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了解中国汉族青少年20 m往返跑(20 m SRT)与心理亚健康的相关性,为促进心理亚健康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华东、华北、中南、西北、西南和东北地区采用随机个案法随机抽取8 595名汉族青少年(13~18岁),采用20 m SRT和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Multidimensional Sub-health Questionnaire of Adolescents,MSQA)中的心理部分进行心肺耐力和心理亚健康测试.结果 中国汉族青少年心理亚健康状态总检出率分别为20.9%和21.3%.13~18岁男性青少年心理亚健康状态检出率为13.2% ~24.7%,其中18岁最低(13.2%),14岁最高(24.7%);女性青少年检出率介于15.4%~25.9%,其中18岁最低(15.4%),13岁最高(25.9%).高等级20 m SRT成绩男性青少年心理亚健康状态总体检出率为18.1%,低等级检出率为2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713,P<0.05);女性青少年分别为19.5%和2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035,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地区(西南、西北和中南)、年龄(青春期后期)和20 m SRT(高等级)是儿童青少年心理亚健康状态检出率较低的主要影响因素(P值均<0.05).结论 青春期前期及心肺耐力水平较差的青少年心理亚健康状态检出率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深圳市宝安区儿童青少年户外活动和视屏时间与20 m往返跑成绩的关联,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与促进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于2019年4—5月在深圳市宝安区6个街道选取14所学校的在校学生,使用自编问卷调查中小学生人口统计学特征、户外活动和视屏时间等信息;从每个学校每个年级抽取1个班级,共对3 192名一至十二年级中小学生进行体质测试,包括身高、体重测量及20 m往返跑成绩等体能指标。  结果  3 192名中小学生20 m往返跑成绩为优良的985人(30.9%),男生优良率(34.7%)高于女生(2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43,P < 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户外活动时间 < 2 h/d组相比,户外活动时间≥2 h/d组中小学生20 m往返跑成绩优良率更高(OR=1.38,95%CI=1.12~1.70);与视屏时间≥2 h/d组相比,视屏时间 < 2 h/d组中小学生20 m往返跑成绩优良率更高(OR=1.42,95%CI=1.17~1.71);与户外活动时间 < 2 h/d且视屏时间≥2 h/d的中小学生相比,户外活动时间≥2 h/d且视屏时间 < 2 h/d中小学生20 m往返跑成绩优良率更高(OR=1.97,95%CI=1.46~2.67)。  结论  增加户外活动、减少视屏时间有助于儿童青少年心肺适能的提升。促进体质健康应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2 h户外活动时间,严格控制视屏类电子产品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3.
20m往返跑用于青少年心肺耐力评价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石秀廷  尹小俭 《中国学校卫生》2017,38(12):1916-1920
<正>20 m往返跑测试(20 meter shuttle run test,20 m SRT)由Léger等于1984年首次提出~([1]),目前世界50多个国家均采用该项目测评儿童青少年的心肺耐力(cardiorespiratory fitness,CRF)~([2-6])。心肺耐力以最大摄氧量(VO_(2max))作为重要评价指标,可靠性等已得到国内外研究的证实~([7-9])。VO_(2max)的测量方法包括直接测量法和间接测量法~([10])。直接测量法以跑台实验等为代表,但该类测试因对测试仪器、测试者等要求较  相似文献   

4.
