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谢峰  李红霞  曹宁 《华南预防医学》2022,48(8):1029-1032
目的 探讨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家属对精神卫生知识认知情况及影响因素,调查家属对精神疾病的态度。方法 2021年5月对济宁市某精神病防治医院门诊就诊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家属(患者主要照顾者)进行精神卫生知识认知和疾病态度的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精神卫生知识认知情况及态度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共对1 023名患者家属完成调查,其中692名家属知晓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为67.64%。家属态度平均得分为(15.77±1.42)分。心理健康是健康的一个组成部分知晓率最高(95.21%),知晓率最低的为知道或听说过世界自杀预防日(31.77%)。认为精神障碍疾病的治疗、管理应该严格听从医生指导为家属认同第1位,认同率为96.09%,隐瞒家庭中存在的精神障碍疾病患者事实、不对外提起亲属患有精神疾病认同率均为46.82%。结论 家属年龄、文化程度、每日照顾时间是影响其对精神卫生知识认知情况的主要影响因素,家属对精神疾病的态度将直接影响精神卫生知识的掌握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哈尔滨市社区居民精神卫生知识的知晓情况及对精神疾病患者的态度,分析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制定有针对性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3年10-12月间采取分阶段抽样方法,随机抽取社区医生、患者家属及普通居民共计720人,就精神卫生知识和对精神疾病患者态度进行问卷调查,比较人群及居住地差异,并分析影响因素。结果回收有效问卷702份,有效回收率为97.50%;702名社区居民精神卫生知识的总知晓率为73.44%,社区医生知晓率(85.25%)显著高于患者家属(75.03%)和普通居民(72.34%)(P0.05),城市居民(74.55%)高于城郊与乡镇居民(70.40%)(P0.05);社区居民态度问卷的总得分为(34.26±5.84),不同年龄社区居民态度问卷总得分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现为老年人显著低于中年人和青年人(P0.05)。563名(78.77%)社区居民对精神疾病患者的态度有较好或包容的程度,城郊及乡镇居民对精神疾病患者态度的包容程度好于城市居民(P0.05)。社区居民精神卫生知识的认知程度与对精神疾病患者的态度不存在相关关系(秩相关分析,rs=-0.01420,P=0.7078),在社区居民精神卫生知识认知情况的多因素Logsitic回归模型显示社区医生(OR=2.654,95%CI:1.082~6.508)、对精神疾病患者知悉者(OR=1.956,95%CI:1.373~2.787)、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学历者(OR=2.968,95%CI:2.176~4.049)对精神卫生知识的认知程度更好。在社区居民对精神疾病患者态度包容程度的多因素Logsitic回归模型中表现为老年人(OR=0.571,95%CI:0.363~0.900)的态度相对消极,对宣传教育满意者(OR=1.460,95%CI:1.093~1.951)、城郊及乡镇居民(OR=1.383,95%CI:1.008~1.896)的态度较为包容。结论 2013年底哈尔滨市社区居民精神卫生知识的总知晓率与国家精神卫生规划2015年的既定要求(即实现2015年知晓率80%的工作目标)还有一段差距。大部分社区居民对精神卫生的知识有较好或好的认知,社区居民对精神疾病患者的态度较好。文化程度、对患者的知悉情况、人群类别是精神卫生知识认知程度的影响因素,宣传教育的满意情况、年龄、居住地区是影响对精神疾病患者态度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大学生精神卫生知识知晓、对精神障碍患者歧视对专业性心理求助态度的影响,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开展提供参考。方法于2016年5月采用专业性心理求助态度量表、卫生部2010年下发的《精神卫生工作指标调查评估方案》中的精神卫生知识知晓问卷、歧视精神疾病患者评估量表对509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专业性心理求助态度量表总分在性别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063,P0.001);非医学生与医学生在专业性心理求助态度量表总分(t=4.290,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精神卫生知识知晓情况和对精神障碍患者歧视水平对大学生专业性心理求助态度有一定预测作用(P0.001)。结论大学生精神卫生知识知晓情况和对精神障碍患者歧视水平可以预测其专业性心理求助态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广州市某高校临床医学研究生精神卫生知识及对精神疾病态度的情况和影响因素。方法使用卫计委编制的《精神卫生与心理保健知识问卷》和《精神疾病态度问卷》对152名由整群抽样抽取的临床医学研究生进行调查。结果受访研究生精神卫生知识得分为(17.43±1.79)分,知晓率为87.1%;其中12.5%的学生低于16分。受访研究生精神疾病态度得分为(38.1±6.2)分;其中7.2%的人低于30分。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精神卫生信息获取情况的知识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精神卫生信息获取情况、不同患者接触经历的态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精神卫生知识得分与获取精神卫生信息获取呈正相关(P0.05);精神疾病态度得分与获取精神卫生信息、患者接触经历呈负相关(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获取精神卫生信息的研究生精神卫生知识得分高(β=0.613,P0.05),接触过患者的研究生精神疾病态度得分低(β=-2.542,P0.05)。结论受访研究生精神卫生知识掌握较好,对精神疾病的态度正确,但仍有部分人未达到要求。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广州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务人员对精神疾病患者的歧视态度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广州市内12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610名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工具为自编基本信息表、歧视精神疾病患者评估量表以及心理健康知识问卷。比较不同特征医务人员的歧视总评分及组间差异;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精神疾病歧视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社区卫生机构医务人员的歧视总评分为52.96±16.22,在不同受教育程度、工作类型、婚姻状况、参加精神卫生知识讲座情况、与精神疾病患者的接触程度及联系程度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参加精神卫生知识讲座、与精神疾病患者有一定接触和联系、心理健康知识掌握程度与歧视总评分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健康知识、与精神疾病患者增加接触和联系是影响歧视水平的重要因素,应进一步加大精神卫生知识宣传,有针对性地开展精神卫生相关活动,将精神卫生知识纳入全科医师培训体系,制定有效政策措施,完善社会支持,改善医务人员及社区居民对精神疾病患者的接纳和理解。  相似文献   

