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对新生儿重度窒息脑损伤程度的早期评估及预后的影响。方法54例重度窒息新生儿生后5~7d、12~14d、26~28d进行3次NBNA评分。结果NBNA评分在重度窒息新生儿中得分明显低下,5~7d<35分40例,占74%,12~14d<35分22例,占40.7%,26~28d<35分10例,占18.5%。结论新生儿重度窒息时脑损伤发生率明显增高,缺氧是导致新生儿脑损伤的主要原因,NBNA评分有助于判断病情及评估预后,早期给予干预治疗,可减少后遗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NBNA加分法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诊断及预后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1年1月~2002年6月在本院NICU住院的HIE患儿分别于生后5~7天、12~14天、28天进行NBNA加分法评估,定期随访至2岁,观察其与智能发育及缺氧缺血性脑病程度的相关性。结果:轻、中、重度HIE患儿在不同日龄的NBNA加分法评分值有显著性差异,程度越重,NBNA加分法评分越低,行为能力6项是扣分主项,其中主要是对红球、对说话人脸和对咯咯声的反应,其次扣分的是主动肌张力中的直立位和头竖立;预后正常和预后不良两组之间NBNA加分法评分有显著性差异。结论:NBNA加分法对新生儿HIE的诊断分度及预后评估有一定的辅助意义。  相似文献   

3.
董清荷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8):2515-2516
目的:探讨1,6-二磷酸果糖(FDP)早期干预对重度窒息新生儿脑损伤的影响。方法:168例重度窒息儿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FDP治疗组,观察比较两组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经过及治疗结果、CT分度和行为神经评分测定。结果:FDP治疗组重度HIE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生后7~8天和13~14天的行为神经评分<35分者所占百分比,FDP治疗组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均P<0.05);FDP治疗组的死亡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对重度窒息的新生儿,在对症治疗基础上尽早使用FDP能显著减轻HIE发生率、脑损伤程度,并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与窒息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122例新生儿HIE的临床表现与CT的特点。结果:重度窒息组患儿发生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高于轻度窒息组(P<0.05),且临床分度与CT分度有明显相关性。结论:窒息越严重,脑损伤的发生率越高,CT不仅能确定病变的部位及范围,而且还能判断其预后。  相似文献   

5.
《临床医学工程》2017,(3):295-296
目的探讨围产期新生儿出生早期应用振幅整合脑电图检测对脑损伤诊断的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足月分娩的窒息新生儿70例,设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我院健康足月分娩的35例新生儿,设为对照组。两组新生儿出生后6小时开始检测,分析睡眠-觉醒周期、痫性活动的特点,探讨临床各指标与脑损伤、窒息程度之间的联系。结果观察组中,轻度缺血性缺氧脑病患儿的振幅整合脑电图背景活动正常为3例,轻度异常为10例;中度缺血性缺氧脑病患儿的振幅整合脑电图背景活动轻度异常为1例,重度异常为2例。振幅整合脑电图背景活动与缺血性缺氧脑病临床分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新生儿出生早期振幅整合脑电图背景活动变化与围产期的窒息情况及脑损伤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出生时进行监测可为脑损伤高危因素的窒息足月新生儿的早期诊断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为早期干预提供指导,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窒息新生儿引起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是围产期儿科神经系统常见的并发症 ,我们将围产期缺氧的 10 0例新生儿在如何加强早期预防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  1999年 3月 15日~ 2 0 0 0年12月 3 1日在我院分娩有围产期窒息的新生儿 10 0例作为观察对象 ,进行早期干预。对照组为 10 0例未进行早期干预的围产期缺氧的新生儿。观察组 10 0例中男 64例 ,女 3 6例 ;胎龄 3 5~ 3 7周 4例 ,3 8~ 41周 91例 ;体重 2 10 0克~ 2 5 0 0克 7例 ,2 60 0克~ 410 0克 93例 ;APGAR评分 :轻度窒息 4~ 7分 5 5例 ,重度窒息…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本院出生的足月窒息新生儿进行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评定(NBNA)评分,探讨其在窒息新生儿中的评分特点。方法选择母孕期无明显异常的窒息和无窒息新生儿各65例和58例,分别于出生后2~3 d进行20项NBNA评分测试。