探讨中国汉族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视屏时间与20 m往返跑(20 m SRT)的关系,为促进我国儿童青少年心肺耐力提供参考.方法 从中国华东、华北、中南、东北、西北和西南地区,采用随机个案法选取12 221名10~ 18岁汉族儿童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体力活动状况、视屏时间与20m SRT的关系.结果 在上下学方式上,积极类型(步行和骑自行车)女生的高等级20 m SRT成绩检出率高于消极类型(乘公交、出租车、地铁和家长接送)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753,P<0.05);锻炼时间>60 min/d男女生的高等级20 m SRT成绩检出率高于锻炼时间为<30,30~60 min/d的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视屏时间>2 h/d学生的高等级20 m SRT成绩检出率低于视屏时间为1~2,<1h/d的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锻炼时间>60 min/d、华东地区为中国汉族儿童青少年高等级20 m SRT成绩的保护性因素(OR值分别为1.65,4.24),视屏时间>2 h/d(OR=0.84)为危险因素.结论 视屏时间、体力活动状况与中国汉族儿童青少年心肺耐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中学生生活行为方式与20 m往返跑(20 m SRT)成绩的关联,为改善中学生不良生活行为方式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在2021年4—6月对江西上饶市玉山、婺源、横峰、余干4个县2 397名12~17岁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20 m SRT测试,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人口学特征、生活行为方式中学生20 m SRT成绩合格率差异,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生活行为方式与20 m SRT成绩的关联强度。  结果   中学生20 m SRT合格率为83.3%,不同性别、年级、户籍、就读类型、父亲文化程度中学生20 m SRT合格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5.26,25.04,6.99,7.96,16.22,P值均<0.05);近7 d是否有剧烈、是否有适度体力活动和不同早餐行为中学生20 m SRT成绩合格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78,6.29,9.13,P值<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控制相关混杂因素后,“近7 d无剧烈体力活动”与20 m SRT不合格呈正相关(OR=1.31,95%CI=1.03~1.67,P<0.05);“经常不吃早餐行为”与20 m SRT不合格呈正相关(OR=1.37,95%CI=1.09~1.73,P<0.01)。  结论   剧烈体力活动和高频早餐消费行为与中学生20 m SRT不合格呈负相关,学校应倡导学生养成积极锻炼和规律进食早餐的习惯,保障其心肺耐力水平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探讨体力活动和静态行为的独立和联合作用与儿童20 m往返跑(20 m SRT)的关系,为促进儿童心肺耐力的提高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17年抽取广州市城区1所小学共1 144名6~12岁儿童完成问卷调查和20 m SRT测试.利用问卷收集体力活动、静态行为时间,20 m SRT测试成绩按年龄和性别计算标准z分.根据不同体力活动和静态行为水平,将研究对象分成6组.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和Logistic回归分别分析体力活动和静态行为的独立和联合作用与20 m SRT的关系.结果 中高强度体力活动≥60 min/d的比例为43.1%,静态行为高水平的比例为35.4%.体力活动水平低和静态行为水平较高与20 m SRT成绩呈独立负相关(β值分别为-2.99,-1.75,P值均<0.05).与体力活动水平高且静态行为水平较低者相比,体力活动水平低组或静态行为水平较高组20 m SRT为低等级的风险均增加(P值均<0.05),并且随着体力活动水平的降低和静态行为水平的升高,风险逐渐增加(P趋势<0.05).结论 体力活动和静态行为与儿童20 m SRT成绩独立相关,且体力活动水平的下降和高水平静态行为的联合趋势作用与20 m SRT成绩较差的风险增加存在剂量一反应关系.  相似文献   

7.
了解中国汉族7~18岁儿童青少年20 m往返跑(20 m SRT)成绩的年龄、性别和地区差异,为增强儿童青少年心肺耐力水平提供科学借鉴.方法 按照中国传统行政区域划分(华东、华北、中南、西北、西南和东北),在各区域抽取共计17 280名儿童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利用LMS法构建7~18岁汉族儿童青少年20 m SRT成绩的主要百分位曲线.结果 7~18岁男女生20 m SRT的P50值分别介于13.87~43.23和13.30~28.76次之间,最大摄氧量(V02max)P50值分别介于43.12~46.57和38.42~44.94 mL/(kg·min)之间.男、女生不同年龄组间20 m SRT(F值分别为416.992,210.266)和VO2max(F值分别为36.528,240.76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相同年龄组男生20 m SRT和VO2max均大于女生(P值均<0.05).各地区男女生20 m SRT成绩均值分别介于25.70~36.80和20.56~28.36次之间.华东、西北、华北、中南和东北地区男女生的20 m SRT成绩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西南地区男、女生7~12岁成绩较好,13~ 18岁呈下降趋势.结论 学生20 m SRT成绩随年龄增长而增加,VO2max则随年龄增长而下降,男生在各个年龄段均高于女生.学生20 m SRT成绩和VO2max均从11~12岁开始差距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8.
