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陶明  李艳  张文芳 《国际眼科杂志》2015,15(11):2006-2008
目的:通过观察空气填充在特发性黄斑裂孔闭合、黄斑形态和功能变化的情况,得出玻璃体术后空气填充是否是特发性黄斑裂孔值得推荐的填充方式。

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择连续手术的特发性黄斑裂孔31例31眼行23G玻璃体切除手术后填充空气,观察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裂孔闭合、IS/OS破坏直径、手术前后视物变形程度、手术并发症,探讨此类患者玻璃体切除术后空气填充的临床意义及应用价值。

结果:孔径≤250μm的闭合率是100%,孔径250~400μm的闭合率为88.9%,孔径400~600μm的闭合率为93.3%; 最佳矫正视力在基线和术后1、3mo是0.12±0.08,0.28±0.15和0.27±0.18; 手术前IS/OS破坏直径为1962.1±510.7μm,术后3mo,IS/OS破坏直径为1245.3±396.5μm,手术前后IS/OS破坏直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 术后俯卧位时间为3.5±0.4d; 患者视物变形明显改善; 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

结论:该研究表明,对于特发性黄斑孔而言,空气填充能达到较好的裂孔闭合、视功能恢复、俯卧位时间较短且无严重手术并发症。黄斑裂孔玻璃体切除手术后填充空气是一值得推荐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消毒空气填充在玻璃体切割(PPV)联合内界膜剥除术中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idiopathic macular hole,IMH)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对照研究;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就诊安庆市立医院院眼科的符合纳入标准的特发性黄斑裂孔(IMH)患者,行玻璃体切割(PPV)联合内界膜剥除术,共25只眼;观察术后1、3月时高眼压发生情况、黄斑裂孔闭合率、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和黄斑区结构重建情况。结果 术后1、3月时,较术前BCVA均有提高,术后一月、三月分别较术前提高0.27±0.067、0.35±0.0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717,P<0.05);黄斑裂孔闭合率为96%(一例复发);光感受器细胞内外节交界面连接带(EZ)缺损直径较术前均有显著减小,术后一月、三月分别较术前减少124.71±15.81μm、147.75±15.81μ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50.564,P<0.05);术后高眼压发生率为4%。结论 PPV联合内界膜剥除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安全有效,玻璃体腔消毒空气填充可减少术后高眼压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观察玻璃体切割手术联合内界膜剥除和空气填充治疗特发性全层黄斑裂孔(IMH)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杭州院区确诊并行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的连续IMH患者32例(32眼),年龄47~78(60.7±12.2)岁,其中男9例,女23例。术中均采用消毒空气进行眼内填充。根据术后早期首次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提示裂孔是否闭合分为闭合组和未闭合组,对2组患者术前、术后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裂孔直径等采用秩和检验及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比较;2组患者裂孔闭合率及外界膜和光感受器连续性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术后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LogMAR BCVA为0.40(0.30,0.73),较术前[0.80(0.70,1.00)] 明显提高(Z=-3.439,P<0.001)。术后早期OCT扫描显示24例黄斑裂孔闭合,8例黄斑裂孔未闭合,予再次玻璃体腔空气填充治疗,术后1个月及术后末次随访所有患者黄斑裂孔均闭合。术后1个月 OCT扫描外界膜(ELM)连续的患者有16例,无一例椭圆体层(EZ)连续;末次随访时18例患者ELM 连续,6例EZ连续。未闭合组术前黄斑裂孔直径为(532±104)μm,明显大于闭合组黄斑裂孔直径 [(352±180)μm](t=-2.656,P=0.013)。闭合组术后1个月ELM均存在连续性,末次随访ELM和EZ 连续性均高于未闭合组,2组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χ2 =4.23,P=0.040;χ2 =3.89,P=0.048)。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ILM剥除和空气填充治疗IMH具有较好的疗效,对于大于400 μm的裂孔部分患者需要再次玻璃体腔空气填充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对于特发性黄斑裂孔行25G玻璃体切除联合空气填充治疗后的解剖和视功能结果.方法:前瞻性干预性分析.27例(30眼)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接受25G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除术,同时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抽吸联合人工晶体置入和玻璃体腔无菌空气填充.所有患者在术前和术后3mo进行最佳矫正视力(logMAR视力)、视野检查和多焦视网膜电流图(multifocal electroretinography, mfERG)检查,使用OCT明确黄斑裂孔闭合情况.