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索多翻转脉冲空间标记(SLEEK)序列的非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NEC-MRA)对Budd-Chiari综合征(BCS)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怀疑BCS的55例患者,行SLEEK扫描,并将患者的MRI、彩色多普勒超声(US)检查资料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比,评估SLEEK序列对BCS的诊断能力。包括检出肝静脉、下腔静脉病变及显示下腔静脉、肝静脉血栓和肝内、外侧支循环的能力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它们的诊断效能。结果 55例中17例患者最终经DSA或手术诊断为BCS。17例BCS中,DSA诊断肝静脉型4例,下腔静脉型7例,混合型6例;SLEEK诊断肝静脉型4例,下腔静脉型6例,混合型7例;US诊断肝静脉型5例,下腔静脉型5例,混合型7例。SLEEK、US在BCS诊断与分型方面与DSA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SLEEK对BCS分型的敏感度为94.12%(16/17),US对BCS分型敏感度为82.35%(14/17),二者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以DSA作为金标准,SLEEK对肝内、外侧支循环及下腔静脉血栓的显示较US更直观、清晰。结论 SLEEK序列诊断BCS敏感性优于US,同时具有直观、诊断符合率较高、无需对比剂的优点,可作为US之外诊断BCS的另一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选取28例临床中经过手术或下腔静脉造影的BCS患者,回顾分析其入院时彩色超声诊断的直接及间接征象,根据患者下腔静脉及肝静脉阻塞情况进行分型分析。结果:患者经治疗后病理诊断分型为:肝静脉病变(Ⅰ型)8例,下腔静脉病变(Ⅱ型)16例,肝静脉和下腔静脉混合病变(Ⅲ型)4例。超声诊断结果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出25例,误诊1例,漏诊2例,诊断准确率89.3%。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布-加综合征能做出较准确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及价值。  相似文献   

3.
Budd-Chiari综合征梗阻肝静脉血液引流的超声分型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对Budd-Chiari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肝静脉阻塞时的血液引流途径进行分型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详细观察185例BCS患者的肝静脉病变状况,引流静脉的数量、走行以及上述静脉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并结合血管造影(DSA)和CT血管成像(CTA)表现对梗阻肝静脉的引流方式进行分型.结果 185例患者中,病变肝静脉490支.其引流方式分为6型,分别为肝静脉一副肝静脉引流型(119例),肝静脉-肝静脉引流型(31例),肝静脉-副肝静脉+肝静脉引流型(14例),腔-肝-房引流型(9例),肝静脉-脐静脉引流型(5例)和肝静脉-肝被膜下静脉引流型(7例).上述6型梗阻肝静脉均通过数量不等、内径不同的交通支经引流静脉引流入下腔静脉、右心房、脐静脉或被膜下肝静脉,并各具相应血流动力学改变.结论 超声检查对BCS梗阻肝静脉血液引流分型有助于指导临床采取正确术式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Budd-Chiari综合征(BCS)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特点和超声诊断分型,以利于选择治疗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126例BCS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经血管造影、介入或手术治疗证实.根据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特征进行分型.结果 根据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特点,将BCS分为8型:Ⅰ型,不完全性下腔静脉隔膜,30例;Ⅱ型,完全性下腔静脉隔膜,3例;Ⅲ型,下腔静脉狭窄,8例;Ⅳ型,下腔静脉阻塞,3例;V型,大肝静脉狭窄,20例;Ⅵ型,大肝静脉阻塞,15例;Ⅶ型,小肝静脉广泛性阻塞,9例;Ⅷ型,混合型病变,38例.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良好显示下腔静脉、肝静脉狭窄或阻塞的性质、部位、程度及血流动力学变化,对BCS的诊断分型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5.
