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和分析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周围韧带损伤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2008年10月~2011年10月来就诊的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周围韧带损伤患者20例,采用膝关节探查和交叉韧带修补术进行治疗.18例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周围韧带损伤患者均获进行随访观察,随访时间为12~16个月.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完成后4~9个月均愈合良好,膝关节稳定性较好,抽屉试验呈现阴性,经X线片复查均未见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结论 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和韧带修补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周围韧带损伤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Segond骨折的相关膝关节损伤影像学表现,提高对各种相关性膝关节损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关节镜检查或手术证实的16例Segond骨折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对Segond骨折中相关性的前交叉韧带损伤、半月板损伤、内、外侧副韧带损伤、胫骨平台骨折及后交叉韧带损伤的影像学表现进行总结.结果:16例Segond骨折患者中4例合并前交叉韧带损伤,5例合并前交叉韧带损伤及半月板损伤,3例合并前交叉韧带损伤、半月板损伤及胫骨平台髁间棘撕脱性骨折,2例合并前交叉韧带损伤及内、外侧副韧带损伤,1例合并前交叉韧带损伤、半月板损伤及外侧副韧带损伤,1例为单纯的Segond骨折.结论:Segond骨折与前交叉韧带损伤紧密相关,常合并半月板损伤,少数合并内、外侧副韧带损伤及胫骨平台撕脱性骨折;认识Segond骨折的各种相关膝关节损伤,可提高影像学诊断水平,减少漏诊.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胫骨平台骨折合并交叉韧带损伤的手术治疗体会。方法收集2015年3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胫骨平台骨折合并交叉韧带损伤50例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术前病情评估、关节镜检查,以此为基础,展开手术治疗,45例患者于手术治疗同时完成韧带修复,5例患者作二期重建术治疗。结果采用Lysholm评分显示功能恢复效果,本组患者治疗优良率(90.00%),其中优秀33例,良好12例,尚可4例,差1例;所有患者均获得1年随访时间,出现1例切口愈合不良,除此外未见其他严重并发症,骨性愈合时间2~4个月,平均(3.13±0.42)个月。结论胫骨平台骨折合并交叉韧带损伤在当前临床中仍需手术治疗,通过稳定骨性平台后,予以关节镜下韧带重建术治疗可取的满意效果,利于提升临床疗效,改善患者患肢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关节镜下Inlay技术重建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后交叉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后交叉韧带损伤患者12例,骨折内固定并膝关节屈伸功能恢复后取自体同侧股四头肌骨腱,应用关节镜下Inlay技术重建后交叉韧带损伤.结果 患者骨折按期愈合,重建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关节感染及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8个月,平均19.8个月.患者无膝关节不稳及无力症状.根据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术前19~36分,平均(25.13±9.57)分,术后81~94分,平均(85.49±3.82)分,手术前后膝关节功能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关节镜下Inlay技术重建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后交叉韧带损伤手术操作简单,不受骨折内固定的影响,治疗疗程缩短,功能恢复满意,是一种比较满意的重建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后交叉韧带损伤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胫骨平台骨折合并交叉韧带损伤的手术治疗体会。方法收集2015年3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胫骨平台骨折合并交叉韧带损伤50例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术前病情评估、关节镜检查,以此为基础,展开手术治疗,45例患者于手术治疗同时完成韧带修复,5例患者作二期重建术治疗。结果采用Lysholm评分显示功能恢复效果,本组患者治疗优良率(90.00%),其中优秀33例,良好12例,尚可4例,差1例;所有患者均获得1年随访时间,出现1例切口愈合不良,除此外未见其他严重并发症,骨性愈合时间2~4个月,平均(3.13±0.42)个月。结论胫骨平台骨折合并交叉韧带损伤在当前临床中仍需手术治疗,通过稳定骨性平台后,予以关节镜下韧带重建术治疗可取的满意效果,利于提升临床疗效,改善患者患肢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胫骨外侧平台骨折和前交叉韧带损伤的联系。