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 毫秒
1.
目的 分析河南省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现状及其与身体素质的关系,为开展中小学体育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方法 利用2019年河南省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数据,计算身体素质指数(PFI)、体质量指数(BMI)等相关指标,描述体育锻炼相关情况,利用方差分析比较体育锻炼的男女、城乡差异,利用相关系数分析是否运动与PFI、BMI的相关性。 结果 学生在校期间每周2节体育课(41.9%)、每天1次课间操(44.5%)、每学年1次运动会(46.8%)、每天体育锻炼时间在0.5~1 h(50.1%)的占比最高。学生运动时间周末和总时长男生高于女生,上学日和总时长乡村学生高于城市学生。父母在课余时间支持和非常支持进行体育锻炼的占比最高(75.8%),父母都喜欢运动的占比最高(47.3%)。PFI和运动得分呈正相关,与不运动得分呈负相关;BMI和运动得分呈负相关,与不运动得分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12,-0.13,-0.20,0.14,P值均 < 0.01)。 结论 河南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现状较合理。可通过提高学生运动积极性降低其超重肥胖发病率,提高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2.
分析2014年10~18岁学生体育锻炼家庭支持性环境对身体素质的影响,为指导家长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体能测试资料,包括50 m跑、耐力跑、立定跳远、握力、引体向上/仰卧起坐、坐位体前屈共6项体能测试指标,按照年龄、性别进行标准化,计算Z评分,比较不同家庭支持性环境下学生身体素质的差异.结果 学生体育锻炼活动家庭支持环境中,不支持率男生高于女生(10.94%和8.69%),乡村学生高于城市学生(10.78%和8.85%);10~12岁年龄段学生不支持率最高,为10.42%,高于13~ 15岁(9.78%)和16~ 18岁年龄段(9.09%);中部地区学生不支持率最高,为10.68%,高于东部(8.87%)和西部(10.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247.98,183.22,59.37,112.51,P值均<0.05).体育锻炼活动家庭支持环境中的学生握力、短跑和耐力跑、立定跳远、仰卧起坐、坐位体前屈等Z评分均优于不支持的中学生,在不同性别、年龄段、地区学生中均呈现相同的趋势.结论 体育锻炼家庭支持性环境对学生的身体素质有积极作用,家长应支持学生进行体育锻炼.  相似文献   

3.
了解北京市海淀区中小学生参加校内外体育锻炼情况,为增强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对北京市海淀区6所中小学20个班级的808名学生采用“北京市中小学生每天体育锻炼1h情况调查问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随着学段升高,学生每周参加体育锻炼达到1h的天数≥5 d的比例越来越低(x2=73.51,P<0.05);不同学段体育课挤占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依次为高中(16.1%)、小学(6.4%)、初中(2.2%)(x2=31.49,P<0.05);参与校外体育锻炼比例随着学段的提高逐渐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1.85,P<0.05);55.7%的中小学生平均每天做作业的时间超过1h,其次是课外阅读写字(24.0%)、上网(19.2%)、玩游戏(13.2%)和看电视(13.1%).结论 中小学生参加校内外体育锻炼的比例较低,静坐时间长.学校和家长应重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  相似文献   

4.