布-加综合征(BCS)是由于肝段下腔静脉和∕或肝静脉阻塞,引起的门静脉高压和∕或下腔静脉高压[1],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术和血管内支架置入术(EMS)因创傷小、并发症少,已成为BCS首选治疗方法.本院1998年2月至2010年12月共收治26例节段性狭窄闭塞型BCS患者,临床采用介入治疗方法,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重点就护理措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Budd-Chiair综合征介入治疗前彩色多普勒超声系统检查的内容及意义.方法 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46例布-加综合征(BCS)患者进行系统、全面检测及分析.结果 所有BCS患者彩色多普勒均正确区分其类型.下腔静脉型及混合型BCS患者中,有2例发现下腔静脉血栓.肝静脉型及混合型BCS患者中有92%(34/37)观测到肝短静脉,其中18例患者测量了肝短静脉汇入下腔静脉处频谱,肝功能 Child-Pugh分级A级与B级间肝短静脉汇入下腔静脉处最大血流速度差异显著(P<0.01).肝内外间侧支循环除了肝短静脉外,本组中还有肝静脉与膈下静脉及腹壁静脉的侧支建立.本组患者中有41例肝实质回声增粗;28例门静脉增宽;34例脾脏增大.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不但能对BCS正确诊断及分型,还能全面、系统观测相关内容.在树立下腔静脉与肝静脉为一整体概念,肝静脉与门静脉为一整体概念,肝静脉与肝短静脉为一整体概念,肝脏与脾脏为一整体概念前题下,详实、细致、全面的超声检查能为手术时机的选择、介入治疗方式的制定、治疗效果的评价及追踪随访提供可靠的数据,才能体现出超声检查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田浩  徐浩  祖茂衡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24):2949-2950,2953
目的研究青年肝静脉型布加综合征(BCS)患者血浆维生素B12、叶酸与同型半胱氨酸(Hcy)的相关性。方法青年肝静脉型BCS患者60例,同期健康对照组60例,均留取空腹肘静脉血,BCS患者介入治疗时另取肝静脉血,免疫荧光反应测定血浆Hcy浓度,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维生素B12及叶酸浓度。结果 BCS组肝静脉及肘静脉血Hcy[分别为(21.40±9.82)和(20.38±8.40)mmol/L]浓度均高于健康对照组[(16.64±5.16)mmol/L],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S组血清叶酸及维生素B12浓度分别为(4.10±1.85)mg/L和(432.48±104.36)ng/L,健康对照组分别为(6.40±1.91)mg/L和(447.60±115.48)ng/L,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青年肝静脉型BCS患者体内存在高Hcy浓度状态,高Hcy浓度状态与体内叶酸、维生素B12浓度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贺松其  文彬  智发朝 《临床荟萃》2003,18(12):711-711
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BCS)系由肝静脉和(或)隔段下腔静脉阻塞,引起门静脉高压和(或)下腔静脉高压临床表现的一种综合征,临床少见。1998年在我院体检时意外发现1例BCS患者并住院治疗,稳定3年后于2001年因病情恶化先后两次入院治疗,估计预后差,现将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广义的布加氏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是指发生在肝脏小叶下静脉以上、右心房入口处以下肝静脉和肝段下腔静脉任何性质的阻塞,使肝脏出现淤血、出血、坏死和纤维化等病理变化,最终导致窦后性门脉高压症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本病相对较少见,临床漏误诊率较高。近年来,随着BCS逐渐为人们所认识以及影像学检查手段的进步,BCS的检出率有明显增大的趋势。彩色多普勒超声作为无创、价廉的检查方法,对于显示布加氏综合征患者下腔静脉及肝静脉狭窄或者阻塞水平,以及判断布加氏综合征病因及分型上有着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对布-加综合征(BCS)的诊断及临床意义。方法:抽取2013年11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47例BCS患者,均行64层螺旋CT检查。统计64层螺旋CT诊断结果,并分析患者肝脏异常情况及梗阻情况。结果:(1)64层螺旋CT诊断结果:本组47例均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确诊为BCS,64层螺旋CT检查共检测出BCS 47例,诊断准确率为100.0%(47/47);(2)肝脏异常情况:肝脏异常变化包括14例体积缩小,33例肝脏肿大;47例密度不均匀降低;23例门脉期花斑状强化,10例动脉期周边部楔形及斑片强化;(2)梗阻情况分析:肝静脉开口处阻塞型5例,肝静脉广泛阻塞型7例,节段性阻塞型5例,混合性阻塞型22例,下腔静脉膜性阻塞型8例。结论:采用64层螺旋CT诊断布-加综合征具有较高准确率,可有效呈现肝脏侧支循环及形态学异常改变,对选取手术治疗或介入治疗具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Budd-Chiari综合征(BCS)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自发门-体交通的超声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300例BCS患者的超声影像资料,对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或CT血管成像(CTA)证实的39例自发门-体交通的超声表现进行总结.结果 39例按门静脉经交通支到体循环的血流去向共分为5种类型,即门静脉-脐静脉交通型(15/39);门静脉-肝静脉交通型(8/39);门静脉-副肝静脉(包括右后下肝静脉和尾叶静脉)交通型(6/39);脾静脉-左肾静脉交通型(6/39)和门静脉主支-下腔静脉交通型(4/39).上述5型各具相应血流动力学改变.结论 BCS自发门-体交通并非少见,多切面实时超声检查能作出可靠诊断并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2.
下腔静脉阻塞型(IVC)布-加氏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tom,BCS)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双下肢色素沉着,皮肤溃疡,下肢及阴囊水肿,以及肝静脉回流障碍性肝硬化,门脉高压、脾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腹水等.外科手术治疗创伤大,疗效差,内科治疗几乎无效.随着介入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介入治疗已成为BCS的首选治疗方法.我院对1998年7月至2008年6月,共67例IVC型患者行介入球囊导管扩张术(PTA)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布-加综合征(BCS)为肝静脉或下腔静脉狭窄或阻塞引起肝回流受阻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近年来随着影像学的进步,临床对其认识加深,但该病的临床体征不典型且基层医院条件所致,误诊率高,我院从1999~2006年共收住BCS20例,其中误诊7例,误诊率为35%。  相似文献   

14.
