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吴瑕 《医学临床研究》2012,(10):1959-1960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患者术后脂联素和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对在本院行PCI手术的90例冠心病患者分为阿托伐他汀组(20mg/d),低瑞舒伐他汀组(10mg/d),高瑞舒伐他汀组(20mg/d),各30例,在常规治疗时,于术前一周分别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于术前、术后一周及术后一个月对三组患者血清中的脂联素和高敏C反应蛋白进行检测。【结果】术前三组患者血清中的脂联素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一周及一个月,高瑞舒伐他汀组患者血清中的脂联素水平显著高于其他两组,高敏c反应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瑞舒伐他汀组患者血清中的脂联素水平高于阿托伐他汀组,高敏c反应蛋白含量低于阿托伐他汀组患者,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PCI患者术后应用高剂量的瑞舒伐他汀能够明显升高脂联素水平,同时降低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脂联素以及其他炎性指标的影响。方法48例UAP患者随机分成常规组和阿托伐他汀组,常规组使用常规药物治疗,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d,均治疗2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抽血测定脂联素及其他相关指标。同时设45例健康人群作为健康对照组。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UAP患者的血清脂联素显著降低,而炎性反应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显著升高。治疗后阿托伐他汀组和常规组hs-CRP、TNF-α、IL-6均下降,但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后较常规组明显下降(P〈0.05)。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后血清脂联素明显升高。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能降低UAP患者hs-CRP、TNF-α、IL-6水平,有助于纠正UAP患者的炎性反应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82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10mg组(A组,n=40)和20mg组(B组,n=42),阿托伐他汀睡前服用,1次/d.治疗12周。另选取30例正常体检者为对照纽(C组)。检测治疗前后三组研究对象血压、血脂、一氧化氮(NO)、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前A、B组的血压、血脂和CRP明显高于C组,一氧化氮明显低于C组(P〈0.05);A、B组治疗后血压、血脂和CRP显著下降(P〈0.05);血NO显著上升。B组的作用较A组作用更为明显。【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改善高血压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并有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早期干预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脂及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60例AMI患者随机分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40mg/d)治疗组(30例)和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20mg/d)治疗组(30例),分别在入院24h内及服药后3、7d测定患者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比较两组患者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的变化。结果治疗7d后20mg/d及40mg/d阿托伐他汀治疗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较治疗前有降低(P〈0.05),而且40mg/d阿托伐他汀治疗组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降低,与20mg/d阿托伐他汀治疗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而治疗前后两组间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应用更能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且阿托伐他汀的抗炎治疗独立于降脂之外。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强化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未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患者血清脂联素(APN)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12例AMI后未行PCI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包括阿司匹林、氯比格雷、硝酸盐类、β受体阻滞剂等常规药物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加服瑞舒伐他汀10mg/d;C组在A组基础上加服瑞舒伐他汀20mg/d。3组患者在用药前测定血脂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并分别于用药前和用药后1、16周空腹静脉采血检测APN及MMP-9水平。结果 3组患者用药前血脂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用药1周后,3组患者血清APN及MMP-9水平较治疗前均有好转,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16周后,B、C组的观测指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C组改善更为明显,表现为患者血清APN水平明显上升(P〈0.05)及MMP-9水平明显下降(P〈0.05),A组各项观测指标也有一定改善,但改善程度不显著(P〉0.05);用药16周后,C组上述指标改善程度显著优于A、B组(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强化治疗可有效控制炎症反应,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并加强斑块稳定性,可有效抑制心室重构,从而改善患者心功能及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合并糖尿病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术后炎症因子、调脂疗效的影响.