方法 对 8例胫骨外侧平台骨折经保守治疗后合并关节不稳的 7例行手术探查。结果  7例患者全部合并有前交叉韧带损伤。结论 胫骨外侧平台骨折应高度怀疑合并前交叉韧带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AO技术结合三维CT后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方法:收集胫骨平台后柱骨折8例.所有患者接受x线片CT扫描和三维CT重建的检查,从而评估胫骨平台劈裂和塌陷的程度.对骨折进行分AO分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结果:8例胫骨平台后柱骨折均为调合性损伤;合并多发骨折2例,合并内侧副韧带损伤2例,外侧副韧带损伤5例,半月板损伤损3例;根据三维CT重建,术前得以正确评价胫骨平台劈裂移位方向和塌陷的面积进行后路手术洽疗.结论:三维cT重建能多方位、立体显示胫骨平台劈裂的形态,帮助术者正确选择手术入路,准确复位,坚强内固定,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前交叉韧带断裂的治疗方法.方法 15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于术前行膝关节稳定试验及MRI检查,明确前交叉韧带损伤情况,撕裂或撕脱韧带于骨折手术时修复而断裂韧带于骨折愈合后(4~8个月)行关节镜下韧带重建术.结果 15例患者骨折均愈合,拆除内固定物同时行关节镜下韧带重建术.术后经12~24个月随访:出现1例韧带松弛,其余患者膝关节稳定性良好,抽屉试验阴性,未见创伤性关节炎发生.结论 对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在骨折愈合后于关节镜下行韧带修复术,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关节镜联合内固定一期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合并交叉韧带损伤的疗效,探讨韧带重建选择的时机。方法收治胫骨平台骨折合并交叉韧带损伤患者5 1例,所有患者均针对胫骨平台轴线对应关系、关节面平整及分离移位进行复位内固定,其中27例为观察组,在坚强内固定的基础上一期行交叉韧带重建;24例为对照组,待术后3个月骨折愈合后行常规手术方式进行韧带重建术。51例均获得1~2年随访,根据Rasmussen放射评分和临床评分对胫骨平台骨折愈合程度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组术后积血引流量和膝关节被动伸屈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2、1.19,P>0.05)。2组患者胫骨平台骨折愈合Rasmussen放射评分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3,P>0.05),膝关节功能Rasmussen临床评分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23,P<0.05)。结论关节镜联合内固定一期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合并交叉韧带损伤,该方法固定牢固,满足膝关节在保持稳定状态下早期的关节伸屈功能锻炼,功能恢复满意,是一种可行的治疗办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在胫骨平台骨折合并韧带损伤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对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胫骨平台骨折合并韧带损伤患者3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手术治疗,研究组使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临床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长于对照组(P0.05),出血量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膝关节不稳定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切口不良愈合、感染、关节僵硬、骨筋膜室综合征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胫骨平台骨折合并韧带损伤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采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手术指标,优化临床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提升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应当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胫骨平台塌陷骨折关节镜辅助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初步探讨。方法:2006年5月~2010年7月对22例胫骨平台塌陷骨折病人关节镜辅助下手术治疗。即常规关节镜检查,根据关节镜检查所见,对软骨损伤、半月板损伤、滑膜炎、韧带撕裂进行关节镜下修复、清理,且关节镜监视下进行骨折复位和固定。其中男18例,女4例,年龄22~55岁;车祸伤16例,跌伤4例,坠落伤2例。外侧髁塌陷骨折18例,内侧髁塌陷骨折4例,以外翻性损伤多见。所有病例均为单髁、闭合性损伤,于2~6天内手术治疗。结果:本组22例,所有病人骨折均解剖复位,经随访5~18个月骨折均愈合,骨块未出现移位、塌陷,未见创伤性关节炎发生。疗效:优16例,良3例,中3例;优良率86.3%。