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内皮细胞是一种呈多边形厚度极薄的扁平状细胞,由其嵌合排列组成毛细血管、小动脉、动脉、静脉和淋巴管等血管结构的内表面,参与调节和维持血管通透性及物质交换的过程[1]。特殊情况下,完全分化的内皮细胞具有转化为其他类型细胞的可塑性,内皮细胞被生长因子刺激后发生形态功能变化,获得间充质样标志物,这一过程称为内皮-间充质转化(EndMT)[2]。机体在纤维化过程中,由成纤维细胞组成的纤维化组织不受控制地过度积累,同时分泌大量细胞外基质(ECM),  相似文献   

2.
3.
4.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存在于骨髓中的一群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新近研究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内微环境及体外细胞因子的作用下不仅能够分化为胰岛β样细胞,而且具有一定的β细胞分泌功能,能够降低血糖,克服了胰岛移植治疗糖尿病所面临的供体细胞缺乏和免疫排斥反应问题,从而为临床糖尿病细胞治疗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上皮-间充质转化(EMT)是近年细胞生物学领域的重大发现;在生理学方面,EMT可引起胚胎形成、伤口愈合和组织再生.在病理学方面,能引起组织纤维化、肿瘤发生、发展、转移及耐药性的形成.目前对于EMT的相关研究正成为临床和基础研究领域十分活跃的课题,对于众多疾病的防治具有深远影响.近期一些研究阐明了EMT关于某些疾病的发病基础机制及其主要的调节因子.将EMT机制作为靶向治疗的药物治疗方案可被应用于预防组织纤维化及抑制肿瘤进展方面.在消化系统领域,有许多关于EMT在胃肠道肿瘤、肝脏肿瘤、胰腺肿瘤及肝纤维化方面起到关键性作用的证据.然而,EMT会在不同疾病中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而且在许多特殊疾病中EMT的调节因子尚待证实.本文将对目前关于EMT在消化系统领域肿瘤及纤维化方面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间充质干细胞(MSCs)共培养对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诱导的ARPE-19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的影响。方法常规培养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系ARPE-19细胞并进行分组处理:正常组(CON组)常规培养不作处理;TGFβ1组给予5 ng/ml浓度的重组人TGFβ1诱导EMT;共培养组(MSCs组)在MSCs与ARPE-19共培养的基础上诱导EMT。利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检测各组EMT指标α-平滑肌肌动蛋白(SMA)、Vimentin、闭锁连接蛋白(ZO)-1及E-cadherin表达变化;利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TIMP)-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水平。结果 TGFβ1组ARPE-19细胞的增殖活性显著低于CON组,而MSCs组细胞增殖能力显著高于TGFβ1组。TGFβ1刺激可引起细胞内α-SMA与Vimentin蛋白与mRNA表达显著增高,ZO-1与E-cadherin蛋白与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MSCs共培养预处理能逆转TGFβ1诱导的EMT水平,降低α-SMA与Vimentin蛋白及mRNA表达,提高ZO-1与E-cadherin蛋白与mRNA表达水平。此外,TGFβ1组MMP-9、TIMP-1及MMP-9/TIMP-1水平均显著增加,而MSCs组能逆转TGFβ1刺激效应,显著降低MMP-9、TIMP-1及MMP-9/TIMP-1水平(P0.05)。结论 MSCs共培养能减轻TGFβ1诱导的ARPE-19细胞EMT水平,且对ARPE-19细胞增殖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7.
胃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着人类的身体健康。中国胃癌的早期诊断率低,大多数患者在诊断时已处于晚期,失去了根治性手术的治疗机会,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分子靶向药物逐渐成为新的治疗手段,c-间充质上皮转化蛋白也称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与胃癌的发生、发展、转移及预后有着密切的关系。根据公共卫生数据库(TCGA和CEO)分析,c-间充质上皮转化蛋白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是胃癌极具潜力的治疗性靶点,许多针对c-间充质上皮转化蛋白的靶向药物正在临床开发中,该文对c-间充质上皮转化蛋白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人真皮间充质干细胞(hDMSCS)对中老年增生性瘢痕形成早期成纤维细胞的防治机制。方法中老年增生性瘢痕患者12例,按瘢痕形成时间分为6个月组、1年组、2年组,每组各4例,术中留取瘢痕组织标本,分离瘢痕成纤维细胞。采用非接触Transwell共培养体系培养hDMSCS和瘢痕成纤维细胞21 d,瘢痕成纤维细胞用普通6孔板培养相同时间为对照,RT-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纤维化相关因子α-血管平滑肌肌动蛋白(SMA)、核心蛋白多糖(DCN)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hDMSCS经诱导成功向成脂、成软骨、成骨细胞分化,符合间充质干细胞最低鉴定标准。共培养21 d后,6个月组、1年组、2年组瘢痕成纤维细胞α-SMA、DCN mRNA及蛋白表达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增生性瘢痕形成早期(6个月组)α-SMA、DCN mRNA和蛋白变化最为明显。结论 hDMSCS可下调瘢痕成纤维细胞α-SMA mRNA和蛋白的表达,上调DCN mRNA和蛋白的表达,且对早期成纤维细胞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体外2%氧条件下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培养液对成年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胶原合成情况的影响。方法分离Wistar大鼠下肢骨获取MSCs进行培养,收集培养3、6、9、24h培养液,用其刺激成年Wistar大鼠的心肌成纤维细胞30h,采用MTT法和^3H-脯氨酸掺入法检测心肌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及胶原合成情况。结果经3、6、9h的MSCs条件培养液刺激后的心肌成纤维细胞^3H-脯氨酸掺入量与无血清对照组比较显著增加,分别增加23%(P〈0.01)、44%(P〈0.01)和31%(P〈0.01),而24h组与无血清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MSCs条件培养液刺激后的心肌成纤维细胞MTT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MSCs低氧条件培养液可以促进心肌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筛选糖尿病肾病(DN)小鼠模型中异常表达的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探索与间充质干细胞(MSC)干预可能的lncRNA是否对小鼠肾脏起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利用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来源的转录组测序(RNAseq)数据,对DN小鼠RNAseq数据与正常小鼠进行筛选,得到与DN相关的lncRNA并进行验证,得到上调前3名的lncRNA,选取变化最显著的lncRNA进行下一步实验。分离培养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mRTECs)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分组培养mRTECs[对照组、高糖(HG)组、HG+BMSC组],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检测各组mRTECs细胞增殖率,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mRTECs中胶原蛋白(collagen)Ⅰ、α-平滑肌肌动蛋白(SMA)、波形蛋白(vimentin)、E-钙黏蛋白(cadherin) mRNA表达。采用siRNA敲减mRTECs中lncRNA的表达,构建正确的pcDNA3.1(+)质粒扩大培养。分组培养mRTECs(对照组、NC组、lncRNA组;si-NC组、si-lncRNA组、HG组、HG+si-lncRNA组...  相似文献   

