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综合治疗,力求全面达标 糖尿病患者仅使血糖控制达标尚不够,还要综合控制血压、血脂和进行抗血小板治疗等,只有综合控制、全面达标才能更加有效地防治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相似文献   

2.
临床上有的糖尿病患者尽管血糖控制并不理想,但也没有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例如眼底病变和肾脏病变等)。有的糖尿病患者尽管血糖控制得较好,但依然有糖尿病并发症,甚至有的还十分严重。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否意味着控制血糖没有意义呢?  相似文献   

3.
杨筠 《糖尿病之友》2009,(8):I0010-I0011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是身体重要的器官,它一旦患上疾病.势必影响视力,其后果十分严重。由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长期处于高水平状态,眼睛的大部分组织都将会受到影响,产生各种并发症。最常见的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它是致盲的重要原因。糖尿病患者还容易并发白内障、青光眼、屈光改变、眼肌麻痹等病变,所以糖尿病患者要时刻关爱自己的眼睛。  相似文献   

4.
<正> 糖尿病的主要危害在于其微血管并发症和大血管并发症。微血管并发症包括糖尿病肾脏病变,是引起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严重时导致失明;糖尿病神经病变,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大血管病变包括冠心病、脑卒中及外周  相似文献   

5.
我是1型糖尿病患者,患病后就接受胰岛素治疗,饮食也有所顾忌。有病友说2型糖尿病要以饮食控制为主,1型糖尿病以胰岛素治疗为主。为此请教专家,1型糖尿病饮食控制是否可以比2型糖尿病宽松,是否应把控制重点放在血糖波动上?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新世界》2007,(3):40-40
糖尿病患者必须定期就诊。初诊时最好到一家有内分泌或糖尿病专科的医院,或比较熟练地掌握了糖尿病防治技能的医师那里看病,能得到比较适当的检查、诊断和合理的治疗方案。以后定期随诊的次数和间隔应因病情而异。总的来说血糖控制较好、问题较少的间隔可以大些,但就医间隔不宜超过两个月;血糖控制较差、问题较多的应该勤看病、勤检查,以利于掌握病情变化,做出适当处理,必要时需要每周就医1次。不一定每次就医都到大医院,找专家、教授看病。如果平时血糖控制比较满意,又没有其他严重问题,可以就近看病、开药,当血糖有波动或出现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的征兆时,应到大医院就诊。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科研证明,2型糖尿病患者及早应用胰岛素,有利于控制血糖,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可是患者在家注射胰岛素也有个技术问题,应用不当反而有害。现简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据统计,糖尿病患者死因中,由感染引起致死,排名第三。如果一位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得很好,病情突然发生恶化或失控,首先应该从感染方面找原因。一个小小的疖子久治不愈,要想到患者是否患有糖尿病;当抗痨治疗结核病不满意时,必须考虑合并糖尿病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虽然有些糖尿病患者可能需要严格控制血糖,但对于大部分患者,把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左右即可,很长一段时间,医生都建议患者以这个为目标,以预防各种糖尿病的并发症。美国糖尿病协会,美国心血管学院和美国心脏协会发表的一份联合声明,表达了上述的共识。  相似文献   

10.
有数据显示,22.5%的1型糖尿病患者和29.5%的2型糖尿病患者患有高尿酸血症(血尿酸大于7毫克/分升)。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尿酸水平与慢性并发症呈正相关,尿酸是血管粥样硬化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可加速2型糖尿病患者肾脏病变的发生与发展。冬春季节天气寒冷,人们喜欢“进补”,高嘌呤饮食容易引发尿酸升高,加重糖尿病,尤其要注意积极防治。  相似文献   

11.
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的关键指标,因此糖尿病患者都会关注它.时时检测血糖,使用药物与合理的生活方式去控制它。控制血糖固然重要,但是糖尿病是全身性的代谢疾病,血脂异常、血管并发症对生命的威胁更应得到关注,未雨绸缪,才能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命。  相似文献   

