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阴沟肠杆菌产诱导型β内酰胺酶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了解阴沟肠杆菌临床分离株产诱导型 β内酰胺酶及其耐药性。 方法 采用美国德灵DADE产MicroScanAutoScan - 4型微生物分析仪及其NC2 1鉴定板和符合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 (NCCLS)标准的VerSion 2 2分析软件对 1 0 3株阴沟肠杆菌检测产诱导型 β内酰胺酶 (IB)和对 2 0种抗生素的敏感性。 结果 以亚胺培南对阴沟肠杆菌的敏感性最高 (89 3%)。其次为哌拉西林 /三唑巴坦 (6 3 1 %) ,其他 1 8种抗生素的敏感性均 <5 0 %。1 0 3株阴沟肠杆菌中产IB者 70株 (6 8 0 %)。阴沟肠杆菌产IB株对哌拉西林 /三唑巴坦、阿米卡星、头孢他啶、头孢吡肟等抗生素的敏感性显著高于不产IB株 (P <0 0 0 5 )。结论 抗生素诱导阴沟肠杆菌产IB率较高 ,且耐药严重。  相似文献   

2.
阴沟肠杆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检测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4,自引:12,他引:24  
目的 监测阴沟肠杆菌医院感染菌株ESBLs的产生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 采用5种底物的“双纸片协同试验”检测ESBLs;体外药敏试验采用K-B法;实验数据处理使用WHONET-5软件。结果 在本组样本的47株阴沟肠杆菌临床分离株中,ESBLs的检出率为38.3%;未发现亚胺培南耐药株,阿米卡星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依次为17.0%、29.8%;产ESBLs和不产ESBLs菌株间的耐药率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ESBLs是造成本地区阴沟肠杆菌严重耐药的主要原因之一;阴沟肠杆菌感染的治疗应首选亚胺培南;其次为阿米卡星和环丙沙星。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山区基层医院阴沟肠杆菌(ECL)产β-内酰胺酶的耐药现状,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用纸片扩散法(K-B法)对87株阴沟肠杆菌进行13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试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筛选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推荐的确证法进行,去阻遏持续高产AmpC酶的检测采用双抑制剂扩散协同纸片法检测。结果从87株阴沟肠杆菌中检出产AmpC酶13株,占14.9%,产ESBLs24株,占27.6%,同时表达AmpC酶和ESBLs10株,占11.5%;产酶株对13种抗菌药物均显示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或出现交叉耐药性。结论ESBLs和AmpC酶的产生是阴沟肠杆菌的重要耐药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医院2008-2010年临床分离阴沟肠杆菌产ESBLs和AmpC酶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并了解其耐药基因的传播机制。方法采用改良三维试验筛选AmpC酶,双纸片扩散法检测ESBLs,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ESBLs和AmpC酶的基因,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分析细菌耐药性,质粒接合试验分析耐药基因的传播特点。结果同时产ESBLs和AmpC酶菌株对三、四代头孢菌素及含酶抑制剂药物的耐药率均>50.0%;45株改良三维试验阳性,14株ESBLs确证试验阳性,ESBLs和AmpC酶的基因阳性者分别为25、38株,分别以TEM-1型、MIR-3型为主,其次为CTX-M-3、DHA-1型,SHV-11型广谱β-内酰胺酶2株,未检测到CIT、MOX、FOX、ACC型AmpC酶的基因,5株接合试验成功。结论阴沟肠杆菌主要携带TEM-1型广谱β-内酰胺酶、CTX-M-3型ESBLs和MIR-3型AmpC酶,耐药现状严重,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预防多药耐药菌株的播散与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某三级甲等医院2017年临床分离阴沟肠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及其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rum beta-lactamases, ESBLs)基因的产生情况。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7年12月自临床患者分离的159株(非重复菌株)阴沟肠杆菌。菌株鉴定及药敏试验采用Walkway 96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仪,K-B法补充部分药敏试验。ESBLs表型检测采用双纸片扩散法,降落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4种ESBLs基因(blaOXA-1、blaCTX-M、blaTEM、blaSHV)。结果未检出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的阴沟肠杆菌,菌株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30%;38株(23.9%)阴沟肠杆菌ESBLs表型试验阳性,其中,35株携带ESBLs基因,以CTX-M-3型(28/35)为主;产酶(ESBLs)菌株对多数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现象较严峻。结论 ESBLs表型检测可作为阴沟肠杆菌产ESBLs与否的筛选试验;降落PCR用于ESBLs基因检测简便、快捷;本地区阴沟肠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略低,但产酶菌株耐药现象较严峻,临床医师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6.