方法 对50例合并糖尿病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术,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10mg组(A组)24例,20mg组(B组) 26例,手术当天、术后24小时、术后2周、术后4周空腹采血,测定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肌钙蛋白I(CTnI)浓度以及血脂水平.结果 阿托伐他汀20mg组较10mg组PCI术后血清hs-CRP和CTnI浓度降低更明显.2组术后2周血脂水平较术前略有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4周血脂水平较术前降低,阿托伐他汀20mg组较10mg组PCI术后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C)浓度降低更明显.结论 冠脉介入术后患者血清hs-CRP和CTnI水平升高;阿托伐他汀能降低冠脉介入术后患者血清hs-CRP和CTnI、LDL-C水平;20mg阿托伐他汀治疗较10mg阿托伐他汀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控制冠心病患者周围血管易损斑块的效果。方法冠心病患者68例随机分为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对照组)与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组(观察组)各34例,2组均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次,1次/d,口服,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次,1次/d,睡前口服;观察组给予阿托伐他汀40mg/次,1次/d,睡前口服。2组均连续服用24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颈总动脉内径(commoncarotidarterydiameter,CCAD)、颈动脉内一中膜厚度(carotidintima—mediathickness,CIMT)、斑块体积及血脂变化情况。结果2组治疗24个月后CCAD较治疗前增加(P〈o.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较治疗前增高(P〈0.05),CIMT、斑块体积及三酰甘油、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各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可稳定冠心病患者颈动脉易损斑块,控制血脂水平。强化治疗效果优于常规剂量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短期内使用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以了解其对ACS炎症抑制和斑块稳定作用。【方法】70例ACS患者抽血检查后随机分为常规组35例,阿托伐他汀组35例,常规组常规治疗,不用降脂药物,阿托伐他汀组予阿托伐他汀40 mg/d,口服。所有患者药物治疗前和治疗后d3及PCI术后48 h检测血脂及hs-CRPI、L-6等指标。【结果】阿托伐他汀组hs-CRPI、L-6两项指标明显降低(P<0.05),而常规组无明显变化。PCI术后48 h,两指标浓度均有明显升高,但阿托伐他汀组升高程度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迅速降低ACS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具有抑制炎症和斑块稳定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冠心病患者单用阿托伐他汀(40 mg/d)及阿托伐他汀(10 mg/d)和依折麦布(10 mg/d)联合治疗的调脂作用及安全性,并探讨其对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选取冠状动脉狭窄50%~70%的冠心病患者42例,均不植入支架,分为阿托伐他汀组(19例)和阿托伐他汀+依折麦布组(23例)。在服药前、用药4周、用药12周时分别测定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肝功能、肾功能、肌酸激酶(CK)、IL-6和TNF-α水平。结果 2组均在用药后4周就可以明显降低患者的TC和LDL-C。12周时阿托伐他汀组的LDL-C为(1.94±0.49)mmol/L,较用药前下降37.82%,阿托伐他汀+依折麦布组的LDL-C为(1.92±0.54)mmol/L,下降38.26%,2组之间比较无差异。2组患者的肝功能、肾功能、CK在用药后无明显异常。40 mg/d阿托伐他汀治疗12周时IL-6和TNF-α明显降低,而阿托伐他汀+依折麦布组治疗前、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2种治疗方案的降脂疗效无差异,且均没有引起患者肝、肾功能及CK异常。较大剂量阿托伐他汀(40 mg/d)治疗可引起血清IL-6和TNF-α降低,对冠状动脉狭窄的冠心病患者可能有稳定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80mg阿托伐他汀对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LIP)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影响。方法将发病12h内拟行急诊PCI的STEMI患者,按照随机信封法分为3组:A组(术前阿托伐他汀80mg+术后每天40mg阿托伐他汀);B组(术后每天40mg阿托伐他汀);C组(术后每天20mg阿托伐他汀)。3组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24h、术后7d测定血清hs—CRP、MMP-9、ALT与AST水平。结果3组间术前血清hs—CRP及MMP-9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PCI术后24h血清hs—CRP及MMP-9水平分别为(7.19±0.90)mg/L及(1.47±0.26)ng/L,低于B组、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A组血清hs—CRP及MMP-9水平分别为(5.69±1.42)mg/L及(1.18±0.29)ng/L,与B组、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组在研究期间内药物安全性与B、C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PCI术前给予80mg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可显著降低STEMI患者围手术期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同时增加斑块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刘学军  刘玥 《检验医学》2010,25(7):553-556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黏附分子及纤溶分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入选58例ACS患者,入院后即接受常规治疗,同时随机分为2组:A为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组29例,B为负荷剂量阿托伐他汀组29例。A组术前2h以及术后服用阿托伐他汀的量均为40 mg/d。B组术前2 h服阿托伐他汀80 mg/d,手术后第八天改为每晚40 mg/d。共观察14 d。