结果无窒息组、轻度和重度窒息组2~3 d NBNA评分分别为(37.3±1.5)分、(30.6±2.4)分和(25.9±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轻、重度窒息组与无窒息3组间被动肌张力,主动肌张力和一般评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NBNA评分对窒息新生儿的评估有重要意义,根据评分特点可以针对性进行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指围产期缺氧窒息导致脑的缺氧缺血性损害,包括特征性的神经病理及病理生理改变,在临床上出现一系列脑病的表现,并可遗留有不同程度神经系统后遗症。治疗工作中窒息复苏后即应开始治疗和护理,经综合措施,细心护理预后良好。现将我院3 a来收治的76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院自1996~1999年共收治76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儿,发病至来院时间~30 min 32例,~1 h 10例,~1 d 23例,~2d 7例,~3 d 4例。轻度13例,中度57例,重度6例。男41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对本院出生的足月窒息新生儿进行新生儿行为评定分析,探讨其在窒息新生儿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 选择母孕期无明显异常的窒息和正常足月新生儿各65例和58例,分别于出生后2~3、7和28 d进行20项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法测试(NBNA). 结果 2~3d新生儿行为评定评分,正常组、轻度和重度窒息组分别为(38.3±4.2)、(32.9±3.7)和(25.0±2.8)分;窒息时间<5、5~、10~ 13min评分分别为(34.3±3.2)、(28.3±2.0)、(23.8±2.7)分.不同窒息程度,不同窒息时间,新生儿NBNA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新生儿行为评定对窒息新生儿的评估有重要意义,对于窒息新生儿预后有早期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影响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的高危因素,以期早期给予正规治疗以减轻或防止后遗症的发生.方法回顾132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及随访发育商变化,对影响其预后的高危因素及干预措施进行分析.结果轻、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不良发生率分别为6.7%、13.5%、24.6%.48小时内入院者轻、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不良发生率分别为0%、5%、15.6%,超过48小时入院者轻、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不良发生率分别为10%、18.8%、34.4%.新生儿期后治疗与否,中度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不良率分别为9.5%和16.1%,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不良率分别为15%和40%.结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分度,产科儿科合作程度、家长对疾病认知程度及家庭经济条件、是否能早期正规及序贯治疗等是影响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预后的高危因素,早期干预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及近期随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预后及随访结果。方法:对42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诊断、分度、治疗、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分度轻中度预后良好,重度大部分预后差。结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通过规范治疗,定期随访早期发现神经功能损害患儿,早期干预及康复治疗可减轻神经系统损害和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研讨早期应用纳洛酮治疗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对脑损伤的影响.方法将90例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随机分为2组常规治疗组(对照组)45例,即采取支持疗法,积极控制惊厥,降低颅内高压以及应用胞二磷胆碱、脑活素及复方丹参液;纳洛酮治疗组(治疗组)4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尽早(生后6h内)应用纳洛酮治疗,0.1mg/(kg·次)加入5%葡萄糖液30~40ml持续静滴,持续4~6h,视病情用药3~5d.观察和比较两组惊厥或频繁惊厥的发生率和病死率,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和临床分度及行为神经评分测定.结果纳洛酮治疗组的惊厥或频繁惊厥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病死率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早期使用纳洛酮能有效减轻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新生儿 2 0项行为神经测定 ( NBNA)对新生儿窒息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对 82例窒息新生儿进行NBNA评分及远期随诊 ,定期进行智力测查 ,选择同期出生的正常新生儿进行跟踪随访。结果 :NBNA评分无论是 7d评分还是12~ 14 d评价 <35分智能落后发生率均高于 >35分组 ,P<0 .0 1。窒息儿与正常足月新生儿 (对照组 )智能发育比较 ,NBNA评分 <35分组及 >35分组精神发育均低于对照组 ,P<0 .0 1。