阴沟肠杆菌耐药性的检测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监测从我院患者中分离到的阴沟肠杆菌耐药性。方法用纸片琼脂扩散法测定阴沟肠杆菌对10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检测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并应用三维试验检测AmpC酶。结果从医院住院患者分离到的74株阴沟肠杆菌对9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40.5%~91.8%),且分离到ESBLs及AmpC酶分别为31株(41.89%)和10株(13.5%),两种酶同时存在者为6株(6.1%),总产酶株47株,占63.5%。而亚胺培南却对74株阴沟肠杆菌均敏感。结论亚胺培南可作为治疗产ESBLs酶和AmpC酶阴沟肠杆菌所引起的严重感染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江苏苏中地区阴沟肠杆菌流行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状况。方法采用改良的双纸片法(MDDT)进行ESBLs的初筛;以ESBLs引物(CTX-M、CTXM-1、CTX-M-2、CTX-M-9、SHV、TEM、VEB、PER型)进行PCR扩增,对扩增产物进行序列分析。结果MDDT初筛结果证明该菌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CTX-M型ESBLs引物有扩增产物,序列分析表明该株阴沟肠杆菌携带CTX-M-3型ESBLs。结论江苏苏中地区阴沟肠杆菌流行株产CTX-M-3型ESBLs,是造成该流行株对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王玉霞  常霞 《工企医刊》2003,16(5):38-38
我们从126株阴沟肠杆菌中检出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17株,并用头孢噻肟、泰能等8种抗生素作药敏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医院高产AmpC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阴沟肠杆菌的流行情况. 方法用改良三维实验检测86株阴沟肠杆菌中表型可疑产酶的菌株. 结果检出产酶菌26株,其中高产AmpC酶17株,ESBLs 4株,同时高产AmpC酶和ESBLs 5株;产酶菌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率明显高于不产酶菌. 结论及时准确检测阴沟肠杆菌的产酶株,对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减缓对细菌耐药的选择性压力、避免医院感染的发生和流行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多重耐药阴沟肠杆菌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7,他引:4  
目的了解北京朝阳医院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阴沟肠杆菌的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 方法对12株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的阴沟肠杆菌进行琼脂稀释法药敏试验、改良三维试验法和聚合酶链反应克隆测序. 结果 12株阴沟肠杆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改良三维试验法证实同时产生AmpC酶和ESBLs;其中,9株ESBLs编码基因PCR结果阳性,分别为SHV-2、SHV-12、CTX-M-3和CTX-M-14型ESBLs;对另外3株进行粗酶等电点测定发现,存在7.89和8.0等电点条带,并被克拉维酸抑制;12株细菌ampD和ampC基因PCR扩增均呈阳性,将6株耐药菌进行ampD基因的克隆测序发现均存在羧基端可疑的突变位点. 结论 12株多重耐药的阴沟肠杆菌同时产生≥1种的ESBLs及高产AmpC酶.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AmpC酶阴沟肠杆菌基因型及其耐药性,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使用VITEK-AMS鉴定细菌;采用三维试验检测阴沟肠杆菌的ESBLs与AmpC酶表型;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型检测采用PCR扩增技术;耐药基因水平传播采用质粒接合试验;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指南进行药敏试验。