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总结158例紫绀型心脏病手术的体外循环管理技术。方法 大部分病例采用中、深度低温、低流量灌注方法,部分病例采用常规体外循环方法。结果 158例患者术中死亡3例。结论 在紫绀型心脏病手术的体外循环管理中应用质量优良的膜肺和人工心肺机,减少血液破坏,增强肺保护。采用合适的血液稀释及血液保护;采用较多胶体预充,提高血液胶体渗透压。采用深低温低流量灌注技术,充分有效的左心引流,保护肺功能;心脏复跳后充分的辅助循环。是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2.
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的体外循环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48例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心肺转流(CPB)的管理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48例体重<15 kg先天性心脏病婴幼儿的CPB资料.均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手术;术中监测并记录循环、呼吸生命指征,体温、尿量、电介质及酸碱平衡,调节引流、灌注以及血液的稀释与浓缩,结果 48例患儿手术经过基本平顺,未发牛与体外循环相关的严重并发症;术后死亡4例(8.33%).结论 婴幼儿体外循环应采用高流量灌注,使用膜肺,注意心肌、肺、肾和脑的保护,加强各项指标的监测与调整.  相似文献   

3.
刘海霞 《医药论坛杂志》2003,24(13):23-23,26
目的 回顾性总结小儿法乐氏四联症(TOF)根治术的体外循环管理经验。方法 108例TOF患儿,均使用StockerⅢ型心肺机,39例使用膜式氧合器,69例使用鼓泡式氧合器。采用中度以上血液稀释和深低温低流量灌注。结果 106例患儿均顺利停机,2例因肺动脉发育太差停机困难。结论 TOF患儿因其特殊的病理、解剖特征,以及小儿独特的生理特点,对体外循环的要求与其他病种以及成年人有许多不同。应采用中度以上血液稀释,尽量减少预充量,维持较高的胶体渗透压;使用深低温、低流量灌注和缓慢均匀复温的技术,可以创造良好的手术视野,缩短手术时间,缩短体外循环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总结 15 8例紫绀型心脏病手术的体外循环管理技术。方法 大部分病例采用中、深度低温、低流量灌注方法 ,部分病例采用常规体外循环方法。 结果  15 8例患者术中死亡 3例。 结论 在紫绀型心脏病手术的体外循环管理中应用质量优良的膜肺和人工心肺机 ,减少血液破坏 ,增强肺保护。采用合适的血液稀释及血液保护 ;采用较多胶体预充 ,提高血液胶体渗透压。采用深低温低流量灌注技术 ,充分有效的左心引流 ,保护肺功能 ;心脏复跳后充分的辅助循环。是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5.
都兴琅  张广福 《天津医药》1993,21(10):606-608
43例5岁以下婴幼儿四联症根治术。均经二维超声心图作出诊断和观察了左室舒张未容量指数。体外循环下手术,鼻咽温22℃,动脉灌注流量40-60ml/(kg·min)。单纯心内修复5例,右室流出道肺动脉瓣下加宽21例,跨肺脉瓣环加宽17例。术后右心低排7例,左心低排4例,灌注肺2例,早期死亡4例。中就低温低流量灌注的意义,恰当的解除右室流出道堵塞和重视预防左心低排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的有效体外循环(ECC)管理方法。方法对52例先心病患者根据病情和手术时间的长短,采用浅低温或者中低温体外循环,中度血液稀释,术中提供满意的灌注流量,重视心肌及各种脏器的保护。结果全组ECC时间44-150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28-110min,均顺利停机,术后2例死于低心排综合征。结论根据心脏畸形的复杂程度选择合适的体外循环方法,适当的血液稀释和流量灌注,合理用药,做好心肌和各脏器的保护是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报告29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在体外循环下施行心内直视手术的体会。全部病例均采用中低温(25~30℃)和中度血液稀释(血球压积20~30%),以及高流量灌注(2.4~2.7升/米~2),心脏自动复跳率70%,强调心肌保护和灌注过程中各项指标的监测,并对心脏复苏的重要性提出停机条件。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手术中的体外循环管理技术与方法。方法回顾该院2006年3月至2009年12月208例婴幼儿先心病术中体外循环情况,根据患儿血色素计算加入适量的新鲜浓缩红细胞,预计稀释后血球压积(HCT)为20%~25%,预充液总量为640~900ml,晶胶比为0.06~0.60。心肌保护以低温、主动脉根部顺行灌注为主,其中4:1含氧血灌注160例,冷晶体灌注40例,不停跳5例,首次灌注剂量20~30ml/(kg.min),间隔20~30min复灌注半量,灌注压〈50mmHg。对低体重、病情重患儿常规安装改良超滤装置,在停机后实施改良超滤10~15min提高血经蛋白至9%~10%。