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掌握陕西省三大区域农村土壤卫生状况,为进一步开展土壤环境监测、监管和建立风险防控体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14 - 2016年,连续3年对陕西省三大区域的30个涉农区县的农田土壤持续开展现场调查和土壤重金属铅、铬、镉的含量检测。数据按照关中平原、陕北高原和秦巴山区分别统计、分析与评价。结果 陕西省土样中重金属铅的达标率为100.00%。土样中重金属铬的达标率为99.44%,铬超标土样全部来自秦巴山区(合计10份)。全省土样重金属镉的达标率最低(83.55%),其中陕北高原(91.33%)的土样中重金属镉的达标率显著高于关中平原(79.48%)和秦巴山区(86.49%)(P<0.05)。不同年度土壤重金属镉结果比较,关中平原土样中重金属镉的达标率逐年降低(P<0.05),秦巴山区土样中重金属镉的达标率逐年升高(P<0.05)。结论 陕西省土壤中重金属铅、铬的污染水平较低,关中平原和秦巴山区重金属镉的污染较为严重,关中平原土壤质量有逐年下降的趋势,需要有关部门的重视,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  相似文献   

2.
了解陕西省农村学校饮用水重金属指标达标状况和变化趋势,为保障农村学校饮用水卫生安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7-2019年累计对陕西省697所农村学校供水工程末梢水中重金属指标进行检测,参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按照不同年份、不同区域对砷、镉、六价铬、铅和汞等5项重金属指标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3年累计采集分析有效水样2 298份,除铅、汞全部达标外,砷、镉和六价铬等重金属指标达标率分别为98.83%,99.91%和96.95%.与陕北高原和陕南相比,关中平原水砷达标率较低(x2值分别为5.67,13.59,P值均<0.01).陕南六价铬达标率最高,关中平原次之,陕北高原最低(x2值分别为20.48,17.05,48.32,P值均<0.01).2份镉超标水样均来自于陕北高原.结论 陕西省农村学校饮用水重金属指标超标存在明显地域特点,应重点关注陕北高原和关中平原砷、六价铬等重金属对学生健康带来的危害,还应持续关注局部地区饮用水中镉、汞的平均浓度,从水源选择和水处理技术等方面保障学校饮水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掌握影响陕西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卫生状况的因素,为提升农村饮水安全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陕西省全部涉农区县的1 495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开展卫生学调查和水质分析。按照关中平原、秦巴山区和陕北高原分别分析可能影响农村饮水水质的因素。结果 关中平原、秦巴山区和陕北高原3个区域工程消毒措施配备率均低于40.00%,且按照要求使用率低于15.00%;关中平原水样达标率(70.76%),高于秦巴山区(35.57%)与陕北高原(28.79%);关中平原总大肠菌群的达标率(82.23%)高于秦巴山区(36.75%)和陕北高原(53.93%)( P <0.05);关中平原达标率较低的指标包括氟化物(95.23%)和六价铬(96.33%);陕北高原达标率较低的指标依次为硫酸盐(87.53%)、氟化物(89.39%)、六价铬(89.74%)、硝酸盐氮(92.36%)和总硬度(92.70%)。结论 微生物指标是主要超标指标,局部区域氟化物和六价铬超标严重,应当因地制宜的采取措施巩固提升农村饮水水质。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洛阳市市售蔬菜中重金属污染的现状,为政府部门制定食品安全政策提供数据分析基础。方法2015-2016年5月、11月分别在洛阳市三县四区内随机选择90份市售蔬菜,按照国标方法测定其铅、镉、汞、砷、铬、镍的含量。结果重金属检出率依次为:汞95%、镉93%、镍83%、铬80%、铅64%、砷53%;除了镍无法判断,其余元素超标率分别为铅10%、镉5.6%、汞4.4%,砷、铬无超标;洋葱、西红柿、油麦菜等蔬菜重金属污染较突出。结论洛阳市市售蔬菜中重金属均有检出,铅污染较镉、汞严重,政府部门可以将鳞茎类、茄果类、叶菜类蔬菜列为重点品种加大监测力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深圳市敏感人群体内铬、砷、镉、汞、铅5种重金属的负荷水平。