敖洪  任德利  韦拥军 《中国学校卫生》2020,41(8):1155-1157+1163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重庆市主城区中小学生居家体育锻炼参与状况,为促进中小学生家庭体育锻炼行为改善提供参考。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重庆市主城区渝中、江北、南岸、沙坪坝、北碚、九龙坡、大渡口7个区14所中小学校4 200名学生进行居家体育锻炼参与行为的网络问卷调查。结果抗疫期间重庆市主城区中小学生每周线上体育课程学习≥3次的占57.97%,每天做眼保健操的学生占81.47%,每天居家体育锻炼≥3次的占22.50%,每天累计体育锻炼时间≥60 min的占14.47%,不同性别、学段学生居家体育锻炼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1.48,7.03,38.85,29.52; 618.74,132.14,187.26,54.10,P值均<0.05)。个人居家体育锻炼现况上,有50.11%的学生运用了3项及以上的运动技能,83.09%参与了网络体育健身学习,不同性别、学段学生居家体育锻炼现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1.83,6.25; 172.15,228.51,P值均<0.05)。34.45%的父母支持...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基于目标导向管理的运动APP在大学生体育锻炼中的应用效果,为指导大学生选择科学有效的锻炼行为提供参考。 方法 选择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2019年7—12月无运动APP使用经历的172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均为86例)。对照组给予大学生运动APP常规管理,试验组采用基于目标导向的运动APP管理。干预16周,比较两组大学生的健康素养、体育锻炼行为、身体素质。 结果 干预后,试验组大学生健康素养总分为(55.52±7.21)分,对照组为(50.99±7.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4,P < 0.05);试验组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总分(126.89±17.45)分,对照组为(117.39±16.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9,P < 0.05)。试验组男大学生50 m跑、立定跳远、引体向上、1 000 m跑、坐位体前屈成绩分别为(7.52±0.71)s、(227.46±7.15)cm、(6.56±1.02)个、(262.20±13.24)s、(8.34±1.02)cm,对照组分别为(7.93±0.75)s、(223.74±8.24)cm、(5.94±0.93)个、(268.15±11.45)s、(7.56±1.15)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76,2.36,3.13,-2.37,3.76,P值均 < 0.05)。女大学生50 m跑、立定跳远、仰卧起坐、800 m跑、坐位体前屈成绩分别为(9.38±1.12)s、(170.23±8.24)cm、(28.50±2.25)个、(252.13±15.34)s、(11.35±2.13)cm,对照组分别为(10.07±1.10)s、(165.47±8.52)cm、(27.15±3.12)个、(264.35±14.56)s、(10.41±1.36)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68,2.46,2.17,-3.52,2.24,P值均 < 0.05)。 结论 基于目标导向管理的运动APP有助于促进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的提高,增强体育锻炼行为能力,进而改善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6.
了解北京市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为学校落实体育锻炼制度、加强体育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从北京市4个区县中选取16所学校,对小学三~五年级、初中一~二年级共6 421名中小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相关知识、态度、行为问卷调查.结果 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相关健康知识总知晓率为53.55%,初中(58.36%)高于小学(50.62%),郊区(56.98%)高于城区(47.8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35.520,603.140,P值均<0.05);中小学生愿意每天进行lh体育锻炼活动的报告率为49.49%,喜欢上体育课和体育活动课的报告率为75.11%,喜欢上课间操的报告率为60.36%;中小学生每天在校锻炼时间≥lh的报告率为58.78%,课间10min能够到户外进行活动的报告率为8.72%,家庭体育锻炼能够达到≥5次/周的报告率为32.38%.结论 北京市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相关知识、意愿欠佳,自主体育锻炼行为及家庭体育锻炼情况严重不足,体育健康教育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7.