2组于术前、术后3 d、7 d、14 d分别抽血,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浆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olubleintercellular adhesionmolecule-1,s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soluble 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sVCAM-1)以及I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结果负荷剂量阿托伐他汀组在治疗第7天,2种血清黏附分子水平显著低于阿托伐他汀40 mg/d组。此外,常规剂量组术后3 d PAI-1仍显示升高(P〈0.05),而负荷剂量组PAI-1升高与术前没有明显差异,但与常规剂量组比较有明显下降(P〈0.05)。观察时段内2组血脂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负荷剂量阿托伐他汀组比常规剂量组显著降低sICAM-1、sVCAM-1以及PAI-1水平,从而抑制PCI术后的炎症反应的发生,改善纤溶系统平衡,进而减少PCI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芪参益气滴丸联合阿托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B型脑钠肽(BN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以期能为临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00例中医辨证为阳气虚乏、血淤水停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以数字表格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利尿、强心、扩血管等治疗,治疗组在以上治疗基础上加用芪参益气滴丸餐后0.5 h服用,1袋/次,3次/d,阿托伐他汀睡前服用20 mg,疗程3个月,检测治疗前后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收缩末期内径(LVDs)、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BNP、TNF-α和IL-6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LVESD、LVEDD、LVEF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5);治疗后LVESD、LVEDD、LVEF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TNF-α、IL-6、BNP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5);治疗后TNF-α、IL-6、BNP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均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疗效(51.06%)明显优于对照组(26.67%)(P<0.05)。结论中医辨证为阳气虚乏、血淤水停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芪参益气滴丸联合阿托伐他汀有助于进一步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血浆BNP及血清TNF-α、IL-6水平,改善改善心室重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妊娠相关蛋白A、脂联素、C反应蛋白水平及其相关性,为识别不稳定斑块提供血清学指标. 方法 对61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22例急性心肌梗死、1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20例稳定型心绞痛)及22例非冠心病患者(对照组)进行血清妊娠相关蛋白A、脂联素、C反应蛋白水平测定分析. 结果 血清妊娠相关蛋白A测定,对照组和稳定性心绞痛组均显著低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急性心肌梗死组(P<0.01);脂联素水平测定从高到低依次为对照组>稳定性心绞痛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急性心肌梗死组,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C反应蛋白水平测定从高到低依次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急性心肌梗死组>稳定性心绞痛组>对照组,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妊娠相关蛋白A与C反应蛋白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668,P<0.01),与脂联素呈显著负相关(R=-0.589,P<0.01);脂联素与与C反应蛋白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855,P<0.01). 结论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妊娠相关蛋白A水平明显升高,且与斑块不稳定性相关;妊娠相关蛋白A与脂联素可能共同作用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生过程.  相似文献   

14.
石金虎  方庆 《临床荟萃》2012,27(17):1473-1475
目的 研究普罗布考和阿托伐他汀联合用药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再狭窄的预防作用及其对炎症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准备行PCI治疗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联合组50例,予以普罗布考(1 000 mg/d)和阿托伐他汀(40 mg/d)联合治疗;单药组50例,予以阿托伐他汀40 mg/d)治疗.两组患者手术前4周开始服用,4周后行金属裸支架植入术.术后继续服用至24周.测定术前(0小时)、术后24小时、72小时、2周、4周、8周时hsCRP水平;24周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两组PCI后24小时、72小时、2周、4周、8周时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增高,分别为联合组(8.2±1.4) mg/L、(17.9±2.6) mg/L、(19.3±3.1) mg/L、(13.5±1.9) mg/L、(9.1±1.6) mg/L、(7.9±1.4) mg/L vs单药组(8.1±1.2) mg/L、(19.2±2.7) mg/L、(22.4±3.8) mg/L、(18.3±2.8) mg/L、(15.7±2.1) mg/L、(8.3±2.0) mg/L,与术前0小时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4周hsCRP水平逐渐下降并趋于稳定;联合组术后2周、4周的hsCRP水平显著低于单药组(P<0.05);两组术后8周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24周时联合组再狭窄率(19.4%)低于单药组(32.3%)(P<0.01).结论 PCI患者联合服用普罗布考、阿托伐他汀比单纯服用阿托伐他汀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15.
