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听神经瘤易于漏诊和误诊,桥小脑角MRI检查对其诊断最为明确,但费用昂贵,作为筛选听神经瘤的一种较经济而有价值的方法是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测定.本科1999年3月至12月共收治11例听神经瘤,均经手术切除证实,现将BAEP测定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听神经瘤占颅内肿瘤5%~10%,占桥小脑角肿瘤80%-90%,多见于40-60岁成人,女性较多[1]。1995-1998年2月我院共收治4例听神经瘤患者,现将4例的脑于听觉诱发电位结果分析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例1]女,28岁。右耳听力渐进性下降8年,眩晕、呕吐伴后转颈痛,视物模糊五月入院。查体:眼震,眼底视神经乳头水肿,右中枢性面神经瘫。脑于听觉诱发电位(BAEP)测定见右侧Ⅰ、Ⅱ波潜伏期正常,余各波消失;左侧Ⅲ、Ⅳ、Ⅴ波潜伏期延长,ⅢⅤ间期延长,提示右侧高位脑干传导障碍,脑干受压移位。MRI检查:右侧桥小脑角占位病灶,3cm×4cm…  相似文献   

3.
杨友松 《四川医学》1993,14(6):358-359
本文就28例后颅凹占位病和脑干病变听觉脑干诱发反应(ABR)峰间期(IPL)延长和Ⅲ~Ⅴ/Ⅰ~Ⅲ比值异常探讨其鉴别特点以及临床意义。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本组共28例,男15例,女13例,年龄范围为16~89岁,平均43.2±15.7岁,28例中只有2例大于60岁。所有患者至少作过两次CT扫描。本组后颅凹占位病15例,其中桥脑小脑角(CPA)单侧听神经瘤4例,脑膜瘤、三叉神经纤维瘤及脊索瘤各1例,枕大孔区脑膜瘤1例,枕大池蛛网膜囊肿2例,小脑肿瘤3例以及小脑血肿2例。脑干病变13例,其中肿瘤2例,血肿3例,梗塞5例,延髓脊髓空洞症1例以及多发性硬化(MS)2例。15例后颅凹占位病中10例得到手术和病理确诊。二、ABR测试方法:采用日本光电公司Neuropack 5304K型四道诱发电位仪,导联Cz-A_1和A_2,带通50-3kHz,单耳耳机短声  相似文献   

4.
脑干电反应测听(BERA)对后颅窝病变,尤其是桥小脑角(PCA)病变诊断的阳性率很高。House等人报告146例听神经瘤,BERA阳性率达98%。目前已成为早期诊断听神经瘤的最有效手段之一。但国内报道尚少,本文就我院经手术或CT证实的20例后颅窝病变患者的BERA表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肌电图在大型听神经瘤术中的监护作用。方法对7例大型听神经瘤患者术中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和神经肌电图联合监测。结果面神经解剖6例,保留未成功1例,全部病例术后未出现脑干功能的改变。结论大型听神经瘤术中进行电生理监测可提高受累的颅神经的解剖和功能保留率,同时可保护脑干功能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桥小脑角(CPA)手术中应用听觉监测(IAM)的意义。方法在26例桥小脑角手术中,采用听性脑干反应(ABR)和蜗神经动作电位(CNAP)进行听觉监护,患者术前均有听力且ABR能引出。6例(23.1%)行保留听力的听神经瘤摘除术,14例(53.8%)行三叉神经感觉根部分切断术,3例(11.5%)行前庭神经切断术,3例(11.5%)行桥小脑角占位摘除术。结果ABR监护26例,2例(7.7%)监护失败,3例(11.5%)听神经瘤患者出现永久性潜伏期消失,21例(80.8%)成功全程监护并保留术后听力,15例(57.7%)联合ABR和CNAP进行监护。10例(38.5%)患者由于术中听觉潜伏期延长,采用罂粟碱干预,其中7例(70.0%)波形恢复。结论术中听觉监护能有效协助手术,了解听觉通路的状况,CNAP更能定位蜗神经;使用罂粟碱进行干预,能部分恢复术中延长的ABR V波潜伏期,减少术中听觉损伤,降低术后听力下降的发生率;术中应联合应用ABR和CNAP。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桥小脑角(CPA)手术中应用听觉监测(IAM)的意义.方法 在26例桥小脑角手术中,采用听性脑干反应(ABR)和蜗神经动作电位(CNAP)进行听觉监护,患者术前均有听力且ABR能引出.6例(23.1%)行保留听力的听神经瘤摘除术,14例(53.8%)行三叉神经感觉根部分切断术,3例(11.5%)行前庭神经切断术,3例(11.5%)行桥小脑角占位摘除术.结果 ABR监护26例,2例(7.7%)监护失败,3例(11.5%)听神经瘤患者出现永久性潜伏期消失,21例(80.8%)成功全程监护并保留术后听力,15例(57.7%)联合ABR和CNAP进行监护.10例(38.5%)患者由于术中听觉潜伏期延长,采用罂粟碱干预,其中7例(70.0%)波形恢复.结论 术中听觉监护能有效协助手术,了解听觉通路的状况,CNAP更能定位蜗神经;使用罂粟碱进行干预,能部分恢复术中延长的ABR V波潜伏期,减少术中听觉损伤,降低术后听力下降的发生率;术中应联合应用ABR和CNAP.  相似文献   

