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二砂散外敷治疗绿脓杆菌感染创面34例河南省中医院(450002)孙晓太主题词:创面,感染/外治法绿脓杆菌绿脓杆菌感染在外科创伤感染的治疗中较为顽固,不易控制,采用常规换药方法治疗效果不佳,自1985年至今,我科收治的创伤感染中绿脓杆菌感染34例,我们...  相似文献   

2.
创面修复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化学活动,也是医学中古老的问题之一,在临床中尤其以慢性难愈性创面的修复愈为棘手.在促进创面的愈合方面,西医有一定的效果,尤其是近十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在医学中的应用与发展,对于创面组织修复的机理认识已有长足的进展,但是尚缺乏安全有效的加速创面愈合积极措施.  相似文献   

3.
贝复济治疗难愈性创面39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临床上难愈性创面的愈合是一个棘手问题 ,传统方法为清创、缝合、抗感染治疗 ,被动等待机体自行修复。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 ,贝复济 )可促使参与创面愈合的各种细胞分化、增殖 ,从而促进创面的主动修复。我科自2 0 0 0年 8月— 2 0 0 2年 3月应用贝复济治疗难愈性创面获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 80例均确诊为难愈性创面 ,创面范围 3cm× 3cm~ 8cm× 10cm。其中男 5 2例 ,女 2 8例 ;年龄 16~ 71岁 ,平均 41岁 ;热压伤 12例 ,碾挫伤 60例 ,切割伤 8例 ;并发骨折 3 2例 ;上…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肛周难愈性感染创面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6例肛周难愈性感染创面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23例给予VSD治疗,对照组23例给予常规换药治疗,2组患者创面肉芽生长良好后据具体情况予以创面直接缝合、植皮或转移皮瓣修复。观察比较2组患者抗菌药物应用前及术后第5天的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抗菌药物使用时间、Ⅱ期手术时间、换药次数、Mc Gill疼痛评分、创面愈合时间。结果 2组抗菌药物应用前血清PC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第5天的PC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抗菌药物使用时间、Ⅱ期手术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均0.01),换药次数、Mc Gill疼痛评分均少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 VSD用于肛周难愈性感染创面效果满意,可促进创面愈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慢性难愈性创面主要包括烧伤、外伤、褥疮、手术后创面以及下肢静脉曲张、动脉硬化闭塞症、糖尿病等原发病所继发的各种经久难愈疮面。中医学认为其主要为久病正虚,气血瘀滞,营卫不畅,肌肤失养,复染邪毒所致;主要特点是创面腐肉难去,新肌难生,迁延不愈,甚至逐步恶化。中药外用制剂能够通过体表透达腠理,舒畅经脉,驱邪扶正,调和气血等机制而发挥局部直接的治疗作用。现将外用中药促进慢性难愈性创面的实验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张臻  阙华发 《新中医》2012,(1):62-63
目的:观察中医药内外合治术后合并细菌感染之难愈性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共收集59例患者,采用中医药分期辨证,内外结合治疗,观察创面愈合时间及细菌转阴情况。结果:59例患者中,临床痊愈41例,显效10例,有效7例,无效1例。痊愈率69.5%,总有效率98.3%。愈合时间9—110天,平均(44.75±18.48)天。59例患者中56例复查创面细菌培养结果,细菌转阴者52例,转阴率为92.86%,4例未转阴。结论:中医药内外合治,可明显促进术后合并细菌感染创面的愈合,并在一定程度上控制40面感染。  相似文献   

7.
梁海清  陈天平 《养生大世界》2009,(12):36-37,F0003
由于瘫痪、昏迷、大小便失禁、体质衰弱、糖尿病并发症等,造成皮肤的慢性创面,久治不愈,可能并发骨髓炎、败血症等,甚至导致死亡。还有一些人烫伤、碰伤了或做了一个手术,就在皮肤上留下了疙疙瘩瘩的疤痕,永久不能褪去,这些大大小小的难题,困扰着当事者。  相似文献   