陈福生  曾维理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12):2229-2232
【目的】4g讨阿托伐他汀对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单核细胞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型受体γ(PPARγ)的影响。【方法】接受PCI的98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40mg(49例)和10mg(49例)每晚口服。于术前及术后24h,10d测定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单核细胞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型受体γ(PPARγ)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ELSA)检测:hs-CRP与PPARγ。【结果】①两组hs-CRP水平术后24h升高(均P〈0.01),术后10d低于术后24h(均P〈0.01),治疗组下降更显著,恢复到术前水平。②两组PPARγ水平术后24h升高(均P〈0.01),术后10d进一步升高(均P〈0.01),治疗组明高于对照组(P〈0.01)。③两组hs-CRP/PPAR7比值术后24h升高(均P〈0.01),术后10d下降(均P〈0.01),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1)。【结论】ACS患者PCI使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能促进hsCRP、hs—CRP/PPARγ下降和PPARγ水平升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动态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介入术前、术后血浆中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platelet glycoproteinⅡb/Ⅲa,GPⅡb/Ⅲa)、血小板膜糖蛋白Ⅵ(platelet glycoprotein Ⅵ,GPⅥ)浓度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将94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根据其临床表现、心电图、血生化检查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肌钙蛋白T(tro-ponin T,TnT)阳性ACS组(TnT+ACS组,n=35)、TnT阴性ACS组(TnT-ACS组,n=38)和冠状动脉正常组(n=21)。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3组患者在冠状动脉介入术前即刻、术后6 h和术后24 h时间点的GPⅡb/Ⅲa和GPⅥ的浓度。结果:TnT+ACS组与TnT-ACS组和冠状动脉正常组比较,各个时间点的GPⅡb/Ⅲa浓度均显著升高(P<0.05)。TnT-ACS组中术后6 h的GPⅡb/Ⅲa的浓度显著高于术前和术后24 h(P<0.05)。TnT+ACS组术前、术后6 h及术后24 h的GPⅥ浓度均比冠状动脉正常组显著升高(P<0.05)。TnT+ACS组术后6 h及术后24 h的GPⅥ浓度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结论:动态检测血浆中GPⅡb/Ⅲa、GPⅥ浓度的变化能反映ACS患者体内血小板的活化情况,GPⅡb/Ⅲa和GPⅥ的检测对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血栓形成的风险评估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与辅酶Q10联合应用对经皮冠脉介入(PCI)术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158例PCI患者随机分为A组(29例,阿托伐他汀10mg每晚一次联合辅酶Q1010mg每日3次口服,30d)和B组(29例,阿托伐他汀10mg每晚一次,30d),测定两组患者术前、术后24h及术后30 d hs-CRP的变化。[结果]术前、术后24h及术后30d,A组hs—CRP水平分别为(10.04±4.46)、(4.11±4.67)及(13.45±4.07)mg/L,B组则水平分别为(9.34±4.56)、(3.24±5.46)及(16.13±3.86)mg/L,两组患者PCI术后hs-CRP水平明显高于术前(P〈0.01);两组术后24h及术后30d比较,hs—CRP下降程度有显著差异性(P〈0.01);两组术后30d比较,A组hs-CRP水平较B组下降更明显,差异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I增加血清hs—CRP水平;阿托伐他汀与辅酶Q10联合应用能够增强其抗炎作用,有利于预防再狭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肿瘤坏死因子样凋亡微弱诱导剂(tumor necrosis factor-like weak inducer of apoptosis,TWEAK)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患者112例,其中脓毒症患者75例为感染性SIRS组,非感染性SIRS患者37例为非感染性SIRS组。感染性SIRS组又分为脓毒症组22例、严重脓毒症组32例和脓毒性休克组21例,检测各组血清TWEAK、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及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结果感染性SIRS组血清TWEAK与TNF-α水平明显高于非感染性SIRS组(P〈0.05),IL-6、CRP水平与非感染性SIR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血清TWEAK、TNF-α水平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脓毒症程度加重,血清TWEAK、TNF-α水平逐渐升高;4组血清CRP、IL-6水平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TWEAK水平在细菌、真菌及混合细菌真菌感染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TWEAK水平与感染病原菌无关,脓毒症患者TWEAK含量明显升高,可作为脓毒症患者的重要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9.
史晓静  陶贵周 《临床荟萃》2010,25(7):560-562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老年冠心痛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炎症因子及预后的影响,探讨阿托伐他汀抗心房颤动的可能机制.方法 将100例老年冠心痛合并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10 mg阿托伐他汀组(n=50)和20 mg阿托伐他汀组(n=50),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左心房内径(LAD)及心房利尿钠肤(ANP)的变化,同时记录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实性心律维持率及栓塞事件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两组hsCRP、IL-6、TNF-a、ANP水平及LAD内径均较治疗前降低,20mg组:hsCRP(4.10±1.85)mg/L vs (6.42±1.71)mg/L,IL-6(11.71±1.69)ng/L vs (14.61±2.47)ng/L,TNF-α(18.07±2.67)ng/L vs (22.32±3.51)ng/L,ANP(213.10±28.20)ng/L vs (352.10±58.71)ng/L,LAD(38.8±7.1)mm vs (50.2±8.7)mm(P<0.05),且20 mg阿托伐他汀组降低更明显(P<0.05);同时20 mg阿托伐他汀组较10 mg阿托伐他汀组窦性心律维持率高,栓塞事件发生率低(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能降低老年冠心痛合并心房颤动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同时能降低ANP水平及LAD内径,提高窦性心律维持率,降低栓塞事件发生率,且呈剂量依赖性,这可能是阿托伐他汀发挥抗心房颤动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