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临床资料 患者 ,女 ,5 4岁 ,因阴道不规则出血 ,B超诊断“子宫肌瘤”入院治疗。入院后临床查体 :腹部平坦 ,软 ,左肋下三指可触及包块 ,上界不清 ,质硬 ,无压痛。血、尿常规化验检查无异常发现。怀疑“脾肿大”申请B超检查。B超见 :脾正常大小 ,内回声无异常。而左肾明显增大 (16 .0cm× 9.5cm) ,失去正常的肾形态 ,内无正常的肾集合系统回声 ,取而代之的为 9.1cm× 6 .4cm实质性肿物 ,呈椭圆型。肿物周边尚清晰 ,似有包膜 ,内回声不均匀并有三个不规则小低回声暗区。右肾未见异常。B超诊断 :左肾实质性肿物 (恶性可能 )。…  相似文献   

2.
肾透明细胞癌的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肾透明细胞癌的MRI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搜集临床资料完整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脏透明细胞癌25例,均行MRI扫描,其中16例行MRI增强扫描。结果:本组25例患者均为单肾发病,其中左肾11例,右肾14例。肿块直径2.0~16.2cm,其中肿块直径小于4.0cm 8例,直径大于40cm17例。平扫在T1WI呈低信号20例,等信号2例,混杂信号3例,T2M呈高信号22例,低信号1例,混杂信号2例。肿块呈膨胀性生长21例,呈浸润性生长4例。肿块内见不规则坏死、囊变区,MR信号显示不均12例。显示假包膜12例。增强显示16例均以边缘强化为主,全瘤均呈不均匀强化;16例中于皮质期明显强化4例,强化程度高于肾皮质,呈轻中度强化11例,不强化1例;实质期明显强化3例,轻度强化13例;肾盂期16例均呈轻度强化。12例肿块内有不规则坏死、囊变区于增强各期中均未见强化。假包膜呈轻中度持续性强化。结论:MRI能观察肾癌生长方式,了解侵犯周围组织及转移情况,根据信号和增强表现能作出较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3.
肾颗粒细胞癌的CT、MRI诊断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报道肾颗粒细胞癌的CT、MRI表现.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颗粒细胞癌的CT、MRI表现,并与40例透明细胞癌的CT、MRI表现相对比.结果:肿瘤直径为2~5em.颗粒细胞癌CT、M RI表现的特点为:平扫肿瘤密度、信号较均匀,有完整的包膜;增强扫描肿瘤呈较均匀强化,肾皮髓期强化程度均明显弱于肾皮质.结论:肾颗粒细胞癌与肾透明细胞癌在CT、MRI上有不同的表现,有助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
5.
目的:分析肾细胞癌的CT表现,提高其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21例肾细胞癌的多层螺旋CT表现。结果:实性肾癌18例,增强扫描皮质期13例呈明显增强,5例呈轻中度增强,囊性肾癌3例,增强后皮质期囊壁、壁结节、囊内分隔明显增强。实质期及肾盂期增强迅速减退,呈快进快退改变。术前正确诊断率和分期正确率分别为90.5%和80.9%。结论:肾细胞癌多层螺旋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大多数能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6.
7.
肾透明细胞癌的CT表现与癌细胞核DNA含量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 探讨肾透明细胞癌的CT表现与癌细胞核DNA含量的相关性。方法 搜集 5 8例术前已行CT检查与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肾透明细胞癌者 ,比较癌细胞核DNA含量与CT表现的关系。结果  (1)肿瘤直径 >5 0cm者其癌细胞核DNA含量明显高于≤ 5 0cm者 (t=5 86 0 ,P <0 0 1)。 (2 )CT表现有坏死、液化、囊变 ,边界不清的肿瘤 ,其DNA含量显著高于无坏死、液化、囊变 ,边界清晰的肿瘤 (t=5 95 2 ,P <0 0 0 1)。 (3)CT发现有淋巴结转移 ,肾静脉或下腔静脉受侵 ,邻近器官侵犯或远处转移者 ,其DNA含量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肾静脉或下腔静脉未受侵犯、无邻近器官侵犯或远处转移者 (t=4 90 9、4 4 6 2 ,P <0 0 0 1)。 (4)肾周脂肪是否受累 ,肿瘤强化明显或不明显 ,其DNA含量无显著性差异 (t=0 791、0 4 87,P >0 0 5 )。