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颈动脉斑块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联合头颈部CTA在缺血性脑卒中(IS)颈动脉狭窄检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80例IS患者,以DSA检查并根据血管狭窄程度分为轻度组25例、中度组30例和重度组25例,采用CDFI联合头颈部CTA对3组患者进行检查,观察各组斑块长度、斑块厚度以及斑块数量,并对斑块总面积、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以及颈总动脉指数(CCA)、颈内动脉指数(ICA)、椎动脉指数(VA)进行比较。结果 经DSA检查显示共有102条狭窄血管,超声检查检出81条狭窄血管,CTA检出狭窄血管90条,超声检查联合CTA检出98条狭窄血管,中度组与重度组斑块总面积、IMT、斑块长度、斑块厚度、斑块数量、CCA、ICA、VA均高于轻度组,且重度组均高于中度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斑块CDFI与头颈部CTA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以及准确率均高于单一检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动脉斑块CDFI联合头颈部CTA对检查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狭窄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分析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SSS)的MSCTA、3D-CEMRA征象,提高对SSS的认识,评价2种方法的支架术前评估价值。方法:对38例临床诊断为SSS的影像资料(23例CTA,15例MRA)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7例(含2例动脉变异)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改变,1例为多发性大动脉炎。锁骨下动脉近侧段闭塞3例(处),重度狭窄18例(处),中度狭窄31处;23例CTA发现软斑块19处,混合斑块10处,钙化斑块1处,左侧斑块明显多于右侧,中度以上狭窄的斑块显示率为100%;3D-CEMRA采用自动减影未能明确斑块情况;2种方法均能准确测量狭窄长度、程度。结论:2种检查方法均很好显示锁骨下动脉狭窄部位、范围、程度及弓上颈部血管的整体情况。MSCTA及三维重建图像可为SSS血管内治疗提供更多详细、客观的信息;确诊SSS且需要临床治疗的患者应首选MSCTA作为术前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脑动脉狭窄的CTA和MRA及DSA对照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源统  罗敏  李阳  王晓阳  李永畴   《放射学实践》2009,24(3):255-259
目的:探讨CT血管成像(CTA)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对脑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52例临床拟诊为脑动脉硬化的患者均行颅脑CTA和31〉TOF-MRA检查,其中23例同时行DSA检查。分析不同影像方法对血管狭窄的显示情况及部位分布。结果:52例患者MRA共显示脑血管狭窄73处,其中Ⅰ~Ⅱ级17处,3处CTA显示相应部位无。狭窄;Ⅲ~Ⅳ级56处,6处CTA显示相应部位无狭窄,13处CTA显示相应部位为Ⅰ~Ⅱ级狭窄;4处MRA显示无狭窄而CTA显示狭窄。23例行DSA检查的患者,MRA诊断脑动脉狭窄42处,DSA诊断相应部位血管狭窄36处,MRA假阳性率为14.3%、过度诊断率为57.1%;CTA显示动脉狭窄37处,CTA假阳性率为2.7%,过度诊断率为29.7%。结论:CTA对脑动脉狭窄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及诊断符合率,能较真实地反映脑动脉狭窄情况;3D-TOF—MRA简便、无创,可作为筛选脑动脉狭窄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64排CT血管造影诊断颈动脉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价值及临床应用.方法 对60例TIA患者进行头颈部64排CT血管造影检查,采用血管减影成像技术,对比剂总量60~70 ml,注射流率4.5~5 ml/s;重建方法包括多层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曲面重建(CPR)及血管CT仿真内镜(CTVE)重建.15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 49行颈动脉超声(US)检查,2例行脑CT灌注成像(CTPI).结果 60例TIA患者中35例(58.3%)可见血管狭窄,其中轻度狭窄26处、中度狭窄8处、重度狭窄4处,血管闭塞3处.共发现斑块49块,其中钙化斑块21块,脂质斑块16块及混合斑块12块.斑块位于颈总动脉13块,动脉分叉22块,颈内动脉14块.30例狭窄患者与超声检查结果相比,对颈动脉狭窄程度判定一致的有26例.15例患者与DSA对照,CTA的敏感性为94.7%,特异性90.9%,准确性93.3%.结论 64排CT血管造影在评价颈动脉狭窄及粥样硬化斑块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颈部CT血管成像(CTA)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诊断及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3例诊断为脑缺血性疾病的患者行颈动脉CTA检查。所示结果与部分患者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对照。依据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试验(NASCET)、欧洲颈动脉外科试验(ECST)方法,中重度颈动脉狭窄者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术前、术后CTA测得的颈动脉狭窄处直径比较用配对t检验。结果:CTA观察颈动脉86支,其中轻度狭窄17支,中度狭窄23支,重度狭窄34支,闭塞2支;10支正常。发现斑块121处,其中软斑33处,纤维斑20处,纤维钙化斑53处,钙化斑15处。内膜剥脱术术后血管狭窄的改善情况:本组狭窄率为中重度的颈动脉共35例39支血管行内膜剥脱术,术前39支颈动脉狭窄段管腔内径平均为(6.02±0.44)mm,术后狭窄段管腔内径为(10.18±0.62)mm,t=34.1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颈部CTA是颈动脉狭窄术前诊断及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效果评价的有效手段,可作为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术后随访的首选影像方法。  相似文献   

6.