维持术中平均动脉压在30~80mmHg,平均(56.3±9.2)mmHg,过高时采用加深麻醉及应用少量扩血管药物,防止微循环灌注不足。结论婴幼儿体外循环有其特殊性,根据患儿的病情制定周密的灌注计划,选择适宜材料和灌注方式,着重心肺保护,同时运用超滤技术,对提高术后成功率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68例体重在10公斤以下先心病患儿的体外循环工作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方法 29例浅低温,31例采用中低温,8例应用深低温,32例应用超滤技术;全组应用血浆、白蛋白、少白细胞悬浮红细胞预充。结果术后无死亡,肺部感染3例。肺不张2例,无肾功能衰竭。结论婴幼儿的体外循环管理要求良好的心肌保护、肺保护,适宜的血液稀释保证胶体渗透压,转中精细地体外循环管理,并运用超滤技术,清除多余水分及炎性介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离心泵灌注技术应用于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中的效果。方法 应用离心泵灌注技术实施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 13例 ,平均年龄 9.3个月 ,平均体重 8.75kg。CPB中灌注流量为 80~16 0ml·kg-1·min-1,MAP30~ 6 0mmHg ,PaO2 在 15 0~ 2 5 0mmHg ,SvO2 在 6 5 %~ 75 % ,PaCO2 35~45mmHg ,Hct2 0 %~ 30 %。结果 CPB中离心泵运转平稳 ,组织灌注好 ,四肢末梢温暖 ,13例均一次脱机成功 ,术后无血红蛋白尿 ,无肺部并发症 ,康复顺利。结论 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中应用离心泵灌注技术 ,是安全可行的 ,可减少并发症 ,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马洪亮  王英  张爱玉  付建锋  宋子贤 《河北医药》2011,33(22):3399-3400
目的总结58例6kg以下低体重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的体外循环(ECC)管理经验。方法对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2008年8月至2010年12月58例6kg以下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惠儿行心内直视手术的ECC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儿均在全身麻醉ECC下完成心内畸形矫治手术。其中深低温停循环(DHCA)3例,深低温低流量(DHLF)18例,中度低温中低流量19例,浅低温中高流量13例,常温不停跳5例,均给予常规超滤(CUF)联合改良超滤(MUF)。结果本组无术中死亡病例。ECC转流时间36~225min,平均(106±54)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5~126rain,平均(57±26)min。所有病例在开放主动脉后心脏均自动复跳,并成功脱离ECC,8例延迟关胸。术后早期死亡6例(10.3%)。结论合理的预充,良好的心肌保护、脑保护,选用适宜的灌注方式,是6kg以下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体外循环管理的确切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高龄瓣膜手术长时间体外循环转流的原因、对代谢影响,以提高CPB转流技术和管理水平.方法 21例58~76岁老年患者在全麻低温CPB下行瓣膜置换术,CPB采用中度低温,心肌保护应用4:1(血:晶体)高钾(20mmol/L)含镁(20mmol/L)停搏液正灌或与逆灌联合,开放升主动脉前温血灌注;CPB中维持灌注流量2.4~2.8 L/(m2·min)和平均动脉压(MAP)60~90 mmHg;预充白蛋白20g.CPB中应用超滤、悬浮红细胞、抑肽酶、速尿.结果 本组21例CPB转流时间180~350 min,升主动脉阻断55~200 min,存活18(占85.7%)例,死亡3例.结论 4:1高钾含镁停搏液正灌或与逆灌联合、开放升主动脉前温血灌注为有效的心肌保护方法;CPB中维持高灌注流量和平均动脉压,应用白蛋白、抑肽酶、速尿等有助于脑、肺、肾等重要脏器的保护;随CPB时间延长,血糖及乳酸有不断上升的趋势,并早于血气和SVO2的变化,乳酸持续升高不降,则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3.
我院自1985年2~12月共施行低温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15例,报告如下。二、体外循环的基本方法本组使用丹麦 Polystan 机。采用体外循环的基本方法是血液中度稀释(平均血红蛋白:小儿为10g/dl,成人7~8g/dl;红细胞压积20~25%),中度低温(鼻温32~30℃),高流量(灌注量要求达到小儿100~120ml/kg/min;成人80~100ml/kg/min),术中平均动脉压维持在60~80mmHg。鱼精蛋白以1:1.5的比例于停机后缓慢地静脉推入,机内余血尽量输入体内。  相似文献   