结论 肾透明细胞癌直径 >5 0cm ,肿瘤内出现坏死、液化、囊变 ,边界不清 ,有淋巴结转移 ,肾静脉或下腔静脉受累 ,邻近器官侵犯或远处转移者其DNA含量明显增高 ,肿瘤生物学行为恶性度更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分析肾透明细胞癌与嗜酸细胞腺瘤的CT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选取我院收治并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肾透明细胞癌(20例)及肾嗜酸细胞腺瘤(15例)的CT表现,分析两者病灶的大小、形态、密度、CT值及强化方式等。结果肾透明细胞癌与肾嗜酸细胞腺瘤病灶的直径差异不明显(P> 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肾透明细胞癌与嗜酸细胞腺瘤CT平扫均多数为等或稍低密度,增强期多表现为明显强化,但肾透明细胞癌的强化特点为快进快出型,而肾嗜酸细胞腺瘤为快进慢出型,且肾透明细胞癌可有淋巴结转移,而肾嗜酸细胞瘤可有中央瘢痕。结论综合分析肾透明细胞癌与肾嗜酸细胞腺瘤的CT平扫及增强扫描的影像学特点,有助于两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术前MDCT评估肾透明细胞癌肾窦脂肪侵犯的可行性,并辨认其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13例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其中肾窦脂肪侵犯27例,术前均接受MDCT多期增强扫描.由两名放射科医师通过CT图像中肿瘤大小、灌注程度、侵犯肾盂肾盏、肿瘤边缘等征象判定是否存在肾窦脂肪侵犯.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评价肾窦脂肪侵犯的危险系数.结果 术前MDCT评估肾透明细胞癌肾窦脂肪侵犯的准确性为79.2%(x2=40.85,P<0.001)、敏感性为66.7%、特异性为91.9%.肿瘤大小、灌注减低、侵犯肾盂肾盏和肿瘤边缘不规则均是肾窦脂肪侵犯的主要预测因素,其中肿瘤大小、侵犯肾盂肾盏可作为评价肾窦脂肪侵犯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 MDCT对检测肾透明细胞癌肾窦脂肪侵犯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有助于临床手术方式的选择及患者预后的评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肿瘤(CCPRCT)的影像学表现。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2020年11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经病理证实的10例CCPRCT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资料,并分析其特征。结果 10例均行CT检查,8例行MRI检查。10例病灶均为单发,边界清晰,最大径1.5~6.1 cm。9例为实性型,均伴囊变;1例为囊性型。CT平扫呈稍低或稍高密度,CT值为(30.1±5.6)Hu,与肾皮质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9.3±4.9)Hu;t=2.169,P>0.05];1例可见结节状钙化。MRI表现:T1WI呈稍低或低信号,T2WI呈稍高或高信号,强化模式上8例呈快进快出模式,2例呈渐进型模式;1例囊性病例呈分隔样强化及囊壁结节样强化;4例T2WI出现包膜征象;2例扩散加权成像呈高信号。结论 CCPRCT囊变多见,但较少发生出血和钙化,强化模式以快进快出模式多见,确诊仍需要依靠病理组织学检查。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告35例肾细胞癌,均做了CT平扫和增强扫描,并经手术、病理证实。本文详细描述了肾细胞癌的CT表现,并总结肾细胞癌的诊断依据,指出CT在肾细胞癌分析中所起的作用及鉴别诊断的要点。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76岁。1993年因右肾透明细胞癌行右肾切除术,2003—04再次发现左肾多发癌,于同年5月行左肾手术探查活检,病理诊断为“透明细胞癌(免疫组化:CK ,Vim 、SMA-、HMB-45-、HHF-35-)”。鉴于患者孤肾,为保存肾功能而对左肾癌灶行光动力学射频治疗。并续以IL-2联合CIK的生物治疗。术后每3个月复查腹部CT,示左肾癌灶明显缩小。但于2004—08查腹部CT发现胰腺头增大,体、尾部肿瘤占位病变。患者有食欲减退、进食后轻度腹胀症状,  相似文献   

13.
007 螺旋CT扫描对肾细胞癌亚型的鉴别诊断[英]/KimJK…//AJR.-2002,178(6).-1499-1506  相似文献   

14.