脑动脉狭窄是造成脑卒中的最主要原因,因此及时正确对脑动脉狭窄类病变做出诊断,就显得格外重要[1].本文选择了25例在我院接受诊断的脑动脉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CTA与DSA的检查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探讨头颈部CTA与DSA在脑动脉狭窄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诊断颈部动脉狭窄和粥样硬化斑块及其在血管腔内球囊扩张和支架置入术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对105例症状性颈部动脉硬化狭窄患者进行MSCTA检查,其中24例于MSCTA检查前后2周内进行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49例进行了彩色多普勒超声(CFDS)检查。MSCTA扫描横断面轴位图像应用三维重建技术作图像后处理,每段病变动脉的狭窄程度和成分比例由GEAW4.3工作站AVA软件自动测量。其中狭窄程度与DSA相比较,评价MSCTA自动测量血管诊断颈部动脉狭窄的准确性。粥样硬化斑块密度分析与CFDS相比较,评价MSCTA彩色编码技术分析成分比例的准确性。结果:以DSA为金标准,MSCTA影像判断颈部动脉硬化狭窄患者病变动脉≥70%狭窄的敏感性为96.4%,特异性为91.0%,阴性预测率为97.6%,阳性预测率为86.9%,准确性为93.1%。MSCTA检出的粥样硬化斑块图密度分析与CFDS的符合率为80.3%,其中诊断钙化斑块的敏感性为83.3%,特异性为98.2%,准确性为96.7%,阴性预测率为98.2%,阳性预测率为83.3%。结论:MSCTA影像判断颈部动脉硬化狭窄患者病变动脉≥70%狭窄以及诊断钙化斑块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有助于制订手术方案,选择介入材料及对术中病变部位栓子脱落危险性的评估。  相似文献   

8.
颈动脉增强对评价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AS)血管壁的强化特征,评价血管壁强化程度与斑块稳定性之间的关系.方法:148例临床疑为颈部血管狭窄的患者中61例行CTA、87例行CE-MRA检查,分析斑块的类型并测量邻近血管壁的强化程度以及管腔狭窄程度,评价管壁强化特征与斑块稳定性之间的关系.CTA组部分患者与DSA对照.结果:CTA组:狭窄血管74支,轻度狭窄34支,中度狭窄24支,重度狭窄19支,3支完全闭塞;软斑块32块,硬斑块25块,溃疡斑6块,软斑块处血管壁强化明显高于硬斑块,部分患者与DSA比较,二种检查方法对血管狭窄的显示无显著性差异.CE-MRA组:狭窄血管79支,轻度狭窄28支,中度狭窄33支,重度狭窄13支,5支完全闭塞;软斑块28块,硬斑块49块,血栓2块,软斑块处血管壁强化明显高于硬斑块.结论:CTA和CE-MRA在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方面各有优势,能够为临床预测缺血性脑卒中提供非常可靠准确的信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对糖尿病性脑梗死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54例合并有糖尿病的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并按1:1比例选取同期收治54例未合并有糖尿病的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行CTA检查,观察两组患者脑梗死类型、动脉血管狭窄程度以及颅内及颅外血管狭窄或闭塞分布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多发性脑梗死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头颈部动脉、颅内动脉及侧支循环狭窄程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颈内动脉颅段、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及头臂动脉、颈总动脉分叉部及颈内动脉颅外段血管狭窄或闭塞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观察组大脑后动脉(PCA)、椎动脉颅内段、基底动脉及椎动脉颅外段血管狭窄或闭塞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头颈部血管钙化斑块及混合斑块占比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动脉血管狭窄程度更为严重,动脉狭窄部位多位于后循环,并以钙化斑块及混合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双源C T在下肢动脉阻塞性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76例下肢动脉阻塞性疾病患者采用下肢动脉血管成像(CTA)检查,在CT 检查后1~2天内26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将下肢血管分成12段,并将每个动脉狭窄程度分为5级:正常(无狭窄),轻度狭窄(狭窄程度<50%):中度狭窄(狭窄程度50%~74%);重度狭窄(狭窄程度75%~99%);闭塞(完全闭塞)。对比CTA和DSA检查结果。结果在76例下肢动脉阻塞性疾病患者中26例患者接受DSA检查,其中行双下肢检查8例,单侧检查18例,将CTA检查结果与DSA进行一致性分析显示К=0.887,К值分析结果表明CTA与DSA在检测下肢动脉阻塞性疾病方面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双源CT在诊断下肢动脉阻塞性疾病方面与DSA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可以作为下肢动脉阻塞性疾病诊断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CE-MRA)在颈部动脉血管狭窄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3例临床拟诊颈部动脉血管狭窄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患者行颈部3D CE-MRA。将两种方法检查结果进行相关性比较。结果 23例患者共230个节段血管,3D CE-MRA显示了227个节段,共诊断出74处(32.6%)狭窄,其中28处轻度狭窄,22处中度狭窄,20处重度狭窄,4处闭塞;DSA共显示了230个节段的血管,共诊断出69处(30.4%)血管狭窄,其中24处轻度狭窄,23处中度狭窄,19处重度狭窄,3处闭塞。与DSA相比,3DCE-MRA对颈部动脉轻度、中度、重度狭窄及动脉闭塞的显示敏感性均为100%,特异性分别为85.71%、90.91%、90%和75%,两种检查方法对颈部动脉狭窄程度的判断有良好的一致性(κ=0.921,P=0.000)。