丁小燕  马喆  洪平  张蕴琨 《中国学校卫生》2020,41(12):1811-1814
目的了解江苏省苏北农村中小学生体育锻炼参与现状及影响因素,为促进苏北农村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政策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江苏省苏北农村3 597名中小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现状的问卷调查。结果仅有37.6%的中小学生每周上体育课≥3节,23.6%每周参与课外体育锻炼≥3次,14.3%每天参与体育锻炼时间≥1 h,77.9%掌握至少1项运动技能,72.0%参加大课间体育活动,27.3%参与校外体育专业辅导;有35.7%的学生认为体育课程内容缺乏趣味性,17.0%不喜欢体育教师或其授课方式,28.6%认为缺乏体育场地或器材,8.4%认为家长不支持,38.2%认为缺乏校外体育专业辅导,18.1%认为体育成绩好坏不影响在校评优和进步;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学段、不喜欢体育教师或其授课方式、缺乏校外体育专业辅导是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因素(P值均<0.05)。结论江苏省苏北农村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现状不容乐观,促进苏北农村中小学生体育锻炼参与行为需特别关注女生锻炼行为的养成、提升农村体育教师的授课水平以及扶持发展农村校外体育培训机构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张艳 《中国学校卫生》2015,36(8):1230-1232
了解武术套路锻炼对学龄男童身体功能和身体素质的影响,为体育锻炼增强学龄儿童体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身高、体重相匹配,进行1 a武术套路锻炼(武术套路组)和普通(对照组)学龄男童各36名,测试身体功能(安静脉搏、舒张压、收缩压、肺活量)和身体素质(50 m跑、引体向上、1 min仰卧起坐、立定跳远、8×50 m折返跑、4x10m、坐位体前屈、闭眼单脚站立)指标.结果 身体功能指标中,武术套路组安静脉搏减小了17.1%(t=5.912,P<0.01),肺活量增大了58.7%,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减小了8.4%和16.4%(t值分别为5.610,2.106,2.260,P值均<0.05);身体素质指标中,武术套路组1 min仰卧起坐、坐位体前屈、闭眼单脚站立时间分别增加了59.6%,51.7%和73.55%(t值分别为-5.601,-5.306,6.112,P值均<0.01),立定跳远(t=2.137,P=0.030)增加了,8×50 m折返跑时间(t=1.780,P=0.042)减小了.结论 定期的武术套路锻炼对学龄男童身体功能改善效果显著,对力量、耐力、柔韧和平衡方面身体素质的提高也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比较不同类型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为促进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改善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山西省理工类、医科类、综合类及财经类4所高校的873名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情况的问卷调查.结果 不同体育锻炼阶段的人数分布整体呈倒U型,意向阶段(32.8%)和准备阶段(23.5%)的人数最多,意向前阶段(21.0%)和维持阶段(7.9%)的人数最少.4类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总量表及行为认知、情感体验、行为控制感3个维度上的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5.49,8.31,6.78,5.75,P值均<0.01),且财经类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最差.4类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变化程序除互助联系外,总得分及各维度得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且财经类高校大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最差.结论 在实施行为干预时,结合健康行为过程取向理论可有效改变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但须考虑性别、专业等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鼓山镇居民体育锻炼的现状,为今后更好地推动城乡结合部居民体育活动的开展提供基线资料。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法,以集中调查和人户调查相结合的形式,利用自制鼓山镇居民常见恶性肿瘤相关行为危险因素调查表对福州鼓山镇7个行政单位(行政村和居委会)中年龄≥20岁的2412名常住居民进行体育锻炼状况调查,同时进行实地观察。结果28.4%的调查对象缺乏体育锻炼;在经常锻炼人群中66.3%调查对象平时仅参与一项活动;户外步行、太极拳、慢跑是体育锻炼者常选择的前3项运动项目;“没有时间”成为鼓山镇居民缺乏体育锻炼的首位主观原因;年龄与体育锻炼存在关联。结论鼓山镇居民参加规律性体育锻炼的比例较高,参加的体育锻炼项目呈互动性、方便的特点,但在不同性别、年龄等人群间存在较大差异。社区健康管理应加强中青年人群对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  相似文献   

11.
了解南京市6~18岁中小学生各类零食的消费情况,为开展学生营养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先分层后简单随机抽样方法,选择南京市768名6~18岁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表收集零食消费信息.结果 中小学生零食消费率和消费频率基本一致,水果、糕点、奶类、饮料奶类居消费率前4位,消费率依次为99.7%,96.1%,94.8%,94.7%,每周3次以上消费频率分别为93.8%,63.3%,81.4%,54.0%.小学生奶类消费量最高,平均为172.1 g/d;中学生消费量最高的零食为饮料,平均为235.1 g/d.零食提供的能量占每人日摄入总量的27.7%,零食提供各营养素贡献率在16.0%~51.3%,其中营养素贡献率最高的是钙.男生零食提供的能量及营养素比例均低于女生;随着年龄增加,零食所提供的能量和各营养素所占的比例总体上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结论 应加强对中小学生及其家长的膳食营养教育,合理选择和消费零食,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2.