6.
精神障碍患者生活质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而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对精神疾病患者生活质量影响较大。由于精神卫生知识在各人群中的掌握情况不一,来源渠道不专业,可导致歧视加重,影响患者的治疗及康复,从而影响其生活质量。提高普通人群及精神疾病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知识和精神疾病预防知识对减轻精神障碍患者的病耻感,对提高生活质量有很大的帮助。本文概述了精神障碍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总结了精神障碍患者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现状。  相似文献   

7.
将乐县居民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将乐县居民精神卫生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的现状,为开展精神卫生知识宣传提供依据.[方法]用分层整群抽样法,在城区中学、社区和机关企事业单位抽取2 000名13岁以上常住人口居民,用统一的调查问卷进行集中或入户面对面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居民对精神卫生知识总知晓率为40.0%,以20岁以下组,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学生、待业或其他人员知晓率较低;对精神卫生一般知识的知晓率较高(69.2%),心理、精神疾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为29.0%,重点人群与重点疾病防治知识知晓率21.2%,精神疾病治疗知识的知晓率6.4%,儿童青少年行为障碍、抑郁症防治和育龄女性心理问题知识知晓率分别为5.7%、9.3%和9.4%.[结论]将乐县居民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偏低,应加强重点人群和重点精神疾病防治知识宣传,普及精神卫生知识,提高人群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河北省农村居民心理健康知识知晓率及对精神疾病患者态度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于2012年7月-9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共抽取河北省24村1003名村民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知晓率及精神疾病态度问卷调查,并分析其得分相关因素.结果:河北省农村居民心理健康知识知晓率平均得分为11.8±3.0分,总体正确率为59.1%.其中,精神疾病的病因、预后以及相关精神卫生纪念日方面正确率较低(<50%).对精神疾病患者态度平均得分为34.1±5.7分.文化程度与态度问卷得分呈负相关(r=-0.111,P=0.002),而知识问卷得分与态度问卷得分呈正相关(r=0.111,P=0.002).结论:河北省农村居民心理健康知识总体知晓率达到卫生部要求,对精神疾病患者的态度处于一般水平.对精神疾病的病因、预后以及相关精神卫生纪念日等得分较低的心理健康知识问卷条目以及如何提高人们对精神疾病患者的态度应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安徽省2型糖尿病患者心脏病风险知识 (heart disease risk knowledge,HDRK)掌握现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对安徽省781位T2DM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单因素方差和多元回归分析T2DM患者HDRK得分及影响因素。结果 T2DM患者HDRK得分(17.61±2.68)(P<0.05),糖尿病态度得分(99.26±8.02)(P<0.05)。回归分析显示:职业 (OR = 1.203, 95% CI:0.126~2.637, P<0.001)、病程(OR = 3.338, 95% CI:3.313~13.105, P<0.001)、糖尿病家族史(OR = 1.178, 95% CI:0.450~2.030, P<0.001)、冠心病史(OR = 2.457, 95% CI:1.920~4.660,P<0.001)、高脂血症史 (OR = 1.244, 95% CI:0.659~2.462, P<0.01)和糖尿病态度 (OR = 2.826,95% CI:1.565~2.964,P<0.001) 是影响T2DM患者HDRK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对于HDRK不足的T2DM患者,医务人员应重视HDRK健康教育,提升其对心脏病风险的认知,预防或减缓糖尿病性心脏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西藏自治区居民包虫病防治知识、态度和行为现状以及影响因素,为做好包虫病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840人进行面对面询问调查。结果 2018年西藏自治区居民包虫病防治知识、态度和行为合格率分别为66.1%、48.9%、47.9%。居民包虫病防治知识合格率随文化程度的提高呈上升趋势(χ2趋势 = 6.57,P<0.05);男性(52.5%)人群包虫病防治态度合格率高于女性(44.2%)(χ2 = 5.70,P<0.05);“45岁”(55.2%)人群包虫病防治行为合格率最高,“30岁”(39.9%)人群包虫病防治行为合格率最低(χ2 = 8.85,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中及以上学历相对于文盲包虫病防治知识合格率更高(OR = 1.89,95%CI:1.053.42,P<0.05);男性相对于女性包虫病防治态度合格率更高(OR = 1.38,95%CI:1.051.83,P<0.05)。