结论 3.0T 3DCE-MRA能够可靠的评价颈部动脉狭窄性病变,基本可以替代DSA检查。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与DSA对照,探讨透视触发3DCE MRA在颈部动脉狭窄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经DSA确诊的颈部动脉狭窄患者的3DCE MRA影像资料,以血管狭窄部位、数目及程度等作为分析指标,由两位放射科医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60例患者中3DCE MRA共发现狭窄血管126处,其中轻度49处,中度41处,重度29处,闭塞7处。DSA诊断相应部位血管狭窄124处,其中轻度狭窄49处、中度狭窄40处、重度狭窄29处、闭塞6处;3DCE MRA与DSA对颈部动脉狭窄的诊断结果的一致性较好。结论 透视触发3DCE MRA能够清晰显示颈部动脉狭窄性病变情况,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可基本替代诊断性DSA。  相似文献   

13.
多层螺旋CT颈动脉血管成像技术与临床应用初步探讨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分析颈血管疾病多层螺旋CT(multislicespiralCT,MSCT)影像学特征,并初步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组研究共搜集80例行颈动脉血管成像检查的患者,其中15例同时行DSA检查。分析MSCTA图像质量;比较同1例患者的CTA及DSA结果,评价SCTA诊断颈动脉狭窄的准确性。比较几种CTA后处理方法对管壁钙化显示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15例共计60支颈/椎动脉与同期DSA结果进行对照。MSCTA诊断颈/椎动脉狭窄的敏感度89.5%,特异度92.7%,阴性预测值95%,Kappa值0.81。同时,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重建(VR)等技术能较好显示颈脉动脉管壁钙化情况,较易获得满意图像质量。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颈部血管疾病的方法,有望作为诊断此类疾病的首选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4.
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诊断颅颈部血管病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用于颅颈部血管成像的技术操作要点,分析影响成像质量的因素,评价64层螺旋CT无创性颅颈部血管造影在诊断颅颈部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进行了CTA检查的50例怀疑颅颈部血管疾病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DSA及手术结果为金标准,评价CTA在颅颈部血管病变的诊断敏感性与准确性。结果:64层螺旋CT利用CTA显示动脉280节段,其中动脉狭窄235节段。与DSA或手术结果比较,符合的有260节段,不符合有20节段,不相符处主要表现在动脉狭窄的评估方面。CTA显示正常37节段,与DSA比较,符合31节段,不符合6节段。在所有检查结果中,以DSA或手术结果为金标准,经计算,其敏感性为97.4%。采用X^2检验统计学分析,CTA检查结果与DSA或手术结果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64层螺旋CT颅颈部CTA成像无创、经济,简单易行,既能显示管腔又能显示管壁情况,弥补了DSA的不足。在颅颈部血管病变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可作为一种有效的无创性检测手段广泛用于颅颈部血管疾病的筛查、诊断和随访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根据螺旋CT血管造影(CTA)情况,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外血管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成分和动脉管腔狭窄程度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选择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45例,经头颈部螺旋CT血管造影(CTA),分析脑动脉管腔狭窄程度及动脉粥样斑块的性质、成分。结果45例患者中,CTA检出各种斑块(钙化斑、软斑、混合斑)33例(73.3%),22例(48.8%)有动脉狭窄,血管闭塞5例。颅外动脉狭窄最常见的部位是颈内动脉起始部,颅内动脉狭窄最常见的部位是大脑中动脉M1段。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颅内外动脉斑块发生率均较高,动脉粥样硬化致血管狭窄前循环发生率高于后循环,Ⅲ、Ⅳ级狭窄动脉相应供血区域大多出现缺血病灶,头颈动脉多层CTA可以准确评价颅内外动脉的病变情况,对脑卒中的二级预防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MRI和CT血管造影(CTA)在诊断颈动脉狭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行颈动脉狭窄检查的76例(共158处血管)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均具有MRI、CT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结果 MRI颈动脉狭窄部位检出率为93.42%,且另发现4支血管具不稳定纤维帽,2支血管内出血;CTA检出率为98.68%,且另确定21处脂质斑块、17处混合斑块、39处钙化斑块,但MRI、CTA在狭窄部位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颈动脉狭窄符合度为92.41%,CTA为94.3%,MRI及CTA狭窄程度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检查效能比较,MRI的准确度、特异度、敏感度分别为0.829、93.03%、92.78%、90.32%,CTA分别为94.03%、94.85%、91.92%,MRI、CTA检查效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价值比较,MRI、CTA诊断效能均较高,曲线下面积(ACU)ACU分别为0.915、0.933,2者联合检查ACU进一步提高,为0.995。结论 MRI、CTA在颈动脉狭窄部位及狭窄程度上具有较高检出率。  相似文献   

17.