结果:首次手术后28眼的黄斑裂孔闭合,平均logMAR视力由术前的0.72±0.22提高到术后的0.29±0.18(P<0.001).中心10°视野检查中,平均偏差(mean deviation, MD)由术前的-3.59±1.83 dB减少到术后的-2.51±1.36 dB (P<0.001),平均模式标准差(pattern standard deviation, PSD)由术前的1.86±0.68 dB减少到术后的1.33±0.32 dB (P=0.001).MfERG中可见术后中心凹和旁中心凹区域的平均振幅明显升高,而4-6环区域的平均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疾病病程长短(P<0.001)和1环区域的术前N1波振幅(P=0.001)对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有预测作用.结论: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行25G玻璃体切除联合空气填充,术后保持1d的面向下体位,有很好的解剖成功率和视功能结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特发性黄斑裂孔(idiopathic macular hole,IMH)不同分期行白内障摘除玻璃体切割气体填充术后视力的恢复情况。

方法:选取2014-08/2016-08于我院治疗的IMH合并白内障患者75例75眼,所有患者均行白内障摘除玻璃体切割过氟丙烷(C3F8)气体填充术治疗,按IMH不同Gass分期分为Ⅱ期组(18眼)、Ⅲ期组(36眼)、Ⅳ期组(21眼)。比较术后1、3mo黄斑裂口闭合情况; 手术前后进行常规视力检查,比较各组患眼视力提高情况;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检查手术前后黄斑厚度。

结果:术后1mo,Ⅱ期组黄斑裂口闭合率显著高于Ⅲ期与Ⅳ期组,Ⅲ期组显著高于Ⅳ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3moⅡ期组、Ⅲ期组黄斑裂孔闭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手术前后视力数指、0.02~0.08、0.10~0.20、0.25~0.40、≥0.50人数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期组视力提高率为94%,显著高于Ⅲ期(83%)与Ⅳ期组(67%)。Ⅱ期、Ⅲ期组手术后黄斑厚度较手术前均显著降低,Ⅳ期组手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期、Ⅲ期组降低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显著高于Ⅳ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白内障摘除玻璃体切割气体填充术有助于IMH视力恢复,但不同Gass分期疗效具有差异,应尽早进行手术,有助于黄斑裂孔闭合,改善视力。  相似文献   


6.
李斌  孔宁 《眼科新进展》2018,(7):680-683
目的 观察特发性黄斑裂孔行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离及消毒空气注入术后的临床疗效,并分析术黄斑裂孔闭合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8月在我院诊断为特发性黄斑裂孔并行25 G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离及消毒空气注入术的43例43眼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和术后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裂隙灯显微镜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术前测量黄斑裂孔最小直径、裂孔最大基底直径、裂孔高度,并计算裂孔牵拉指数(tractional hole index,THI)及黄斑裂孔指数(macular hole index,MHI)等参数。术后随访3~36个月,观察患眼术后BCVA、黄斑裂孔闭合情况,分析该术式下影响术后黄斑裂孔闭合的相关因素。结果 43例43眼中黄斑裂孔闭合者37眼(86.05%),其中完全闭合29眼,暴露性闭合8眼,未闭合6眼。手术前患眼BCVA为(1.15±0.35)logMAR,术后为(1.04±0.40)logMA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97,P=0.003)。术前黄斑裂孔最小直径、最大基底直径与术后BCVA(logMAR)呈正相关,THI及MHI与术后BCVA(logMAR)呈负相关(均为P<0.05)。术后BCVA与术前黄斑裂孔高度无相关性(P=0.339)。当THI>1.0或MHI>0.5时,黄斑裂孔闭合率(包括完全闭合和暴露性闭合)为100%,当THI>0.5或MHI>0.3时,黄斑裂孔闭合率(包括完全闭合和暴露性闭合)分别为94.74%和97.14%。结论 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离及消毒空气注入术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临床疗效较好,THI、 MHI是影响黄斑裂孔闭合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特发性黄斑裂孔(IMH)玻璃体切割手术后的视功能状况,方法:复习并总结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综合评述IMH玻璃体切割手术后视功能状况。结果:多数患者术后视力较术前提高2行或2行以上,并且主观感觉的视物变形和暗点,辨色力,双眼融合功能和立体视功能也有所改善,术后视野光敏度较术前有所提高;注视性质由术前的偏心注视多数恢复为主后的中心注视,然后部分患者视力的改善提高不显著甚至出现视力下降,部分患者黄斑裂孔虽然获得解剖愈合,但仍遗留某些视觉缺陷。影响术后视力和其他视功能恢复的因素是复杂的,通常与术前视力和视功能状况的好坏,病程长程,裂孔分期早期、手术方式,裂孔愈合状态以及手术合并症等诸多因素相关。结论:黄斑裂孔一旦发生,其裂孔愈合和视功能稳定的机会极少,因此多数学者主张若诊断明确应早手术封闭裂孔,评价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IMH的疗效。应在解决形态愈合的基础上综合患者的视力,主观感觉及临床多项视功能进行全面评估。  相似文献   

8.
