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 T主动脉血管成像中使用低剂量对比剂的可行性。方法60例主动脉血管成像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对比剂量80ml+生理盐水20ml冲洗;B组对比剂量70ml+生理盐水30ml冲洗;C组对比剂量60ml+生理盐水40ml冲洗。注射速率均为5ml/s ,扫描延迟时间采用自动触发技术。原始数据均传至工作站,进行图像重组,并测量升主动脉、T7及L2水平降主动脉、主动脉分叉处CT 值。由主治医师及副主任医师各一名共同阅片,对血管强化程度、主要分支血管显示清晰度进行评价。结果 A、B、C三组血管强化程度、主要分支血管显示清晰度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在64层螺旋CT主动脉血管成像中,应用低剂量对比剂60ml+生理盐水40ml冲洗,图像质量满意,可以满足临床诊断要求。  相似文献   

2.
对比剂注射方案优化组合在主动脉MSCTA中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相同碘浓度和注射流率、不同对比剂注射方案情况下,主动脉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的应用效果.资料与方法 将90例可疑主动脉病变患者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30例),在对比剂浓度300 mgI/ml、注射流率3 ml/s相同的情况下,分别采用不同的注射方案行主动脉MSCTA.A组:注射对比剂100 ml;B组:注射对比剂60 ml后用40 ml生理盐水冲刷;C组:注射对比剂85 ml.扫描延迟时间采用自动触发技术.测量升主动脉、T7及L2水平降主动脉、主动脉分叉处CT值;由两位影像诊断高级职称医师对血管强化程度、重组血管清晰度进行评价.结果 3种注射方案在升主动脉、T7及L2水平降主动脉、主动脉分叉处的平均强化程度分别为255 HU、240 HU、247 HU,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重组血管清晰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3.33%(84/90)清楚显示两侧肾动脉及分支,6.67%(6/90)显示两侧肾动脉及分支欠清楚.结论 应用对比剂60 ml注射+40ml生理盐水冲刷行主动脉MSCTA能够满足主动脉检查要求,减少了对比剂的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应用低剂量、高浓度对比剂腹部血管成像的可行性.方法:40例腹部CT血管成像(CTA)分为2组,A组:采用300 mg I/ml对比剂剂量为100 ml、生理盐水30 ml;B组:采用400 mg I/ml对比剂剂量为60 ml、生理盐水30 ml.注射流率均为4 ml/s.根据原始图像和最大强度投影(MIP)像,评价两组病例腹主动脉及其分支、肾动脉及其分支的显示程度;并测量动脉内对比剂的浓度.结果:两组病例均清晰显示腹主动脉、腹腔干、肝总动脉、脾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肾动脉及其分支;两组动脉内的对比剂浓度虽然均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但B组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肾动脉及其分支显示程度评分,B组明显优于A组,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多层螺旋CT腹部血管成像使用低剂量、高浓度对比剂可以满足临床需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体质量小于60kg的患者在主动脉CT造影中减少对比剂用量的可行性。方法:60例行主动脉CTA患者按体质量分为A、B组:A组体质量≥60kg,注射浓度370mgI/mL非离子型对比剂60mL后用40mL生理盐水冲洗,注射速率均为5mL/s;B组为60kg患者,注射同种对比剂,剂量按1mL/kg体质量计算,后用40mL生理盐水冲洗,注射速率均为5mL/s。扫描延迟时间采用自动触发技术,测量升主动脉、T7及L2水平降主动脉、主动脉分叉处CT值;各由1名高级和中级职称影像诊断医师对血管强化程度、重建血管清晰度进行评价,并由另一影像医师比较两者的评价是否存在差异。结果:A组在升主动脉、T7及L2水平降主动脉、主动脉分叉处测得平均CT值为383.19HU,B组为391.58HU,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和B组患者图像重建后血管清晰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不影响图像质量前提下,体质量小于60kg患者可以使用少于60mL剂量的对比剂行胸腹主动脉造影。  相似文献   

5.
