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前臂肌内神经血管构筑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前臂肌内神经血管分布特点,并进行分类;探讨前臂诸肌被分割为若干个功能单位的可能性.方法 ①解剖并完整游离5具新鲜成年尸体的10侧前臂诸肌,经改良的Sihler's染色法行肌内神经的染色;②4具新鲜成年尸体的8侧上肢,经肱动脉灌注含30%硫酸钡的乳胶混悬液后,解剖游离每块肌肉并行X线钼靶摄片,研究前臂各肌血管的分布,比较其与肌内神经的关系.结果 经改良的Sihler's染色法后肌肉呈无色透明胶冻状,清晰町见神经在肌内的分布,依肌内神经血管分布的特点将前臂肌分为3型,各型再分为a、b 2个亚型.结论 前臂肌中Ⅱ a型肌肉和Ⅲa型肌肉,可被分为不同的独立功能单位(肌亚单位),供部分肌肉移植重建功能.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对足月新生儿胃肠起搏细胞,即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cellsofCajal,ICC)在消化道的分布进行探讨,旨在了解ICC在人类胃肠道运动性疾病发病中的作用。材料与方法1材料:足月新生儿尸体标本10例,无先天性消化道畸形,死于肺炎、脑疝。死亡后半小时内,分别于食管上段、食管中段、食管下段、胃底、胃小弯、胃大弯、幽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回盲部、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等16个部位,取1cm×05cm大小组织块,经10%福尔马林液固定,脱水、透明、浸蜡、包埋制成石蜡切片。2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切片常规脱蜡… 相似文献
3.
目的 综述用于构建智能假肢人机接口的靶向肌肉神经功能重建(targeted muscle reinnervation,TMR)手术,为截肢患者的残肢功能重建提供新的临床干预范式。方法 广泛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系统性阐述智能假肢的外科需求、TMR手术方案、目标人群与预后,以及TMR的发展与未来。结果 TMR手术通过重建“大脑-脊髓-外周神经-骨骼肌”的神经传导通路,增加模式识别所需的表面肌电信号,促进截肢患者对于智能假肢的直觉操控。TMR术前应根据截肢患者的残肢情况及功能需求设计个性化手术方案,不同目的的TMR手术应针对不同目标人群。结论 TMR手术已被国外认证为改善假肢操控能力的变革性技术,有望成为国内200万截肢患者新的临床干预范式。 相似文献
4.
输精管行程的解剖学研究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为输精管外科、尤其是长段输精管丢失再通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观察18具成人尸体的输精管行程,测量各段输精管的长度及输精管末端至外环的距离。结果:输精管从外环经内环到壶腹,行程中绕了个大弯。使输精管从外环穿出,消除该弯曲,可缩短输精管6.1~12.9(9.31±1.30)cm。输精管各段的长度分别为:附睾段3.2~5.6(4.53±0.79)cm,阴囊段4.5~9.5(7.31±1.78)cm,腹股沟段4.4~7.5(5.52±0.74)cm,后腹膜段12.5~19.5(16.75±1.87)cm,壶腹段2.9~3.8(3.63±0.23)cm。输精管长度、各段长度、两侧对比差异无显着性。结论:①游离输精管使之直接从外环穿出可缩短输精管行程6.1~12.9(9.31±1.30)cm,这是长段输精管丢失缩短行程再通的解剖学基础。②两侧输精管各段及总长差异无显著性。③输精管的外科手术与各段位置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周围神经端侧吻合后靶肌肉及其运动终板的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周同冲纶端侧吻合后靶肌肉及其运动终板的形态,为端侧吻合的应用提供进一步的形态学依据,[方法]wistar大白鼠26只.随机分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3只.实验组右侧腓总神经切断后.近端反转结扎.远端与胫神经外膜坪窗处行端侧吻合,对照组右侧腓总神经切断后,两端均反转结扎,两组动物左侧作正常对照,不作处理术后3个月.行双侧腓总神经、胫前肌组织学检查,胫前肌湿重测定.运动终板检查。[结果]实验侧胫前肌结构清晰.肌纤维较粗大.运动终板面积大,结构清晰,着色深,接近正常侧。实验侧与对照侧的胫前肌肌湿重比、肌纤维截面积比、运动终板的耐积比和着色比具有极总著件差异(P〈0.01),[结论]神经端侧吻合能保护靶肌肉埂其运动终板。 相似文献
6.