方法选择环境重金属污染敏感人群(包括产妇、新生儿和3~5年级儿童),采集产妇静脉血、胎儿脐血、儿童静脉血以及产妇和儿童的尿液,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全血和尿液中镉、铅、铬、砷、汞的含量。结果产妇静脉血中铬、砷、镉、汞、铅质量浓度分别为2.58、1.57、0.99、1.66和18.52μg/L,新生儿脐带血重金属质量浓度分别为1.63、1.49、0.03、3.28和15.38μg/L;产妇尿中5种重金属的质量浓度分别为4.41、94.85、1.58、2.02和6.14μg/g·肌酐,尿镉和尿汞超标率分别为2.63%和7.14%;儿童静脉血中铬、砷、镉、汞、铅质量浓度分别为3.90、1.94、0.48、1.67和30.85μg/L,3名儿童血铅超标,尿中5种重金属的质量浓度分别为4.19、107.67、0.79、1.20和4.21μg/g·肌酐,仅1名儿童尿砷超标,12名儿童尿汞超标;尿样与血样中砷、镉、汞质量浓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人体生物样本中重金属质量浓度个体差异较大,本次调查的深圳地区重金属污染敏感人群(产妇、新生儿和儿童)体内重金属负荷水平远低于大多数其它国家和地区,但仍存在重金属铅、砷、汞、镉超标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厦门市售水产品中铅、镉、铬、砷与汞5种重金属元素污染状况,为其限量标准制定和风险评估提供依据。方法2018年在厦门市6区超市和农贸市场抽取189份样品,采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重金属元素,并分析检出率、超标率和元素含量。结果样品中铬和砷总检出率均为100.0%,其余3种元素总检出率分别为铅>镉>汞;干制类中铬、镉、铅、砷含量检出值高于其他4类样品;各元素在5类样品中总超标率为砷>镉>铅>铬>汞。仅腌制类未检出超标样品。结论厦门市售水产品中存在一定程度重金属污染,干制类污染情况相对严重,应加强监管并采取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7.
陕西省市售水产品中重金属污染状况及安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陕西省市售水产品的重金属污染状况及摄入风险。方法简单随机采集水产品331份并测定镉、砷、铬、铅、汞、镍的含量,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Pi)、重金属污染指数(MPI)、每日可耐受摄入量(TDI)及致癌与非致癌年风险(Rcig,Rnig,R总)指标分别评价污染程度、食用安全性和健康风险。结果重金属含量均值水平为总铬镍总砷铅镉总汞,铅、镉、总铬的超标率分别为2.11%、0.30%和0%。不同水产品中重金属污染状况不同。Pi评价结果鱼类中镉、砷为轻度污染,其余均为正常背景值。MPI评价重金属污染总体程度为甲壳类软体动物鱼类。Dig(平均)占TDI百分比最高为镉、总铬,分别为27.84%和17.58%。结论陕西省市售水产品有一定程度的重金属污染,食用安全性在可接受范围内,摄入水产品健康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临沂市2017年-2018年常见食品中铅、镉、汞等重金属和砷的污染现状。方法按照国家标准检测方法检测食品中铅、镉、汞、砷的含量,并对检测结果评价。结果检测食品575份,共检测铅、镉、汞、砷2 285项次,检出铅、镉、汞、砷114项次,总检出率为4.98%,超标8项次,总超标率为0.35%。各监测项目中超标率从高到低依次为铅、镉、汞、砷,各类监测食品中,检出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茶叶、豆类、蔬菜、水果,其余未检出。共检测食品中铅样品560份,5份超标样品,超标率为0.89%,其中豆类样品超标率最高,为3.00%;共检测食品中镉样品575份,3份超标样品,超标率为0.52%,其中豆类样品超标率最高,为1.00%;共检测食品中汞、砷样品575份,均未超标。结论临沂市常见食品中重金属和砷的污染程度较低,但仍存在一定程度的重金属污染,应引起关注并加强监管。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萍乡市不同类型农村土壤中镉、汞、砷、铅和铬的污染特征,于2015年8月采集该地区养殖型、种植型、商业旅游型农村土壤进行镉、汞、砷、铅和铬含量的检测。结果显示,萍乡地区养殖型、种植型、商业旅游型农村土壤中镉、汞、砷、铅和铬的平均含量均未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但镉、铅和铬的含量均超过了江西省土壤重金属相应元素的背景值,其中尤以铬最为显著。