特发性黄斑裂孔的玻璃体手术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自从Gass提出黄斑部玻璃体切线方向的牵引是特发性黄斑裂孔形成的原因,玻璃体手术解除牵引,阻止黄斑裂孔发展,保存黄斑部功能已逐渐被国内外学者采纳,并取得令人鼓舞的结果。本文就玻璃体手术技术,适应证,结果及并发症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黄斑裂孔玻璃体手术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复习一组采用玻璃体手术无辅助治疗黄斑裂孔病例的解剖和视力结果。方法 对16例(特发性黄斑裂孔14眼和外伤性黄斑裂孔2眼)玻璃体切割、液-气交换和全氟丙烷(C3F8)气体填充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平均随访7mo,有15眼(93%)获得黄斑裂孔解剖愈合,仅1眼还需要做2次手术,术后视力3眼(19%)0.4,4眼(25%)0.2~0.3,9眼(56%)0.1或以下。结论 玻璃体切割术眼内注气和术后面向下体位是一可耐受而有效的治疗特发必开一些外伤性黄斑裂孔的方法,特发性黄斑裂孔和外伤性黄斑裂孔行玻璃体手术无辅助性治疗可得到解剖成功。大多数术眼黄斑裂孔的解剖闭合可伴有视力的明显增进。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25G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及空气填充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6年8月在丽水市人民医院眼科行25G玻璃体切割术的黄斑裂孔患者28例28只眼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行25G玻璃体切割,在0.25 mg/ml亮蓝染色下剥除内界膜,玻璃体腔内消毒空气填充.术后主要观察手术时间、最佳矫正视力、眼压、裂孔闭合情况及手术并发症.术后随访3~24个月,平均(12.23.6)个月.结果 总手术时间为22~40 min,平均28 min,28只眼内界膜均顺利剥除,28例患者黄斑裂孔均闭合(100%),21例患者术后视力较术前均有提高(75%),无视力下降患者,平均视力为0.650.194,与术前相比显著提高(t=13.768,P=0.000).术后1周平均眼压为(15.33.7) mmHg,与术前水平相近.8只眼剥除IMH时视网膜表面少量细小点状出血,4只眼术后随访期间发生核性白内障,3只眼发生一过性高眼压.所有病例在随访期内无其它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25G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及空气填充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能促进裂孔愈合,提高术后视力,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并发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23G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前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变化情况,定量分析手术前后黄斑区视网膜全层、视神经纤维层厚度。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22例(23只眼)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前1个月内行黄斑频域OCT检查,按ETDRS黄斑分区分别测量中心凹、黄斑内环、黄斑外环4个象限视网膜全层厚度,黄斑内环、黄斑外环4个象限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所有患者由同一术者行23G玻璃体切除术,术后1个月时同样行黄斑频域OCT检查,测量术前相应区域视网膜全层、视神经纤维层厚度,术前术后相应位置指标行配对t检验。结果术后1个月OCT检查裂孔闭合率100%。术后1个月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全层厚度(256.83±23.27)μm,与术前(361.39±62.14)μm相比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1);黄斑内环鼻侧、颞侧、上侧、下侧视网膜全层厚度分别为(299.26±28.51)μm、(271.43±15.56)μm、(286.61±19.20)μm、(282.30±24.71)μm,与术前(344.83±54.27)μm、(324.57±42.14)μm、(319.74±36.42)μm、(347.48±49.07)μm相比均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0.01);黄斑外环鼻侧、颞侧、上侧、下侧视网膜全层厚度分别为(286.96±17.52)μm、(243.39±35.47)μm、(257.04±19.63)μm、(264.65±16.58)μm,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 >0.05)。