分析中国汉族7~18岁儿童青少年体质量指数(BMI)和20m往返跑(20 m SRT)的相关性,为促进不同营养状况儿童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中国各行政区(华东、华北、中南、西北、西南和东北)采用随机个案法抽取17 280名7-18岁汉族儿童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运用20 m SRT进行心肺耐力水平测试,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线性回归等方法探讨BMI和20 m SRT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中国汉族男性儿童青少年20 m SRT总体成绩消瘦、正常、超重和肥胖组分别为32.20,35.23,28.84和22.29次,女生分别为25.22,26.13,23.36和18.39次,男女生成绩均为正常组>消瘦组>超重组>肥胖组(P值均<0.05).BMI-Z分范围是-3.0~8.0,无论男女,不同BMI-Z分组青少年的20 m SRT-Z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无论男女,BMI-Z分在接近正常范围区间,20 m SRT-Z较高;而在较高和较低区间时,20 m SRT-Z较低.结论 体重正常组汉族儿童青少年心肺耐力水平高于消瘦、超重和肥胖组,BMI-Z分和20m SRT-Z分之间大体呈“抛物线”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儿童青少年体格发育指标与20 m往返跑(20 m SRT)成绩间的关联,为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于2019年4—5月按照街道、学校类型在深圳市宝安区抽取3 192名中小学生,通过体格测量和问卷调查的形式获取儿童青少年身高、体重、20 m SRT成绩及一般人口统计学指标。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分别分析不同体格发育指标[身高-Z值、体重-Z值和体质量指数(BMI)-Z值]与20 m SRT成绩的剂量-反应关系,据此分别将身高-Z值、体重-Z值和BMI-Z值分成两组;Spearman相关分析身高-Z值与20 m SRT-Z值间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人体测量指标与20 m SRT成绩的关系。结果 体重-Z值、BMI-Z值与20 m SRT-Z值间分别呈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P值均<0.01),身高-Z值与20 m SRT-Z值间呈线性相关(r=0.06,P<0.05)。儿童青少年20 m SRT-Z值低等级检出率为44.7%,且性别、学段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4.02,93.28...  相似文献   

10.
北京市中学生性行为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吕若然  徐征  滕立新  孙颖  高维 《中国学校卫生》2011,32(12):1503-1504
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对自身以及社会有着直接的或潜在的危害[1],其中无计划性、无保护性和不安全性行为导致感染性病/艾滋病的危险显著增加、少女怀孕及生殖健康疾患增多等,给青少年的终身健康带来严重危害[2].根据全国艾滋病/性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年报[3 ]显示,2010年全年中国的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中,学生占总报告病例的1.57%,由此可见学生的安全性行为问题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1.
了解宁波市中学生的失眠状况以及影响因素,为改善学生睡眠状况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以学生自评的方式,使用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ISI),对宁波市4所中学的3 932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ISI平均得分为(5 2±4.3)分,存在失眠的有993人(25.3%),其中轻度失眠838人(21.3%),中度失眠136人(3.5%),重度失眠19人(0.5%).失眠症状主要为人睡困难(161人,4.1%)和早醒(148人,3.8%).男女生失眠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785,P> 0.05),高二(40.8%)、高一(37.2%)以及初三(40.7%)学生的失眠发生率明显高于初一(17.7%)、初二(24.4%)学生(x2=175.200,P<0.05).失眠严重程度在年龄、是否午睡、体质量指数(BMI)、打鼾情况、是否寄宿、饮酒情况、是否独生、健康状况、学习压力、对学习兴趣、父母亲受教育水平以及家庭月收入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越大(OR=1.578)、学习压力越大(OR=0.822)的中学生,失眠发生的可能性就越大.结论 中学生失眠现象较为普遍,且年龄和学习压力是主要影响因素.可从减轻学习负担入手对中学生失眠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2.