11.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血管内皮细胞的诱导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Cs)的体外培养及向血管内皮细胞的诱导分化结果。方法利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将HBMCs从人骨髓中分离出来,体外扩增。将培养至第3代的HBMCs加入含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培养基定向诱导,使其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用免疫细胞化学和流式细胞学方法检测诱导后的细胞表型。结果原代HBMCs培养3周后细胞呈梭形,诱导后第7天的细胞呈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第14天细胞大致呈"铺路石"样改变,细胞化学方法检测发现其CD31、CD34、vWF因子呈阳性,流式细胞仪测定CD31、vWF因子阳性细胞分别占87.5%、82.6%,CD31、vWF因子均阳性的细胞占71.2%。结论 HBMCs在VEGF、bFGF的诱导下向血管内皮细胞方向分化。  相似文献   

12.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存在于骨髓中的一群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新近研究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内微环境及体外细胞因子的作用下不仅能够分化为胰岛β样细胞,而且具有一定的β细胞分泌功能,能够降低血糖,克服了胰岛移植治疗糖尿病所面临的供体细胞缺乏和免疫排斥反应问题,从而为临床糖尿病细胞治疗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胶原蛋白XI(collagen type XI,COL11)是一种次要胶原,其主要生理功能是调节主要胶原纤维的直径.COL11A1编码前胶原XI A1和成熟胶原XI A1的α1链,通常存在于软骨中,它在肌肉骨骼性疾病中的致病作用已被证实.但作为肿瘤微环境的重要成分之一,COL11Al近年来引发越来越多的关注.研究表明,...  相似文献   