黄斑内环鼻侧、下侧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分别为(20.70±9.30)μm、(21.87±12.07)μm,与术前(30.39±19.50)μm、(34.70±19.34)μm相比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0.05),颞侧、上侧分别为(18.13±11.10)μm、(28.43±11.05)μm,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 >0.05);黄斑外环鼻侧、颞侧、上侧、下侧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分别为(42.30±14.47)μm、(19.52±14.30)μm、(36.30±15.05)μm、(38.26±15.04)μm,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 >0.05)。结论23G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能使裂孔有效闭合,术后能减轻黄斑中心凹、黄斑内环视网膜水肿,黄斑内环鼻侧、下侧视神经纤维层厚度亦有所减少,黄斑形态趋于正常。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黄斑裂孔手术联合或不联合白内障手术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合并早期白内障的疗效,探讨联合白内障手术的意义.方法 对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接受手术治疗的特发性黄斑裂孔合并早期白内障的9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41例患者一期手术仅行单纯黄斑裂孔手术(单纯黄斑孔手术组),49例患者一期行黄斑孔手术联合白内障摘除(联合手术组).记录单纯黄斑孔手术组术后白内障进展情况以及两组患者术前、术后最佳矫正视力、裂孔闭合情况以及住院治疗的总费用.结果 单纯黄斑孔手术组41例患者中,38例(92.7%)在术后随访过程中发现白内障核混浊明显加重,其中18例(43.9%)患者行二期白内障手术.两组患者术前最佳矫正视力分布无明显差异,术后两组患者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但最佳矫正视力分布无明显差异.两组黄斑裂孔闭合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黄斑孔手术组已行二期白内障手术患者两次住院治疗的总费用高于联合手术组住院总费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特发性黄斑裂孔手术采用联合白内障手术与否均可得到相似的视力预后,但联合手术可使患者避免二次手术的痛苦,减少手术成本.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分析玻璃体切割联合视网膜内界膜剥除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的手术效果,针对"内界膜剥除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的不同观点"进行探讨.方法 黄斑裂孔患者71例71只眼,均施行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玻璃体内注气.随访12个月以上,观察不同分期裂孔的闭合率、视力以及mfERG的变化情况.结果 67只眼(94.37%)黄斑裂孔闭合,Ⅱ期裂孔两周内全部闭和,Ⅳ期裂孔两周闭和率仅为31.3%;71只IMH眼手术后1年视力提高59只眼,占83.10%,视力不变7眼,占9.86%,视力减退5眼,占7.04%.手术前、后视力高于0.1者分别为35只眼(49.26%)、65只眼(91.55%),经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一年后,Ⅱ期、Ⅲ期、Ⅳ期裂孔视力0.5以上者分别为81.25%、15.38%、0.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期、Ⅲ期和Ⅳ期术后视力提高率分别为93.6%、84.6%和62.5%.并且,手术后1年mfERG一阶函数的1环和2环P1波反应密度不断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3、4、5环P1波反应密度与手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玻璃体切割联合视网膜内界膜剥除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是非常有效的方法,但需要熟练掌握手术操作技术和技巧,把术后并发症控制在最低限度.
