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基于问题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教学法在高原心脏病教学中的质量评估。 方法 纳入空军军医大学2019年秋季学期接受“高原低氧心脏病教学”授课的临床医学专业学员共106人,根据教学分班,将其中53名学员作为对照组,应用常规教学法,其余53名学员作为研究组,应用PBL教学法,比较两组学员的理论知识及案例分析考核成绩,在教学前后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情况,以及教学效果。 结果 研究组理论知识成绩及案例分析考核成绩优良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教学前两组学员评判性思维能力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教学后研究组学员评判性思维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学员在教学效果各指标中的肯定回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应用PBL教学法可有效提高学员高原心脏病教学考核成绩及评判性思维能力,显著提升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翻转课堂在航空航天心血管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 方法 以“失重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章节为例,选取2018级航空航天专业学员49名学员,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授课(对照组),选取2019级航空航天医学专业44名学员,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授课(实验组)。通过考试成绩、调查问卷结果对翻转课堂教学方法进行评估与分析。 结果 实验组学员失重相关章节试题考试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问卷调查结果表明翻转课堂模式下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模式。 结论 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能够解决航空航天心血管医学课程教学中的痛点问题,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提高相关课程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3.
刘进  张惟元  张卫东 《心脏杂志》2021,33(2):227-231
目的 探讨TBL结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先天性心脏病影像诊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将2018级本科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96名学生随机分为2组,即试验组(采用TBL结合翻转课堂教学)和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2组学生前期所学课程相同,入学时间、入学成绩、年龄、性别等均无统计学差异。在先天性心脏病影像诊断教学结束之后,比较2组先心病影像诊断章节的理论测试成绩,并通过问卷调查学生的课程兴趣度、满意度以及自我评价。 结果 试验组的先心病理论测验成绩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案例分析题型的差异更显著(P<0.01)。问卷调查结果表明,试验组对课堂的兴趣度和满意度也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或P<0.01)。此外,在主动学习能力、团体合作能力、表达总结能力、知识理解能力等方面,试验组学生获得提高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 结论 TBL结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医学影像诊断的先天性心脏病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雨课堂”在临床医学桥梁课程《诊疗基础》教学中的应用方式和效果。 方法 以《诊疗基础》—心脏与血管检查章节为例,2021年针对2018年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员100名,采用 “雨课堂”辅助授课,并通过线上问卷对其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分析(实验组),2020年针对2017年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员102名,采用常规教学方法授课,对其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分析(对照组)。通过考试成绩、教学效果及学员满意度三个维度进行教学调查分析,综合比较两种教学方法的优劣。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学员在考试成绩、教学效果及学员满意度三个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 结论 使用“雨课堂”将课前、中、后三个教学环节串联起来,并将其尝试纳入行程性考核,增加学生参与感、增强其学习积极主动性,教学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基于微课的新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原心脏病课程网络教学中的应用。 方法 选择40名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20人)与对照组(20人)。试验组利用网络平台接受基于微课的新型翻转课堂教学,对照组接受在线开展的传统课堂教学,利用随堂测试+课后作业+期末终考的综合测评方式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并通过网络问卷形式进行满意度调查。 结果 试验组学生在课后作业、期末终考以及综合考评整体表现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 < 0.01),同时试验组学生在学习兴趣提升、自学能力提升、实践能力提升、课堂知识的掌握等方面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 0.01)。 结论 基于微课的新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知识重点、难点,提高学生对医学学科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为我国未来医学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小组式教学法(TBL)在大气污染物所致心血管损伤课程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空军军医大学2013及2014五年制航空航天医学专业的两个班级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2013级,87人)和试验组(2014级,90人),对照组接受传统的授课方式,试验组接受TBL授课。课程结束后,以随堂测试和课后测试的形式进行检测,同时使用调查问卷评价教学效果,评价结果以百分比显示。 结果 试验组学生综合测试成绩高于对照组学生(P<0.05)。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于TBL的教学效果评价明显高于传统教学法,不仅在团队协作、独立思考及自主学习方面都有提高,而且有利于课程内容的学习。 结论 TBL在大气污染物所致心血管损伤课程中的应用可以显著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7.
