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儿咽拭子培养及药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英辉 《医学文选》1995,16(6):462-463
对10种169株病原菌及我院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进行分析,表明引起小儿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为甲型溶血性链球菌、绿脓杆菌、大肠烯希氏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占69.2%(117/169)。10种病原菌对10种常用抗生素耐药性不同,对氨苄青霉素、卡那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庆大霉素有较强的敏感性,而其余在50%以下。  相似文献   

2.
胎膜早破新生儿咽拭子培养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胎股早破为产妇妊娠期常见并发症之一。其主要危害为,破膜后细菌易于上行进入宫腔,导致宫内感染及新生儿感染,增加产妇及新生儿死亡率。本研究旨在对胎膜早破新生儿咽培养结果与临床感染关系做一探讨。1材料和方法随机抽选1994年2月~1995年12月在本院住院阴道分娩的胎膜早破患者60例为破膜组,以同期分娩条件一样的无胎膜早破者40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孕龄均为≥37周,并无其它合并症。胎膜早破后12。尚未临产的即给庆大霉素8万u肌注,每日两次。24h尚未临产,经检查宫颈成熟良好,无明显头盆不称,即静脉点滴催产素,经阴道试产。待…  相似文献   

3.
吕柏尧  王雪芬 《浙江医学》1999,21(12):759-760
肺炎支原体(MP)是原发性非典型肺炎及小儿肺炎的重要病原体。传统的诊断方法不利于支原体肺炎的早期诊断。本文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临床515份咽拭子标本,同时分析了MP阳性肺炎和MP阴性肺炎的临床特征,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咽拭子快速培养在儿童支原体感染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0年6月~2012年9月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进行肺炎支原体咽拭子快速培养,研究结束后作统计学分析(阳性率)。结果检测患儿1500例,阳性数为537例,阳性率为35.8%。其中,≤1岁、2~3岁、4~6岁及7~12岁年龄组患儿的肺炎支原体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7.2%、42.7%、44.7%和26.7%;阳性率与性别无关。结论肺炎支原体咽拭子快速培养对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最适于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入院24 h之内新生儿咽拭子培养常见病原菌的分布及药物敏感率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9年6月-2011年6月我院新生儿病房疑似感染的患儿724例(感染组和非感染组)为观察组及50例无疑似感染因素的患儿为对照组,入院24 h内进行咽部标本采集,作咽拭子培养及药敏实验,对其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新生儿入院时感染性疾病的致病菌带菌率72.47%,非感染性疾病患儿致病菌带菌率66.30%,对照组致病菌带菌率为00.00%,带入菌种30种,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19.12%),其次大肠埃希菌(17.13%)和鲍曼不动杆菌(16.73%),其他致病菌(47.02%)。对照组与观察组菌株分布有统计学意义,感染组与非感染组菌株分布无统计学意义。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等耐药率相当高。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头孢唑啉对葡萄球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的敏感率较高。【结论】对新入院新生儿入院24h之内采取咽拭子培养,进行细菌学检测及药敏,为临床医生合理用药,提供了依据;对及早采取消毒隔离措施,预防和控制新生儿科的医院感染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滨州市手足口病咽拭子标本阳性率影响因素,提高阳性率。方法2011—2012年,收集滨州市所辖各县区手足口病病例咽拭子标本1226份,用荧光定量RT—PCR法进行核酸检测,分析阳性率影响因素。结果总阳性率为52.12%(639/1226),发病2d内的标本阳性率较高,时间间隔越久阳性率越低;重症病例阳性率高于轻症病例;西南部县区阳性率高于东北部县区;12~次年1月份和5~7月份阳性率高于其余月份;各年龄组阳性率呈抛物线形。结论采集时间、病例类型、患者年龄、发病月份、地域分布与阳性率相关。  相似文献   

8.
咽拭子检测肺炎支原体DNA10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小儿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咽拭子检测肺炎支原体DNA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荧光PCR技术检测患儿咽拭子肺炎支原体DNA。并与临床诊断进行相关分析。结果100例临床诊断支原体肺炎患儿咽拭子阳性71例(71%)。结论咽拭子检测肺炎支原体DNA技术快捷、简便、敏感性高、儿童顺应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陈兴艳  钟敏  刘昌桃 《四川医学》2009,30(10):1548-1549
目的探讨新生儿入院24 h内采取咽拭子培养,进行细菌学监测的意义。方法对入院24 h内的新生儿咽部进行采样,作细菌培养。结果新生儿入院时感染性患儿带菌达94.3%。非感染性患儿带菌达74%。带入菌种13种,以大肠埃希菌为主(41.2%),其次肺炎克雷伯菌(20.9%)和金黄色葡萄球菌(11.9%),其他菌(26%)。结论对新入院新生儿24 h内采取咽拭子培养,进行细菌学监测,这为医生合理用药,提供了依据;对及早采取消毒隔离措施,预防和控制新生儿室的医院感染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我院0—10岁儿童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为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咽拭子接种于血平板、巧克力、伊红美兰或麦康凯培养基。结果共检测标本1043例,检出病原菌330株,阳性检出率33.64%。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1叭株(9.7%),鲍曼不动杆菌46株(4.4%),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44株(4.2%),大肠埃希氏菌34株(3.3%),阴沟肠杆菌23株(2.2%),铜绿假单胞菌13株(1.2%),链球菌10株(O.95%),肺炎链球菌9株(0.86%),白假丝酵母菌7株(0.67%)。结论该院患儿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是以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大肠埃希氏菌,阴沟肠杆菌多见,其次为铜绿假单胞菌,链球菌,白假丝酵母菌。  相似文献   