Abstract:
Objective To estimat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vitrectomy with internal limiting membrane peeling in the treatment of idiopathic macular hole,to approach the different viewpoint about the vitrectomy with internal limiting membrane(ILM)peeling in the treatment of idiopathic macular hole.Methods In 71 eyes of 71 cases underwent vitrectomy with ILM peeling for idiopathic macular hole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air-fluid exchanged and C3F8 tamponaded.The follow-up after the surgery was 12 months.The 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mfERG and the rate of concrescence were observed.Results Anatomic closure of the macular hole was achieved in 67(94.37%)patients,59(83.10%)patients achieved a better final visual acuity.Preoperatively,the 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 above 0.1 was 35(49.26%)patients.Postoperatively,the 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 above 0.1 was 65(91.55%)patients(P <0.05).After a year,the 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 above 0.5 for 2,3,4 stage of macular hole were 81.25%,15.38%,0,respectively.Amplitude of wave P1 of ring 1 and ring 2 by mfERG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postoperatively than that in preoperatively(P<0.05).There was no significantly difference for P1 of ring 3,ring 4 and ring 5 between postoperatively and preoperatively(P >0.05).Conclusions Parsplana vitrectomy with ILM peeling is an effective method to treat macular hole.But the risks should be treated carefully.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内界膜剥除治疗早期特发性黄斑裂孔的疗效与手术风险。方法于2001年10月~2004年1月对在我院确诊为Gass分期为2期的特发性黄斑裂孔10例10眼,施行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气液交换,16%C3F8充填术,术后面向下体位1w~2w。比较其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多焦ERG,OCT检查黄斑裂孔闭合的情况以及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10例患者自述发生症状的病程为1m~3m,平均1.8m。术前最佳矫正视力0.5~0.8,平均0.6。术前黄斑裂孔直径为132μm~360μm,平均212μm±54μm。术中所有病例黄斑裂孔旁的内界膜均完整的剥除。术后随访2m~30m,平均随访13m。随访期间最佳矫正视力为0.5~1.0,平均0.7。术后OCT检查显示10眼黄斑裂孔全部闭合。5眼行多焦ERG检查,显示术后比术前黄斑区峰值大部分恢复。手术并发症包括术中剥除内界膜时,裂孔周围出现小圆点状出血3眼;术后一过性眼内压升高2眼;术后晶状体后囊下皮质混浊4眼。术后晶状体核硬化4眼。本组病例未发生黄斑裂孔扩大、晶状体损伤、视网膜脱离、眼内炎、后期黄斑裂孔再裂开、视野缺损等严重并发症。结论成功的早期手术干预,将可有效中止特发性黄斑裂孔病程,使裂孔关闭、视力提高或维持术前水平。但由于早期患眼视功能尚好,手术风险较大,术前应当与患者充分沟通。同时也要求手术者具有娴熟的玻璃体及黄斑部手术技巧,将手术风险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割联合吲哚青绿染色内界膜剥离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的疗效.方法 采用玻璃体切割联合吲哚青绿染色内界膜剥离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15例15只眼,对患者手术前、术后视力、黄斑裂孔地愈合情况进行检查随访.结果 本组15例15只眼均成功的剥离内界膜,随访6个月.黄斑裂孔完全愈合13只眼,2例裂孔直径缩小,裂孔封闭的成功率86.66%,视力提高率89.33%,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离术能有效的封闭特发性黄斑裂孔,提高视力.  相似文献   

16.
邵蕾  张慧  卢宁 《眼科》2017,26(6):414
目的  观察眼内填充洁净空气的玻璃体切除术治疗IV期黄斑裂孔的疗效。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IV期黄斑裂孔患者10例(10眼)。方法 所有患者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裂隙灯检查、间接检眼镜、彩色眼底照相、眼部彩色多普勒超声、相干光断层扫描(OCT)检查。行23G经睫状体平坦部三通道微创玻璃体切除术,术中玻璃体填充洁净空气辅助顶压视网膜。术后随访9~107天,平均(28.9±33.4)天。主要指标 BCVA、黄斑裂孔闭合以及手术并发症情况。 结果 末次随访时,10眼中,OCT检查黄斑裂孔完全闭合9眼(90%);部分闭合1眼(10%)。术后末次随访BCVA手动~0.6,平均BCVA(logMAR视力)1.27±0.84;手术前后视力变化-0.3~0.36,较术前平均提高0.26±0.31(t=2.73,P=0.023)。末次随访视力提高者6眼(60%),平均提高0.56±0.26(0.28~1.00);视力下降者1眼(10%),降低0.3;视力稳定者3眼(30%)。结论  此小样本研究结果表明眼内填充洁净空气的玻璃体切除术治疗IV期黄斑裂孔可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7.
