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以及肺动脉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E)是一组关联密切的疾病群~([1])。PE是肢体DVT后的严重并发症。William~([2])报道,46~60%的PE与DVT有关。1998年,我国张福先~([3])在临床上开展了DVT与PE发生关系的前瞻性研究,结果表明,DVT病人中,约45%可发生PE,其中72%病人无任何临床  相似文献   

2.
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肢体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形成后的严重合并症.Bell和Simon[1]报道46%~60%的PE与DVT有关.我们发现,在DVT患者中,45%可发生.PE[2].  相似文献   

3.
下腔静脉滤器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腔静脉滤器的临床应用翟仁友戴定可于建下肢深静脉血栓(DVT)主要危害是血栓脱落,造成肺动脉栓塞(PE)。现报告9例经股静脉穿刺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预防致死性PE的临床应用结果。1.临床资料:从1994年1月至1996年3月采用腔静脉滤器置入术治疗DV...  相似文献   

4.
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导致肺栓塞最主要的原因。近年采,下腔静脉滤器(IVCF)发展较快,在预防致命性肺栓塞方面瀚便安全有效,但对其临床应用指征和术后抗凝原则目前尚无统一的认识,同时其术后并发症也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就IVCF的发展史、有效性、适应证、并发症、应用现状及前景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下腔静脉滤器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作为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发生PE的主要措施之一,下腔静脉滤器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从滤器种类、适应证、并发症、应用现状等方面探讨下腔静脉滤器的应用现况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6.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是预防肺栓塞发生的主要措施之一.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兼具永久和临时滤器的特性,将其置入人体是静脉血栓性疾病重要的处理方法.本文从适应证、置入结果、置入术后的处理、滤器取出时间以及滤器血栓形成的处理等方面探讨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的临床应用现况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7.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导致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的最主要原因,发病率高、致死率高,我国PE发病率也在逐年增加,1968年腔静脉滤器开始在临床上广泛采用。我院于2001年7月至2003年12月使用国产腔静脉滤器治疗65例DVT患者,以预防PE的发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肢体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形成后的严重合并症.Bell等[1]报道46%~60%PE与DVT有关.竹中[2]统计935例PE,因DVT所致为72%.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国产腔静脉滤器放置后的安全性及其预防肺动脉栓塞(PE)的有效性.方法 140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行深静脉外科手术取栓或静脉介入溶栓前,放置国产腔静脉滤器,进行近期观察和长期随访.结果 135例(96.4%)1次放置成功,5例(3.6%)2次放置成功;术中未发生国产腔静脉滤器断裂、移位、腔静脉穿孑L等并发症.98例(70%)患者获得术后定期随访,随访时间为1~4年,随访期间未发生PE、滤器下腔静脉血栓形成、腔静脉滤器断裂及变形等现象.1例患者发生滤器移位至右心房,为当地医院介入手术操作昕致,与滤器放置无关.结论 国产腔静脉滤器可以有效地预防PE,其并发症发生率极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可回收腔静脉滤器在创伤外科预防肺动脉栓塞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108例创伤外科病人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而在外科手术前置入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滤器置入后完成骨科手术,手术后次日给予抗凝溶栓药物治疗,每2天复查血D-二聚体浓度,每周复查1次双下肢静脉超声,至下肢静脉无新鲜血栓形成或D-二聚体浓度正常后取出下腔静脉滤器。结果:108例病人的滤器均成功植入预定位置,平均留置时间为11.5(6~21d),期间无一例肺栓塞发生,无滤器闭塞,最迟在21d内全部滤器均成功取出,62例(57.4%)病人在滤器上发现血栓捕获。结论:该观察表明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在预防肺动脉栓塞方面是安全有效的,而且全部可安全取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6例单侧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患者,在彩色多普勒超声经腹扫查实时动态引导下,行经健侧股静脉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结果 16例患者均在实时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置入VenaTechTMLP永久型下腔静脉滤器16只。术中出血少,无肺栓塞发生及滤器误置入其他血管。术后伤口均恢复良好,术后1周至半年超声及X线随访示滤器无变形、移位,无肺栓塞发生。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简便、经济、无辐射的方法 ,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为临床常见病,肺动肺栓塞(pulmonar embolism,PE)是DVT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死亡率高.文献报道PE的栓子50%~70%来源于DVT,目前下腔静脉滤器(venacavafilter,VCF)植入是预防PE发生的有效方法[l].保定市第二医院于1995年1月至2010年1月间治疗DVT2115例,置入VCF218例,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本组2115例患者,其中男1112例,女1003例,年龄12~86岁,平均(50±18)岁,病程1~32d,平均(8±3)d,单侧下肢2091例(左下肢1860例,右下肢231例),双下肢24例;未植入VCF的1897例DVT的分型及病变部位见表1,2.其中伴有下腔静脉远心端血栓形成71例.  相似文献   

13.
<正>下腔静脉滤器(inferior vena cava filter,IVCF)是为预防下腔静脉(IVC)系统及下肢深静脉系统血栓脱落导致肺栓塞(PE)而设计的放置于腔静脉的一种器具。滤器出现以前防止PE的主要方法是结扎或折叠肾静脉以下的IVC,1934年Homans提出IVC结扎法并在20世纪50年代初流行。1958年De Weese、1959年Spencer提出IVC格状缝合  相似文献   