肌肉能量技术( muscle energy tech-nology,MET)是通过肌肉等长或等张收缩抗阻的方式提升肌肉骨骼系统功能和缓解疼痛症状的康复治疗手段,既往在膝关节炎、肩周炎等的治疗中获得了广泛运用[1].近年来本院将MET技术用于腰肌劳损的康复治疗,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确定后柱各个区域放置螺钉的最佳角度和长度,解决后柱中部区域拧入螺钉易穿入关节的难题.方法:取成年男性尸体标本10具,年龄20~74岁,平均54.5岁.自髋关节处去除双侧股骨,切除L5,自正中矢状面锯开骶骨及耻骨联合,得半骨盆标本20个,排除骨性异常.彻底剔除附着于骨盆的软组织,令标本自然风干备用.确定髋臼上下缘界限和髋臼后柱系列断面,制作髋臼后柱系列断面.在各断面上测量后柱宽、髋臼宽和髋臼后柱宽度百分比,测量各进钉点的螺钉角度和长度,测量数据用SPSS10.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平髋臼上1/2断面B、平髋臼1/2断面C、平髋臼下1/2断面D各进钉点的螺钉进钉角度和长度:在平髋臼上1/2断面B上,髋臼后柱外侧缘即髋臼后缘B0分别为41°和44.0 mm;髋臼后柱外1/2即B1分别为66°和42.2 mm;髋臼后柱1/2即B2分别为91°和59.5mm;髋臼后柱内1/2即B3分别为107°和64.0 mm;髋臼后柱内侧缘B4的最大进钉角度和螺钉长度分别为123°和65.5 mm,最小进钉角度和螺钉长度分别为109°和59.0mm.在平髋臼1/2断面C上,髋臼后柱外侧缘即髋臼后缘C0分别为39°和39.0 mm;髋臼后柱外1/2即C1分别为57°和36.0mm;髋臼后柱1/2即C2分别为74°和36.0 mm;髋臼后柱内1/2即C3分别为90°和36.0 mm;髋臼后柱内侧缘C4分别为106°和76.0mm.在平髋臼下1/2断面D上,髋臼后柱外侧缘即髋臼后缘D0分别为42°和35.5 mm;髋臼后柱外1/2即D1分别为61°和33.0 mm;髋臼后柱1/2即D2分别为81 °和32.0 mm;髋臼后柱内1/2即D3分别为100°和31.0 mm;髋臼后柱内侧缘D4分别为120°和74.0 mm.结论:髋臼后柱钢板螺丝钉技术中,在髋臼区的外1/4区、外中1/4区、内中1/4区和在内1/4区,钉后柱角分别为40°~60°、60°~75°、75°~90°、90°~平行于四方区,螺钉长度30 mm.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影像学测量对胸椎肋骨横突螺钉技术解剖学参数进行分析,为该技术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00名健康成年志愿者T_(1~10)胸椎肋骨结合区的CT图像,应用PACS软件分别测量每个椎体相应横突模拟进钉点(A点和B点)在横断位上的肋骨横突长(CL)、肋骨横突宽(CW)以及最大内倾角(MIA)和极限外展角(UEA),其中A点为横突背侧肋骨横突关节表面,B点为横突背侧最内侧缘。结果 A点CL最大值均位于T_6节段,最小值位于T_1节段,以T_6节段为分界点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B点CL较为平稳。A、B点CW最大值均位于T_1节段,最小值位于T_6节段,以T_6节段为分界点呈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趋势。A点MIA最大值位于T_6节段,最小值位于T_1节段,以T_6节段为分界点基本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B点MIA较为平稳。A点UEA从T_1节段到T_(10)节段逐渐减小,B点UEA则从T_1节段到T_(10)节段逐渐增大。结论本研究设计的2个胸椎肋骨横突螺钉进钉点的解剖学参数有不同特点,可为胸椎肋骨横突螺钉固定技术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报道在50只家兔腓肠肌外侧头失神经肌肉模型上,随机选择一侧行比目鱼肌神经血管肌束植入,另一侧行比目鱼肌神经分束埋入。18周后,进行肌电图、肌力检查,神经免疫组化染色检查,肌纤维组织形态及超微结构检查。实验结果证明,应用带神经血管的肌束植入能使失神经肌肉恢复神经支配,能使瘫痪肌肉恢复良好的收缩功能。带神经血管的肌束延期植入失神经模型与即刻植入的比较研究发现,延期植入的效果优于即刻植入。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手术包括传统的阴式子宫切除加单纯阴道前后壁折叠修补术、采用自身组织进行修复的曼氏手术、骶棘韧带固定术和髂尾肌筋膜悬吊术等。近年较为推崇的全盆底重建手术,系盆腔盲法穿刺并于阴道内放置网片的微创手术,该术式具有疗效好、手术时间短及术后恢复快的特点。本文就Prolift手术的产生过程与解剖学路径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斜方肌神经支配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对斜方肌的神经支配进行解剖学研究 ,为在有关手术中保留部分斜方肌的功能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 取 2 0具中国成年人尸体 ,在头戴式放大 5倍显微镜下 ,解剖观察 40侧斜方肌的神经支配及其行径。结果 斜方肌的神经支配来源于副神经占 10 0 % ;来源于 C2~ 4神经根及 C5 神经根 ,分别占 10 0 %、45 %。副神经平均直径为 2 .18± 0 .2 3mm(x± sx,下同 ) ;颈神经根的分支一般在斜方肌血管神经门以前加入副神经后进入斜方肌 ,或直接进入斜方肌。副神经在肩胛冈中点附近及上方 2 .6 cm处分成二支支配斜方肌的上下两部分。结论 40块斜方肌均受副神经的支配和 C2~ 4神经根直接或间接的支配 ,部分斜方肌受 C5 神经根直接或间接的支配。在副神经移位及斜方肌肌瓣手术中可利用部分斜方肌及副神经在斜方肌中的一个分支 ,使供区可保留部分斜方肌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在30例成人新鲜尸体上,采用手术显微镜下解剖、钼耙X线照像、碳素墨汁动脉灌注等方法,调直向颈、肩、背扩展的胸三角皮瓣的皮动脉来源及其分支的外径、长度、走行方向,及该皮瓣各皮动脉之间吻合支的外径、数目。并通过临床实践,讨论了该皮瓣的实用价值及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6.
