增长的趋势,如何保障留守儿童的健康已经成为中国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4.
随着大量农民外出务工、经商,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越来越突出[1-2].目前社会各界对留守儿童的研究多涉及其教育、营养状况,而罕见从躯体、心理及社会功能等多角度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质量做系统研究.本研究首先采用定量的资料收集方法,对山东省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质量状况进行调查;然后通过分析影响其生活质量的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生活质量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不同监护类型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和人格特征比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或者工作0.5 a以上,由父或母一方、祖辈、亲戚朋友、同辈监护的未成年人.国内学者研究发现,留守现象使儿童产生较多心理健康问题和消极人格特征[1].亲子分离,父母的家庭教育缺失,可能是其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但国内外专家认为亲子分离未必会引起不可挽回的后果,关键问题不在于分离本身.而在于替代父母(即监护人)对儿童的关心程度能否补偿和代替亲生父母[2].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不同监护类型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和人格特征进行比较,探讨不同监护人家庭教育方式对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同时也为制定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对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农村留守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教育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统计,2010年安徽外出务工人员总数达1 300万,比2005年增加320万[1].随着外出务工人数的增加,留守儿童数量也不断增多,2010年安徽省留守儿童达400万[2-3].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情感归属以及日常生活和教育等方面均存在许多问题,影响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4-5].本文通过调查农村留守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农村留守小学生健康教育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留守儿童人格特征与应付方式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我国农村社会进入转型过程中,出现了一个新的群体一留守儿童.它通常指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在外工作而未能与父母双方一起生活并由其他亲人照顾的未成年人[1].有研究表明[2,3].家庭的主客观因素均对儿童心理健康有影响.有关数据显示,中国有1.2亿农民常年在城市务工经商,由此产生近2 000万少年儿童留守家中.其中14周岁及以下占86.5%[4].这一特殊群体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对该群体的相关研究也逐年增多[5-7].  相似文献   

8.
罗家有 《中国学校卫生》2014,35(11):1601-1603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乡人口流动的限制被打破,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持续地向城市转移.受人口流动的影响,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全国妇联2008年发布的《全国农村留守少年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显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总数约5 800万,占农村儿童总数的28.29%[1].由此可见,留守儿童已经成为一个特殊且庞大的社会群体.  相似文献   

9.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1].根据2005年全国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推断,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 800万人[2].本研究将留守儿童定义为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持续6个月及以上而被留在家乡,并且需要其他亲人或委托人照顾的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3]. 研究发现,留守儿童因父母外出务工,长期分离,亲情缺失,且随着青春期的到来,他们在身心方面发展较快,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4-8].也有研究发现,部分留守儿童并没有因为亲子分离而出现心理行为问题,甚至某些方面可能比非留守儿童表现得更为出色[9],从而提出了留守儿童的心理弹性发展这一概念.心理弹性(resilience)指个体面临困难或处于逆境时成功应对并适应良好的能力[10],其形成与发展受到多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大批的农民涌入城市,中国又诞生了一个新的群体——农村留守儿童.最新数据显示,这一群体人数已达6 012.55万[1].由于长期亲情、家庭教育和监护的缺失,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和身心健康方面受到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2-6].这种影响有可能使他们的生活质量下降、主观幸福感降低.生活满意度作为主观幸福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个体根据自己的选择标准对其生活质量做出的总体性认知评估[7].中等或较高的生活满意度是避免个体出现问题行为的保护性因素.探讨留守儿童的生活满意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对于认识和提高留守儿童生活质量,减少留守儿童问题行为的发生,建设和谐农村、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学校氛围是指学校中被学生、教师等所感知或体验,并对其心理和行为产生持久稳定影响的学校人文环境特征[1].研究表明,良好的学校氛围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促进学习效率,提高学业成绩[2-4].然而,当前研究结论多基于对普通儿童青少年的调查[5],大量实证研究表明,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监管和教育,他们的学业成绩普遍较差[6-7,且低于非留守儿童[8].因此本研究拟考察学校氛围对留守儿童学业成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0.5 a以上,而子女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的儿童[1].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庞大,该人群健康存在问题将直接影响我国农村问题的解决[2].良好的睡眠是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能促进儿童的生长发育,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甚至可影响儿童的情绪、认知及社会适应性等各方面的发育[3].本研究旨在了解高邮市留守学龄前儿童睡眠状况,探讨睡眠时间、睡眠障碍的检出率,及影响留守儿童睡眠的原因,为进一步提高留守学龄前儿童睡眠质量提供参考,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留守儿童是指因父母双方或单方长期在外打工而被交由父母单方或长辈及他人来抚养、教育和管理的儿童[1-2].目前较多的研究关注的是农村留守儿童[3-9],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流动的加快以及就业结构的改变,城镇留守儿童的数量也越来越多,他们的心理问题在竞争激烈的教育环境下容易被忽略.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导致农村留守儿童越来越多.留守儿童由于不能直接得到父母的温暖和照顾,对健康成长会产生不利影响[1].为了解广东省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的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课题组于2010年10 -11月在广东省韶关南雄市、茂名化州市和肇庆怀集县开展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留守儿童因其特殊的家庭和生活环境,面临着诸多困境,如学习易产生挫折、人身安全面临多种风险、品德行为易产生偏差、心理易受创伤等[1]. 2016年2月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2] ,要求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建立健全救助保护机制、从源头上逐步减少儿童留守现象、强化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6.
小学"留守儿童"社交焦虑现状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了解安徽省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社交焦虑现况,并明确影响“留守儿童”社交焦虑的主要因素。[方法]整群抽取安徽省无为县某地区两所农村小学,共884名3—6年级儿童,其中“留守儿童”491名。采用儿童社交焦虑量表和自编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本研究中,“留守儿童”的社交焦虑发生率(17.1%)高于“非留守儿童”的发生率(1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留守儿童”社交焦虑可能与性别、年龄、学习困难程度、健康状况、母亲教育方式、老师教育方式和零花钱等因素有关。[结论]农村地区小学“留守儿童”存在一定程度的社交焦虑问题。社会、学校和家长必须重视和加强对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7.
贵州省农村少数民族已婚育龄男性生殖健康现状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男性是直接和间接影响妇女和儿童生殖健康状况的重要因素[1].国内外已有不少学者研究发现,在生殖健康研究中欠缺男性的参与,呼吁生殖健康项目应包括男性[2-5].本项研究调查农村少数民族男性生殖健康状况及其对生殖健康服务的需求,分析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逐渐转型,城市化进程加快的产物,截至2013年,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6 102.55万,占全国儿童总数的21.88%[1].目前,我国学术界对“留守儿童”普遍定义为“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2].  相似文献   

19.
河池地区农村留守儿童人格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务工农民大量拥向城市,农村留守儿童也越来越多,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一大问题。为了解农村“留守儿童”人格特征,笔者对广西河池地区农村留守儿童进行了调查,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及人格发展特征   总被引:9,自引:8,他引:9  
目的 调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及人格发展特征.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儿童14种人格因素问卷(CPQ),随机抽取农村670名留守儿童和708名非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人格特征调查.结果 在症状自评量表得分中,小学留守儿童焦虑得分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而初中留守儿童有10个因子得分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在儿童14种人格因素问卷得分中,小学留守儿童兴奋性得分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初中留守儿童乐群性、聪慧性、稳定性得分均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而忧虑性、次级因素Ⅰ(焦虑性)、次级因素Ⅲ(神经过敏性)得分均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结论 留守现象对儿童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有消极影响,初中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