结论 2018年西藏自治区居民包虫病防治知识、态度和行为合格率较低,做好包虫病防治工作,提高包虫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是基础,改变态度是关键,养成良好行为是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农民工、城市居民、农村居民的心理韧性与心理健康现状及差异,分析心理韧性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 采用心理韧性量表和简要症状量表,通过多水平分层空间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武汉市18~45岁1 135名农民工、1 145名农村居民和1 249名城市居民,使用电脑语音辅助问自答卷技术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农民工、农村居民、城市居民心理韧性总得分分别为(3.48±0.65)、(3.43±0.65)、(3.39±0.63)分,农民工心理韧性水平高于城市居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5.655,P = 0.004)。农民工、农村居民、城市居民简要症状量表得分分别为(1.96±0.61)、(1.99±0.57)、(2.05±0.58)分,城市居民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农民工和农村居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8.036,P<0.001)。心理韧性各维度和心理健康状况各维度之间均具有相关性(r为-0.132~-0.062,P值均小于0.001)。广义线性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控制其他因素后,心理韧性中的情感韧性对心理健康各维度均有正向预测作用(P<0.001)。结论 心理韧性可以预测心理健康状况,农民工的心理韧性和心理健康水平都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兰州市城乡居民对精神卫生知识的掌握程度,进一步提高大众对精神卫生知识的知晓率,更好地预防和控制精神疾患的发生,降低精神患者肇事肇祸的风险。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兰州市18岁及以上的常住人口城市居民785人和农村居民741人,调查内容为卫生部办公厅2010年关于精神卫生工作指标调查评估方案的问卷之一,实际调查城市居民688名,农村居民674名。比较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对精神卫生知识的知晓程度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本次调查中,兰州市城乡居民精神卫生知识平均知晓率为59.0%,其中城市居民为63.4%,农村居民为54.6%。城市居民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高于农村居民。回答正确率较低的条目主要集中在精神疾病的病因、预防、长期服药以及重大精神卫生纪念日方面。结论兰州市城乡居民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较低,未达到国家精神卫生工作纲要的要求,今后需继续加强精神卫生知识的宣传和教育。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河南省居民中医养生保健知信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其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对河南省18个地市2 090位居民中医养生保健知信行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河南省居民中医养生保健知识、态度、行为得分率分别为44.86%、70.24%、45.33%;中医养生保健知识与态度、知识与行为、态度与行为均呈正相关性(r = 0.487、0.709、0.398,均P<0.001);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男性(OR = 1.488,95%CI:1.234~1.793)、研究生及以上(OR = 1.836,95%CI:1.053~3.202)、农民(OR = 0.521,95%CI:0.356~0.764)、有亲属从事中医及相关职业(OR = 1.800,95%CI:1.502~2.158)等显著影响知识得分;大专/本科(OR = 1.841,95%CI:1.330~2.550)、农民(OR = 0.524,95%CI:0.344~0.799)、有亲属从事中医及相关职业(OR = 1.709,95%CI:1.425~2.048)等显著影响态度得分;男性(OR = 1.225,95%CI:1.021~1.469)、40~<50岁(OR = 1.694,95%CI:1.151~2.492)、研究生及以上(OR = 2.630,95%CI:1.531~4.520)、农民(OR = 0.579,95%CI:0.383~0.875)、有亲属从事中医及相关职业(OR = 1.845,95%CI:1.543~2.206)等显著影响行为得分。结论 河南省居民中医养生保健态度较为积极,但知识、行为水平有待提高;建议针对不同特征人群开展个性化、长期稳定的健康教育,加强居民对中医养生保健的认知,以促进良好健康行为的养成。  相似文献   