双源CT碘定量评价肾透明细胞癌病理分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双源CT双能量成像碘含量定量分析在术前判断肾透明细胞癌病理分级的价值,以评估其恶性程度,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双源CT皮髓期和实质期双能量增强扫描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肾透明细胞癌的患者共42例(低级别组25例,高级别组17例).分别比较皮髓期和实质期高低级别组肾透明细胞癌碘含量及标准化碘浓度(NIC)的差异,同时运用ROC曲线评估两项指标的诊断效能.结果 皮髓期及实质期低级别组肾透明细胞癌碘含量和NIC均高于高级别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实质期标准化碘浓度0.715作为诊断阈值,AUC最高,判断透明细胞癌病理分级的敏感性可达90%,特异性达82%.结论 双源CT碘含量尤其是标准化浓度可以较准确的判断肾透明细胞癌的病理分级,为定量评估其分化程度提供新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肾透明细胞癌与乏脂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特征,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肾透明细胞癌与5例乏脂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表现,所有病例均进行多层螺旋CT多期扫描。结果 18例肾透明细胞癌平扫表现为肾实质内均匀或不均匀的等、稍低或稍高混杂密度肿块,增强皮质期或实质期明显不均匀强化,强化程度等于或高于肾皮质,髓质期强化程度迅速下降,其中16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囊变、坏死和/或出血,钙化1例。5例乏脂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平扫表现为肾实质内均匀的稍高密度肿块,增强后皮质期强化程度等于、低于或高于肾皮质,髓质期强化程度有所下降。5例均未见坏死、囊变、出血及钙化。结论肾透明细胞癌与乏脂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术前大部分可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回顾性评价MRI对鉴别Fuhrman分级的高低级别肾细胞癌(RCC)的能力。材料与方法对80例连续经病理证实的RCC病人的MR影像进行评估,其中透明细胞  相似文献   

18.
动态增强CT和MRI诊断乳头状肾细胞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乳头状肾细胞癌的影像学表现、生物学行为、血液动力学特征、病理等及其相关关系,以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头状肾细胞癌患者13例,术前行CT平扫及皮髄交界期和实质期增强扫描,注射流率3~4ml/s,2例同时行MRI检查。回顾性分析其CT和MRI表现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13例中肿瘤位于右侧5例,左侧8例;呈圆形或椭圆形7例,分叶结节状或不规则形6例,其中呈边缘结节状突起5例、不规则形1例;直径1.5~9.0cm,平均4.7cm;肿瘤密度均匀4例,不均匀9例,所有肿瘤境界清楚。肿瘤平扫CT值18.3~35.9HU,平均26.3HU;动态增强皮髓交界期CT值27.9~57.1HU,平均36.2HU;实质期CT值34.8~71.0HU,平均48.6HU。实质期肿瘤境界最清楚,坏死囊变区不强化。2例行MRI检查,T1WI示肿瘤呈低~中等信号,T2WI呈等~低信号,MR动态增强特点与CT相似。结论:乳头状肾细胞癌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动态CT扫描和MRI对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少脂肪肾错构瘤(renal angiomyolipoma,RAML)与肾透明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arcinoma,cc RCC)的影像特征,以提高术前诊断的准确性,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少脂肪RAML和cc RCC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其中少脂肪RAML 17例、cc RCC 28例。结果:17例少脂肪RAML中,CT平扫12例呈稍高密度,3例呈等密度,2例呈混杂低密度。增强扫描17例均匀强化,其中10例皮质期中度强化,4例明显强化;实质期及肾盂期持续强化,3例呈"快进快出"强化方式。9例可见"杯口征"和"劈裂征"。11例行MRI扫描,其中6例脂肪抑制T2WI呈不均匀低信号,5例脂肪抑制T2WI呈均匀低信号、T1WI呈等信号。28例cc RCC CT平扫14例呈低密度,8例呈等密度,6例呈混杂低密度;25例呈不均匀强化,呈"快进快出"强化方式,3例皮质期轻度强化、实质期及肾盂期呈渐进性均匀强化。6例行MRI扫描,脂肪T2WI呈混杂稍高信号、T1WI呈等低信号,3例有假包膜。结论 :少脂肪RAML的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结合MRI T2WI均匀低信号、双回波3D T1WI及DWI有利于少脂肪RAML与cc RCC的鉴别。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CT在肾透明细胞癌与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诊断与鉴别中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40例肾透明细胞癌和25例肾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扫描结果,探讨肾透明细胞癌与肾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结果 对比肾透明细胞癌患者与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在平扫和各期增强扫描的CT值可以发现,在皮质期和肾盂期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的CT值明显高于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比两组肿瘤的CT常规征象可以发现肿瘤强化是否均匀及肿瘤强化方式在鉴别肾透明细胞癌和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表现为强化均匀的概率高于肾透明细胞癌,肾透明细胞癌多表现为快进快出的强化方式,而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多表现出延迟强化的特点。结论 平扫期高密度及皮髓期、皮质期、肾盂期强化数值〈120HU是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最具诊断价值的CT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