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额叶和颞叶癫痫患者的执行功能障碍状况.方法 选择癫痫患者55例,其中额叶癫痫组25例,颞叶癫痫组30例,对照组50例,其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相匹配,采用简明精神状况量表(MMSE)测评患者的定向力、记忆力、注意力和计算力、回忆能力以及语言能力,并利用Stroop色词测验和连线测验测评患者的执行功能.结果 额叶、颞叶癫痫患者的MMSE总评分别是[(26.02±0.30)分]和[(25.82±0.67)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Stroop色词测验中,额叶、颞叶癫痫组卡片B和卡片C的正确数、3张卡片的耗时数、SIE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连线测验中,额叶、颢叶癫痫组TMTA、TMTB及( TMTB-TMTA)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额叶和颞叶癫痫患者存在执行功能障碍,而额叶癫痫患者执行功能障碍较明显.  相似文献   

2.
脑卒中患者果糖胺及空腹血糖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糖代谢异常与脑卒中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416例脑卒中患者按缺血性卒中及出血性卒中分组,选取同期住院的非卒中患者411例作为对照,观察三组患者空腹血糖(FPG)、果糖胺(FA)升高的情况.结果:缺血性卒中或出血性卒中果糖胺升高和果糖胺、空腹血糖均升高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出血性卒中空腹血糖升高和仅空腹血糖升高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缺血性卒中组及对照组(P<0.05).结论:糖代谢异常不仅是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同样也是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应激性血糖升高以出血性卒中多见.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六泉穴解惑刺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5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采用六泉穴解惑刺法)、对照组29例(神经内科常规治疗联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前后进行洼田饮水试验评估。结果:治疗后,2组在饮水试验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在吞咽困难总体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52%;2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六泉穴解惑刺法可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4.
刘忠玲  李华 《中国全科医学》2013,16(20):2338-2342
目的 探讨事件相关电位P300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对不同部位脑卒中患者早期认知功能的评估价值.方法 根据入选和排除标准选取2011年7月-2012年8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部或门诊就诊的脑卒中患者101例为病例组,选取非脑卒中患者100例为对照组.根据梗死/出血灶的解剖部位,病例组患者又分为5组:额叶卒中组、颞叶卒中组、顶叶卒中组、枕叶卒中组、基底核区卒中组.应用MoCA、P300和简明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对所有受试者进行认知功能评估.结果病例组患者的MoCA评分、P300波幅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300潜伏期较对照组延长,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额叶、颞叶卒中组MoCA评分减低,P300波幅减低,P300潜伏期延长;顶叶卒中组MoCA评分减低;基底核区卒中组MoCA评分减低,P300潜伏期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额叶、颞叶、基底核区卒中组与顶叶、枕叶卒中组比较,P300潜伏期延长;额叶、颞叶卒中组与基底核区卒中组比较,MoCA评分减低,P300潜伏期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患者的执行功能/视空间、命名、延迟回忆、定向力得分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MoCA和P300潜伏期最佳临界值为22分和397 ms,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1.5%、85.7%和85.7%、55.3%.与MMSE比较Kappa值分别为0.712和0.654(P<0.01).结论 额叶、颞叶卒中患者认知功能受损最明显,MoCA和P300可识别不同部位脑卒中患者早期认知功能损害,截断值分别为22分和397 ms时,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丘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特点及其与血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满足入组条件的急性丘脑卒中患者(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30例作为实验组,30例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分别用简易智能状况测试(MMSE)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 CA)评估两组受试者的总体认知功能,视空间和执行功能及记忆功能,同时采用循环酶法对所有受试者进行Hcy测定,对所测定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急性丘脑卒中的患者总体认知功能(P0.05),视空间功能(P0.05),执行功能(P0.05)及记忆功能(P0.01)存在明显损害,急性丘脑卒中组血浆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丘脑卒中的患者早期即有认知功能障碍,记忆功能的损害较视空间及执行功能更为明显,且与血Hcy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6.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惠玲  孙东升  黄慧芳 《浙江医学》2005,27(11):825-826,828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测定在老年高血压及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高血压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9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根据病史及体检分为单纯高血压组(30例),高血压伴缺血性脑卒中组(30例),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组(30例);30名正常健康者作为对照组,4组患者进行血压、血脂、血糖、血浆HCY检测.结果单纯高血压组患者、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患者,高血压伴缺血性脑卒中组患者与对照组血浆HCY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47.24,P<0.01);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患者与单纯高血压组血浆HCY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72,P<0.05);高血压伴缺血性脑卒中组患者与单纯高血压组患者血浆HCY比较差别有非常显著差异意义(t=4.08 P<0.01);而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患者与高血压伴缺血性脑卒中组血浆HCY比较差异无显著差异意义(t=1.34,P>0.05),同时各组血压、血糖、血脂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血浆HCY水平在老年高血压人群,尤其在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高血压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明显升高,HCY的升高可能参与高血压的发生及造成血管病变,HCY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7.