周星  张常青  黄刚  王平  张文文 《放射学实践》2016,(11):1041-1046
目的:探讨光子双源CT Flash模式联合低浓度对比剂在肺动脉成像中的临床应用.方法:200例临床怀疑肺动脉栓塞的患者随机分为A、B、C、D四组,各组50例,对比剂注射方案:A组,40mL对比剂+40mL生理盐水,流率4.0 mL/s;B组,40 mL对比剂+40 mL生理盐水,流率4.0 mL/s;C组,40 mL对比剂+40 mL生理盐水,流率4.5 mL/s;D组,40 mL对比剂+40 mL生理盐水,流率5.0 mL/s.A组对比剂采用欧乃派克(350 mg I/mL),B、C、D对比剂采用威视派克(270 mg I/mL).分析比较各组图像质量、客观评价指标及辐射剂量、碘总量.结果:患者的一般资料及CTDlvol、DLP、E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其他三组相比,摄入的碘总量每位患者减少了3200mg.四组间主观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优良评分病例数最多(40例).4级肺动脉显示率B组98.4%,其他三组为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两组5、6级肺动脉显示率高于B、C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A组各支血管CT值、SNR、CNR高于B、C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右肺上叶动脉、下叶动脉噪声有差异(P<0.05).A、D两组各支血管CT值均大于250 HU,B组共有37支血管CT值<250 HU,C组病例共有10支血管CT值<250 HU(P<0.05).结论:光子双源CT Flash模式联合低浓度对比剂(270 mg I/mL),注射流率5.0 mL/s的扫描方案在肺动脉血管成像中可获得满意的图像质量,同时降低患者的碘对比剂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颈部血管CTA检查时,在保证图像质量满足诊断需求前提下的最佳对比剂注射方案。方法:选取我院行颈部血管CTA检查的患者96例,随机分为A、B、C 3组各32例。A组注射对比剂40 mL,生理盐水20 mL;B组注射对比剂50 mL,生理盐水20 mL;C组注射对比剂60 mL,生理盐水20 mL。每组先行平扫,注射对比剂后再扫描一次,将2次所得数据传至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由2名具有20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影像科诊断医师对图像进行主观评价,评价内容包括颈动脉成像质量、有无上腔静脉伪影干扰及有无颈静脉成像。对主动脉弓处CT值进行客观评价,将主客观评价数据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经Kappa检验,2名医师的评价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K>0.75)。3组图像质量评分、对比剂静脉伪影情况评价及造影后图像主动脉弓处CT值两两比较,A组与B组、A组与C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与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28层螺旋CT颈部血管CTA检查时,注射对比剂50 mL,生理盐水20 mL为最佳对比剂注射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碘浓度对比剂对MSCT腹部血管成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150例腹部CT血管成像受检者随机分成3组(每组50例),采用不同碘浓度的对比剂:300mgI/ml、320mgI/ml和370mgI/ml行MSCT扫描,根据原始图像和后处理重建图像,主要观察三组病例腹主动脉及其分支血管的显示程度,从而对图像质量进行评判。分别测量腹腔干水平、肾动脉水平、髂动脉分叉水平处腹主动脉CT值。结果 3组不同平面腹主动脉内对比剂浓度均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不同碘浓度对比剂显示腹主动脉、腹腔干、肝总动脉、肾动脉及分支能力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相同注射速率条件下多层螺旋CT腹部血管成像使用低浓度对比剂可以获得满意的CTA图像,同时减轻了对比剂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根据体重个体化对比剂注射方案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90例患者随机分成3组,每组30例,均使用双期对比荆注射。A组采用对比剂总量(75 ml)注射法;B组根据体重13 s对比剂注射法;C组根据体重16 s对比剂注射法。分别比较各组冠脉分支显示情况和评分,测量升主动脉根部、左心室...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的目的是确定CT血管成像生理盐水自动触发不同注射速率时对主动脉的强化作用。利用生理流动模型进行单层动态CT扫描,扫描时间为开始注射对比剂后0~50s。对比剂注射方式相同(150mL,注射速率5mL/s),以4个注射参数注射生理盐水:基础参数A,不使用自动触发的盐水注射;参数B、C和D,注射50mL生理盐水,注射速率分别为2.5、5、10mL/s。自动触发生理盐水注射速率为对比剂的2倍时,主动脉强化峰值较以对比剂的一半或与其相同的速率注射生理盐水时明显要高(P〈0.05)。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不同对比剂用量和注射流速情况下CT肺动脉成像(CTPA)的影像质量,探讨256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中对比剂应用的优化方案。方法 60例临床上怀疑肺动脉栓塞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和B组,对比剂用量和注射流速分别为:A组35ml对比剂+30ml生理盐水,注射流速5ml/s;B组25ml对比剂+30ml生理盐水,注射流速4.5ml/s。比较分析两组的肺动脉节段、上腔静脉、升主动脉的CT值以及肺动脉节段的影像质量。结果两组各肺动脉节段CT值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上腔静脉和升主动脉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肺动脉影像质量均可满足诊断要求。结论应用256层螺旋CT进行肺动脉成像时,较低的对比剂用量和相对较低的注射流速条件下,肺动脉显示良好,降低对比剂肾病的发生率,可以满足临床诊断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100kVp条件下应用碘克沙醇(270mgI/mL)行头颈部CTA检查的可行性。方法:连续40例行头颈部cTA检查的患者,根据检查方案分为A、B两组进行评价。A组:使用碘帕醇(370mgI/mL),管电压120kVp,噪声指数(NI)13,共20例;B组:使用碘克沙醇(270mgI/mL),管电压100kVp,NI 11,共20例。读取CT剂量报告中的容积剂量指数(CTDIv01),计算体型特异性剂量估计(SSDE)值。图像质量主观评价:采用双盲法由两位具有3年以上CT诊断经验的医师采用5分法进行评价。