袁铭  吴宾 《心脏杂志》2021,33(5):563-566
目的 评价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在高血压病CBL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我校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2017级本科生186人,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94人)和对照组(92人),试验组采用线上和线下混合CBL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采用课堂测试和问卷调查的方法评价两组的教学效果。 结果 试验组的测试成绩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课堂满意度较高。 结论 在高血压病教学中采用线上线下混合CBL教学模式可显著改善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肖立琼  丁黎黎 《心脏杂志》2017,29(2):251-003
目的 探讨翻转课堂教学方法结合以病例为基础的教学法(CBL)在高原性心脑损伤教学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军事医学专业五年制学生80名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A班,40人)和试验组(B班,40人),A班(5组,8人/组)接受传统方式的授课,B班(5组,8人/组)接受翻转课堂结合CBL联合模式的授课。课程结束后,以试卷考试,统计分析考试分数,同时用问卷调查评价教学效果。评价以百分比来表示。结果 试验组的总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学生对翻转课堂结合CBL联合模式教学法的效果评价明显优于传统的授课方式,翻转课堂结合CBL联合模式教学法在高原性心脑损伤教学中的应用明显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独立思考能力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结论 翻转课堂结合CBL联合模式教学法在高原性心脑损伤教学中的应用可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各种技能,而且可推广应用到其他军事卫生课程。  相似文献   

9.
蒋世良  张戈军 《心脏杂志》2021,33(4):364-368
目的 分析中国地方医院12年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室间隔缺损(VSD)介入治疗的状况。 方法 搜集并整理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先心病介入网络直报系统的数据,分析自2009年1月~2020年12月经皮VSD介入治疗的状况。 结果 12年中国150家地方医院共完成经皮VSD封堵术58,156例,技术成功率95.990%,严重并发症发生率0.349%,病死率0.021%。 结论 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是一种有效的介入方法,近期疗效可靠,远期疗效仍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虚拟实验联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生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将2016级60名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生,随机分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组和联合教学模式组。联合教学模式组采用翻转课堂联合虚拟实验教学模式,每组30人(n=30)。通过实验标本制备时间、实验成功率、测试成绩以及调查问卷方式来评价教学效果。 结果 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组的标本制备时间〔(15±4)min〕和实验成功率(80%)相比较,联合教学模式组实验标本制备时间〔(12±5)min〕、实验成功率(97%)明显提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综合测试成绩〔(81±10)分〕相比较,联合教学模式组的综合测试成绩〔(89±10)分〕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超过93%联合教学组学生认为这种教学模式对提高实验学习积极性、实验原理的掌握和实验操作整体把控能力等方面有帮助。 结论 联合教学模式不仅有利于生理实验课程教学效果的提升,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综合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模式(case-based learning, CBL)结合以授课为基础的教学模式(lecture-based learning, LBL)在军事劳动卫生学教学中的效果。 方法 选取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224名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112)和试验组(n=112)。在军事体力劳动影响心血管功能相关内容授课时,对照组学生采用传统LBL模式,试验组采用CBL结合LBL教学模式。课堂授课结束后,采用随堂测试成绩对比分析和学生问卷调查形式评价授课效果。 结果 CBL结合LBL组的考试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在问卷调查中,学生对CBL模式教学效果的评价显著高于传统的LBL模式,对“提高学习兴趣”等10项授课效果指标表现出更高的认可率(9项 P<0.01,1项P<0.05)。 结论 在军事体力劳动影响心血管功能相关内容教学中采用CBL结合LBL模式,可以提高授课效果和学生考试成绩,是军事劳动卫生学教学模式研究中值得探索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刘曼玲  殷玥  马恒 《心脏杂志》2021,33(1):105-108
目的 探讨小型私人在线课程(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SPOC)与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team-based learning,TBL)二者密切结合的教学模式在基础医学实验心血管教学模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学生70名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  相似文献   

13.