8.
桥小脑角区肿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桥小脑角区肿瘤的MRI表现,提高对桥小脑角区肿瘤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桥小脑角区肿瘤的MRI资料。结果:听神经瘤26例,脑膜瘤14例,胆脂瘤12例,三叉神经瘤8例,蛛网膜囊肿2例,脑干胶质瘤2例,颅咽管瘤1例。桥小脑角区肿瘤中最多见的是听神经瘤(40%)和脑膜瘤(21.5%)。结论:MRI可清晰显示桥小脑角区肿瘤的不同特点,对桥小脑角区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联合检测对桥小脑角占位性病变(CPAT)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丹迪公司Keypoint肌电诱发电位仪对25例CPAT患者术前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瞬目反射(BR)、面神经电图(ENG)、双上肢体感诱发电位(SEP)四项电生理联合检测,记录检测结果,并作分析对比。结果所检25例CPAT患者,BAEP异常25例(100%),BR异常22例(88%),ENG异常6例(24%),SEP异常2例(8%)。BAEP和BR检测异常率均高于ENG和双上肢SEP(均P<0.05)。结论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和瞬目反射联合面神经电图对于CPAT所致的听神经、三叉神经、面神经及脑干功能损害程度的判定具有临床参考价值,而常规SEP检测方法可忽略。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桥小脑角肿瘤手术中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联合上肢躯体感觉诱发电位进行脑干功能监测的意义.方法28例桥小脑角肿瘤(肿瘤直径≥3em)患者,均采取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术中进行神经电生理监测,主要包括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双上肢躯体感觉诱发电位、自由肌电监测.术后观察脑干及颅神经功能.结果肿瘤全切23例(82%),部分切除5例(18%),脑干功能损伤1例(4%),面神经解剖保留25例(89%).结论CPA肿瘤手术中自由肌电监测、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及双侧上肢躯体感觉诱发电位监测,及时为术者提供脑干功能状态,尽量避免颅神经损伤,通过对感觉上行传导通路的监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患侧脑干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术中BAEP监测对提高听力保留率的价值。方法采用乙状窦后入路,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监测下完成的听神经瘤切除术7例。将术前、术中、术后ABR结果,及术前、术后听力结果进行分析,并与没有应用BAEP术中监护的11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甲组11例术后无有效听力。甲组手术前后电测听值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术后平均电测听值39.1 dB,均为有效听力,手术前后电测听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BEAP术中监测,对提高听力保护有积极意义,能及时反映术中与保留听力相关的敏感手术步骤。然而,外科医师的熟练的解剖和精确的手术技巧,也是手术成功的最基本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疏波短声在感音神经性聋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BAEP)检测中的作用。方法 :对感音性聋 4 8例、70耳用疏波短声和疏密交替波短声给声进行BAEP检测 ,刺激声强 :115~ 12 5dBpeSPL。结果 :感音神经性聋耳在常规使用疏密交替波短声给声而BAEP无反应时 ,改用疏波短声给声则BAEP波型分化改善、出波率显著提高。结论 :应用疏波短声给声有助于BAEP为感音性聋进一步作出定位诊断  相似文献   