结论:关节镜辅助下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塌陷骨折,重视关节软骨损伤和半月板损伤的治疗,具有手术损伤小、平台塌陷骨折对位确切、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提高了诊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段廷明 《河北医学》2014,(3):484-486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治疗思路和方法的选择。方法:自2008年1月至2012年8月共收治胫骨平台骨折87例,其中男68例,女19例,年龄20-74岁,平均43.9&#177;0.6岁,开放性损伤2例,闭合型损伤85例,按照schatzker分型标准Ⅰ型5例,Ⅱ型34例,Ⅲ型4例,Ⅳ型6例,Ⅴ型18例,Ⅵ型20例。根据分型,分别给于单侧解剖钢板60例,双钢板内固定25例,单纯螺钉固定2例。结果:全部病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24个月,平均14.3个月,采用Rasmussen 评分标准评定:优55例,良22例,可9例,差1例,优良率88.5%。结论:根据胫骨平台骨折的特点而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及内固定方法,术中植骨将减少术后胫骨平台的下沉,术后功能锻炼,可以明显的改善胫骨平台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膝关节多韧带损伤合并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膝关节多韧带损伤情况以及膝关节多韧带损伤和胫骨平台骨折分型的相关性, 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1月台州市中医院诊治的62例膝关节多韧带损伤合并胫骨平台骨折患者, 分析其膝关节多韧带损伤情况, 运用Schatzker分型法、AO分型法、Duparc分型法进行胫骨平台骨折分型, 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膝关节多韧带损伤和胫骨平台骨折分型的相关性。  结果  前交叉韧带损伤(ACL)、后交叉韧带损伤(PCL)、内侧副韧带损伤(MCL)、后外侧角损伤(PLC)、ACL+PCL、ACL+MCL、ACL+PLC、PCL+MCL、PCL+PLC、MCL+PLC的发生率分别为30.65%、8.06%、12.90%、27.42%、1.61%、3.23%、8.06%、1.61%、3.23%、3.23%。Schatzker分型中, Ⅰ~Ⅵ型分别为12、12、4、23、7、4例; AO分型中, B型、C型分别为33、29例; Duparc分型中, 外侧平台骨折、内侧平台骨折、双平台骨折、髁间嵴骨折、后内侧骨折分别为16、15、7、13、11例。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 Schatzker、AO分型与ACL、MCL、PLC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Duparc分型与MCL、PLC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结论  膝关节多韧带损伤合并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膝关节多韧带损伤和胫骨平台骨折的Schatzker、AO、Duparc分型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一种膝关节镜辅助下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9例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病患(Meyers分型[1]:Ⅱ型15例,DI型4例),在膝关节镜下用缝线穿过前交叉韧带,在其前方交叉成“8”字后经胫骨隧道引出缝线,拉紧缝线复位固定骨折块并固定于胫骨前一枚微型钢板上。结果:术后X线检查示撕脱骨折完全复位,19例均获得随访,末次随访膝关节屈伸活动正常,Lachmen试验均为阴性。依据国际膝关节文件编制委员会(IKDC)综合评定,入院时均为D级,术后A级11例,B级8例。术后Lysholm评分(93.95±0.99)分,与术前(27.74±0.45)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1.75,P〈0.05)。结论:关节镜下缝线固定技术治疗MeyersⅡ型、Ⅲ型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微创、简捷、疗效确实。  相似文献   

15.
研究膝关节镜下应用缝线固定技术治疗后交叉韧带撕脱骨折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本组选择后交叉韧带损伤合并胫骨撕脱骨折的Meyers分型[1]Ⅱ型病患。均采取膝关节镜下缝线固定技术固定后交叉韧带撕脱骨折。结果:本组患者20例,男12例,女8例,平均年龄35岁。影像学检查骨折块横径均〈10mm。有18例获得随访,依据国际膝关节文件编制委员会(IKDC)综合评定,入院时平均为D级,术后均为B级。结论:关节镜下缝线固定技术治疗后交叉韧带损伤合并胫骨撕脱骨折MeyersⅡ型,疗效确实,切口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新型膝关节骨折脱位类型-膝关节后脱位并胫骨平台前缘骨折的损伤机制,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理论支持,提高治疗效果.方法 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收集膝关节后脱位并胫骨平台前缘骨折病例25例,详细询问病史,结合X片、CT扫描、MRI检查及术中所见,从物理力学的角度分析受伤机制.