特发性黄斑部前膜不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人工玻璃体后脱离(PVD)、黄斑前膜剥除术、内境界膜剥除术三种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特发性黄斑部前膜(IMEM)疗效.方法 特发性黄斑前膜41例(43只眼),视力从0.1~0.8不等,35只眼低于0.3 所有患者均行标准三切口玻璃体切除,视玻璃体视网膜界面情况(浅、中、深层)分别采用人工玻璃体后脱离、黄斑前膜撕除、内界膜剥除三种手术方法,平均随访10.2个月.结果 随访3个月后40只眼视力提高,39只眼视物变形消失,以视力≥3行为界,人工PVD、黄斑前膜撕除术明显高于内境界膜剥除术,二者对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OCT及眼底彩照显示所有患者的前膜均已消除,黄斑水肿逐渐减轻,视网膜平复.结论 特发性黄斑前膜据病变部位浅、中、深可以分别采用人工PVD、黄斑前膜撕除术、内境界膜剥离术三种手术方法.随诊视力前二者提高幅度较大,在黄斑前膜位置较浅未对黄斑部视网膜造成严重牵拉的情况下尽早的将其剥除,可使视功能得到良好恢复,提示玻璃体后脱离发展过程与黄斑前膜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比25G和20G玻璃体切割手术系统对特发性黄斑裂孔疗效结果 .方法 2003年10月至2007年12月间经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证实为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28只眼,21只眼,分别使用20G三通道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割及25G经结膜免缝合玻璃体切割手术系统手术,就术后视力、黄斑裂孔闭合、术中及术后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追踪观察1个月及6个月.结果 20G组与25G组在术后6个月时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高于0.5以上者占57.1%,提高2行以上者分别为57%,5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时两者对比25G视力恢复较快,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黄斑裂孔闭合率,两组各期大致相当,除25G有1例脉络膜脱离外,无明显的术后及术中并发症.结论 对于特发性黄斑裂孔,早期施行玻璃体切割加内境界膜手术是十分必要的,25G较20G玻璃体手术系统对比具有视力恢复快,手术时间短,术后无明显后遗症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魏文斌  何守志 《眼科》2004,13(1):21-23,I002
目的:探讨玻璃体手术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的疗效以及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对黄斑裂孔手术疗效评价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玻璃体手术治疗的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44例44只眼的临床资料。结果:经平均7.4个月的随访,黄斑裂孔闭合消失者14例,裂孔缩小晕轮消失者16例,裂孔大小未变而晕轮消失者9例,此39例(88.6%)孔缘神经上皮层间小囊腔消失、晕轮消失,属于解剖学愈合;27例手术中用自体血清封闭裂孔,17例未用,裂孔解剖学愈合的前者为21例(77.8%),后者为15例(88.2%);术后视物变形症状明显改善者38例,视力提高2行以上18例(40.9%);术后短暂高眼压7只眼,晶状体混浊加重16只眼,医源性视网膜裂孔2只眼,视网膜脱离1只眼,黄斑前膜3只眼。经玻璃体手术治疗成功者OCT图像表现为裂孔周围神经上皮脱离的晕轮消失,裂孔边缘视网膜厚度恢复正常,神经上皮内小囊泡消失,裂孔明显变小甚至消失。结论:玻璃体手术是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的安全有效方法,OCT是客观评价特发性黄斑裂孔手术疗效的有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外伤性黄斑孔的疗效进行同顾性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至2008年期间接受玻璃体切除治疗的外伤性黄斑孔病例共95例95只眼.均接受标准的扁平部玻璃体切割、气体填充联合或不联合内界膜( ILM)剥除及血小板封孔术.比较手术前后孔的闭合情况及视力的恢复情况.结果 术前平均病程为(9.8±21.8)个月,平均孔径为(644.2±270.5)μm,平均最佳矫正视力(BCVA)为0.12±0.1( 1.1±0.45 )logMAR.术后平均随访(96± 131)d,患者视力提高69只眼(72.6%)、不变19只眼(20%)、下降7只眼(7.4%).术后BCVA平均为0.22±0.19(0.83±0.40)logMAR,比术前显著提高.术后BCVA达0.2以上者46只眼(48.4%).单次手术后孔闭合率为100%.结论 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外伤性黄斑孔能有效促进裂孔闭合,提高视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