分析江门市中学生抑郁症状流行特征及相关因素,为中学生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整群抽取江门市4所中学的初一至高三3 669名中学生进行Beck抑郁自评问卷(BDI-Ⅱ)调查.结果 江门市中学生抑郁症状发生率为23.90%,其中中重度抑郁症状发生率为9.68%;是否独生子女之间抑郁症状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性别、不同年级学生抑郁症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4.775,201.400,P值均<0.01),女生(25.58%)高于男生(22.41%),高中生(28.66%)高于初中生(19.2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级、父母关系、家庭经济与中学生抑郁产生有关(P值均<0.05).结论 父母要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家庭教养环境.学校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服务,提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1985—2019年湖南省19~22岁大学生耐力素质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为高校体育卫生工作的决策提供客观科学的依据。  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从1985—2019年连续进行的8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查中选取14 490名19~22岁湖南省大学生的耐力跑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  1985—2019年湖南省汉族19~22岁大学生耐力素质呈明显下降趋势,城市和乡村男生1 000 m跑时间平均增加41.9,45.4 s,城市和乡村女生800 m跑时间分别平均增加29.5,30.6 s。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β=0.17)、城乡分布(以乡村学生为参照组,β=0.44)、GDP水平(β=0.94)以及城市化水平(β=0.44)与男生耐力跑时间均值呈正相关(P值均<0.05);城乡分布(以乡村学生为参照组,β=0.92)、GDP水平(β=1.38)以及恩格尔系数(β=0.93)与女生耐力跑时间均值呈正相关,BMI(β=-0.47)与女生耐力跑时间均值呈负相关(P值均<0.05)。  结论  1985—2019年湖南省汉族大学生耐力素质总体呈下降趋势,年龄、城乡分布、地区生产总值、恩格尔系数、城市化水平和BMI为耐力素质的相关因素。应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14.
探讨中学生网络成瘾相关行为因素,为制定预防中学生网络成瘾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整群分层抽取贵阳城区10所中学3 571名中学生,采用网络成瘾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中学生网络成瘾检出率为6.1%.单因素分析显示,上网年限越长、频率越高,每次上网时间越长,网络成瘾检出率越高,网吧上网、玩网络游戏者网络成瘾检出率最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Logistic回归分析,在网吧上网、每周上网次数、每次上网时间、玩网络游戏与网络成瘾呈正相关(P值均<0.05);上网获取信息与网络成瘾呈负相关(P值均<0.05).结论 中学生网络成瘾检出率较高.家长及教师要注意引导中学生合理控制网络使用时间,远离网络游戏,禁止在网吧上网,预防中学生网络成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山东省城市中学生吸烟行为现状,为有效开展中学生控烟活动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山东省中学生共8 873名进行自填匿名问卷调查.结果 山东省中学生的吸烟率为12.97%,男生为19.93%,女生为6.13%,不同性别、学校类型、家庭类型、城市类型及母亲文化程度之间的中学生吸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生、母亲的文化程度低、所在城市较发达、其他家庭、职高是吸烟的危险因素.结论 山东省中学生的吸烟率处于较高水平,应关注中学控烟工作,采取相应的干预控制并加强健康教育,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  相似文献   

16.
了解河南省13~18岁中学生身体素质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中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河南省21785名13~18岁中学生参加全国体质健康调研的数据,对各项身体素质指标和体育锻炼问卷进行分析,素质指标合格率依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进行评价.结果 2014年河南省中学生体测成绩合格率男生为85.6%,女生为82.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生每天睡眠时间<7 h(OR=1.14)比≥7 h的体测合格率更高,上体育课感觉出汗且累(OR=0.76)、大汗且很累(OR=0.72)相比于不出汗且轻松的体测合格率更低;女生每天课间操次数2~3次(OR=1.18)相比于≥4次的体测合格率更高,每天睡眠时间<7 h(OR=0.88)相比于≥7 h、经常缺席或偶尔参加课间操(OR=0.77)相比于参加且认真的体测成绩合格率均更低;男、女生正常体重、居住城市、体育课设置充足、不挤占体育课、每天体育锻炼时间≥1h、喜欢体育锻炼并愿意主动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或者长跑活动与学生体测成绩合格率均呈正相关(P值均<0.05).结论 河南省中学男女生体测成绩合格率较高,身体素质与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有关.