图像质量客观评价:测量并分析两组中主动脉、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及大脑中动脉的CT值和标准差(SD)。结果:A、B组中患者年龄[分别为(64.55±8.76)岁和(63.65±14.06)岁]和BMI[(23.92±2.23)和(23.56±2.20)kg/m^2]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间CTDIvol[分别为(33.39±2.53)和(26.76±1.03)mOy]和SSDE[分别为(66.27±4.01)和(53.58±2.06)mGy]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间主观评分(分别为4.20±0.62和4.10±0.55)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客观评价:两组间主动脉、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和大脑中动脉的CT值及SD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00kVp条件下、应用碘克沙醇(270mgI/mL)行头颈部CTA检查,在图像质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可降低辐射剂量并减少对比剂使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100kVp条件下碘克沙醇(270mgI/mL)应用于主动脉CTA检查的可行性。方法:临床疑诊主动脉病变而行主动脉CTA检查的连续21例患者,分为两组,分别采用不同的CT扫描方案:A组10例,采用管电压120kVp,对比剂为碘帕醇(370mgI/mL);B组共11例,采用管电压100kVP,对比剂为碘克沙醇(270mgI/mL)。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采用Mann-WhitneyU检验)来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CT辐射剂量、图像质量主、客观评价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和身体质量指数(BMI)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32、0.151和0.814)。两组的CT辐射剂量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接受碘的剂量明显低于A组,且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O.001)。两组图像主观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98)。图像的客观评分:两组的主动脉主干及其主要分支的CT值均〉300Hu,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CNR优于B组,2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2)。结论:使用100kVp、碘克沙醇(270mgI/mL)进行主动脉CTA检查可以满足临床诊断需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不同管电压及对比剂浓度在头颈部MS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MSCTDSA)检查中的可行性。方法:42例行MSCTDSA的患者平均分为A、B组,采用不同电压和不同浓度对比剂行平扫和增强扫描并记录数据,采用4分法对颅内动脉分支显示情况进行评价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组相比,平扫和增强扫描的CT容积剂量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射线剂量分别降低约53.7%、33.0%,上矢状窦强化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所测2组各目标血管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大脑中动脉分支显示情况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颈部MSCTDSA技术采用低电压及低浓度对比剂扫描方案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Flash大螺距模式下智能最佳管电压调节结合原始数据迭代重建技术在CT 胸主动脉成像中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方法:按扫描方式将患者分成A,B两组。A 组扫描参数采用大螺距模式,智能最佳 kVp 技术扫描,图像重建方式为迭代重建;B组扫描参数采用常规螺距,120 kVp 管电压,图像重建方式为滤波反投影法,比较两组客观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均无明显差别。客观图像质量A 组明显好于B组。胸主动脉3个位置CT值无统计学差异,但A组的SNR、CNR均明显高于B组,背景噪声A组低于B组。两组主观图像质量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两位医生的一致性分别为0.737、0.617和0.705。A组有效剂量要明显低于B组,降低了30%。结论:大螺距智能最佳管电压调节结合原始数据迭代重建技术CT胸主动脉成像不但有效的降低了辐射剂量,还同时提高了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5.
宋会军  王宏宇  侯志辉  吴言伶  韩磊  吕滨   《放射学实践》2012,27(11):1217-1220
目的:探讨房间隔缺损患者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的理想对比剂注射方案。方法:将连续90例拟行介入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中老年房间隔缺损患者,于术前行冠状动脉CTA检查,依据不同的对比剂注射方案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单期相注射方案(仅注射基础量对比剂,不注射生理盐水);B组:双期相注射方案(先注射基础量对比剂,后以40mL生理盐水冲洗);C组:三期相注射方案(先注射基础量对比剂,后注射30%生理盐水与对比剂的混合物30mL,最后注射40mL生理盐水冲洗)。基础量对比剂按1mL/kg计算,注射流率均为5.0mL/s。比较3组方案CTA图像上冠状动脉及左、右心系统的CT值及房间隔缺损的可评估性。结果:3组患者在平均年龄、体重及心率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各组患者冠状动脉、升主动脉及左心房、左心室的CT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各组右心房、右心室及肺动脉的CT值均数大于250HU;此外,B组对比剂用量明显低于其它2组(P〈0.05),房间隔缺损量化评分高于C组(P〈0.05)。结论:双期注射方案由于对比剂用量减少,利于房间隔缺损评估,因而是房间隔缺损患者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的理想的对比剂注射方案。  相似文献   

16.