12.
现在,糖尿病患者日益增多,但是,患者对血糖监测的重视度还有待提高,很多患者认为没有症状,感觉良好,就不需要测血糖,2个月3个月才测一次的患者也大有人在。那么,目前全世界糖尿病人数已逾一亿.其并发症已成为主要的和日益严重的健康问题。对所有糖尿病患者来说,必须加强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教育。现在大家对糖尿病或多或少都有些认识。它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的疾病.可以影响全身各个器官,使机体内各个脏器遭受危害.甚至于出现严重并发症。目前的医疗手段虽然还不能根治糖尿病,但是我们有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有力武器,有良好代谢控制措施.可以预防和延缓这些并发症的出现。  相似文献   

13.
你是否有的时候明明身边没有其他杂音,却隐约好似听见汽车的嘟嘟声,虫子的叫声,嘈杂的说话声,潺潺的流水声……其实这是耳鸣在作祟。糖尿病引起的耳鸣,许多人可能并不了解。但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随着病程的进展,可以引起遍及全身各个重要器官的疾病,像冠心病、脑血管意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足等并发症,应该已为大众所熟悉了。可耳呜是如何引起的呢?该如何治疗呢?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对人类的危害主要源于其多种急慢性并发症,75%的2型糖尿病患者最终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肾病已经成为导致失明及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糖尿病的高致死率、高致残率带来的危害,使其成为严重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如何减少这些并发症是医务人员和糖尿病患者面临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性,61岁主诉口渴、多饮、多尿6年,血糖升高4年,低血糖反复发作1个月。现病史患者6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前因口渴、多饮、多尿和就医,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患者一直接受生活方式干预和口服降糖药治疗,因口服降糖药已经用到最大用量而血糖控制仍不达标,从2个月前开始胰岛素治疗,采用人胰岛素30R每日两次注射。医生为进一步控制餐后血糖而增加餐前胰岛素用量,则餐后4小时左右容易出现低血糖,因此餐后血糖控制不佳。目前胰岛素用量为  相似文献   

16.
我是一名1型糖尿病患者,晚上睡觉后偶尔出汗,醒后身上全湿了,请问这是由于血糖变化的原因吗?应该怎么治疗?答:糖尿病患者出汗增多可能由以下两种原因引起:低血糖或者神经病变。所以,您夜间出汗,首先要除外低血糖的发生,应加强夜间血糖监测或观察夜晚加餐后出汗是否能够缓解,如果出汗情况有所缓解,  相似文献   

17.
老王一听说自己得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日思夜想,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好.血糖波动很明显,医生建议他住院进行全面检查和治疗。不检查不知道,由于长期血糖控制不达标.老王除了有视网膜病变外,还出现了蛋白尿。于是老王很沮丧:眼睛快瞎了,腰子也坏了,没得治了。医生耐心地劝导老王:别担心.长期高血糖是导致慢性并发症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可谓“万恶之源”。只要从头抓起,严格控制血糖达标.就能有效地控制现有慢性并发症的发展,并且预防其他慢性并发症的出现。  相似文献   

18.
血糖保持在正常的范围,对人体的生长发育及正常的生理活动至关重要。糖尿病患者如果长期血糖超过正常范围,影响到全身各重要组织器官,将产生诸多急慢性并发症。因此,必须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以防止各种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及发展。  相似文献   

19.
钟卉 《糖尿病之友》2010,(1):I0012-I0012
2009年11月28日,在北京召开的亚洲胰岛素治疗高峰论坛上,中外专家一致认为应尽快消除医生和患者对胰岛素治疗的认识误区,及早开始对年龄适当还没有出现严重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强化治疗,以避免糖尿病控制不良所导致的严重后果,以及由此所带来的巨额医疗费用开支。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兼大内科主任杨文英教授,请她谈谈目前中国糖尿病控制的现状。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胃轻瘫(DGP)是糖尿病患者并发症之一,本文回顾了近年来在糖尿病患者合并胃轻瘫治疗过程中,对血糖波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糖尿病胃轻瘫的有力治疗,有利于血糖的控制,减缓血糖波动幅度,预防致命性低血糖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