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史东川  杨凤鸣 《西部医学》2007,19(5):882-883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在五官科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ASA~级择期五官科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R组)和芬太尼组(F组)各30例。记录咳嗽反射恢复时间T0、意识恢复时间T1及气管导管拔出时间T2,观察苏醒期并发症,随访术中知晓情况。结果R组中的T0、T1及T2明显小于F组中的相应值(P<0.05);R组呼吸遗忘的发生率明显小于F组(P<0.05);术后随访两组患者均无术中知晓。结论瑞芬太尼复合麻醉具有苏醒迅速彻底、苏醒期并发症少的优点,可为五官科手术提供安全可靠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2.
陈林 《中外医疗》2011,30(4):127-127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在腹腔镜手术麻醉处理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89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组,分别采用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法(全凭组)和静吸复合麻醉法(静吸组)。比较2组术中SPO2、BP、HR、拔管时间和清醒程度。结果静吸组在气腹后10min的HR、SBP、DBP、术毕HR明显高于基础值(P〈0.05),而全凭组术中无明显变化。结论腹腔镜手术患者采用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法,其血流动力学稳定,同时具有术后恶心呕吐率低、无污染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瑞芬太尼是一种新型的超短效阿片类镇痛药,突出优点是作用时间短,消除块,长时间应用蓄积少和恢复迅速,镇痛作用较强,应用于小儿临床麻醉有其突出的特点。氯胺酮是小儿麻醉中最常用的药物之一,但其用药量随着患儿体重的增加而增大,使麻醉安全性下降,且患儿苏醒时间较长,易出现恶梦和精神症状等不良反应,我们通过对比观察,探求一种新的小儿麻醉方法,减少氯胺酮的用量,增加小儿麻醉安全性,缩短患儿苏醒时间,减少麻醉并发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一种臂丛麻醉的新方法。方法 218例前臂及手部手术患者(ASAⅠ~Ⅱ级),采用0.894%罗哌卡因10ml和地塞米松5mg加生理盐水稀释至20ml,在上臂近端行二点多层面注射法进行麻醉。结果 218例患者均麻醉成功,无一例出现局麻药的毒性反应,麻醉起效时间为6~13min,手术在止血带下均顺利进行。仅2例麻醉延迟,1例为正中神经,1例为桡神经,各在手术区近端行1%利多卡因皮神经阻滞麻醉,手术进行中未出现痛觉,手术得以顺利进行。结论低位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法,麻醉完善,安全可靠,操作简单,是一种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5.
显微手外科手术往往时间较长,手术精细,要求肢体无活动,通常需要持续、可靠、有效的麻醉方法和良好的术后镇痛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本文采用神经刺激器辅助定位下行臂丛神经阻滞,选择3种不同入路应用于显微手外科手术,比较其麻醉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分析瑞芬太尼在手术麻醉中的效果。方法:通过计算机随机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0例患者,根据麻醉方法的不同将这些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30例。对对照组患者应用芬太尼进行诱导麻醉,对试验组患者应用瑞芬太尼进行诱导麻醉。进行麻醉后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状态和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患者进行的麻醉有效率(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83.33%),试验组患者对麻醉的满意度(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80.00%),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显著,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麻醉前相比,试验组患者的各项指标较对照组患者下降明显(P<0.05),试验组患者插管后和停药时的各项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在手术麻醉中效果显著,患者的满意度较高,无不良并发症,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7.
<正>瑞芬太尼是一种新型的超短效阿片类镇痛药,突出优点是作用时间短,消除块,长时间应用蓄积少和恢复迅速,镇痛作用较强,应用于小儿临床麻醉有其突出的特点。氯胺酮是小儿  相似文献   

8.
小剂量瑞芬太尼辅助下腹部手术硬膜外麻醉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萍  彭丽 《海南医学》2007,18(12):93-94
目的 比较下腹部手术在硬膜外麻醉时辅助应用瑞芬太尼的临床作用.方法 60例需行下腹部手术病人随机分成两组.A组为瑞芬太尼组(n=30),B组为对照组(n=30),两组患者均选择L1-2行推管穿刺向头端插管硬膜外麻醉,局麻药均选用2%利多卡因,A组患者在麻醉效果确切后手术开始切皮前静注瑞芬太尼0.25ug/kg,继之用微量泵(浙江产wzx-50F2)持续输注瑞芬太尼0.05-0.1ug/kg.min,术毕缝合皮肤时停用瑞芬太尼.B组患者未用任何辅助药.观察两组患者手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镇痛效果及镇静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在硬膜外麻醉效果满意后,手术开始后在进入腹腔前(T2),两组患者的心率、血压、较麻醉前(T1)均有所下降,与麻醉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手术进入腹腔操作后(T3),A组心率,血压与进腹腔前(T2)相比波动较小,两者变化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B组心率、血压与进腹腔前相比波动较大.两者变化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的口述描绘四级评分(VDS)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P<0.01)而两组之间的镇静深度评分(OAA/S)比较有一些区别,但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小剂量瑞芬太尼作为下腹部手术硬膜外麻醉的辅助用药,具有镇痛效果良好,能消除手术操作中的牵拉反应,能保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的稳定,且能保持术中的清醒.  相似文献   

9.