11.
倪树芳  姚文江 《海南医学》2014,(12):1807-1809
目的探讨咽拭子快速培养在儿童肺炎支原体体(MP)感染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04例儿童下呼吸道感染者同时进行咽拭子肺炎支原体快速培养及MP-IgM检测,比较两者阳性率。结果病程≤7d,MP快速培养阳性率(32.7%)明显高于血清MP-IgM阳性率(1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76,P=0.046),而病程〉7d咽拭子御快速培养阳性率(22.4%)低于MP-IgM检测阳性率(5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004,p=0.001)。结论病程≤7d的患儿MP快速培养阳性率更高,MP快速培养对儿童MP感染的早期筛查诊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为了解近年来新生儿肺炎的病原菌及其对常用药物的敏感情况,笔者对3年来收住院的新生儿肺炎147例进行咽拭子培养,并对阳性者做药敏试验,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某院儿童上呼吸道感染咽拭子标本细菌培养结果及耐药性。方法 将2019年8月~2022年9月河南黄河科技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上呼吸道感染患儿1053例纳入研究,所有患儿均进行咽拭子标本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分析其培养结果及耐药性。结果 咽拭子标本涂片质量中,A级共125例,阳性率49.6%;B级共531例,阳性率16.01%;C级共305例,阳性率6.23%;D级92例,阳性率1.09%。1053例咽拭子标本检出阳性167例,检出率为15.86%(167/1053),其中革兰阳性菌检出121株,检出率为72.46%(121/167),革兰阴性菌检出46株,检出率为27.54%(46/167)。本次无真菌检出。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最高为88.43%,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检出率最高为43.48%。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红霉素耐药性最高,为74.77%,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的敏感性均为100%;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耐药性最高,为100%,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美洛培南敏感性均为100%。大肠埃希菌对左氧氟沙星耐药性最高,为50%。病原菌耐药菌种的年度趋势分析中,以金黄色葡萄球...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致病菌的流行病学及常见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 咽拭子采集按操作规程鉴定细菌,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两年内分离出病原菌360株。主要病原菌:肺炎克雷伯杆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 大多数细菌对青霉素、氨苄青霉素耐药;环丙沙星、丁胺卡那、万古霉素、第三代头孢类抗生素敏感性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咽拭子快速培养对早期诊断支原体感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176例患儿分成A、B两组,A组94例,B组82例,A组为病程﹤7 d,B组为病程≥7 d。入院后两组中每个患儿均予以咽拭子MP培养及血MP-IgM检测,比较每组两种检查阳性率有无差异。结果 A组中咽拭子培养阳性率(36.2%)明显高于血MP-IgM(+)的阳性率(21.3%),χ2=6.0357,P=0.0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咽拭子培养和血MP-IgM(+)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64)。结论咽拭子快速培养对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早期诊断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简单,创伤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李胜立 《右江医学》1998,26(2):101-102
肺炎居我国5岁以下儿童主要死因首位。发展中国家下呼吸道感染主要是细菌感染,即使是急性病毒感染也常合并细菌感染(1),下呼吸道感染主要来自口咽部菌群(2)。因此,进行咽拭子普通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对指导选择抗生素有一定参考意义。现将我科自1995年1月至1...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细菌感染性肺炎新生儿咽拭子细菌培养及耐药性。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8年11月濮阳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 060例细菌感染性肺炎新生儿。对患儿痰液咽拭子进行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观察病原菌分布情况及耐药性。结果在1 060例细菌感染性肺炎新生儿中,共培养出病原菌423株,包括革兰阴性菌325株(76.83%),革兰阳性菌76株(17.97%),真菌22株(5.20%)。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的耐药率均≥50%。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及流感嗜血杆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均高达100.00%。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噻肟、头孢呋辛、头孢唑林、哌拉西林的耐药率均≥80.00%;流感嗜血杆菌对头孢呋辛、氨苄西林/舒巴坦的耐药率分别为84.09%、77.27%。结论革兰阴性菌是细菌感染性肺炎的主要病原菌,其次为革兰阳性菌。不同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