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目的:对三白草提取物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进行研究.方法:通过建立体外α-葡萄糖苷酶抑制模型,对三白草提取物进行活性筛选,并对提取物浓度与抑制活性关系进行研究.结果:三白草提取物均有较好的α-葡萄糖酶抑制作用,其中以三白草乙酸乙酯部位的活性最好(IC50=122.7 mg/L),其次为石油醚部位和正丁醇部位(IC50=...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3种桂花的挥发性成分。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质联用技术(HS-SPME-GC-MS),首次分析了桂花花的挥发性成分。结果:从晚银桂、贵妃红和窈窕淑女的花中共鉴定出66种组分。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其相对含量,其相对含量分别占总挥发性组分峰面积的79.96%、71.83%和83.61%。结论:首次分析了不同品种桂花的挥发性成分,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桂花资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加拿大蓬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目的:评价加拿大蓬提取物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方法:通过建立体外α-葡萄糖苷酶抑制模型,对加拿大蓬甲醇、石油醚、乙酸乙酯提取物进行活性筛选,并对提取物浓度与抑制活性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加拿大蓬石油醚提取物(IC50=197.98 mg/L)与乙酸乙酯提取物(IC50=823.92 mg/L)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高于阳性对照Acarbose(IC50=1081.27 mg/L),而甲醇提取物的活性(IC50=1655.51 mg/L)低于Acarbose,3种提取物抑制率均随浓度增加而增长。结论:加拿大蓬3种提取物均有一定的α-葡萄糖苷酶的高抑制活性,其中石油醚提取物的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二极管阵列检测器(HPLC-DAD)法评价青钱茶对 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的方法.方法 依据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可抑制 α-葡萄糖苷酶对4-硝苯基-α-D-吡喃葡萄糖苷酶解的原理,以乙腈-0.3%乙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测定4-硝苯基-α-D-吡喃葡萄糖苷酶解产物对硝基酚,检测波长315nm,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菝葜中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的活性成分。方法在生物活性示踪下,对菝葜提取物进行色谱分离。结果从菝葜中筛选出8个酚类化合物对a-葡萄糖苷酶具有明显抑制作用。结论酚类化合物可能是菝葜降血糖作用的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3种桂花叶脂肪酸成分。方法:用索氏提取法提取,甲酯化处理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首次对3种桂花(Osmanthus fragransLour.)叶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结果:从贵妃红、晚银桂和窈窕淑女叶中分离鉴定出27个化合物,其中贵妃红主要成分是(Z,Z,Z)-9,12,15-亚麻酸(31.13%)、14-甲基-十五烷酸(12.69%)和(3β,5α,24S)-豆甾-7-烯-3-醇(10.35%);晚银桂和窈窕淑女主要成分是(Z,Z,Z)-9,12,15-亚麻酸(32.17%,32.35%)、14-甲基-十五烷酸(13.80%,13.03%)和9,12-亚油酸(5.56%,5.68%)。结论:首次分析了3种桂花叶的脂肪酸成分。 相似文献
7.
对天然产物进行结构修饰和在天然产物中分离得到的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型五环三萜衍生物,经过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确定化合物的结构,并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进行测定。体外活性测试表明,天然存在的和从熊果酸和齐墩果酸结构衍生的三萜化合物对α-葡萄糖苷酶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化合物 1a 和 1b 活性较好。因此,对五环三萜化合物进行结构衍生,可以发现高活性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化合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玉蜀黍苞叶和玉米棒各提取物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方法通过建立体外α-葡萄糖苷酶抑制模型,对玉蜀黍苞叶和玉米棒各提取物进行活性筛选,并对提取物浓度与抑制活性关系进行研究。结果玉蜀黍苞叶和玉米棒乙酸乙酯部位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IC50=275.5和233.5mg/L)均高于阳性对照阿卡波糖(IC50=1 103.1mg/L),且苞叶乙酸乙酯部位抑制活性低于玉米棒乙酸乙酯部位。结论玉蜀黍苞叶和玉米棒乙酸乙酯部位均有好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齿叶白鹃梅叶中分离得到的黄酮类化合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方法]以96微孔板法测定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结果]齿叶白鹃梅叶中多个黄酮类化合物具有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其中木犀草素,木犀草素-7-O-β-D-新橙皮糖苷,芹菜素,芹菜素-7-O-β-D-新橙皮糖苷,槲皮素,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高于阿卡波糖。[结论]黄酮类化合物可能是齿叶白鹃梅叶具有降糖作用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虎杖水溶性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作用。方法采用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法进行虎杖水溶性总提取物初步分离,研究其总提取物和不同组分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影响及其抑制反应的类型。结果虎杖总提取物(RRPC)与30%醇洗脱物(RRPCⅡ)对α-葡萄糖苷酶的IC50分别为74、15μg/mL,而蒸馏水(RRPCⅠ)、50%乙醇(RRPCⅢ)、70%乙醇(RRPCⅣ)、95%乙醇(RRPCⅤ)洗脱物的IC50均大于200μg/mL。结论RRPC及RRPCⅡ能显著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RRPCⅡ的抑制机制为可逆性的非竞争性抑制。 相似文献
11.
采用硅胶、凝胶柱色谱方法对白鲜皮(Dictamnus dasycarpus)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从其石油醚部位分离得到了5个化合物,利用IR、MS和NMR等技术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了结构鉴定。5个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二十二烷醇(1)、2,2-二二苯甲基-3,3-二苯基丙酸乙酯(2)、柠檬苦素(3)、黄柏酮(4)和白鲜碱(5)。其中化合物2为新化合物,化合物1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采用PNPG 法筛选化合物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3~5表现出较好的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该结果为白鲜皮的深度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13.