结果25例中13例为高处坠落伤(约2~5 m),10例为车祸损伤,1例为背重物时摔倒受伤,1例为山坡滚落伤,脱位类型均为后脱位,均伴有胫骨平台前缘骨折,其中5例伴有腓总神经损伤并腘动脉断裂,1例伴有腓骨头骨折,其余病例无明显血管神经损伤症状。该组患者受伤时膝关节均位于屈曲位,膝关节脱位后的股骨髁向前滑动,骑跨于胫骨平台前缘,造成胫骨平台前缘骨折.术后1 a复查,膝关节HSS评分平均分为88.5分,优良率93.7%.结论 膝关节后脱位并胫骨平台前缘骨折主要损伤原因为高能量创伤是一种新型膝关节骨折脱位类型.对于膝关节后脱位者,术前要仔细查看胫骨平台前缘是否有骨折存在,避免漏诊;术中要恢复骨折块的解剖位置以提高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胫骨平台骨折的复位和支撑钢板内固定方法的可行性并作临床疗效评价。方法北京通州区潞河医院骨科自2006年5月至2007年2月行关节镜下复位固定塌陷及分离移位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18例。其中男8例,女10例。平均年龄32.5岁(20~54岁)。患者中合并半月板损伤6例,内侧副韧带损伤3例。Schatzker分型:Ⅰ型7例,Ⅱ型5例,Ⅲ型4例,Ⅳ型2例。结果18例骨折患者均在3~8个月达骨性愈合,未出现关节内感染、骨筋膜室综合征等合并症。随访时间平均12个月(9~18个月)。采用Sanders等膝关节评分法评估疗效,18例患者中有14例为优,3例为良,1例为尚可。未观察到创伤性膝关节炎、膝关节内翻和外翻畸形。结论关节镜监视下治疗胫骨平台骨折通常不需切开关节,具有损伤小、操作安全、能同时发现和处理关节内合并损伤、术后康复效果好等特点。应用该法对于SchatzkerⅠ~Ⅲ型和部分Ⅳ型骨折的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8.
胫骨平台骨折26例手术治疗体会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孟和  周涛 《安徽医学》2010,31(4):362-364
目的研究胫骨平台骨折的类型、手术方式与治疗结果的关系。方法总结分析26例胫骨平台骨折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及疗效,并对疗效进行评估。结果26例均获得随访24~36个月。按Lysholm评分标准评定:优13例,良10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达88.4%。结论根据具体情况适时早期手术;根据伤情选择恰当的手术入路;重视膝关节稳定结构,损伤争取一期修复;胫骨平台高度与宽度的准确复位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内固定以支撑钢板最可靠;功能锻炼应根据伤情及手术情况适时早期进行。  相似文献   

19.
唐旭东  周永强  黄凯 《河北医学》2014,(9):1468-1471
目的:探讨双钢板治疗胫骨平台复杂骨折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为临床进一步降低感染的发生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双钢板治疗的48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胫骨平台复杂骨折感染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并通过单因素分析和二分类Logistic多因素分析探讨胫骨平台复杂骨折双钢板治疗术后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484例患者中,术后发生感染的有21例,占4.34%。以革兰氏阳性菌感染为主,共培养出19株,占67.86%,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常见,共培养出10株。革兰氏阴性菌共培养出7株,占25.00%,其中大肠埃希菌最常见,共培养出3株。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是否有糖尿病病史、骨折类型、骨折复杂程度、手术时间、是否有遗留死腔、是否有侵入性操作是胫骨平台复杂骨折双钢板治疗术后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龄、开放性骨折、骨折复杂程度、遗留死腔、侵入性操作是胫骨平台复杂骨折双钢板治疗术后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高龄、开放性骨折、骨折复杂程度、遗留死腔、侵入性操作是胫骨平台复杂骨折双钢板治疗术后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手术时应认真清洁创口、保护软组织、减少手术的损伤以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胫骨平台骨折手术疗效的影响因素. 方法 整群选取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4年6月期间,该院收治的58例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影响胫骨骨折手术临床效果的因素进行logistic分析. 结果 从结果上看,术后并发症、术后康复、骨折类型以及手术复位情况是影响胫骨平台骨折手术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58例胫骨平台手术患者手术疗效如下:优20例、良18例、中17例、差3例,优良率为65.52%. 从结果上看,术后并发症、术后康复、骨折类型以及手术复位情况是影响胫骨平台骨折手术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在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治疗中,应充分重视术后并发症、术后康复、骨折类型以及骨折复位等因素对治疗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