刘忠玲  李华 《中国全科医学》2013,(26):2338-2342
目的探讨事件相关电位P300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对不同部位脑卒中患者早期认知功能的评估价值。方法根据入选和排除标准选取2011年7月—2012年8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部或门诊就诊的脑卒中患者101例为病例组,选取非脑卒中患者100例为对照组。根据梗死/出血灶的解剖部位,病例组患者又分为5组:额叶卒中组、颞叶卒中组、顶叶卒中组、枕叶卒中组、基底核区卒中组。应用MoCA、P300和简明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对所有受试者进行认知功能评估。结果病例组患者的MoCA评分、P300波幅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300潜伏期较对照组延长,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额叶、颞叶卒中组MoCA评分减低,P300波幅减低,P300潜伏期延长;顶叶卒中组MoCA评分减低;基底核区卒中组MoCA评分减低,P300潜伏期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额叶、颞叶、基底核区卒中组与顶叶、枕叶卒中组比较,P300潜伏期延长;额叶、颞叶卒中组与基底核区卒中组比较,MoCA评分减低,P300潜伏期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患者的执行功能/视空间、命名、延迟回忆、定向力得分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MoCA和P300潜伏期最佳临界值为22分和397 ms,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1.5%、85.7%和85.7%、55.3%。与MMSE比较Kappa值分别为0.712和0.654(P<0.01)。结论额叶、颞叶卒中患者认知功能受损最明显,MoCA和P300可识别不同部位脑卒中患者早期认知功能损害,截断值分别为22分和397 ms时,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张家港地区青年人(18~45岁)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与中老年人缺血性卒中的差异.方法 收集张家港市一院近5年收集的青年缺血性卒中病例183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选取183例同时期老年(>65岁)缺血性脑卒中病例作为对照,比较两组患者在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等特点上的差异.结果 缺血性脑卒中主要危险因素包括性别、吸烟、饮酒、肥胖、颈动脉斑块、糖尿病、房颤及缺乏运动及一些少见因素(P<0.05).青年组与老年组在脑梗类型(c2=0.722,P=0.697)、临床症状严重程度(NI-HSS分值)(Z=-1.409,P=0.15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青年患者二级预防依从性(Z=-8.334,P=0.000)、康复执行(c2=14.964,P=0.000)明显优于老年患者,青年患者MRS评分高于老年患者(Z=-8.627,P=0.000),老年组死亡率明显高于青年组(c2=11.621,P=0.001).两组病例在多种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及预后等方面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青年人缺血性病卒中的危险因素以高血压病、肥胖、缺乏运动、大量吸烟饮酒等为主,青年人卒中中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颈血管超声无明显异常、腔隙性梗塞者较多,青年人缺血性卒中功能康复等预后情况及二级预防执行情况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丘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特点及其与血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满足入组条件的急性丘脑卒中患者(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30例作为实验组,30例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分别用简易智能状况测试(MMSE)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两组受试者的总体认知功能,并进行Hcy测定,对所测定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急性丘脑卒中的患者总体认知功能、视空间功能、执行功能及记忆功能存在明显损害(P0.05),急性丘脑卒中组血浆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丘脑卒中的患者早期即有认知功能障碍,且与血Hcy水平相关,记忆功能的损害较视空间及执行功能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缺血性卒中合并慢性胃炎患者经长期口服小剂量肠溶阿司匹林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3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124例缺血性卒中合并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入院顺序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即:观察组(62例)与对照组(62例)。对照组62例缺血性卒中合并慢性胃炎患者基于常规治疗给予维生素E治疗,观察组62例缺血性卒中合并慢性胃炎患者基于常规治疗给予肠溶阿司匹林治疗;对比两组缺血性卒中合并慢性胃炎患者的胃炎活动事件发生率、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脑出血发生率以及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结果观察组62例缺血性卒中合并慢性胃炎患者的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62例缺血性卒中合并慢性胃炎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62例缺血性卒中合并慢性胃炎患者的胃炎活动事件发生率、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脑出血发生率与对照组62例缺血性卒中合并慢性胃炎患者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卒中合并慢性胃炎患者经长期口服小剂量肠溶阿司匹林治疗的临床效果十分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急性脑卒中患者心电图改变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刘萍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7,17(14):1741-1743
