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西宁地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与动脉脉搏波速度(ba PWV)的相关性研究。方法:应用全自动动脉硬化检测仪测定1 5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ba PWV,并对其心血管危险因素进行分层,比较不同心血管危险因素分层与脉搏波速度关系。结果:原发性高血压伴有一种以上心血管危险因素患者的ba PWV显著高于单纯高血压患者(1 650.4±138.6)cm/s比(1 580.2±160.5)cm/s,P<0.01。结论:存在一种或一种以上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ba PWV值明显高于无危险因素的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对ba PWV的影响可能较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氯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对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内皮功能及血管弹性的影响.方法 65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按照随机信封法分为3组:氯沙坦组,50 mg/d;阿托伐他汀组,20 mg/d;联合治疗组,氯沙坦50 mg/d+阿托伐他汀20 mg/d.观察治疗6个月后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FMD)和肱-踝动脉脉搏波速度(baPWV)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6个月后,联合治疗组FMD为(10.61±0.52),与氯沙坦组(7.28±0.59)或阿托伐他汀组(6.87±0.6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baPWV为(8.56±0.44) cm/s,与氯沙坦组(10.8±0.62) cm/s或阿托伐他汀组(11.2±0.41) cm/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氯沙坦和阿托伐他汀联合使用有助于进一步改善DN血管内皮功能及动脉血管的弹性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经常参加体育运动对老年人心血管功能及血液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各30例经常参加有氧运动的高原地区(海拔≥2 600m)健康老年人和缺乏运动的健康老年人.记录24小时动态心电图的心率变异(HRV),应用动脉脉搏波速度(PWV)自动测量肱动脉-踝动脉(baPWV)和踝臂指数(ABI).安静状态血压、心...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老年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与股总动脉超声参数IMT、AC、β、Ep相关性,分析影响因素.方法 以141例老年人为对象,检测空腹GLU、TC、TG、LDL等生化指标;采用动脉硬化检测仪、高分辨率超声检测baPWV和股总动脉中膜厚度(IMT)、舒张期内径(Dd)及收缩期内径(Ds),计算超声检测参数顺应性(AC)、僵硬度(β)、弹性系数(Ep),分析baPWV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baPWV与β、Ep、IMT正相关(P<0.01,r分别为0.41、0.43和0.48),与AC负相关(P<0.01,r=-0.31).随年龄、TC、LDL和收缩压增高,IMT增厚(P<0.05);血糖、血压异常和饮酒者的β、Ep增大,AC下降,血压及饮酒对β、Ep有显著影响(P<0.05).baPWV受年龄、吸烟、饮酒、血压、GLU、TC及LDL影响显著(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收缩压及饮酒为baPWV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老年人baPWV与IMT、AC、β、Ep具有相关性;年龄、收缩压及饮酒为baPWV主要影响因素;影响β、Ep因素包括血糖、血压异常和饮酒;年龄、TC、LDL和收缩压增高是IMT的重要影响因素;动脉硬化检测仪与超声检测相结合,对提高动脉硬化检测准确性、综合判断影响因素更具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脉搏波传导时间监测系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设计一个可以在作业条件下无创连续监测脉搏波传导时间(PWTT)的系统。方法运用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设计的心电和脉搏波无线传感器组成整个监测系统,同步测量头部颞浅动脉脉搏波信号和体表心电信号,并且计算脉搏波传导时间。结果心电和脉搏波无线传感器体积小,且采用纽扣电池供电,彼此之间的时间同步精度小于1ms。计算出的脉搏波传导时间随缓慢深呼吸而相应变化。结论由具有体积小、功耗低和时间同步精度高等特点的心电和脉搏波无线传感器组成的监测系统能够在作业条件下无创连续监测脉搏波传导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飞行人员早期动脉硬化情况,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检测134例住院飞行人员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rachial-ankle pulse wave velocity,baPWV)、踝臂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并与动脉硬化相关危险因素指标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歼击机与强击机组baPWV增高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机种组(P<0.05)。baPWV正常组与baPWV升高组间吸烟、年龄、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收缩压及舒张压差异显著(P<0.05);颈动脉正常组与颈动脉硬化组间甘油三酯、收缩压及舒张压差异显著(P<0.05)。将baPWV升高与相关临床危险因素间进行多因素相关分析显示,吸烟、高血糖、高胆固醇及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收缩压和舒张压升高是动脉僵硬度增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将颈动脉硬化与相关临床危险因素间进行多因素相关分析显示,收缩压升高是动脉僵硬度增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飞行人员中有一定的动脉硬化发生率。