女贞子多糖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α-葡萄糖苷酶是一种存在于小肠绒毛粘膜细胞刷状缘的酶类,通过水解α-1,4糖苷键,可以从淀粉和其它有关多糖的非还原端水解下葡萄糖.人体对摄入的淀粉、蔗糖等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利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小叶金露梅不同提取部位的α-葡萄糖苷酶(AG)和醛糖还原酶(AR)抑制活性进行研究,找寻天然的AG和AR抑制剂。方法体外实验通过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和醛糖还原酶抑制剂筛选模型,对小叶金露梅乙酸乙酯部位(总黄酮)、石油醚部位和水层部位提取物的AG和AR抑制活性进行测定;体内实验进行小叶金露梅总黄酮对小鼠糖耐量的测定。结果小叶金露梅总黄酮部位对AG和AR有较高的抑制活性,而且总黄酮部位抑制AG活性的作用强于阿卡波糖。同时,小叶金露梅总黄酮高、低剂量均能提高小鼠的糖耐量。结论小叶金露梅总黄酮对α-葡萄糖苷酶和醛糖还原酶具有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茯苓三萜对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的抑制活性,及其酶促反应动力学特性。方法 采用体外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抑制活性筛选模型,测定不同浓度的茯苓三萜类对两种酶的抑制作用,采用Lineweaver-Burk双倒数法分析其酶动力学性质。结果 体外酶活性抑制试验显示,不同浓度的茯苓三萜类在体外对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均有抑制作用,其最大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1.40μg/mL、10.43μg/mL,茯苓三萜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为可逆非竞争性抑制,对α-淀粉酶的抑制作用为可逆混合抑制类型。结论 茯苓三萜类物质有降血糖活性,且浓度越高抑制效果越明显。本研究可为茯苓降血糖药物的研究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地骨皮提取物(CLE)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并对其降血糖的作用机制进行探讨。方法:提取大鼠小肠中α-葡萄糖苷酶,采用葡萄糖试剂盒测定酶活力;通过体外抑制实验和离体器官实验测定反应体系中葡萄糖浓度和淀粉光密度值,分别计算药物对蔗糖酶和淀粉酶的抑制率;以底物浓度的倒数作为横坐标,以反映速率的倒数作为纵坐标,双倒数作图判断CLE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类型。结果:大鼠小肠酶活力值为77.4个活力单位;与正常对照比较,CLE低、中、高剂量组对蔗糖酶的抑制率明显增加(P<0.05,P<0.05,P<0.01);与正常对照比较,CLE低、中、高剂量组对淀粉酶抑制率明显增加(P<0.01,P<0.01,P<0.01);抑制曲线实验表明,最大反应速度随CLE浓度的变化而变化,但米氏常数Km不变。结论:CLE对α-葡萄糖苷酶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夏枯草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从夏枯草中提取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方法 采用水提和水提醇沉方法 得到夏枯草水提物、粗多糖、浸膏.通过PNPG比色法检测α-葡萄糖苷酶活性.结果 不同浓度夏枯草水提物、粗多糖对该酶抑制率与浸膏相比差异显著(P<0.01);夏枯草水提物、粗多糖IC50与浸膏IC50相比差异显著(P<0.01),夏枯草水提物与粗多糖IC50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夏枯草提取物有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2种中药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影响。方法:以4-硝基苯基-α-D-吡喃葡萄糖苷(pNPG)为底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反应体系的吸光度值,判定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影响作用。结果:天麻素和川芎嗪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最大抑制率分别为89.1%和84.0%,IC50值分别为2.4μg/mL和3.0μg/mL,天麻素抑制机制为混合性而川芎嗪抑制机制为竞争性。结论:天麻素和川芎嗪对α-葡萄糖苷酶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银杏叶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及其降血糖作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体外药效学实验研究银杏叶提取物(GBE)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探讨其降血糖的作用机制,为开发利用银杏叶资源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提取大鼠小肠中的α-葡萄糖苷酶液,利用葡萄糖试剂盒测定酶活力;体外抑制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及GBE高、中、低剂量组(10.0、5.0、2.5 g·L-1),对反应体系中...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不同生长期罗汉果皂苷对α-葡萄糖苷酶的体外抑制作用。方法选用果实生长期为30d、50d、90d的罗汉果皂苷提取物,在α-葡萄糖苷酶与4-硝基苯-α-D-吡喃葡萄糖苷(PNPG)作为底物的反应体系中筛选出具有良好抑制作用的罗汉果提取物,并观察罗汉果皂苷对Caco-2细胞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结果罗汉果皂苷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作用与剂量正相关,50d罗汉果皂苷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强于30d和90d罗汉果皂苷。经酶动力学研究发现,50d罗汉果皂苷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属于混合型抑制。50d罗汉果皂苷在0.05~50μg/ml范围内对Caco-2细胞α-葡萄糖苷酶活性呈现先促进后抑制的趋势。浓度为5.0μg/ml和10.0μg/ml时的罗汉果皂苷能一定程度上抑制Caco-2细胞α-葡萄糖苷酶活性。结论生长期50d的罗汉果皂苷类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强于其他生长期(30d、90d)的罗汉果皂苷提取物,能在体外剂量依赖性地直接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催化活性,并抑制Caco-2细胞α-葡萄糖苷酶活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