14.
婴幼儿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围术期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介绍婴幼儿室间隔缺损(VSD)伴肺动脉高压(PH)围术期处理经验。方法:自1996年1月-2003年8月,47例SVD伴PH婴幼儿应用浅低温体外循环、温血心肌停搏液连续灌注及间断褥式缝合法进行VSD修补术。围术期进行综合性降肺动脉压的处理,注意心肌保护,合理使用呼吸机及供氧,保持呼吸道通畅,正确应用强心剂、利尿剂、镇静剂及广谱抗生素。结果:2例(4.3%)患儿术后分别死于呼吸功能衰竭及肺动脉高压危象,2例(4.3%)患儿术后分别并发右心功能不全及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治愈出院。随访36例,恢复良好。结论:VSD伴PH婴幼儿围术期注意维护心肺功能,合理应用肺血管扩张药物,手术安全性提高、死亡率降低。  相似文献   

15.
137例各种心脏疾病,在低温(34~28℃)体外循环下进行了心内直视手术。采用中、高流量灌注,及冷停跳液行作心肌保护复苏满意。本组的并发症有术后低血压,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和肺炎等,手术死亡率为8.7%。  相似文献   

16.
探讨浅低温体外循环温血间断灌注心肌保护的临床效果,提高瓣膜置换、冠脉搭桥手术的成功率。方法①浅低温体外循环温血高钾持续灌注心肌保护为对照组(A,n=53);②浅低温体外循环温血高钾间断灌注心肌保护为实验组(B,n=75)。观察两组临床结果并进行比较。结果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B组明显少于A组;库血用量和24h胸腔引流量B组明显少于A组;主动脉开放前血钾浓度B组明显低于A组;主动脉开放后心脏自动复跳率B组明显高于A组。结论浅低温体外循环温血高钾间断灌注保护心肌效果显著,方法简单可行。  相似文献   

17.
婴幼儿法乐氏四联症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婴幼儿法乐氏四联症的临床特点及手术适应证和术后处理方法。方法:35例病人均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法乐氏四联症根治术,结果:1例死亡,术后低心排者4例,灌注肺3例,肺不张3例,胸腔积液3例,结论:婴幼儿法乐氏四联症外科治疗同成人比较有其自身特殊性,应注意正确补充血容量,加强心功能维持,调节酸碱平衡,患儿肺动脉发育情况及其左心功能是影响手术疗效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改良超滤与零平衡超滤在59例婴幼儿体外循环手术中结合应用的经验、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59例婴幼儿,其中男40例,女19例,年龄4月~3岁之间,体重5~14kg,体外循环手术中均采用在体外循环过程中根据灌注压、红细胞压积给予零平衡超滤,停机后给予改良超滤。结果 59例患儿均顺利停机,无1例死亡,未出现超滤并发症,转中血球压积18~30(22.5±2)%,停机改良超滤后血球压积上升至32~38(35.8±1.4)%,在CCU住院时间为2~6d,皆顺利出院。结论在婴幼儿体外循环中将零平衡超滤与改良超滤的结合应用,零平衡超滤利于炎性介质的滤出,改良超滤可在CPB结束后快速排出多余的水分,提高红细胞压积,改善心肺功能,适用于低体重血液稀释度大的婴幼儿及体外循环时间长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5例婴幼儿主动脉缩窄手术治疗的体会。方法 5例婴幼儿主动脉缩窄均合并动脉导管未闭和室间隔缺损。手术采用正中切口,在深低温停循环或选择性脑灌注下手术,切除缩窄的主动脉段,行主动脉端端或端侧吻合。结果5例均治愈出院,随访6~20月无不良反应。结论婴幼儿主动脉缩窄手术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已停跳供心原位心脏移植体外循环管理的方法和经验.方法 47例终末期心脏病患者采用升主动脉及上、下腔静脉插管;采用中度低温(鼻咽温28.1~29℃),轻一中度血液稀释(血红蛋白82~119 g/L),60~90 ml/(kg·min)的流量进行体外循环灌注;供心保护方法:先采用1000 ml 8℃的HTK液首次直接灌注心脏,供心切下后,将供心放到套有无菌塑料袋的无菌器皿中继续将剩余量的4℃HTK液灌完,流出的HTK液可用来浸泡供心.结果 47例均顺利脱离体外循环机,术后康复出院.结论 合理的灌注技术及良好的心肌保护,可使巳停跳供心的原位心脏移植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