吸烟、高血糖、高胆固醇及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尤其是血压升高对飞行人员动脉硬化发病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应用超声多种检测技术,全面评估2型糖尿病(T2DM)血瘀证患者的动脉功能状态,初步探讨T2DM血瘀证患者早期动脉功能改变的特点及超声在糖尿病血瘀证早期动脉病变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颈动脉内-中膜无增厚、无斑块的T2DM血瘀证患者30例,非血瘀证患者30例。应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ET)、动脉硬化检测技术(PWV/ABI)及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检测(FMD)等技术,检测入选病例的各项指标,分析糖尿病血瘀证与非血瘀证患者动脉功能改变的特点及超声在评价T2DM血瘀证早期动脉功能减退中的价值。结果:①血瘀证组与非血瘀证组的年龄、性别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瘀证组的病程长于非血瘀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血瘀证组的肱动脉内径变化绝对值、内径扩张百分率均较非血瘀证组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血瘀证组的应变弹性指数(EP)、硬化参数(β)、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值大于非血瘀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顺应性(AC)值小于非血瘀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增大指数(AI)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血瘀证组的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值大于非血瘀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踝臂血压指数(ABI)值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①T2DM血瘀证组的病程明显长于非血瘀证组,提示糖尿病病程越长越容易发生血瘀证。②T2DM血瘀证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弹性功能均有损害,血管功能低于非血瘀证患者,提示血瘀证患者更易发生血管病变。③超声可用于评价T2DM不同中医证型患者的动脉功能状态,可以为T2DM的中医分型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出一种同步采集肱动脉脉搏波信号和指尖脉搏波信号无创检测桡动脉脉搏波速度的新方法.方法:用二次函数对起跳点波段按最小二乘法原理逼近计算出脉搏波先后传播到肱动脉和指尖这段距离的时间.结果:大量的病例分析和临床测试表明:脉搏波传导速度与年龄的正相关性为r=0.46,与脉压的正相关性为r=0.622.该算法能够解决波谷...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脉搏波传导速度与颈动脉内膜厚度的关系.方法 以2012年1月~2012年12月本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65例为急性心肌梗死组,以同期非冠心病患者170例为对照组.在所有患者病情稳定后,接受脉搏波传导速度及颈动脉超声检测,研究两者的相关性.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组脉搏波传导速度为(1558±348)cm/s,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为(1.18±0.26)mm;对照组分别为(1247±284)cm/s和(0.78±0.23)mm,均明显低于急性心肌梗死组.急性心肌梗死组脉搏波传导速度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明显正相关,而对照组两者无相关性.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脉搏波传导速度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较正常组高,两者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使用磁共振脉搏波传导速度法(PWV)评估主动脉缩窄(CoA)术后主动脉顺应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CoA术后患儿心脏磁共振,使用MRI相位对比序列测量并计算主动脉PWV,同时期行超声心动图测量双侧心室功能及心肌厚度.另选取年龄、性别匹配的22例健康儿童组成对照组测量主动脉PWV.结果 研究组平均PWV明显高于对照组[(4.42±3.02)m/s vs(2.73±0.76)m/s,P=0.02].在研究组中,吻合口中度狭窄患儿PWV值最高,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发现,取PWV为3.37 m/s时,区分轻、中度吻合口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最高.左侧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收缩末期容积、射血分数及左室壁厚度与PWV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CoA术后患儿PWV升高,中度吻合口狭窄患儿存在较显著主动脉重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中心动脉压(CAP)与肱一踝脉搏波速度(baPWV)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患者100例,按冠心病诊断标准分为冠心病组65例,非冠心病组35例。记录血管造影过程中检测到的升主动脉压力作为CAP,并采用全自动动脉硬化检测仪测定baPWV。结果①冠心病组较非冠心病组CSP、baPWV、TC、LDL—C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O.05)。②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CSP、CDP、FBG和LDL—C是baPWV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冠心病患者CAP升高,进~步促进了主动脉管壁弹性下降,中心动脉僵硬度增高,而年龄、中心动脉压、FBG、LDL—C是影响动脉僵硬度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种无创检测指标与老年冠心病(CHD)的相关性。方法:64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单支组及多支组,32名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组,检测并分析血液各生物化学指标及动脉硬度指标。