关向红 《中外医疗》2010,29(35):101-101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在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对2006年10月至2009年12月间,在我院运用瑞芬太尼在腹腔镜手术里的68例患者的麻醉效果进行观察和研究。结果 68例患者在使用瑞芬太尼后都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3例出现不良反应。结论瑞芬太尼在腹腔镜手术中有稳定血流动力学的效果,在术后对止痛药没有增加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讨论瑞芬太尼在心脏手术麻醉临床应用研究进展.方法 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个人临床经验进行归纳总结.结论 围术期阿片类镇痛药的合理应用既可避免强烈的应激反应,又能维持相对平稳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尤其是在心脏外科手术中更为重要.在这种情况下,瑞芬太尼在麻醉诱导和术中镇痛方面的优势很明显.瑞芬太尼的效价强度为阿芬太尼的5~10倍,与芬太尼近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臂丛加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在锁骨骨折内固定手术中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66例行锁骨骨折内固定手术患者为该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给予臂丛加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给予臂丛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麻醉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期间,观察组患者MAP、HR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PO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臂丛加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在锁骨骨折内固定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术中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啶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上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40例择期行上肢手术患者分为右美托咪啶组和对照组。臂丛神经阻滞后10 min,右美托咪啶组患者静脉泵入右美托咪啶,对照组患者泵入生理盐水。记录麻醉前(T0)、臂丛神经阻滞后10 min(T1)、静脉给药后5(T2)、10(T3)、30(T4)、60 min(T5)及手术结束时(T6)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并观察患者术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术后评估患者的麻醉满意度。结果 T0~T2时,2组患者MAP、HR及Sp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3~T6时,右美托咪啶组患者MAP和H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2组患者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啶组T3~T6时患者MAP和HR显著低于T0时(P<0.05),对照组T3~T6时患者MAP和HR与T0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0~T6时,2组患者Sp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啶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术中、术后均未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论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啶,镇静镇痛效果更好,安全性高,患者术后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3.
赵朝华  赵俭  何玉明  杨国艳 《四川医学》2010,31(10):1520-1522
目的探讨胸段硬膜外神经阻滞联合臂丛神经阻滞在乳腺癌根治术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择期乳腺癌根治手术的患者50例,随机分成联合麻醉组(胸段硬膜外麻醉+臂丛神经阻滞)和对照组(单纯胸段硬膜外麻醉),各25例。记录麻醉前(T0)、硬膜外麻醉首剂注射后15min(T1),手术切皮后5min(T2)、清除腋窝淋巴结(T3)时的SBP、DBP、HR、SpO2,观察麻醉效果,并记录辅助药使用情况。结果两组在手术开始时都能达到满意的麻醉效果,在清除腋窝淋巴结时(T3)的SBP、DBP、HR对照组明显高于联合麻醉组(P〈0.05);对照组在清除腋窝淋巴结时(T3)的SBP、DBP、HR与手术切皮后5min(T2)相比明显升高(P〈0.05)。联合麻醉组麻醉效果整体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其中达到I级的为18例(72%)VS 9例(36%)。两组辅助药使用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麻醉组中有19例(76%)患者未使用任何辅助药,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需要使用辅助药,其中有9例(36%)还需要大剂量辅助药方能完成手术。结论胸段硬膜外麻醉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硬膜外阻滞,可安全用于乳腺癌根治手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臂丛麻醉结合推拿治疗肩周炎中护理干预价值。