14.
以内皮前体细胞为代表的干细胞移植可促进血管新生、改善心肌灌注,但干细胞中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tiorcell,EPC)含量极低,一定程度上影响其疗效。本文旨在通过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 ensenchym al stem cell,MSC)在适当诱导条件下向EPC分化并进行体外扩增情况,为EPC移植进行基础研究。1材料和方法1.1材料3~5月龄日本大耳白兔10只(武汉大学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体质量2.0~2.5 kg,雌雄不限。特级胎牛血清和DMEM培养基(Hyc lone公司),Percoll分离液、内皮细胞添加剂(ECGS)、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兔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血管成形术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移植对损伤血管内皮修复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制作兔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模型48只,随机分成BMSC移植组(n=24)和对照组(n=24)。体外培养兔BMSC,流式细胞仪鉴定BMSC表面标志,DAPI标记后备用。球囊损伤颈动脉的即刻,BMSC移植组以107/kg的细胞数经颈外动脉移植到损伤动脉局部,对照组注射等量的PBS液。术前及细胞移植后3、7、14及28天采集外周血用ELISA法测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移植后7天取材观察DAPI标记BMSC的归巢。移植后14天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损伤血管组织的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CD31)的表达;移植后28天HE染色后测定损伤血管新生内膜面积、新生内膜面积/中膜面积及再狭窄率。结果 BMSC移植组在移植后各时间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移植后7天BMSC移植组损伤血管的内膜表面见DAPI标记的BMSC。移植后14天血管内膜有CD31的连续性表达,对照组没有表达。与对照组比较,移植后28天BMSC移植组血管新生内膜面积(0.092±0.009比0.189±0.007,P<...  相似文献   

16.
在特发性肺纤维化发病过程中.肌成纤维细胞是主要效应细胞,具有促进细胞外基质沉积、肺顺应性下降,肺组织结构破坏以及分泌多种炎性细胞因子的功能.因此,研究肌成纤维细胞的来源对于阐明特发性肺纤维化的发病机制以及寻求有效的分子治疗靶点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迄今为止,肌成纤维细胞的来源集中在3个方面:肺内的成纤维细胞、肺组织上皮细胞和骨髓源性细胞或纤维细胞.本文对近年来的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索二甲双胍在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大鼠肺动脉内皮间质转化中的作用.方法 60只SD(Sprague Dawley)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二甲双胍对照组、CTEPH组、二甲双胍低剂量组[50 mg/(kg? d)]、二甲双胍高剂量组[100 mg/(kg? d)].经颈静脉反复注入自体血栓柱制备...  相似文献   

18.
间充质干细胞是存在于成体多种器官的多能干细胞,具有多胚层分化能力.近年研究发现在体内体外特定微环境作用下,它可以分化为胰岛样细胞,分泌一定量的胰岛素,并且具有降血糖的功能.这一技术可以同时解决胰岛移植中供体紧缺及免疫排斥反应两大难题,为临床糖尿病细胞治疗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体外原代培养脐带基质间充质细胞(UMC)和人皮肤成纤维细胞(HSF)的方法。方法用Ⅳ型胶原蛋白酶、Ⅰ型脱氧核糖核酸酶和0.25%胰蛋白酶消化法原代分离培养UMC细胞,用组织块贴壁法原代分离培养HSF细胞,镜下观察细胞的培养过程和生长状态。结果脐带组织分离培养第3天,有少量UMC贴壁生长,细胞膜周围有折光性,形态类似于成纤维细胞;皮肤组织块贴壁培养第7天,有HSF爬出,呈长梭形、不规则三角形。随着细胞培养时间延长,UMC和HSF数量逐渐增多,细胞生长状态良好。结论应用酶消化法和组织块贴壁法可成功分离培养出UMC和HSF。  相似文献   

20.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种成体干细胞,是组织工程的重要种子细胞之一。它来源丰富,取材方便,不但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性质,还具有明显的可塑性特性。研究显示骨髓同充质干细胞可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本文就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性质、分离方法、可塑性及其在肾脏中的应用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