从研究区域的农村类型来看,商业旅游型农村土壤受到人为活动的影响最大,种植型农村次之,养殖型农村则相对最弱。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10种市售水果中6种重金属的检测和分析,发现大连市场主要市售水果中只有铅重金属超标(超标率23.30%),镉和总汞均未超标(GB 2762-2005《食品中污染物限量》中没有总铬、镍及总砷的限量标准)。其中镉重金属的检出率为83.33%,与其余重金属的检出率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实验结果表明大连市市售水果中铅和镉重金属元素存在潜在的富集性危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测定佛山市南海区本土土壤、灌溉水和蔬菜重金属含量水平,对经蔬菜途径摄入重金属暴露接触人体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估。方法2009年7月至2010年9月在佛山市南海区8个镇(街)内分别按照东南西北中的地理位置进行布点,共设调查点40个,每个调查点分别对土壤、灌溉水及蔬菜进行随机抽样。分析蔬菜样品的铅、镉、总汞、铬、无机砷含量水平以及种植地土壤样品和灌溉水样品的铅、铜、镉、锌、总汞、铬、总砷含量水平,并用单因子污染评价指数、尼梅罗污染指教评价蔬菜中重金属污染程度,用靶标危害系数(THQ)评估人体通过食物摄入重金属的风险。结果共采集本土种植的叶菜类、根茎类、瓜豆类共47种品种241份样品,本土种植的蔬菜超标率为46.47%(112/241),其中总汞、铅、镉、无机砷、铬超标率分别为36.93%(89/241)、8.30%(20/241)、5.81%(14/241)、3.730k(9/241)、O.41%(1/241)。从重金属羊因子污染评价指数分级来看,总汞的超标情况最严重,重污染占21.16%(51/241);从尼梅罗污染指数来看,叶菜类、根茎类、瓜豆类总汞含量均为重污染,综合指数分别为19.17、14.53、15.62。居民经食用本土种植蔬菜日均铅、镉、总汞、铬、无机砷摄入量(DI值)均未超过FAO/WHO每日允许量(ADI值),但叶菜中总汞、铅、镉分别占ADI值的17.26%、12.95%、22.41%。THQ结果显示蔬菜中5种重金属的THQ均〈1,但叶菜类铅、镉的THQ值也达0.541、0.575;3类蔬菜中无机砷的THQ值分别为0.751、0.902、0.563。采集土壤241份样品,存在1种以上重金属超标84份,超标率34.85%(84/241)。镉超标率最高为29.05%(70/241),且最高超出限量标准的17倍,其次为总汞7.47%(18/241)。采集灌溉水样品40份,重金属超标5份,超标率12.50%,均为总汞超标。结论南海区蔬菜中重金属污染对人体健康存在潜在风险,控制饮用水源和灌溉水及土壤汞污染是降低本土蔬菜汞含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 了解苏南农村地区土壤、大米等重金属污染情况。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苏南农村东、南、西、北、中5个方位及市区采集环境及食物样品,用ICP-MS检测其中重金属含量。结果 18份土壤样品重金属Cd、As、Pb平均含量为(1.150±0.860)mg/kg,(46.232±40.313)mg/kg,(55.855±32.690)mg/kg,超标率分别达77.78%、38.89%和27.78%,Cr、Hg含量均低于限值;内梅罗污染指数评价显示,苏南农村土壤整体达轻度污染,其中2、5号点土壤达重污染,1号点达中污染,其余各点土壤重金属污染已处警戒范围。井水、大米中重金属低于GB5749-2006和GB2715-2005标准限量。结论 苏南农村地区井水、大米尚未受Cd、As、Pb、Cr、Hg 5种重金属污染,但土壤已不同程度受到Cd、As、Pb污染,Cd>As>Pb,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3.
无公害蔬菜基地土壤中有害金属污染评价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为评价无公害蔬菜基地土袁害金属污染,选择郊六合县无公害蔬菜基地进行土壤的采样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的环境问题以汞污染最突出,铅次之。土壤环境质量基本上未受到镉,砷,铬的影响。汞污染的主要原因,可能与当地种菜历史长及曾使用含汞农药有关。一些田块受铅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宁扬公路的汽车尾气。  相似文献   

14.
