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PCNA反义寡核苷酸抑制膀胱癌细胞BIU-87体外增殖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检测脂质体介导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反义寡核苷酸抑制人膀胱癌细胞BIU87体外增殖活性效果。方法采用细胞计数及MTT比色法评价反义寡核苷酸对BIU87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应用免疫组化法(SABC法)检测PCNA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脂质体介导PCNA反义寡核苷酸组与对照组比较,BIU87细胞增殖活性受到明显抑制(P<0.05),12小时后可完全抑制PCNA蛋白表达,24、36小时后仍有极显著的抑制作用(P<0.01);脂质体介导反义寡核苷酸组与单纯反义寡核苷酸组比较,前者抑制作用提高50倍以上;脂质体介导正义寡核苷酸组、单纯脂质体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此抑制作用(P>0.05)。结论脂质体介导PCNA反义寡核苷酸可抑制人膀胱癌细胞BIU87体外增殖活性。应用反义技术封闭PCNA基因、抑制PCNA蛋白表达,为膀胱癌的基因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探索。  相似文献   

2.
PCNA反义cDNA基因转导抑制人膀胱癌细胞增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基因反义cDNA对人膀胱癌细胞体外增殖活性的抑制作用。方法 构建PCNA反义cDNA真核表达载体并转染膀胱癌DJ细胞,通过细胞生长曲线、MTT比色分析、H^3-TdR掺入法检测癌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仪(FCM)分析细胞周期时相变化,SABC免疫组化观察癌细胞PCNA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PCNA反义cDNA导入后,膀胱癌DJ细胞生长速率显著减慢(P<0.01),增殖活性抑制率59.02%(P<0.05),DNA合成速率降低52.31%(P<0.01),S期细胞减少,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PCNA蛋白表达显著减弱(P<0.05),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PCNA反义cDNA基因转导能有效抑制膀胱癌细胞的PCNA蛋白表达及体外增殖活性,为肿瘤基因治疗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PCNA反义寡核苷酸抑制人肝癌细胞体外增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反义寡核苷酸对人肝癌细胞株体外增殖的影响及生物学特性的改变,方法 MTT法,集落形成试验观察PCNA反义寡核苷酸对人肝癌细胞的生长抑制,免疫组化技术检测PCNA的蛋白表达,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变化。结果 PCNA反义核酸作用后的肝癌细胞生长明显受到抑制,抑制效应于作用后48h最为明显,并于72h后逐渐减弱,集落形成率明显下降,PCNA蛋白表达明显下降,细胞周期中S期细胞数明显减少。结论 PCNA反义寡核苷酸能显著抑制人肝癌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脂质体介导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根据PCNA cDNA序列设计合成与PCNAmRNA AUG起始密码子后的18位碱基序列互补的PCN反义寡核苷酸,脂质体介导转染人肝癌细胞析,通过细胞生长曲线测定,MTT比色法检测PCNA反义寡核苷酸对人肝癌细胞的生长抑制率,比较阳离子脂质体介导转染法与直接转染法的区别。结果 PCNA反义寡核苷酸作用后的肝癌细胞、生长明显受到抑制。应用阳离子脂质体介导转染能显著提高PCNA反义寡核苷酸的抑增殖效应。结论 利用阳离子脂质体介导转染PCNA反义寡核苷酸能显著提高对人肝癌细胞增殖的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反义寡核苷酸(ASO)对人不同恶性肿瘤细胞体外生长的影响。方法:PCNA—ASO在脂质体(1ipofectin)介导下转染膀胱癌EJ细胞、结肠癌HCT—8细胞、肺癌GLC—82细胞及恶性胶质瘤BT—325细胞,运用细胞计数、MTT、流式细胞术、克隆形成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其抗瘤活性及机制。结果:PCNA—ASO对上述4种肿瘤细胞的体外生长均有明显抑制作用;不同细胞敏感性差异较大,其中以GLC—82细胞最敏感,HCT—8细胞最不敏感;4种细胞生长均受阻于Gl期。结论:PCNA在恶性肿瘤细胞的增殖中是必需的。PCNA—ASO体外对不同肿瘤细胞具有抗瘤活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探讨基因治疗膀脱癌的新途径,使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反义寡聚核苷酸(ASODN)作用于膀优癌细胞系BIU-87。方法应用细胞生长曲线和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ABC法)检测PCNA蛋白的表达。结果ASOND(30urn)处理组细胞与对照组比较生长曲线差异有显著性,增殖显著受抑(P<0.05),PCNA蛋白表达完全抑制。而SODN组则无此作用(P>0.05)。结论PCNA反义寡聚核苷酸可以显著抑制BIU-87细胞体外增殖活性,其抑制作用可能通过阻断PCNA蛋白表达实现。  相似文献   

7.