RATIONALE AND OBJECTIVES: To establish the utility of multidetector computed tomography (CT) angiography using dual-head power injector in the diagnosis of aortic diseases. METHODS: In a prospective study, 151 patients with aortic diseases were examined by four-detector CT. Scanning was performed using bolus tracking technique. In all patients nonionic contrast was injected at the rate of 1.5 mL/sec. One hundred one patients were examined with dual-head power injector using 0.6 mL/kg contrast flushed by 30 mL of saline solution (group D). Fifty patients were examined with single-head power injector using 1.0 mL/kg contrast only (group S). We evaluated CT values at descending aorta, upper abdominal aorta, abdominal aortic bifurcation, and bilateral common femoral arteries. RESULTS: There were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CT values at descending aorta, upper abdominal aorta, abdominal aortic bifurcation, and right common femoral artery. At left common femoral artery, CT values in group D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group S with statistically difference (P < .05). In group D, about 40% dose reduction was achieved without reducing image qualities. CONCLUSION: Multidetector CT angiography using dual-head power injector was valuable for the contrast dose reduction of aortic diseases.  相似文献   

17.
周宇  刘建新  王霄英   《放射学实践》2014,(3):268-271
目的:研究120kVp条件下冠状动脉CTA(CCTA)检查中对比剂的个体化应用的效果。方法:回顾性搜集冠状动脉CTA检查中,个性化注射对比剂的连续患者的资料,共104例,与前期固定给药的连续患者资料进行比较。个性化给药组中,采用碘克沙醇(270mgI/mL),剂量1mL/kg;注射流率根据患者体重设定:%54kg为4.0mL/s,55~64妇为4.5mL/s,65~74蚝为5.0mL/s,〉75kg为5.5mL/S。固定给药组中,采用碘帕醇(370mgI/mL),总量为60mL,注射流率为4.5mL/s。两组病例的cT扫描方案相同。由有经验的影像医师对冠状动脉CTA图像进行主观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测量两组患者右冠状动脉、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左冠状动脉回旋支近段、中段、远段的CT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个性化给药组,平均体重为70.2妇,平均碘剂量为17.68gI/人;固定给药组,平均体重为67.6妇,平均碘剂量为22.2gI/人。两组病例,冠状动脉各节段图像质量均达到临床诊断要求。客观评估:两组病例,所有冠状动脉节段CT值均接近或〉300HU。结论:120kVp条件下,碘克沙醇(270mgI/mL)在CCTA检查中的个性化应用是可行的。此条件下,图像质量可达到临床诊断要求,同时降低对比剂用量,推荐用于肾功能损害高风险的人群。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时不同对比剂注射方案的特点。方法:冠状动脉CT成像患者297例,随机分为3组。A组,双时相组,97例,第1时相注射对比剂60~70ml;第2时相注射生理盐水20ml。B组,3时相组,又分B1组及B2组。B1组101例,第1时相注射对比剂40~50ml;第2时相对比剂与生理盐水按6∶4比例混合注射20~30ml;第3时相注射生理盐水20ml。B2组99例,第1时相及第3时相注射方案同B1组,第2时相对比剂与生理盐水混合比例为7∶3,注射20~30ml。注射速率4.5~5.0ml/s。评价内容包括冠状动脉成像质量、上腔静脉及右心室伪影、右心室壁及肺动脉显示情况,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3组间,冠状动脉成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上腔静脉及右心室伪影A组与B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伪影较明显。B1组与B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右心室壁评价A组最佳,与B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2组优于B1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肺动脉显示A组最佳,与B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中,B2组肺动脉显示率约63.64%,高于B1组。结论:3种注射方案均可提供良好的冠状动脉图像。双时相注射可较好显示右心室壁及肺动脉,但上腔静脉及右心室伪影较明显。6∶4比例的3时相注射上腔静脉及右心室伪影最小,但右心室壁显示较差,基本不能观察肺动脉。7∶3比例的3时相注射方案上腔静脉及右心室伪影小,可进行右心室评价,但肺动脉显影不可靠。可根据临床需求选择不同的注射方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按体质量分组且固定对比剂注射持续时长方案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符合入组条件的103例CT冠脉成像患者按体质量分为4组,A组≤55 kg、B组56~70 kg、C组71~85 kg、D组>85 kg。注射速率分别为4.0,4.5,5.0,5.5 mL/s,注射时长则固定为14 s,分别测量上腔静脉、升主根动脉部、左心室、右心室、右心房的CT值。结果 4组间上腔静脉、右心室和右心房的平均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升主动脉根部平均CT值低于A组,D组左心室平均CT值略低于A、B组(P<0.05)。结论在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中,采用按体质量分组、固定对比剂注射持续时长方案临床应用简便,能达到一致的冠状动脉强化程度,提高冠状动脉成像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