14.
浙江省城市与农村居民心理卫生知识水平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浙江省城市和农村居民心理卫生知识水平,为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5岁以上样本2636人采用自编的<心理卫生知识问卷>进行居民心理卫生知识水平的调查.结果城乡居民在精神疾病的发病因素、治疗,常见精神疾病的认识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在症状识别、预后等方面城乡居民比较接近.结论加强城市和农村居民的心理卫生知识及心理卫生健康教育,以提高居民的心理卫生知识的知晓率,促进居民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5.

Background

Public stigma against family members of people with mental illness is a negative attitude by the public which blame family members for the mental illness of their relatives. Family stigma can result in self social restrictions, delay in treatment seeking and poor quality of life. This study aimed at investigating the degree and correlates of family stigma.

Methods

A quantitative cross-sectional house to house survey was conducted among 845 randomly selected urban and rural community members in the Gilgel Gibe Field Research Center, Southwest Ethiopia. An interviewer administered and pre-tested questionnaire adapted from other studies was used to measure the degree of family stigma and to determine its correlates. Data entry was done by using EPI-DATA and the analysis was performed using STATA software. Unadjusted and adjusted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done to identify the correlates of family stigma.

Results

Among the total 845 respondents, 81.18% were female. On a range of 1 to 5 score, the mean family stigma score was 2.16 (±0.49). In a multivariate analysis, rural residents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stigma scores (std. β?=?0.43, P?<?0.001) than urban residents. As the number of perceived signs (std. β?=?-0.07, P?<?0.05), perceived supernatural (std. β?=?-0.12, P?<?0.01) and psychosocial and biological (std. β?=?-0.11, P?<?0.01) explanations of mental illness increased, the stigma score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High supernatural explanation of mental illness wa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lower stigma among individuals with lower level of exposure to people with mental illness (PWMI). On the other hand, high exposure to PWMI wa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lower stigma among respondents who had high education. Stigma scores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income among respondents who had lower educational status.