2011年北海市海产品污染状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坚  包贤艳 《职业与健康》2012,28(19):2370-2371
目的了解北海市海产品污染状况。方法采集北海市市售海产品共90份进行重金属(铅、无机砷、镉、总汞)、甲醛、食源性致病菌(霍乱弧菌、副溶血性弧菌、沙门菌、单增李斯特菌、创伤弧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项目的检测。结果在所检测的90个样品中,合格率为46.7%。铅、无机砷、镉、总汞、甲醛、食源性致病菌的合格率分别为93.3%、94.4%、65.6%、100.0%、94.4%、80.0%,铅、无机砷、镉、总汞的检出率分别为82.2%、54.4%、87.8%、98.9%,甲醛仅在甲壳类干制品中检出。90份样品中共检出副溶血性弧菌18株。结论结果显示,重金属在海产品中存在不同程度的积累,对人体健康存在潜在的威胁。且海产品中存在一定程度的致病菌污染,可能是导致食源性疾病的高危食品。  相似文献   

15.
陈大红  陈涛  张曦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2,(10):2436-2437,2442
目的:了解闽北地区农产品中重金属铅、镉、汞的含量水平,分析污染原因,评价其食用安全性。方法:结合省下达的食品污染物监测任务,采集闽北地区十个县市大型超级市场和农贸市场所出售的农产品,共检测12个种类462份样品,测定重金属铅、镉、汞的含量。结果:2010年-2011年我区12种农产品中铅、镉、汞的总体合格率分别达到97.4%、95.6%和97.7%。肉类、无铅皮蛋、鱼类、奶制品和茶叶的总合格率均为100%;甲壳类产品的合格率最低为33.3%。结论:2010年-2011年我区农产品重金属污染状况总体不严重,但流通市场中的干食用菌、甲壳类产品重金属超标严重,应采取相应措施,改善近海水质污染,加强养殖业、种植业的监督管理,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16.
赵惠玲  高洁  孟柯  潘峰 《职业与健康》2010,26(20):2328-2329
目的了解北京市大兴区部分食品中以铅、镉、汞为代表的重金属污染现状,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依据。方法监测2006—2009年大兴区粮食、肉类等7类324件食品,检测食品中铅、镉、总汞等重金属污染物,将检测结果与国家相关标准对照。结果 4年间食品中铅、镉、总汞的合格率分别为94.8%、96.6%、93.5%。结论大兴区监测食品中重金属含量合格率较高,但在粮食、肉类等食品中存在不同程度重金属污染,今后应加强对各类食品的监测及安全监管。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绵阳市食品中铅、镉、汞、铬、铝、无机砷和农药的污染现状,为制定合理有效的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绵阳市、梓潼县、盐亭县、平武县、三台县、安县各类超市、农贸市场、饮食店采集(购买)食品样品,按食品卫生检验方法进行检测。结果:共检测食品样210份,163份合格,合格率77.62%。检测的43类食品23项中,除铬全部合格外,铅、镉、汞、铝、无机砷、农药均有样品不合格。结论:绵阳市食品中无机砷、铝和农药污染程度偏高,相关部门应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食品安全性,保障人民群众健康。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小龙虾及其养殖水体常见重金属的含量及分布,探讨小龙虾重金属污染与养殖环境的关系。方法选择苏北某地区分别采集各点成年小龙虾及养殖塘水样,按国标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或原子荧光法检测样品中砷、铅、汞、镉的含量,分析其在体内的分布及与养殖水体的相关性。结果小龙虾体内砷、铅、汞、镉检出率分别为100.0%、55.8%、56.7%和92.5%,含量超0.5mg/kg浓度水平的比重分别为34.2%、5.0%、10.0%及0。养殖塘水中铅、镉均未检出,砷、汞检出率为60.0%和20.0%,砷、汞超标率为20%和12%。小龙虾头部对砷、铅、镉的蓄积远高于尾部。养殖塘水砷和小龙虾尾砷、水汞与小龙虾尾汞之间存在相关关系。结论该地区小龙虾以砷、汞的含量最高,头部(虾黄)高于尾部(肌肉),重金属含量与其养殖水体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