14.
15.
下腔静脉滤器(IVCF)置入可以安全有效的降低肺栓塞发病率,但是长期置入的并发症也是显而易见的。理想IVCF的基本特点应包括血栓捕获的有效性、腔静脉壁的安全固定、并发症少、成本低等因素,因此医生应对各种IVCF的特点均有所了解,建立IVCF应用新理念,加强管理,重视回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TempofilterⅡ型下腔静脉临时滤器应用的临床经验。方法 对2002年4月~2006年8月间的24例需要置入下腔静脉临时滤器的患者,应用彩超了解血栓范围,下腔静脉、肾静脉和入路静脉(右颈内静脉)的情况,在彩超和X线透视下(免造影剂),应用Seldinger穿刺技术,通过导丝导管将临时滤器放在肾静脉开口远端的下腔静脉内。结果 24例均成功置入和拔除。置入时间5 d~6周,平均16.8 d。其中滤器处下腔静脉血栓形成4例,发生在3 d~2周。捕获血栓8例,血栓均〈0.5 cm。随访23例,平均23个月(7~57个月),无再次发生肺栓塞病例,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复发,经抗凝治疗后好转。结论 TempofilterⅡ型下腔静脉临时滤器是安全和有效的;超声结合X线透视免去造影剂的置入操作是安全和可行的;多数可以在3周时拔除,如果滤器血栓形成应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17.
<正>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临床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之一,血栓形成导致静脉回流障碍而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其最严重的并发症是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目前DVT与PE的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已成为仅次于冠状动脉疾病与脑血管疾病后的第三大心血管疾病。PE致死率较高,在美国每年约5万人死于PE,其被列为第三位致死因素[1]。PE的主要病因是由于肢体或盆腔静脉血栓形成后脱落所致,  相似文献   

18.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血液在深静脉内异常凝结导致的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常发生于下肢。栓子脱落可引起肺动脉栓塞(PE),DVT与PE统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同种疾病在不同阶段的表现形式。DVT的高发病率及并发PE导致的猝死风险已受到临床医生的密切关注,当VTE患者出现抗凝禁忌或抗凝治疗失败时,可置入下腔静脉滤器(IVCF),通过其网状过滤结构捕获血凝块从而预防致死性PE发生。IVCF现已在全球广泛被应用,根据使用情况,可分为永久型、临时型及可选择回收型。永久型IVCF置入人体后除非手术切开腔静脉否则无法取出,远期滤器断裂、移位、栓塞、症状性下腔静脉穿孔等出现率较高,现已被临床淘汰;临时型IVCF通过与外部的导管和固定设备相接,便于回收但易于感染,临床应用极少;可回收型IVCF具有用于回收的钩状结构,当患者VTE风险期过后,可通过介入手术取出,是目前临床应用的主要类型,但由于部分患者VTE治疗时间超过了滤器留置时间窗,从而引起一系列并发症以及患者随访丢失等原因,导致实际回收率较低,相关争议日益增多。同时新型IVCF的研发正在紧密开展,药物洗脱IVCF使用抗平滑肌增生、抗炎等药物涂覆,可阻止血管内膜的过度增生,延长IVCF的留置时间以便于回收;可转换IVCF允许滤器结构在体内发生转换,由过滤网变形为开放式支架,以期降低远期并发症,但转换后的金属支架无法取出,对腔静脉的远期影响仍需要长期的随访观察;生物可降解IVCF可完全被机体吸收,避免了二次手术,是目前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但如何设计材料,保证滤器所拦截的血栓吸收之前IVCF保持应有的强度,进而防止血凝块或降解片段再次栓塞的问题目前没有明确的研究数据证实,拥有可控降解特点的新型IVCF是一个明确的研发目标。另一方面,部分学者通过计算机仿真模拟分析不同结构的过滤单元以及不同支撑杆数目对滤器性能的影响,为结构最优化、血流动力学影响最小化的新型IVCF研究提供了更科学的参考与理论依据。综上所述,在倡导推广应用更细致的患者管理和临床随访来提高IVCF取出率的基础上,进一步研发出一款理想的IVCF迫在眉睫,意义重大。新型IVCF应具备以下功能:可有效拦截血凝块,以防止新发或复发PE;在VTE高风险期结束后可远程控制转换或整体同步降解;滤器固定良好,保持良好的径向支撑性能同时不损伤腔静脉壁;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可在影像学检查中清晰显影便于随访。相信随着材料学、组织工程领域的深入研究与发展,可早日研制出临床疗效优异、并发症极少的新型IVCF。  相似文献   

19.
下腔静脉滤器应用回顾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腔静脉滤器是一种为了阻挡血栓上行从而预防肺动脉栓塞发生的滤过装置,其发展经历了较为漫长的历史。随着滤器应用的逐渐广泛,效果好、并发症少的可回收型滤器成为发展方向。相关研究对不同滤器的效果及并发症进行比较,总结出一定规律,本文就此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下腔静脉滤器(IVCF)应用的适应证及其并发症的预防.方法 对98例行IVCF置入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98例患者IVCF均一次性置人成功,其中放置永久性滤器86例,临时性滤器12例.82例(83.7%)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11个月,未出现肺栓塞(PE);3例(3.5%)放置永久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