结果:CHD患者NO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内皮素-1(ET-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多支组ET-1水平显著高于单支组(P〈0.05)。各组间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HD患者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多支组baPWV显著高于单支组(P〈0.05)。CHD发病风险与ET-1、baPWV呈显著相关性(P〈0.05),而与血NO水平、hs-CRP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老年人冠状动脉内皮功能受损和动脉弹性降低与CHD发生密切相关,ET-1和baPWV可作为预测老年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采用64-MDCT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升主动脉弹性的相关性。方法:病变组搜集120例冠状动脉狭窄患者,所有患者同时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和常规造影,对每支血管病变按狭窄程度分组、评价,并计算Gensini积分。CTA原始数据间隔5%R-R间期在0%~95%R-R间期重组图像,然后在主动脉窦上方约25mm层面采用MATLAB图像分割软件,分别测量各重建期相主动脉的横断面积。受检者完成CT扫描前后由专人常规测量血压。弹性值D[Pa-1]的计算公式为:D=ΔA/(A0.ΔP),ΔA代表管腔最大与最小面积的差值,A0代表心动周期内最小管腔面积,ΔP代表脉压差。选取经CTA证实冠状动脉无狭窄的健康志愿者25例为对照组,在CT检查前后一周内采用M型超声测量升主动脉的直径变化,并将计算的弹性值与CTA测得的弹性值进行比较。结果:64-MDCT与超声测量的主动脉弹性值间有极好的一致性(组内相关系数ICC=0.98,P<0.001)。正常对照组与病变组间弹性D值及PW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冠状动脉狭窄的Gensini积分与弹性D值呈显著负相关(r=-0.83,P<0.01),与脉搏波速度(PWV)呈显著正相关(r=0.83、P<0.01)。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随主动脉弹性D值的增加而递减,随PWV值的增加而递增。冠状动脉不同狭窄程度组间D值、PWV值、Gensini积分的均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D=79.29,FPWV=119.11,FG=128.07,P=0.00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主动脉弹性D是冠心病的独立影响因子。结论:64-MDCT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同时,可以客观评价升主动脉的弹性,升主动脉弹性的定量评价有助于检测亚临床冠状动脉血管病变及预测冠心病。  相似文献   

14.
李燕  闫焱  董静 《西南国防医药》2014,(10):1097-1100
目的探讨药物治疗对高血压患者臂踝脉搏波传导速率(baPWV)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12月在我院健康体检并确诊为高血压的患者129例,根据用药情况分为安博维组(34例)、代文组(25例)、络活喜组(29例)、洛汀新组(23例)和未用药组(18例),比较5组心率、血压、脉压差和baPWV的差异。结果使用降压药的高血压患者,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和baPWV与未用药患者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心率则无统计学差异。药物治疗的4组收缩压、舒张压和脉压无统计学差异(P〉0.05)。安博维组、代文组、络活喜组、洛汀新组和未用药组的baPWV分别为(1566.2±335.0)、(1589.8±288.6)、(1519.5±198.4)、(1702.3±517.5)和(1858.1±341.3)cm/s,组间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4种降压药物均可以有效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然而其改善动脉弹性功能效果不同,其中络活喜的改善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卒中高危人群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采用对照研究,对180例脑卒中高危人群(观察组)和71例健康人群(对照组)进行视网膜中央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检测视网膜中央动脉的血流频谱,测量收缩期最大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和血流阻力指数(RI)。结果:观察组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峰值流速及舒张末期流速较对照组明显缓慢,阻力指数明显增加。观察组和对照组视网膜中央动脉PSV分别为(10.97土1.93)和(12.50士1.21)cm/s,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的EDV分别为(3.65士0.93)和(5.26士1.01)cm/s,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的R1分别为0.67士0.07和0.58士0.06,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01)。结论:超声多谱勒血流显像可发现脑卒中高危人群视网膜中央动脉发生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可为脑卒中患者早期干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桥式交叉血管吻合游离皮瓣移手术方法改进与临床应用结果。方法:应用改进的桥式交叉血管吻合游离背阔肌皮瓣或穿支皮瓣移植方法修复8例(男6,女2)小腿软组织缺损。患者年龄20~49岁(平均33岁),软组织缺损范围9cm×20cm~11cm×32cm。血管蒂行中厚网状游离植皮修复。结果:术后皮瓣全瓣成活,随访6月~4年(平均2.7年),没有发现明显的供区功能障碍。健侧小腿经临床观察与Doppler检查,胫后动脉通畅,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结论:改进的手术方法具有血管解剖恒定,血管蒂长以及血管吻合操作容易等优点,不损伤健侧小腿胫后动脉,降低了对供区的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