颈部MSCTA:8层螺旋CT扫描与重建方法探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颈部CTA扫描技术条件、图像重建方法,评价CTA对颈部血管狭窄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8层螺旋CT颈部CTA检查22例,其中14例做了颈部DSA检查,CTA检查后在工作站经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及高级血管分析(AVA)重建血管,分析不同重建方法对颈部血管显示的能力。结果:CTA显示正常血管43支,狭窄血管45支,其中14例与DSA对照,经统计学分析二者对颈部血管狭窄的显示差异无显著性意义,AVA软件能清晰显示血管狭窄及椎动脉和周围骨质的关系,准确显示狭窄段,自动计算狭窄程度。结论:多层螺旋CT的颈部CTA检查可做为颈部动脉狭窄性病变筛选的首选检查方法,AVA软件使CTA对迂曲、与骨质关系密切的血管狭窄的分析更准确。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DSA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5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行颅脑CT和/(或)MRI平扫、头颈CTA和/(或)MRA,颈部、脑血管超声及DSA,170例发现不同程度脑梗死。163例无脑出血、脑梗死等脑血管疾病病史;22例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结果:185例中,颈动脉、椎动脉和/(或)颅内动脉存在不同程度狭窄者156例,轻度、中度、重度狭窄及闭塞分别51例、53例、32例、20例,其中颈总、颈内动脉狭窄分别为8例、41例,椎动脉狭窄52例,大脑中动脉、前动脉、后动脉狭窄分别为19例、24例、12例,43例颅内外血管2处以上存在狭窄,25例并可见大小不同的粥样硬化斑块形成。38例重度动脉狭窄和闭塞患者行支架成形术,术后供血动脉直径恢复正常。29例DSA检查阴性,颅内外血管均不存在狭窄。结论:DSA能够能准确判断颅内外血管狭窄的位置,评估狭窄的程度,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析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检测中,使用头颈部CT血管造影(CTA)、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研究样本确定为本院2018年12月到2020年8月接受的疑似颈动脉狭窄的80例脑梗死患者,基于临床检查方式的预约与分配,将其中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验结果数据录入彩色多普勒超声组、头颈部CTA检测数...  相似文献   

20.
大范围颈动脉MDCTA与DSA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目的 通过比较MDCTA与DSA对颈动脉病变的诊断差异以期评价MDCTA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 (1)搜集经颈动脉DSA和MDCTA检查的临床病例19例。(2)随机选择实验动物猪10头,通过导丝损伤和外科手术建立猪颈动脉血管腔内、腔外狭窄模型,行DSA和MDCTA造影对照。根据国外采用的分类方法并结合血管外科手术与否的判断标准,以50%为界将狭窄程度分成两组,分别评价MDCTA诊断价值。数据分析采用诊断实验评价。结果 DSA检查正常13例中,MDCTA正常12例,1例误诊为轻度狭窄。狭窄血管56处,MDCTA漏诊3处。MDCTA对颈动脉狭窄程度的判断与DSA有很好的相关性,敏感性为94.6%,特异性为92.3%,准确性94.2%,阳性预测值为98.2%,阴性预测值为80.0%。其中,狭窄在50%以下者37处,CTA漏诊3处,敏感性为91.9%;狭窄超过50%者19处,MDCTA无漏诊,敏感性为100%。MDCTA显示病灶不规则内表面4例,斑块溃疡3例,均经病理标本证实,而DSA显示不规则2例,溃疡1例。结论 颈动脉MDCTA可以取代诊断用途的DSA。在显示血管狭窄的形态、斑块表面不规则、斑块溃疡以及重度狭窄后血管等方面,大范围颈动脉MDCTA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