PCNA、VEGF反义寡核苷酸联合治疗裸鼠肝癌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Zhu J  Huang J  Chen Y 《中华外科杂志》2001,39(11):875-877
目的 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反义寡核苷酸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反义寡核苷酸单用或联用对裸鼠人肝癌模型肝癌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 制作裸鼠皮下肝癌模型24只,分PCNA反义核酸治疗组、VEGF反义核酸治疗组、联合治疗组及对照组,接种后24h之内用PCNA反义核酸和(或)VEGF反义核酸皮下注射进行治疗。观察裸鼠瘤体变化及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 PCNA反义核酸治疗组,VEGF反义核酸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裸鼠肝癌的生长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抑瘤率分别为72.8%、44.9%和87.2%。以联合治疗组的疗效最佳。结论 联合应用PCNA和VEGF2种反义核酸治疗肝癌比应用单种反义核酸有更显著的疗效,2种反义核酸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端粒酶反义寡核苷酸(asODN)在脂质体介导下在入膀胱癌EJ细胞中的转染率、分布特点及稳定性。方法合成针对端粒酶RNA模板区的asODN,并行全硫代修饰或不修饰,5-FITC标记,脂质体介导转染人膀胱癌EJ细胞后分别于15、30min、1h以及以后每小时,在电镜下观察asODN在细胞中的表达,分布特点及稳定性。结果在脂质体介导下,未修饰型asODN转染细胞后15min开始表达,1~3h稳定表达于细胞中,表达率15%~20%,4h减退;修饰型asODN 15min开始表达,8h有56%~80%的高表达,12h开始消散。结论脂质体是一种有前途的膀胱癌非病毒基因治疗载体。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反义寡核苷酸对人膀胱癌裸鼠异体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制备膀胱癌裸鼠移植瘤模型18只,随机分为3组:MMP2反义寡核苷酸(ASODN)治疗组、MMP2正义寡核苷酸(SODN)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6只。待瘤结节直径≥5mm后,分别在肿瘤细胞接种部位周围及中心皮下注射反义寡核苷酸/阳离子脂质体复合物、正义寡核苷酸/阳离子脂质体复合物和生理盐水。每周2次,连续4周,断颈处死裸鼠,计算肿瘤体积,称量瘤重。常规切片,HE染色,观察组织学形态并进行病理学评估。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检测各组移植瘤组织中PCNA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瘤重(7.49±0.53)g比较,ASODN组瘤重(4.18±0.53)g明屁降低(P〈0.01);ASODN组、正义寡核苷酸(SODN)组抑瘤率分别为44.19%、8.41%(P〈0.01);ASODN组、对照组增殖指数(PI值)分别为27.63%、88.39%,抑制率为60.76%(P〈0.01);ASODN组瘤体病理学特征改善。结论:MMP-2反义寡核苷酸能抑制裸鼠体内移植瘤生长,通过反义寡核苷酸下调MMP-2的表达,降低癌细胞的增殖活性,有效逆转肿瘤的恶性表型。为膀胱癌的基因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可溶性支架将原癌基因c—myc反义寡核苷酸转染静脉移植物,观察其对静脉移植物内c—myc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产物表达的影响。方法50只新西兰大耳白兔建立兔颈外静脉颈总动脉旁路移植模型后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对照组:无支架;组1:植入单纯可溶性支架;组2:植入正义c—myc寡核苷酸可溶性支架;组3:植入反义c—myc寡核苷酸可溶性支架;组4:植入不匹配c—myc寡核苷酸可溶性支架。于静脉移植后7d、28d和90d取出静脉移植物,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其c—myc蛋白和PCNA蛋白的表达。结果对照组、组1、组2、组4静脉移植术后7d、28d、90d时静脉移植物内膜和中膜内可见大量c—myc蛋白和PCNA蛋白表达阳性的细胞,与同时间点组3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8d、90d时5组静脉移植物内c—myc蛋白的表达与同组7d时比较明显增强(P〈0.01)。结论可溶性支架转染c—myc反义寡核苷酸可显著抑制静脉移植物内c—myc蛋白和PCNA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反义cDNA对人膀胱癌裸鼠移植瘤模型生长的影响。 方法 脂质体介导反义PCNA真核表达载体转染人膀胱癌EJ细胞后 ,接种到裸鼠皮下组织 ,观察体内致瘤及生长情况 ;免疫组化检测瘤体PCNA蛋白表达 ,RT PCR分析瘤体PCNA、wt p5 3、c myc基因mRNA水平 ;并进行瘤体病理学评估。  结果 反义PCNAcDNA导入后 ,EJ细胞体内致瘤活性降低 ,同对照组比较瘤体体积缩小 5 4 .2 3% (P <0 .0 5 ) ,重量减轻 4 2 .5 4 % (P <0 .0 1) ,瘤组织PCNA蛋白及mRNA水平分别减少 6 1.6 2 % (P <0 .0 1)和 72 .13% (P <0 .0 1) ,c myc基因表达下调4 7.34% (P <0 .0 1) ,wt p5 3表达活性无显著性改变 (P >0 .0 5 ) ,瘤体病理学特征改善。  结论 转导反义PCNAcDNA能有效逆转肿瘤的恶性表型 ,是膀胱癌基因治疗的合理策略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反义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基因对膀胱癌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脂质体介导PCNA反义真核表达载体转染膀胱癌EJ细胞 72h后 ,G41 8筛选 4周获得亚克隆细胞株EJ/AP ,采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逆转录 聚合酶链式反应 (RT PCR)法检测PCNA基因表达 ,噻唑蓝 (MTT)比色分析、3H 胸腺嘧啶核苷 (3H TdR)掺入法、流式细胞仪、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癌细胞体外增殖活性。结果 同EJ细胞比较 ,所获亚克隆EJ/AP中PCNA蛋白及mRNA表达完全抑制 ,癌细胞体外增殖活性抑制 49.38% (P <0 .0 5) ,DNA合成速率降低 47.71 % (P <0 .0 1 ) ,细胞周期阻滞于G0 /G1 期 ,克隆形成能力抑制 64 .73 % (P <0 .0 1 )。结论 稳定转染反义PCNA基因能有效抑制膀胱癌细胞体外增殖活性 ,有望成为膀胱癌基因治疗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3.