结论 :NBNA评分是一种简便有效的临床测定方法 ,对早期发现新生儿脑功能异常效果非常好 ,通过研究窒息儿行为表现可预测预后 ,对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减少伤残率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高危儿脑损伤发生率及早期干预效果.方法:对323例高危儿随访1年,定期评价神经发育水平,异常者及时给予早期干预.结果: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重度)颅内出血发生脑损伤的比例比较高,91%脑损伤儿童在出生后6个月以内有脑损伤的表现,积极早期干预者93.36%的儿童在1岁时恢复常发育水平.结论:对高危儿早期干预可望降低脑瘫发生率,对其发育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encephalopathyHIE)患儿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yehnbasicprotein,MBP)与头颅CT、行为神经(neonatalbehavioralneurologicalassessmentNBNA)的关系。【方法】选择足月HIE患儿43例为观察组,轻、中、重度分别为19、11、13例,选择无窒息史及神经系统疾病的新生儿10例为对照组。于出生后4d、10~14d分别取血清,用ELISA法测定血清MBP。生后1周内行头颅CT检查。并于生后4d、10~14d分别行20项NBNA评分。【结果】头颅CT分度为重度者,其血清MBP含量明显增高。生后第4dNBNA评分≤25分者,其血清MBP含量较>25分者明显增高。【结论】将头颅CT、NBNA和血清MBP结合分析,对更好地判断脑损伤程度、估计预后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刘淑贤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33):4806-4806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方法:将92例新生儿行为测定(NBNA)<37分的HIE患儿随机分为康复干预组和常规治疗组。康复干预组患儿给予被动运动、听觉刺激和视觉刺激等康复治疗,并于出院时再次行NBNA评分;常规治疗组予给氧、止血、改善脑细胞代谢药物治疗。结果:康复干预组NBNA评分较常规治疗组明显提高,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对新生儿HIE患儿给予早期康复干预,可减轻神经系统损害,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新生儿窒息所致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和颅内出血(ICH)是新生儿死亡和其后神经系统伤残的主要原因,因此,如何预防新生儿窒息及窒息后脑损伤对降低新生儿病死率和致残率极其重要。近年来我们对重度窒息新生儿尽早应用苯巴比妥钠进行干预,观察其在预防新生儿窒息后脑损伤中的作用。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蒋晓梅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9):1422-1423
目的:研究高压氧联合1、6-二磷酸果糖早期干预对新生儿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诊断为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73例,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37例)和对照组(36例),在支持治疗和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实验组采用高压氧(HBO)联合1、6-二磷酸果糖(FDP)治疗方案,对照组仅给予1、6-二磷酸果糖治疗,观察两组出生后72 h病死率,出生后7天、14天的神经行为测定及总有效率。结果:实验组患儿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NBNA评分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HBO与FDP联合运用可有效改善患儿缺氧缺血状态,尽可能保护脑组织,减少脑损伤,从早期干预出发,防止HIE发展,降低重度HIE患儿死亡率,增加总有效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测定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定(NBNA),了解其在诊断、预后上的意义。方法:对2001年1月1日~2002年12月31日入住我科的新生儿HIE患儿全部进行新生儿行为检查,出院后尽量随访。结果:测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606例、NBNA1302例次。NBNA分值均随着日龄的增长而上升,并呈现先快后慢的趋势。重度HIE在各时段的分值均最低,轻、中度HIE分值则上升较快。行为能力6项始终是扣分的主项,其中主要是对红球、对说话脸和对格格声的反应,其次扣分的是主动肌张力中的直立位和头竖立。在预后较好和差两组之间NBNA在第2周的分值差异有显著性(分别为34.5分和32.3分)。结论:NBNA对新生儿HIE的诊断分度和预后有一定的辅助意义。  相似文献   

20.
我院对26例足月窒息儿进行了20项神经行为测定,并与足月新生儿进行了对照.结果表明,窒息儿生后2至3天20项NBNA评分明显低于正常足月儿,重度窒息儿较轻度窒息儿评分低,经治疗后12至14天评分有明显提高,但仍低于正常足月儿.重度窒息儿合并颅内出血或缺氧缺血性脑病时评分低于同组无并发症患儿(P<0.01).说明窒息时脑缺氧缺血,影响了神经系统的正常活动和代谢,造成患儿行为能力的异常.程度越重,脑损伤越重,患儿表现为意识障碍及行为能力的减弱.重度窒息儿肌张力及原始反射明显减弱或消失.尤其是生物性及非生物性视听定向能力差,经过吸氧,应用抗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