在确保学生营养、体育课程设置及体育锻炼时间的基础上,应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有效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中学生性侵害现状及相关因素,为促进中学生的安全及健康成长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于2020年4—5月对四川省某市1 471名中学生的性侵害现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中学生遭受过强奸、性猥亵、性骚扰的比例分别为1.6%,3.7%,9.4%。23.8%的中学生遭受过2种及以上的性侵害;75.1%~82.1%的性侵害发生于9~15岁;36.3%~62.3%的性侵害主体为同辈熟人。看过色情信息与遭受3类性侵害均呈正相关(强奸:OR=9.93,95%CI=3.09~27.57;性猥亵OR=7.83,95%CI=3.95~15.53;性骚扰OR=5.22,95%CI=3.52~7.73,P值均<0.01);自我性别认同不良与遭受性猥亵和性骚扰均呈正相关(性猥亵:OR=2.37,95%CI=1.31~4.29;性骚扰OR=1.73,95%CI=1.16~2.58,P值均<0.01)。母亲的长时间缺失与中学生遭受强奸呈正相关(OR=3.10,95%CI=1.31~7.30),接受过父亲性教育与遭受性猥亵呈正相关(OR=2.52,95%CI=1.26~5.03)(...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中学生遭受网络欺凌现状及其相关因素,为预防和降低中学生网络欺凌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2019年3月1日—5月31日,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江苏省宜兴市3所初中和4所高中的12 940名学生,利用自编问卷进行问卷调查。采用χ2检验比较网络欺凌遭受率在不同社会人口学特征组间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相关因素分析,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  结果  中学生网络欺凌遭受率为12.3%。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本人饮酒(OR=1.93)、不能情绪自控(OR=1.30)、认为生活环境不太安全(OR=1.70)、对周围人不太信任(OR=1.66)、每天上网时间≥2 h(OR=1.39)、总是使用社交软件(网站)(OR=2.24)、家庭成员关系比较矛盾(OR=1.46)、较多感到被父母忽视(OR=1.50)、担任过班干部(OR=1.30)以及不受同学欢迎(OR=1.34)均与中学生遭受网络欺凌呈正相关(P值均 < 0.05)。基于上述10项影响因素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区分度较好(AUC=0.73)。  结论  中学生遭受网络欺凌较为普遍,网络使用、父母忽视和班级职务等均是遭受网络欺凌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9.
探讨中学生网络成瘾与家庭功能及其他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为探寻青少年网络成瘾干预的新途径提供依据.方法 整群随机抽取浙江湖州3所中学776名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网络成瘾量表(IAT)和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D)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1.98%的学生有网络成瘾倾向,男生成瘾比例高于女生;除问题解决因子外,网络成瘾与家庭功能各因子均呈正相关;网络成瘾学生在角色扮演、情感反应、情感介入、行为控制与家庭总功能上得分均高于非成瘾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每周上网次数、网龄、情感反应和年龄是影响网络成瘾的重要变量.结论 中学生网络成瘾与家庭功能关系密切.家长应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与情感关注以及对上网情况的适当监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不同高海拔地区藏族中学生心肺耐力状况及其与体质量指数(BMI)之间的关联,为藏族中学生心肺耐力的提高和干预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于2019年10—11月在西藏的林芝、拉萨、那曲地区(平均海拔分别为3 000,3 600,4 100 m)对3 819名藏族中学生进行男生1 000 m、女生800 m跑测试,同时测量身高和体重后计算BMI,采用χ2检验比较消瘦、正常、超重肥胖分布情况,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BMI与心肺耐力的关系。  结果  高海拔地区藏族中学生13~15、17~18岁年龄段男生在林芝、拉萨、那曲地区VO2max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6.72,13.75,23.86,8.68,9.35,P值均 < 0.01);13~14、16~18岁女生在3个地区VO2max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5.29,4.36,11.38,7.79,16.30,P值均 < 0.01)。男生那曲地区消瘦的比例(17.5%)高于林芝地区(10.2%)和拉萨地区(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91,P < 0.01);女生那曲地区消瘦的比例(5.1%)高于林芝地区(2.6%)和拉萨地区(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5,P < 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纳入BMI和海拔高度后,模型△R2为0.075,藏族中学生超重肥胖与最大摄氧量呈正相关(B=0.44,95%CI=0.39~0.49);消瘦与最大摄氧量呈负相关(B=-0.36,95%CI=-0.42~-0.29);海拔高度与最大摄氧量呈负相关(P值均 < 0.01)。  结论  高海拔地区藏族中学生超重肥胖与最大摄氧量呈正相关,消瘦和海拔高度与最大摄氧量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