眼轮匝肌蒂颞区皮瓣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 探讨眼轮匝肌蒂颞区皮瓣的解剖学基础。方法 对15具成人尸体的30侧头面部进行解剖,对15例活体行颈部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并观察颞浅动脉分支与眼轮匝肌营养血管的关系,将所得信息用计算机进行图像分析。结果 眼轮匝肌有多条血管在眼睑内形成动脉网,此动脉网与供应颞区皮肤的颞浅动脉分支;额支和颧眶动脉吻合,且颧眶动脉位置较恒定,口径平均在1.0mm以上。结论 颧眶动脉是眼轮匝肌蒂颞区皮瓣的主要营养血管,眼轮匝肌蒂颞区皮瓣可认为是以颧眶动脉为轴的轴型皮瓣。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足截肢(趾)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分析需截肢(趾)的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规律,对围手术期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法.方法:32例糖尿病足截肢(趾)患者均为单侧截肢(趾),其中男25例,女7例;年龄51~78岁,平均65.1岁.23例行1次截肢(趾)手术,8例行2次截肢(趾)手术,1例行3次截肢(趾)手术.结果:随访时间6个月~1年,平均8个月.32例患者中2例术后感染,放弃治疗出院,其余30例最终伤口愈合,疼痛消失,能进行日常生活及工作.结论:糖尿病足重在预防和积极治疗,对难以控制的感染,必要时应选择适当的、正确的截肢(趾). 相似文献
18.
旋牵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应用解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是颈椎病中常见的一种类型,其发病率仅次于神经根型颈椎病,直接危害人类健康。旋牵手法是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创立的一种手法,它是旋转扳法和颈椎牵引两种手法的结合,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并且得到了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的证实,能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脑部血供,从而达到治疗目的。以往对颈椎病的手法治疗,由于适应证和禁忌证掌握不严,造成一些医疗事故,对其临床争议比较大。本研究从应用解剖和流体力学角度,为旋牵手法提供规范化研究和治疗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Jackson骶骨内置棒行腰骶部内固定的安全性,并将其用于治疗腰骶椎滑脱患者。方法在经S1、S2神经孔的CT扫描层面上测量80名志愿者的骶骨侧块横径和侧块后外侧径,以及髂骨对能骨后外侧都可能提供的支撑覆盖。应用该内固定技术治疗腰骶椎滑脱患者12例,滑脱百分率平均为34%。结果最小骶骨侧块横径和后外侧径分别为14.8mm和10.9mm,均明显大于Jackson骶骨棒的直径7.0mm,并且74.6%的受试者有良好的髂骨对骶骨后外侧提供的支撑覆盖。本组滑脱病例手术复位率平均72%,术后2周无外固定练习下床活动。随访6~24个月,患者腰腿痛消失,植骨呈骨性融合,无复位丢失,无断钉、断棒或内固定松动。结论Jackson骶骨棒内固定是安全可行的,对腰骶部滑脱可良好复位,术后无需卧床或外固定,近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0.
成人桡骨近端的解剖学研究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临床采用改良式预弯微型钢板治疗成人粉碎性桡骨头骨折提供桡骨近端的解剖依据,并探讨其疗效。方法在32副成人干燥桡尺骨标本上,对桡骨近端、桡骨头环状关节面与尺骨桡切迹之间的动态关系等,进行观测。1988年1月~1998年3月,采用改良式预弯微型钢板治疗粉碎性桡骨头骨折11例,按照Mason标准分型,桡骨头Ⅲ型骨折9例,Ⅳ型骨折2例。结果桡骨近端长度平均为41.6mm。桡骨颈干角为164°。在前臂中立位、最大旋前位和最大旋后位时,环状关节面与尺骨桡切迹的接触弧度和非接触弧度分别平均为69°,108°,45°和138°。全部病例随访1年8个月~3年2个月,均获得骨性愈合,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8.5个月。按照Broberg和Morrey标准进行综合评定,优6例,良4例,可1例。结论改良式预弯微型钢板治疗粉碎性桡骨头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