结果86株阴沟肠杆菌中ESBLs携带率为48.8%;CTX-M型为主要类型,其中CTX-M-3亚型为27.9%,CTX-M-9亚型为16.3%,CTX-M-14亚型为3.4%;SHV-12型为18.6%;11株同时产ESBLs与AmpC酶,占12.8%,31株单独产ESBLs(36.0%),8株单独产高产AmpC酶(9.3%);亚胺培南对ESBLs菌株的敏感率为100.0%;8株产ESBLs菌株接合试验成功。结论CTX-M型与SHV-12型是阴沟肠杆菌ESBLs的主要基因型。ESBLs可以通过质粒接合试验进行水平传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解放军第98医院临床分离的HZB9055号阴沟肠杆菌中常见耐药相关基因存在状况.方法 于2004年5月从住院患者分离到HZB9055号菌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及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41种(群)耐药基因.结果 HZB9055号菌株共计检出3种基因,分别为blaLAP、blaMIP、qnrS,其余38种基因均阴性;blaLAP基因扩增序列全长含858个核苷酸,与窄谱β-内酰胺酶LAP-1(GenBank注册号:EF026092)相比,第193位氨基酸有不同,被命名为LAP-2(GenBank注册号;EU159120).结论 HZB9055号阴沟肠杆菌中至少存在3种耐药基因,其中blaLAP-2基因为一种新发现的β-内酰胺酶基因亚型.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近年耐第三代头孢的阴沟肠杆菌进行β-内酰胺酶监测,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收集来自重症监护室的各种标本中对第三代头孢耐药的阴沟肠杆菌165株,用三维试验检测ESBLs与AmpC酶。结果165株阴沟肠杆菌中,产ESBLs120株,占72.7%,产AmpC酶40株,占24.24%。结论我院重症监护室对第三代头孢耐药的阴沟肠杆菌主要产ESBLs,体外试验表明对亚胺培南敏感率为97.66%,对其他抗生素敏感性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阴沟肠杆菌的耐药性以及对亚胺培南耐药菌株进行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1型(NDM-1)基因检测分析,为临床治疗阴沟肠杆菌感染合理用药提供试验依据。方法 试验菌株分离自2011年7月-2012年6月的临床标本,采用西门子Microscan Walkway 40plus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对菌株进行鉴定及药敏检测,应用WHONET5.4对数据进行分析统计;聚合酶链反应(PCR)特异性扩增NDM-1基因,并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和BLAST分析。结果 共分离得到35株阴沟肠杆菌,对亚胺培南敏感性最高,敏感率为91.4%,但也出现3株耐药菌株,其次为阿米卡星;对第一代头孢菌素头孢唑林及广谱青霉素的耐药率>90.0%,对其他抗菌药耐药率>40.0%;3株亚胺培南耐药菌株NDM-1检测均为阳性,且同源性为100.0%。结论 多药耐药阴沟肠杆菌及产NDM-1阴沟肠杆菌的出现,造成耐药形势日益严峻,需要加强监测力度。  相似文献   

15.
产ESBLs阴沟肠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研究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阴沟肠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方法对我院2002年1月~2004年1月间,确认为阴沟肠杆菌感染及产ESBLs菌株的分布和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73株阴沟肠杆菌各科室的感染以呼吸科最高,产ESBLs株以痰标本最高,产ESBLs株和非产ESBLs株对亚胺培南、非产ESBLs株对头孢吡肟均未见耐药,产ESBLs株对头孢吡肟部分表现耐药,产ESBLs和非产ESBLs株对头孢曲松、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全部耐药。结论阴沟肠杆菌为医院感染常见病原菌之一,产ESBLs株检出率较高,耐药性增加,临床应依据体外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控制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16.