8.
难愈性创面,又称慢性难愈合创面,近年来发病率逐年增加。本文从目前的研究现况出发,着重论述了包括溶液、散剂、油膏、酊剂在内的各类中药外治剂型在治疗难愈型创面的应用及疗效,并进行了总结分析,认为根据创面的不同特点和发展阶段选用合适的中药外治剂对难愈性创面的治疗有着积极意义,具体方法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科采用中医辨证方法治疗肛瘘术后难愈性创面42例,取效满意,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复方白玉散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5例慢性难愈性创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25例。2组均予治疗原发疾病,并采用清洗、评估、清创等一般伤口处理。对照组使用油纱+纱布进行换药,每日或隔日换药;治疗组使用复方白玉散+油纱+纱布/棉垫进行换药,2~3d换药1次。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14d后创面缩小、渗液气味好转、压疮愈合计分(PUSH)、细菌培养转阴、感染控制、疼痛计分情况;治疗35d后评价临床疗效;所有患者伤口愈合后比较伤口治愈时间、治疗总费用、满意率等。结果:治疗14d后,治疗组PUSH14分、渗液气味好转、细菌培养转阴、感染控制、疼痛计分5分、细菌培养转阴例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35d后治疗组总有效率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0%(P0.05)。治疗组伤口的愈合时间、换药总次数、治疗总费用的中位数和患者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复方白玉散用于慢性难愈性创面换药,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适用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随着抗生素的不规范使用,近年细菌耐药率越来越高。临床尤以感染性疾病的多见病原菌——铜绿假单胞菌最为突出,不仅是临床急危重症的棘手问题,也是国际医学界的难题和焦点。为此,作者综述了近5年来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机制研究进展,并对β-内酰胺酶、主动外排系统、密度感应系统等主要耐药机制着力阐述,进而阐释相关的中医药治疗措施,以期为抗生素治疗无果时探索中医药治疗思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中风患者出现便秘的时期不一样,有的出现在急性期,也有的出现在恢复期和后遗症期;便秘的证型也不一样,临床用中药汤剂时应从多方面综合考虑,辨证施治,因人制宜,达到最理想的治疗效果;现有的中药汤剂对急症便秘患者不能即用即效,所以临床应研发中药注射剂,以填补泻下剂中没有中药注射剂的空白。多种方法联合运用治疗中风后便秘是当今社会比较有效的一种方法。同时,医务工作者和家属还应给予患者精神支持、心理疏导,鼓励其战胜疾病。目前,国内外对中风后便秘的诊断标准、纳入标准不明确,病例排除标准不统一,科研设计不合理,随机、对照、盲法等描述欠佳,数据处理的可信度较差等,今后应进行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盲法的临床及实验研究,以更好地评价中医疗法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犀角地黄汤加减治疗难治性复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难治性复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西医学认为,其发病机理与免疫有关。本病属中医学的虚损、发斑之范畴,从中医整体观念为指导,中医辨证为主,辨病为辅,病证结合,指导用药,临床以补虚益损为要,从虚劳论证,而以调补肺、脾、肾为其治疗关键,遣药配方,以人的整体为本。经过多年临床经验及研究探索犀角地黄汤加减治疗本病,无一不效,旨在发掘中医药治疗本病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铜绿假单胞菌是一种能引起机体急性或慢性感染的条件致病菌,极易形成生物膜是其产生耐药的一个重要因素。近年来研究表明,中药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作者就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周期、生物膜形成的主要调控信号系统以及中药对生物膜形成的影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小儿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中医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归属中医学肺炎喘嗽范畴,病因有外感、内伤之分。病理因素与热、毒、湿、痰、瘀、虚有关,且常兼夹为患。中医药对于小儿RMPP的治疗仍以内治法为主,治疗上或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或清热化痰,祛瘀通络;或清热利湿通络;或益气健脾为主,佐以祛痰通络。与中药穴位贴敷、拔罐疗法等外治法配合治疗,临床效果较好。参考文献31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以中药内服外敷联合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将120例亚急性甲状腺炎的患者分为中药联合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比较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及复发比率。结果:治疗3个月后中药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实验室检查及复发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愈38例,好转15例,未愈7例,总有效率88.33%;对照组治愈27例,好转14例,未愈19例,总有效率68.33%。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内服及外敷联合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临床疗效确切,且优于单纯西药组。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diabetic mellitus,DM)累及周围神经系统的疾病,是糖尿病患者临床上最为常见的三大慢性并发症之一。现代医学对于DPN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主要是与血管神经障碍、代谢障碍和血液成分改变等因素相关,其病理改变主要是周围神经的节段性脱髓鞘和轴突变性或两者兼有。至此,长久以来西医除控制血糖和对症治疗外,尚无切实有效的治疗药物。近年来的研究结果及临床经验表明,中医药治疗DPN疗效确切,具有多靶点、多层面、多途径等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利用文本挖掘技术探索糖尿病的中医外治法和食疗规律特点。方法: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收集有关糖尿病所有文献资料,建立Access数据库,采用基于敏感关键词频数统计数据分层算法,运用SQL软件对数据进行专业处理,并根据医学专业知识进行降噪,最终挖掘出糖尿病中医外治法以及食疗规律,并对挖掘出的数据进行一维频次解释及二维频次网络图展示,全面解析挖掘数据情况。结果:通过文本挖掘得出当前文献已有报道中糖尿病最常用中医外治法依次为针灸(频数为2 079),光疗(频数为1 237),中药外敷(频数为348),穴位注射(频数为327),按摩(频数为207),最常用的食疗对象依次是:三七(频数为446),山药(频数为262),柠檬(频数为234),枸杞子(频数为143)。结论:文本挖掘结果,选取高频数参与网络关系图构建,直接客观的反应临床应用现状。本研究通过文本挖掘以及回溯文献,并结合人工阅读降噪,从文献报道频数方面比较客观的总结糖尿病中医外治法和食疗规律,为中医临床医师诊治方案制定提供有益的探索与依据,并为临床其他疾病施治中如何选择最佳中医适宜技术提供了方法学参考,而对于糖尿病应用中医外治法和食疗具体作用机制、适应症状等方面,还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中药外治法治疗水肿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肿作为临床常见的一种病证,临床既可以通过内服药物治疗,也可以采用中药外治法治疗。近年来有关中药外治法治疗水肿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开展较多。资料显示外治法方剂多以大黄、芒硝、牵牛子等泻下药,黄柏等清热药和冰片等开窍药组合为主。研究表明外治药物成分不经过门、肝系统,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可使药物的有效成分迅速通过毛孔、皮肤吸收,加强消除水肿的作用,缩短疗程,减少不良反应,简便价廉。今后的临床科研中可以多发挥中药外治法对水肿的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黄褐斑的研究概况。方法:归纳、总结、分析近10 a来中医治疗黄褐斑的相关文献。结果:黄褐斑是一种色素代谢障碍性皮肤病,中医治疗黄褐斑的方法多种多样,主要包括内治法、外治法和内外兼治法。结论:中医治疗黄褐斑独具特色,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