目的了解并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心电图异常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292例首次发作的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临床和电话随访收集卒中时住院及出院后6个月患者的死亡资料。结果缺血性及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心电图异常分别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缺血性与出血性卒中患者住院中死亡率与对照组心电图正常者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出院后6个月的死亡率与对照组心电图正常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急性脑卒中预后与有无心脏损害明显相关,心脏病仍是卒中患者最常见的死亡原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梗死部位与缺血性进展性卒中的关系,为早期识别进展性卒中提供可能的影像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发病48 h内入院治疗的653例脑梗死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缺血性进展性卒中诊断标准,将其分为进展性卒中组(进展组155例)和非进展性卒中组(对照组498例);按梗死部位分为侧脑室体旁梗死(A型)、分水岭梗死(B型)、单个脑叶或基底节或大面积脑梗死(C型)、脑干和/或小脑梗死(D型)4型,比较各型的发生率,对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的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其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进展组中A型进展性卒中发病率最高,其次为B型,与其他类型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组其他类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展组高血压病史和颈部血管斑块形成发生率显著高于非进展组(P0.05);进展组入院时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显著高于非进展组(P0.05)。颈部血管斑块形成、入院时高血糖、梗死部位与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的发生相关(P0.05)。结论:颈部血管斑块形成、入院时高血糖、梗死部位与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的发生相关。侧脑室体旁梗死、分水岭梗死较易进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中Hs-CRP及LDL浓度,揭示其与脑卒中的发病关系及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和6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例组),并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型,分别记录血清Hs-CRP及LDL。结果:脑卒中患者与健康者的血清Hs-CRP、LDL比较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缺血性脑卒中不同分型的Hs-CRP值与轻型组比较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血清Hs-CRP及LDL浓度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呈正相关性,而Hs-CRP指标可作其病情预后的实验室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治疗过程中继发出血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比较48例住院治疗过程中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继发出血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溶血磷脂酸数值;并与252例非出血组脑梗死患者对比,比较溶栓、抗凝、抗血小板、降纤治疗及一般活血化瘀治疗继发出血发生率,进行组间对比及统计学分析.结果 出血组在继发出血前血清C-反应蛋白、血清溶血磷脂酸数值.与非出血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继发出血后出血组的C-反应蛋白、血清溶血磷脂酸数值明显高于出血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并且各时间段均高于非出血组(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溶栓、抗凝、抗血小板、降纤治疗及一般活血化瘀治疗继发出血发生率在统计学差异不存在显著性(P>0.05),凝血功能检查比较出血前后各组间数值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过程中继发出血与炎性反应、应激状态及个体差异密切相关,这类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后缺血灶周围炎性反应明显强于普通脑卒中患者,这可能与血管壁基础病变的严重程度及发病后炎性反应和应激反应过强有关.  相似文献   

15.