膀胱移行上皮癌细胞凋亡和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hen L  Wang X  Mei H  Chen W 《中华外科杂志》1998,36(8):484-486
目的研究表浅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细胞凋亡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情况,并初步探讨其与表浅膀胱移行细胞癌复发的关系。方法采用原位DNA末端标记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87例表浅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细胞凋亡及PCNA表达情况,计算出细胞凋亡指数及PCNA表达指数,并对复发组与非复发组进行比较。结果复发组与非复发组细胞凋亡指数差异无显著意义,而凋亡指数与PCNA指数比值在复发组小于非复发组(P<001),显示在复发组癌细胞的增殖程度明显高于细胞凋亡程度。结论对凋亡指数及PCNA阳性指数的综合分析,即凋亡指数与PCNA阳性指数的比值,可更全面的反映细胞凋亡与增殖的平衡状态,对判断肿瘤的复发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TCCB)组织中端粒酶活性和增殖细胞抗原(PCNA)的表达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TRAP-ELISA法及免疫组化方法测定58例TCCB组织的端粒酶活性和PCNA表达情况。结果 TCCB的端粒酶阳性率为86.2%(50/58),不同病理分级或临床分期之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PCNA表达强度与分级或分期呈正相关(P<0.05);不同PC-NA表达强度的TCCB样品之间,端粒酶活性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二者呈正相关。结论 TCCB组织中端粒酶活性与PCNA表达有较好的协同性,二者联合检测对TCCB的诊断治疗和估计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The 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 (PCNA) is a nuclear protein that leads DNA synthesis by the DNA polymerase delta. As the PCNA gene is strongly expressed in invasive gastric cancer cells with high proliferative activity, PCNA is suspected of playing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liferation and advancement of gastric cancer. Thus, the effects of antisense oligonucleotides specific for PCNA mRNA were examined in seven gastric cancer cell lines. It was found that treatment with antisense oligonucleotides at concentrations of 10–40 M dose-dependently inhibited the growth of all cell lines; however, random sequence oligonucleotides did not modify the proliferation of any type of cells.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PCNA is essential for cell proliferation in gastric cancer cells, and that the growth inhibitory effect results from the inhibition of PCNA gene expression. Therefore, PCNA-specific antisense oligonucleotides may be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gastric cancer.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防治移植物动脉硬化的途径。方法 通过大鼠胸腹主动脉移植简化模型 ,用各种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寡核苷酸在脂质体介导下转染大鼠胸主动脉后 ,移植到大鼠腹主动脉 ,于术后 15、3 0和 60d取移植动脉作病理学检查及PCNA逆转录PCR检测。结果 病理学结果示 ,在 3个时相点 ,反义寡核苷酸组移植动脉再狭窄率 (8.3 %、12 .4%、19.5 % )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5 )。逆转录PCR结果显示 ,在 3个时相点 ,反义寡核苷酸组PCNAmRNA的表达(5 9.2 4、80 .16、18.5 8)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PCNA反义寡核苷酸可明显抑制移植动脉PCNA蛋白的表达 ,抑制动脉内膜增生 ,防治移植物动脉硬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小干扰RNA(siRNA)对人结肠癌CaCO2细胞抑制作用。方法 WST-8法和克隆形成抑制研究No.2和No.4PCNAsiRNA对CaC02细胞的作用;碘化丙锭(PI)单染检测细胞周期,Hochest33258染色观察凋亡形态,膜联蛋白(Annexin)V和PI双染测定捅亡百分率。结果 No.2和No.4PCNA siRNA与CaCO2细胞作用,增殖抑制率分别为(72.24±1.01)%和(74.67±3.35)%;克隆形成抑制率均达90%;两种药物转染细胞均出现明显亚二倍体峰,Sub-G1+Go/G1期减少,S+G2/M期增多;siRNA处理组细胞有较多凋亡形态变化;凋亡率随浓度增加而增加,且早期凋亡率持续高于晚期捅亡/坏死率。结论 PCNAsiRNA显著抑制人结肠癌CaCO2细胞增殖及克隆形成;细胞停留于G2/M期,明显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