汤先萍  李清  周莹  谭迎春  祖茂衡 《护理研究》2013,(18):1853-1854
Budd-chiari综合征(BCS)是由于肝静脉或(和)肝后段下腔静脉阻塞导致肝静脉或(和)下腔静脉血液循环障碍而引起门静脉高压的一组综合征侯群,是一种全球性的疾病,我国是该病的高发国家之一[1]。我院2007年对BCS病人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经过近几年的研究,由于BCS病人病情及个体差异较大以及医院、医务人员等方面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Ⅱ型布加综合征(BCS)患者肝流出静脉通畅度与腔房转流术(ACS)疗效的关系。 方法回顾性分析209例应用ACS治疗的Ⅱ型BCS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分为肝流出静脉通畅组(A组)及肝流出静脉狭窄组(B组)。观察并比较患者手术前后的临床症状、门静脉压力(PFP)及下腔静脉压力(IVCP),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人工血管通畅率。两组患者手术前后IVCP、PFP的比较采用t检验,人工血管累计通畅率采用χ2检验及Kaplan-Meier进行分析。 结果209例患者中183例临床症状消失或缓解;6例出现严重并发症,其中1例患者围手术期死于肺栓塞。A组患者术后2周PFP下降较B组明显[A组(2.09±0.33)kPa,B组(2.97±0.41)kPa;(t=15.48,P<0.05)],门脉高压症状显著缓解;术后5年人工血管通畅率为80.0%,且A组高于B组(χ2=9.32,P<0.05)。 结论肝流出静脉通畅的Ⅱ型BCS患者行ACS,可同时缓解Ⅱ型BCS的门静脉高压症和下腔静脉高压症,且术后并发症少,人工血管通畅率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Budd-Chiari综合征(BCS)合并肝脏局灶性结节的超声造影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BCS合并肝局灶性结节患者的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图像,并结合临床病理检查和增强CT及MRI成像等其他影像学检查资料分析.结果 36例BCS患者中11例合并肝癌结节,25例合并增生结节.其中BCS合并肝癌结节超声造影模式为典型的"快进快出",BCS合并增生结节的超声造影表现是多样化的,可分为3型.Ⅰ型增生结节超声造影3个时相与周围肝实质相比均呈等增强;Ⅱ型和Ⅲ型虽然造影特点不同,Ⅱ型动脉相呈离心性增强,Ⅲ型动脉相呈环状向心性增强,但延迟相均较周围肝实质呈等增强或部分高增强.结论 BCS合并肝脏局灶性结节超声造影表现呈多样化,超声造影对鉴别结节良恶性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张书田  崔进国 《临床荟萃》1999,14(7):323-324
介入治疗Budd-Chiari综合征(BCS)是当前介入放射学的热点。本文总结我院1963年3月至1998年3月收治的73例BCS影像资料,分析影像表现,并提出特征性表现,探讨影像学检查在BCS诊治中的价值。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①BCS患者组:73例,男48例,女25例;年龄8~78岁,平均(37.44±14.3)岁。病程自7~26年,平均(3.7±5.8)年。主要表现为:腹胀、腹痛、肝脾肿大、胸腹壁或下肢静脉曲张,部分患者出现腹水、下肢水肿或色素沉着、溃疡。少数病例出现蛋白尿、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等;②正常组:因怀疑BCS行血管造影示其下腔静脉及肝静脉均正常。本组10例,男5例,女5例,年龄12~59岁,平均(37.64±15.6)岁。作为对照,分析其影像特征。  相似文献   

18.
王铁刚  刘增品  赵林  王藏海 《临床荟萃》2007,22(18):1318-1319
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是指肝静脉和(或)肝段下腔静脉部分或完全性阻塞,引起肝静脉回流不畅所造成的瘀血性肝肿大和门静脉高压症候群。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进步,对BCS的认识在不断提高,尤其近10多年的发展,BCS的治疗方法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以往多采用外科手术治疗,如今介入治疗已成为治疗BCS的首选方法。2000年6月至2006年12月,我院对22例BCS患者进行了介入治疗,疗效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亦称肝静脉流出道阻塞,是肝静脉和/或邻近下腔静脉部分或完全阻塞引起的以肝血液回流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重庆、四川发病率低[1]。BCS临床及影像学研究较多,肝穿刺报道较少。现报道1例以不明原因腹水为主要临床表现的BCS并行肝穿刺活检如下。1材料与方法患者女性,21岁。因腹痛、腹胀1天就诊。查  相似文献   

20.
布加氏综合征(budd-chiari synclrome,BCS)是由于主肝静脉出口部和/或肝后段下腔静脉血流受阻所引起的肝后性门静脉高压和/或下腔静脉高压综合征[1].因手术风险大、病死率高,既往多作介入治疗,但复发率较高[2].2005年9月,本院为1例布加氏综合征患者实施体外循环下下腔静脉取栓矫形术.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