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随着医学模式由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模式也由过去"以疾病为中心"的功能制护理向"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发展。出院指导是整体护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患者康复的指南,必须  相似文献   

2.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模式已由传统的"以疾病为中心"逐渐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手术室护理工作也在不断地拓宽和充实,由单纯以配合手术为主的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向以病人为中心,对病人实施多元化、多层次的护理,以满足病人的需要,解决病人的身心健康问题为内容的整体护理方向发展.为了使手术室工作适应新的护理模式,进一步提高手术成功率,我们运用护理程序对手术病人实施了包括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的整体护理,受到病人的一致好评.现将实施方法及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医学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也由“以疾病为中心”向“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转变,而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1]。对所有的择期手术患的整体护理,要求护士根据其生理、心理、社会等多方面的需要和病人需求多样  相似文献   

4.
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系统化整体护理日益为人们所重视.所谓的系统化整体护理是以单纯的疾病护理变为以病人为中心,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严格遵照护理程序,为病人提供整体性的心身服务.护理学亦由"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这些转变都说明了对精神因素致病的重视,因而心理护理在危重病人的治疗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心理护理已成为新的医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病人取得最佳治疗效果的必要条件.笔者认为在心理护理的同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5.
护理模式的转变与健康教育新起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模式也由以疾病为中心向以病人为中心、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转变。人民的健康意识提高,对健康教育的要求发生转变。  相似文献   

6.
曹军华  赵霞  徐敏 《新疆医学》2006,36(3):182-184
医院健康教育是社会发展和医学进步的必然产物,也是医院由单纯治疗服务向预防、治疗、护理、康复一体化保健服务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转变的重要手段。我国目前正在由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向以病人为中心和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转变,整体护理的突出内涵是满足病人的身心整体护理需要,减轻痛苦,维持生命,增进健康。因而,护士必须首先通过评估确定病人的健康问题,并为之解决以满足病人的健康需求。  相似文献   

7.
随着医学模式由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健康观念的转变,护理模式也由"以疾病为中心"转向"以整体的人健康为中心"护理学向独立学科发展.护理工作的内容由单纯的疾病防治护理扩大到全面心理护理,预防保健护理.开展体现医院高水准的关怀服务的心理护理是整体护理的重要内容,是整体护理的特征,也是整体护理需要不断完善和深入面临的重要而迫切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张永梅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20):627-628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对健康要求的提高,护理工作必须由以前的"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向"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转变。护士既要重视人的病理生理变化,还必须掌握人的心理状态、情绪变化、性格特征、文化程度以及社会背景等因素在疾病治疗护理中所产生的影响,注重人是身心结合的整体,有计划地进行护理,才能达到整体护理的效果。为适应社会发展和改革的需要,适应新的医学模式,我们护理人员必须充实提高自己,注重培养以下素质。  相似文献   

9.
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向生物 -生理 -社会医学的转变 ,护理模式由单纯的疾病护理 ,向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转变。随着整体护理的实施 ,健康教育逐渐被列入医院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它是以病人及家属为对象 ,通过护理人员有计划、有目地的教育 ,缩短护患之间的距离 ,增进护患感情 ,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调动自身的积极因素 ,提高病人保健意识和生命质量。1 住院病人对健康教育的需求1 1 随着我院整体护理的实施 ,住院病人已逐渐意识到健康宣教的深远意义 ,有着强烈的健康知识需求 ,希望在住院期间通过各种方式获得有关疾病及健康保…  相似文献   

10.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健康要求的提高,护理工作必须从以前的"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向"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  相似文献   

11.
随着医学模式从生物医学向生物 -心理 -社会模式的转变 ,护理模式亦从以疾病为中心的功能制护理向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转变。在影响健康和疾病的条件中 ,即有生物因素又有社会因素心理因素。因此 ,对护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从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对病人全面护理的职业素质则是衡量一个护士是否合格的重要因素。因此 ,在护理工作中 ,要求护士体现高尚的职业道德 ,以病人为中心 ,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高水平的护理技能 ,才能适应护理新模式发展的需要。作为护士 ,必须具备以下良好的职业素质。1 热爱护理专业 ,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  护…  相似文献   

12.
黄丽璇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11):1030-1030
随着卫生事业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学科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护理模式也由以疾病为中心的功能制护理向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的转变。在血液透析(简称血透)室中开展整体护理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护士从思想素质到业务素质都要到位,才能有效开展血透室整体护理,现将实施方法及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自然、心理、社会因素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已摆在了疾病研究的突出位置,医学模式已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护理也从以疾病为中心、以工作任务为基础的功能制护理转变为以人为中心、以护理程序为基础的系统化整体护理。如何让护理专业的学生走上临床岗位就能适应这种转变,树立整体护理意识.对护理程序  相似文献   

14.
陈海燕 《医学文选》2000,19(1):122-123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 ,护理模式已由传统的“以疾病为中心”逐渐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手术室护理工作也在不断地拓宽和充实 ,由单纯以配合手术为主的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向以病人为中心 ,对病人实施多元化、多层次的护理 ,以满足病人的需要 ,解决病人的身心健康问题为内容的整体护理方向发展。为了使手术室工作适应新的护理模式 ,进一步提高手术成功率 ,我们运用护理程序对手术病人实施了包括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的整体护理 ,受到病人的一致好评。现将实施方法及体会介绍如下。1 实施方法  手术室收到次日手术通知单后 ,…  相似文献   

15.
李娅 《中华实用医学》2004,6(6):123-123
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健康教育是社会发展和医学进步的必然产物,也是医院由单纯治疗服务向预防、治疗、护理、康复一体化保健服务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转变的重要手段。我国目前正在由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向以病人为中心和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转变,整体护理的突出内涵是满足病人的身心整体护理需要,  相似文献   

16.
陈光兰 《中外医疗》2008,27(25):144-144
新时期护理工作模式已经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实现了由单纯疾病护理到病人全身心的整体护理模式的转变,新的护理模式要求以病人为中心,主动为病人提供全面,系统的服务,改善就医环境,提高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学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的转变,护理模式也由单纯的疾病护理向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转变.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和护理职能与角色的扩大,健康教育逐渐被列入医院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穿于临床护理的全过程,通过护理人员有计划、有目的 的教育,缩短护患了的距离,增进护患感情,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调动自身的积极因素,提高病人保健意识和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模式也逐渐由以疾病为中心的功能制护理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的系统化整体护理,这对护理本科教育提出  相似文献   

19.
护患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指护士与病人通过特定的护理与被护理而形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护患关系是进行一切护理工作的前提与关键.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模式也由以疾病为中心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人们越来越注重良好的人际关系在生理、心理、社会因素中的重要作用.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要适应职业需求,掌握有效的沟通技巧,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服务质量,减少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20.
李桂华 《中国乡村医生》2008,10(10):131-131
自19世纪中叶南丁格尔(Nightingale,1820—1910年)创立第一所护理学校后,人们就把“担负保护人类健康的职责,以及护理病人而使之处于最佳状态看成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及护理学的发展,护理制度由过去以“疾病为中心”的功能制护理向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转变,把人看成是一个身心统一的整体,护理工作就是要给病人以护理支援,关心病人的心理,提高自我护理能力,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