了解南京市6~18岁中小学生零食消费情况及其对体质量指数(BMI)的影响,为制定相应营养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南京市抽取1个城区、1个郊区、1个郊县768名6 ~18岁学生进行食物频率问卷调查及体格测量.结果 13类零食中水果消费率最高,达99.7%.随着零食提供的能量占全天膳食总能量比例的上升,BMI呈现先降低后上升的趋势(P<0.05);小学男生的“限量食用”零食消费频率及消费量均与BMI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190,0.187,P值均<0.05),小学男生的饮料、膨化食品、蜜饯等消费频率与BMI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142,0.143,0.190,P值均<0.05);中小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为26.1%,二元LR法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油炸小食品的消费频率是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OR=1.45,95%CI=1.06~ 1.98).结论 中小学生零食消费对营养状况存在影响,应采取营养干预措施对中小学生营养知识和健康零食消费行为进行正确引导.  相似文献   

13.
太原市中小学生10年间机能发育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文华 《中国校医》2007,21(1):56-58
目的了解1995~2005年太原市中小学生机能发育状况及变化趋势,以便更好地改善学生生长发育状况,为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依据。方法以1995年和2005年太原市体质健康调研数据为资料,选择血压、肺活量两项机能指标及肺活量体重指数和肺活量胸围指数两项派生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年来太原市学生机能指标中低血压有所下降,肺活量、肺活量体重指数与肺活量胸围脂数明显下降,存在着显著差异。城市学生心肺功能发育优于乡村学生。结论心肺功能2005年较1995年下降明显,太原市学生体育锻炼及劳动等活动明显不足,应合理安排体育活动,加强体育锻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南京市中小学生的身体活动量和运动参与动机进行调查分析,为提高儿童青少年身体体质水平和健康水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南京市中小学生运动量和参与动机进行调查,并对数据进行数理统计。结果男女生参与体育动机多元方差分析(MANOVA)检验差异性显著(Wilk's∧=0.87,P〈0.01,η^2=0.05),除了“正向情绪和友谊”,男生在各项动机类别方面都显著高于女生。不同年级在6类动机上都存在显著性差异[Wilks's∧=0.69,F(39,14211)=18.90,P〈0.01,η^2=0.03];低年级的儿童最主要参与动机类别是“正向情绪和友谊”,初中后则主要是“健身和技能促进”;结论健康和知觉有关的体育参与动机是最重要的,且参与动机和身体活动量随着性别和年龄的变化而改变。  相似文献   

15.
了解河南省中小学生营养状况及其对儿童青少年体能素质的影响,为改善中小学生的营养状况及提升中小学生体能素质水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2014年河南省中小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数据(共43 650人),根据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体质量指数(BMI)超重肥胖筛查标准和学龄儿童青少年营养不良筛查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营养不良组、正常体重组和超重肥胖组,分别计算各项体能指标的Z值,将每人6项指标的Z值相加得出体能指数(PFI).结果 共检出营养不良2 621(6.0%)人,超重肥胖8 549(19.6%)人,男生营养不良和超重肥胖的检出率均高于女生(x2值分别为136.246,308.444,P值均<0.05).不同年龄组男、女生肺活量和握力测量结果均为超重肥胖组>正常体重组>营养不良组(P值均<0.05);男生50 m跑、立定跳远、耐力跑、坐位体前屉测量结果均为正常体重组优于超重肥胖和营养不良组,女生则为超重肥胖组低于其余2组;体能指数均为正常体重组最高.剔除年龄因素影响后,男、女生营养状况和各项体能指标及PFI均呈负相关(P值均<0.01).结论 河南省中小学生营养不良和超重肥胖同时存在,营养不良和超重肥胖均会导致体能素质下降.  相似文献   

16.