喻维 《华中医学杂志》2006,30(3):189-190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与出血性脑卒中及其不同部位发生心电图(ECG)改变的特点.方法 对123例脑梗死和89例脑出血患者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缺血性卒中组中传导阻滞和心房扩大的发生率较出血性卒中组明显增高(P〈0.05),而出血性卒中组中心肌缺血、心动过速和房性早搏明显高于缺血性卒中组(P〈0.05).脑叶卒中ECG改变明显高于基底节组和其它部位组(P〈0.05).结论 急性脑卒中早期心电图异常与卒中部位、病情严重程度有关,缺血性脑卒中与出血性脑卒中发生ECG改变的类型有明显差异,脑叶卒中患者的心电图异常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16.
王莉 《当代医学》2016,(11):110-111
目的 探讨卒中单元护理模式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康复疗效.方法 选择70例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5例.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研究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加卒中单元护理模式,分析2组患者的效果.结果 研究组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总有效率(94.29%)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71.4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37,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NIHSS评分为(7.13±4.0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2.73±7.8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698,P<0.05).结论 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给予卒中单元的护理模式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存在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开展品管圈缩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DNT的效果。方法组建品管圈活动小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DNT过长的原因,确定重点改善环节,制定并实施对策。选取我院2016年3~4月实行品管圈前的15例脑卒中患者为对照组,2016年5~8月品管圈活动实施后32例脑卒中患者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溶栓病例的DNT,比较并优化急诊、化验、沟通三个关键环节多耗时。结果观察组脑卒中患者DNT平均耗时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超过110 min的病例5例,观察组超过110 min的病例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急诊处置、血标本化验和沟通签字三项平均耗时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有效规范脑卒中急诊救治流程,缩短急性缺血性患者DNT。  相似文献   

18.
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治疗急性脑卒中160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60例发病3 d以内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组80例(治疗组)与卒中单元组80例(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按目前一般卒中单元模式进行综合治疗,治疗组另加规范化中医辩证论治疗;主要观察指标为中医症候得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评定.结果:两组患者28 d后中医症侯得分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自第2周开始有差异(P<0.05),治疗28周后评定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日常生活活动量表评分两组治疗后28 d及90 d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与一般卒中单元比较,急性脑卒中患者可从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的医疗模式中更多获益,并能提高生活质量和回归社会的比例.  相似文献   

19.
林涛  黄桑 《广东医学》2007,28(12):2022-2023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的近期疗效.方法 选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24例,按辛伐他汀用药剂量不同分为3组:20 mg组75例、10 mg组76例和对照组73例,进行2年随访,观察血脂改变、缺血性脑卒中复发和全因死亡情况.结果 ①辛伐他汀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改善血脂方面辛伐他汀两组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20 mg组优于10 mg组(P<0.05);②减少缺血性脑卒中复发辛伐他汀20 mg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③减少全因死亡情况辛伐他汀20 mg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较大剂量辛伐他汀可明显降低血脂、减少缺血性脑卒中复发、减少全因死亡.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舒血宁注射液联合生脉注射液对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作用.方法 将58例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9例,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29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舒血宁注射液和生脉注射液.疗程均为4天.观察治疗前后血浆内皮素(ET)、肿瘤坏死因子(TNF)、血清白介素-6(IL-6)、血白细胞总数(WBC)、中性粒细胞比值(NE%)、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及证候积分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两组ET、TNF、IL-6、WBC、NE%均较治疗前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NIHSS均增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NIHSS增高幅度小于对照组.结论 舒血宁注射液联合生脉注射液能抑制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炎症反应,改善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的临床症状,有利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有明显临床效果的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