殷玥  刘曼玲  马恒 《心脏杂志》2019,31(4):492-495
目的 探讨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 CBL)结合同伴互助教学法(peer-assisted learning, PAL)在基础医学实验心血管教学模块中的教学效果。 方法 选取2015级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学生72名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实验组学生则选取与临床联系紧密,且手术操作难度较大的5部分心血管实验教学模块作为教学试点项目,采用CBL与PAL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然后评价考核成绩和教学效果,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 结果 实验组学生考核成绩测评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实验组中94.4 %以上的学生认可CBL与PAL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认为该教学方法能够提升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个人能力,有利于心血管系统的理论知识的掌握,并且有94.4%以上的学生希望在以后的实验课中广泛开展CBL与PAL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结论 CBL与PAL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拓展医学知识和培养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以问题为导向(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法和5E教学法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八年制学生器官系统基础模块心力衰竭病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空军军医大学2018级和2017级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对照组为2017级学生采用PBL教学法,实验组为2018级学生采用“5E教学法+PBL教学法”,比较两组之间的综合成绩差异,评价其教学效果。 结果 “5E教学法+PBL教学法”教学模式组的学生成绩明显高于PBL教学模式组(P<0.05)。实验组学生中90%的学生认可“5E教学法+PBL教学法”结合的教学模式,认为该教学模式能够增强知识的归纳和建构能力,有利于理论知识的逻辑梳理和理解掌握,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结论 PBL和5E教学法联合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全面提高知识综合能力,尤其在病例分析汇总、知识梳理拓展以及构建知识架构等方面获得显著提升,与我们的培养目标契合,为生理学课程目标和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落实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薛超  陈启稚  黄海怡  胡靖超  许左隽 《心脏杂志》2023,35(2):237-239+244
目的 比较多学科合作(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联合以问题为基础的(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的整合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lecture based learning,LBL)在心血管内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差别。方法 入选2018年1月~2020年1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实习的80名临床五年级本科生,随机分为研究组(MDT联合PBL教学)及对照组(LBL教学)。教学结束后对两组学生分别进行理论知识、临床病例分析以及教学满意度评价。结果 研究组学生理论知识、病例分析的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研究组在增加学习兴趣、培养临床思维、教学新颖程度、提高人文素养以及整体满意度5个方面评分高于对照组。结论 MDT联合PBL教学模式在提升理论知识以及临床思维等方面优于LBL教学法,学生整体满意度更高。  相似文献   

16.
赵一  鲍海华 《心脏杂志》2020,32(6):603-606
目的 探讨不同海拔地区冠心病患者CT血管造影(CTA)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和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对比分析。 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2月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00例为高海拔组,同期经葫芦岛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00例为低海拔组,所有患者均行冠脉CTA扫描,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冠脉病变CTA表现和危险因素,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与低海拔组比较,高海拔组冠心病患者发病年龄早,高血压、血脂异常、血红蛋白、同型半胱氨酸(Hcy)比例明显升高(P<0.05,P<0.01);高海拔组多支血管病变的比例、中重度狭窄和闭塞血管的比例较低海拔组升高(P<0.05,P<0.01),而单支血管病变的比例、轻度狭窄血管的比例显著降低(P<0.01);高海拔组侧支循环建立的比例高于低海拔组(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高海拔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闭塞程度与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建立成正相关(r=0.410,P<0.05)。 结论 不同海拔地区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与危险因素存在差异,对高海拔地区冠心病的预防和诊疗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索一种普适性强的本科生心电图高效见习教学方法。 方法 在有限学时,设计了“两段三步八环节”的见习教学方法,通过课后调查问卷、见习前后读图测试成绩以及与前一学年招生背景相似但见习方法不同的学生见习后测试成绩对比,评价教学效果。 结果 98.7 %的学生认为这种见习方式有助于提高读图能力,85.3%的学生认为学习心电图的兴趣得到了提高,78.7%的学生认为自己基本掌握了心电图分析方法,61.3%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读图能力有了显著提高。见习前后两次测试成绩比较,见习后明显好于见习前(P<0.05)。对比2017级和2016级长学制学生的见习后测试成绩。两者招生模式相同,心电图见习后测试的考题完全一致(考题严格保密不泄露),结果发现两组成绩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教学组探索了一套学时压缩的高效实用的心电图见习教学方法。对这套方法加以调整,便可应用于非疫情时期的线下见习,当未来需要进行线上见习时,教学组的方法同样适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