了解湖南省部分地区中小学生营养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中小学生营养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湖南省6个地区共1 844名中小学生,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搜集学生的信息,并现场测定身高、体重,利用非参数秩和检验和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中小学生营养状况的影响因素.结果 被调查学生中,较轻体重占12.9%,正常体重占73.2%,超重占9.3%,肥胖占4.6%.男生较轻体重检出率(11.6%)高于女生(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9.867,P<0.01).女生超重检出率(7.6%)高于男生(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7.600,P<0.01).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经济发展水平、学生学历层次、父亲职业、是否为留守儿童以及在校用餐次数是影响学生营养状况的主要因素(P值均<0.05).结论 留守儿童以及父亲为农民或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地区的中小学生应列为营养干预的重点人群.应加强学校、家庭、社会的协同,以营养知识的宣传教育为基础,积极采取多种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7.
了解保山市隆阳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饮食行为、营养状况与膳食结构,为科学、客观评价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效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808名中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应用24h膳食回顾法对959名农村中小学生进行连续3d的食物摄入量调查,计算每人每天各种营养素的摄入量.结果 营养知识评分中学生高于小学生(t=-12.210,P<0.01);中学生早餐食用比例高于小学生(x2=30.613,P<0.01),中小学生早餐食物种类单调,结构不合理,中学生饮用纯净水或矿泉水的比例高于小学生,而饮用自来水的比例低于小学生(x2=13.393,P<0.05).农村中小学生平均每天营养素摄入量不足;膳食中钙磷比为1∶2.6,比例失调;碳水化合物供能较多而脂肪供能不足,蛋白质供能适宜.结论 保山市隆阳区农村中小学生的营养素摄入不合理、膳食结构比例失调.应建立以学生、学校、家庭、社区结合,以健康促进为主导的综合干预模式,培养中小学生健康的饮食行为.  相似文献   

18.
武汉市中小学生视力状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武汉市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的现状及特点,为开展视力不良干预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层整群抽取武汉市2个区的11400名学生,由专业人员对其进行视力检查并记录。结果检出视力不良学生6680名(58.6%)。视力不良学生以重度视力不良为主(47.5%)。市区检出率(66.5%)高于郊区(53.2%),女生检出率(63.3%)高于男生(5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高中组检出率最高(75.6%),初中组次之(64.0%),小学组最低(4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视力不良分布呈马鞍形,9岁以后视力不良率有随年龄增大而增加的趋势,12岁视力不良突增明显,较11岁增加了32.2%。结论视力不良的防治工作一定要从小学抓起,尤其是注重视力不良的早期预警。  相似文献   

19.
淮安和南京中小学生营养状况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淮安地区中小学营养状况,并与南京地区同龄学生进行比较,探讨影响学生营养状况的因素。方法对淮安市楚州区2211名、南京市1280名中小学生进行身高、体重及血红蛋白含量的测定,使用体质指数和Rohrer指数评价营养状况,采用WHO的方法和标准筛查贫血。结果淮安地区中小学生超重率、肥胖率、营养不良率和贫血率分别为9.8%、3.6%、17.6%和25.3%;南京地区四年级和初中二年级学生的平均超重率、肥胖率、营养不良率和贫血率分别为13.8%、8.4%、23.2%和22.4%。结论淮安及南京地区中小学生身高和体重普遍低于江苏省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20.
调查上海市学龄儿童青少年体育锻炼现状,为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上海市6个区参加2014年上海市学生体质健康与调研的9~18岁中小学生共12 646名进行体育锻炼行为问卷调查.结果 有40.2%的中小学生平均每天锻炼≥1h,小学、初中和高中学生每天锻炼≥1h的占比分别为60.9%,39.0%,19.1%(x2=1 341.014,P<0.01);肥胖学生组每天体育锻炼≥1h的比例(44.2%)高于正常学生组(39.4%) (x2 =9.115,P<0.01).有60.5%的学生上体育课感觉到“出汗、有点累”,78.4%的学生喜欢上体育课,82.6%的学生喜欢参加课外体育活动,51.5%的学生喜欢参加长跑.学生不积极参加体育活动、不喜欢参加长跑主要原因均是“怕累、怕吃苦”(62.5%,80.3%).结论 上海市中小学生每天体育锻炼≥1h的报告率不同群体间存在差异.应重视体育锻炼效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培养终身运动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