阴沟肠杆菌产AmpC酶与ESBLs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检测临床标本分离的阴沟肠杆菌,了解产AmpC酶和ESBLS的情况,分析耐药性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收集2007年1-12月同济医院检验科分离到的阴沟肠杆菌121株,用改良的三维试验检测AmpC酶和ESBLs.结果 121株阴沟肠杆菌中,产ESBLs的菌株有56株,占45.3%;产AmpC酶的菌株有35株,占28.9%,产AmpC酶和ESBLs的有18株,占14.9%,非产AmpC酶和ESBLs的有9株.占7.4%;体外的抗菌药物敏感试验显示,头孢噻肟、头孢吡肟、环丙沙星、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53.8%、24.4%、32.5%、0;氨苄西林和头孢唑林的耐药率高达96.7%和94.2%.结论 2007年检测到的阴沟肠杆菌主要产ESBLs,对碳青酶烯类药物敏感率最高,对氨基糖苷类和喹诺酮类及第四代头孢类药物敏感率也较高,对其他类药物敏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调查我院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 ( ESBL s)的肠杆菌科细菌的流行情况和耐药现状。 方法 用VITEK3 2全自动细菌分析仪和 GNS- 5 0 6药敏卡进行 ESBL s检测和药敏试验。 结果 在 2 72株肠杆菌科细菌中 ,共检出产 ESBL s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产气肠杆菌、弗劳地枸橼酸杆菌、产酸克雷伯菌、阿斯布肠杆菌和臭鼻克雷伯菌 3 8株 ,总检出率为 13 .97% ,以重症监护病房 ( ICU )的分离率为最高 ( 3 3 .3 3 % ) ;产 ESBL s菌对大多数抗生素的耐药率显著高于非产 ESBL s菌 ( P<0 .0 1) ,且多重耐药性显著 ,但对亚胺培南均敏感。 结论 肠杆菌科细菌中产ESBL s的细菌种类较多 ,耐药性严重 ,临床实验室应重视对肠杆菌科细菌进行 ESBL s的常规检测。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阴沟肠杆菌的临床来源和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VITEK 32)系统鉴定细菌,K-B法和琼脂稀释法做体外药敏试验;通过秩和检验比较K-B法和琼脂稀释法的结果。结果共分离出51株阴沟肠杆菌,主要来源为痰液、尿液和血液标本,分别占52.94%、17.65%和11.77%。阴沟肠杆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敏感率最高,均为100.00%;耐药率最高的是头孢唑林和氨苄青霉素,也均为100.00%,其他大多数抗生素均表现出较高的耐药率。结论阴沟肠杆菌主要引起呼吸道、尿路感染,血液感染有增加的趋势;其多重耐药趋势明显,耐药情况严重。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某医院阴沟肠杆菌产AmpC酶情况及其对10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以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方法收集该院2007年8月-2008年7月临床分离的非重复阴沟肠杆菌98株,采用头孢西丁纸片扩散法进行AmpC酶初筛,酶提取物三维试验确证阴沟肠杆菌高产AmpC酶,聚合酶链反应检测AmpC酶基因。以K 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98株阴沟肠杆菌中有36株携带AmpC酶,检出率36.73%。在36株产AmpC酶阴沟肠杆菌中,检测到仅携带DHA基因株6株(16.67%);仅携带ACC基因株20株(55.56%);同时携带ACC和MIR基因株8株(22.22%);同时携带ACC、MIR和FOX基因株2株(5.56%)。产AmpC酶菌株对头孢西丁全部耐药,对第三代头孢菌素、联合抑酶剂、氨曲南、阿米卡星及环丙沙星均有不同程度耐药(44.44%~91.67%);对头孢吡肟及亚胺培南较敏感,耐药率分别为27.78%、0.00%。结论阴沟肠杆菌AmpC酶携带率高,是导致其对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的重要原因;治疗阴沟肠杆菌感染应以药敏检测结果为依据。  相似文献   

20.
阴沟肠杆菌感染的临床分布与耐药性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了解医院阴沟肠杆菌感染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以指导临床防治该菌感染。方法采用K-B纸片扩散法检测药物敏感性,通过改良酶提取物头孢西丁和头孢曲松三维试验检测AmpCβ-内酰胺酶(AmpC酶)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结果2002年1月~2004年12月临床分离阴沟肠杆菌162株,标本来源主要为痰液、尿液、伤口分泌物,分别占62.3%、11.7%、9.9%,73.5%菌株分离自各病区重症监护病病房(ICU);单产AmpC酶、同时产AmpC酶和ESBLs、单产ESBLs检出率分别为19.1%、11.7%、14.2%;产酶株的耐药性明显高于非产酶株,耐药现象在同时产AmpC酶和ESBLs菌株中尤为严重,全部菌株对亚胺培南敏感。结论临床上阴沟肠杆菌主要引起呼吸道、尿路和各种伤口感染,并多发于ICU患者;AmpC酶和ESBLs在阴沟肠杆菌中广为流行,限制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应用是减少产酶株流行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