Conclusions

Our findings revealed moderate level of family stigma. Place of residence, perceived signs and explanations of mental illness were independent correlates of public stigma against family members of people with mental illness. Therefore, mental health communication programs to inform explanations and signs of mental illness need to be implemented.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湖北省城乡居民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满意度及影响因素,为改善我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提供政策依据。方法:根据经济发展情况选取湖北省武汉、黄冈、荆州地区共12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就诊居民进行满意度问卷调查,测量居民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可及性、舒适性、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满意状况。结果:城乡居民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满意度得分为71.62分,总满意率为73.44%。城乡居民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具体指标满意度最高的为就诊方便性(83.03%)和隐私保护(80.25%),满意度最低的指标为医疗技术(61.61%)和设备设施(64.53%)。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可及性、舒适性、安全性对社区居民满意度影响较大,性别及年医疗支出对居民满意度也有一定的影响。结论:城乡居民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总体满意度处于一般水平,有待提升;城市平均满意度高于农村,农村地区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应进一步强化质量建设,促进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以江西省为例,了解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后城乡居民食品安全知识知晓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以匿名自填问卷的形式对居民的食品安全知识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江西省1 216例城乡居民对食品安全相关知识的总体知晓得分为69.42±14.16分。男性略高于女性(P0.05),未婚居民高于已婚、离异或丧偶居民(P0.05),城市居民知晓水平高于农村(P0.05),月收入3 000元以上的居民高于以下的居民(P0.05),居民年龄越低、文化程度越高、月收入越高的知识知晓率均越高。结论:江西省城乡居民食品安全知识掌握一般,应重点加强对文化程度较低、月收入较少以及农村居民等重点人群的食品安全相关知识的教育,建立有效的食品安全风险交流机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新医改”10年后四川省城乡老年人口慢性病患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决策者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提高老年人口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随机抽取调查四川省14个市(州)常住人口21 047名,选取60岁以上老年人口6 647人纳入分析,采用两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慢性病患病影响因素。结果 四川省老年人口慢性病患病率为64.9%,其中城市65.2%,农村64.6%。患病率居于前5位的疾病是高血压(30.43%)、慢性阻塞性肺病(9.18%)、糖尿病(8.91%)、椎间盘疾病(7.04%)、脑血管病(6.21%)。同时患1、2、≥3种慢性病患病率分别是35.5%、18.0%、11.5%。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城:OR = 1.315,P = 0.001;乡:OR = 1.319,P = 0.001)、年龄(城:OR = 1.629,P<0.001;乡:OR = 1.327,P = 0.002)、教育程度(乡:OR = 1.458,P<0.001;OR = 1.567,P<0.001)、职业状况(城:OR = 1.335,P = 0.002;乡:OR = 1.328,P = 0.001)、社会活动(城:OR = 0.754,P = 0.005)、失能情况(城:OR = 3.353,P<0.001;乡:OR = 2.226,P<0.001)、家庭医生签约(城:OR = 0.682,P<0.001;OR = 0.703,P = 0.007)、经济状况(城:OR = 1.597,P<0.001;乡:OR = 1.943,P<0.001)、BMI指数(城:OR = 1.592,P<0.001;乡:OR = 1.602,P<0.001)是慢性病患病的影响因素。结论 四川省城乡老年人口慢性病患病率较高,建议政府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因地制宜开展老年人口健康保障措施,为居民提供更优质、公平、有效的卫生服务。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甘肃省社区人群食源性疾病患病流行情况,并探索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疾病干预措施和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于2011年12月-2013年11月选取甘肃省3个调查点共4917户居民,完成4229份样本人群的调查,通过人户面对面访谈的形式,用调查问卷收集信息.结果 食源性疾病加权月患病率...  相似文献   

20.
刘洁  曲波  张阳 《实用预防医学》2012,19(6):804-806
目的了解医学院校学生的艾滋病知识和态度,为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以某医科大学大二学生为调查对象,随机抽取10个班级进行调查,共计341人进行横断面现场调查。结果医学生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问题回答的正确率较高,超过90%,对非传播途径、艾滋病的早期临床症状问题回答的正确率较低。生源地为城市的学生得分高于农村的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校课程教育、互联网、电视、报纸杂志是学生获得艾滋病相关知识的主要途径。在对待艾滋病患者的问题上,该人群的态度较好,生源地为城市的学生得分高于农村的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艾滋病相关知识得分和态度得分之间无相关性(r=0.06,P〉0.05)。结论医学生的艾滋病知识、态度较好,但仍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尤其是农村学生的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需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