13.
脑干是生命中枢所在部位,也是神经中枢的“中枢””’,该部位肿瘤手术风险大,治疗效果差。随着显微外科和影像学等技术的发展,现在脑干肿瘤手术取得很大的进展。如何在尽可能切除脑干肿瘤的同时,及时察觉和避免损伤正常脑干组织,使手术更加安全,除了应用显微外科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疏波短声在感音神经性聋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测中的作用。方法对48人70只感音性聋耳各用疏波短声和疏密交替波短声给声进行BAEP检测,刺激声强:115dB peSPL-125dB peSPL。结果感音神经性聋耳在常规使用疏密交替波短声给声而BAEP无反应时,改用疏波短声给声则BAEP波型分化改善、出波率显提高。结论应用疏波短声给声有助于BAEP对感音性聋进一步的定位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大型听神经瘤的诊断、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切除的操作技术及预后。方法:采用CT及MRI扫描检查和显微外科技术,对31例大型听神经瘤行手术切除,术中及术后评估面神经的功能。结果:本组26例(83.9%)肿瘤达到全切除,5例(16.1%)次全切除。面神经的解剖学保留率为77.2%(24例)。对26例进行1年以上的随访评估,面神经功能获得满意恢复者为22例(70.9%)。结论:采用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大型听神经瘤,对面神经可获得解剖学与功能的保护,能明显降低并发症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针刺任脉对脑梗塞假性球麻痹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的影响。方法:选择脑梗塞假性球麻痹患者42例,22例为治疗组;20例为对照组。应用肌电图诱发电位仪分析针刺治疗前后BAEPIII波和V波潜伏期(PL)、III~V和I~V峰间潜伏期(IPL)的变化。结果:治疗组BAEP各参数在治疗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治疗后III波和V波PL、III~V、I~VIPL分别与治疗前、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针刺任脉能促进脑梗塞假性球麻痹患者脑干听觉传导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听神经瘤手术影响面神经功能的因素。方法:对36例听神经瘤行显微手术切除的病例进行探讨肿瘤的大小、切除程度及显微镜下肿瘤的囊性变等对愈后的影响。结果:术后面神经损伤与术中多种因素有关。结论:总结听神经瘤手术对面神经损伤的因素有助于保护面神经,促进术后面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听神经瘤手术质量。  相似文献   

18.
160例正常儿童脑干听觉,视觉诱发电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分析了160例正常儿童脑干听觉、视觉诱发电位(BAEP,VEP)的波形,并经男女分组测量波潜伏期、波间期和波幅,为BAEP和VEP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正常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及基底池CT改变对判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对5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BAEP测定及CT检测观察基底池形态变化,分析它们与格拉斯哥计分(GCS)及格拉斯哥预后计分(GOS)之间的关系。结果:随着病情的加重,BAEP和脑基底池形态的异常程度加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病情恶化后,BAEP的主要变化是按Ⅴ-Ⅲ-Ⅰ波的顺序逐渐消失,其次是各波潜伏期的延长及峰间潜伏期的延长;基底池的变化规律是环池受压→四叠体受压→环池及四叠体池闭塞→脑干变形。结论:BAEP检测及基底池形态的变化可评估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脑干功能并为判断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大型听神经瘤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切除的临床疗效和手术技巧.方法:通过对28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大型听神经瘤显微手术治疗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肿瘤全切除25例(89%),次全切除3例(11%).面神经解剖保留23例(82%),听神经解剖保留7例(25%),死亡1例.结论: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