方法选择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观察组实施臂丛神经阻滞联合推拿结合护理干预,对照组则仅实施臂丛神经阻滞联合推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依从性、术中生命体征、术后恢复情况及治疗后肩关节活动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前主动配合治疗的比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试一试态度和抵触治疗的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出现循环抑制、呼吸抑制和术中明显疼痛的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患者将患肢主动爬墙者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出现患肢压伤和烫伤的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臂丛神经阻滞联合推拿结合护理干预治疗肩周炎,解除患者术前紧张焦虑情况,更好地提高了患者治疗依从性,保证治疗效果和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神经刺激器在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中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铿  赖玮宏  廉海光 《海南医学院学报》2009,15(10):1289-1290,1293
目的:比较外周神经刺激器(PNS)定位技术与异感定位法在行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对150例行上肢前臂、腕、手掌、手指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神经刺激定位组(PNS组)和传统异感定位组(对照组),每组75例。PNS组采用PNS辅助定位,对照组采用异感定位。0.375%罗派卡因局麻药。完成阻滞后,比较两组阻滞效果。结果:PNS组神经阻滞完全72例,阻滞不全3例;对照组神经阻滞完全50例,阻滞不全19例,阻滞失败6例。PNS组神经阻滞的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NS定位较异感定位更精确,阻滞成功率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相同浓度的罗比卡因和布比卡因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的麻醉效果进行比较。方法:64例手外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使用25ml0.5%罗比卡因(n=34)和布比卡因(n=30)经锁骨上入路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注药后记录麻醉起效时间、感差形成时间、痛觉消失时间、运动阻滞时间和镇痛时间。比较两种药物作用时值的差别。结果:罗比卡因组的起效时间、感差形成时间、痛觉消失时间、运动阻滞时间和镇痛时间。比较两种药物作用时值的差别。结果:罗比卡因组的起效时间、感差形成时间、痛觉消失时间、运动阻滞时间明显短于布比卡因组,而二者的镇痛时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罗比卡因是一种麻醉起效快、对运动阻滞弱、镇痛时间长的新型局麻药物,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可获得满意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不同给药方案上肢手术喙突下臂丛麻醉的效果。方法:喙突下臂丛麻醉患者64例,随机分为3组,3种方案给药,方案①20例1%利多卡因30ml;方案②24例1%利多卡因20ml+0.25%布比卡因10ml;方案③20例1%利多卡因10ml+0.25%布比卡因20ml。测定麻醉起效时间、完善时间、持续时间及运动阻滞程度。监测药物不良反应。结果:3组麻醉结果,优良率皆达100%,起效时间、完善时间方案②及③皆长于方案①;持续时间方案②及③皆较方案①明显延长,各为其2.8倍及5倍,3组皆无不良反应。结论:3种方案皆安全有效。方案①麻醉起效快、短;方案②及③起效稍慢但持久。为临床不同时间手术选择不同给药方案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改进腋路连续臂丛阻滞的方法,以提高麻醉成功率,灵活控制上肢手术的麻醉时间,同时为术后镇痛创造条件。方法:腋路臂丛注药后,用Y型中心静脉针作导引经侧孔往腋腔内置入硬外导管。结果:麻醉成功率达92.5%。结论:改进后的方法操作简单,成功率高,与其他的臂丛持续阻滞方法相比,更具优越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邱飞梅  潘继品  吴捷  胡四平 《浙江医学》2015,37(24):2013-2016
目的探讨预注射瑞芬太尼对上肢手术止血带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上肢肘部以下手术行B超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R1组、R2组、C组,每组30例。神经阻滞完成后,R1组预注射瑞芬太尼0.6μg/kg(注射速度为0.55μg/s),R2组、C组预注射等速度等容量的0.9%氯化钠溶液,观察8min后R1组、R2组均持续输注瑞芬太尼0.05μg/(kg·min)(C组持续注射等速度等容量的0.9%氯化钠溶液);记录麻醉前(T1)、臂丛阻滞后5min(T2)、预注射后(T3)、上止血带后15min(T4)、60min(T5)以及术毕时(T6)的BP、HR,并记录视觉模拟评分(VAS)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持续监测使用瑞芬太尼期间RR、SpO2最低值、呼吸暂停时间。结果持续输注后RR、SpO2,R1组明显高于R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1组、R2组患者T3~T5时点MAP、HR较T1~T2时点有所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2更为明显;R1、R2组VAS评分在T4、T5时点明显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注射0.6μg/kg(注射速度为0.55μg/s)瑞芬太尼可以明显减弱持续输注瑞芬太尼0.05μg/(kg·min)产生的呼吸抑制,且可以抑制上肢手术止血带反应。  相似文献   

20.
钟挺  王志力  王庆涛 《西部医学》2011,23(3):533-534
目的探讨一针法颈丛臂丛联合麻醉的方法及在肩部手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肩部手术140例,随机分为一针法颈丛臂丛联合麻醉组(Ⅰ组)68例和两针法颈丛臂丛联合麻醉组(Ⅱ组)72例。两组均注入0.375%布比卡因与0.5%利多卡因复合液20 ml。观察两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一针法和两针法颈丛臂丛联合麻醉的麻醉效果无差异,一针法颈丛臂丛联合麻醉定位简单、操作容易、减少患者痛苦和气胸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