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全身注射海人酸诱导大鼠短暂癫病发作后,应用高尔基染色法对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的树突形态进行了观察,并进行图像分析。结果证明,海人酸诱发癫痫7d后,颗粒细胞的树突总长度和树突棘密度均显著增加。文内对颗粒细胞发芽现象的生理学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急性癫痫发作后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的树突改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探讨癫痫发作敏感性的形成机制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海人酸(KA)或戊四氮(PTZ)诱导大鼠短暂癫痫发作后,用高尔基染色法对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的树突形态改变进行观察,并进行图像分析。结果:癫痫大鼠齿状回颗粒细胞树突的树突总长度、树突棘密度、树突分支点数和树突野最大伸展距离等均出现改变;除KA模型外,在PTZ模型中也得到了同样的证实。结论:一次癫痫发作后7d时,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1)出现了明显增生改变,这可能是癫痫发作敏感性的原因之一;(2)出现的树突增生可能是各类癫痫模型的普遍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癫痫大鼠海马内凋亡神经元超微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隋鸿锦  宫瑾  李冬冬  张万琴  洪昭雄 《解剖学报》1999,30(4):322-324,I009
目的 为揭示海人酸癫痫模型海马内神经元的死亡机制。 方法 选用海人酸诱导的癫痫大鼠模型,对海马内凋亡神经元的超微结构进行观察。 结果 电镜下,实验组大鼠海马齿状回门区和CA1区内可见散在的凋亡神经元,凋亡神经元主要表现为核周染色体的聚集和凝结成块,其核膜表现为皱缩和扭曲,在晚期凋亡的神经元有时可见核膜破裂。凋亡神经元胞浆内的细胞器保持完整。 结论 凋亡参与了海人酸诱发癫痫发作后海马内神经元的死亡过程。  相似文献   

4.
用海人酸 (Kainic acid,KA) 10 mg/ kg给 Sprague- Dawley (SD)大鼠颈部皮下注射 ,诱发急性癫痫发作 ,在急性癫痫发作后一周 ,用阈下剂量 (5 mg/ kg)的 KA检测癫痫敏感性。同时分别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并发现癫痫敏感性形成大鼠额叶皮层胆囊收缩素原 (PCCK) m RNA明显增加 ;海马结构中 ,靠近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 (DGCs)基底部锥体样胆囊收缩素 (Cholecystokinin,CCK)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染色明显增强 ,但海马门尖部 CCK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明显减少。而癫痫敏感性未形成大鼠未见上述变化 ,提示上述变化与癫痫敏感性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5.
癫痫发作敏感大鼠齿状回苔状纤维侧枝发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海马齿状回苔状纤维侧枝发芽与癫痫发作敏感性形成之间的关系。方法 在颈部皮下注射惊厥剂量的海人酸 (KA ,10mg/kg)诱发大鼠出现癫痫发作后 ,采用Timm’s染色法 ,分别在注射KA后3d、7d和 1个月 3个时间点观察致痫大鼠海马齿状回内苔状纤维发芽的情况。结果 Timm’s染色发现 ,注射KA后 7d ,海马齿状回分子层内带和颗粒细胞上层出现苔状纤维的异常发芽 ,注射KA后 1个月海马齿状回内Timm’s染色颗粒颜色加深 ,范围增大。提示海马苔状纤维发芽形成的时间过程与癫痫发作敏感性形成的时间过程一致。结论 海马齿状回分子层内带和颗粒细胞上层出现异常的苔状纤维发芽可能与癫痫发作敏感性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基质相互作用分子1(stromal interaction molecule l,STIM1)在海人酸(Kainic acid,KA)致痫大鼠大脑皮质中的表达变化,探讨其与癫痫发病的关系及意义。方法 48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S组)24只和海人酸致痫组(KA组)24只,海人酸致痫组给予侧脑室注射KA 2μg/kg(7μl左右)制作KA致痫模型,正常对照组给予侧脑室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观察记录各组大鼠癫痫发作的行为学表现,并于癫痫发作后不同时间点(48h、72h)随机取12只大鼠伤侧皮层脑组织,用半定量RT-PCR、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STIM1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KA致痫组大鼠于造模后5min左右出现典型痫性发作,达Ⅳ~Ⅴ级,持续数小时;海人酸致痫组STIM1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在各时间点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结论 STIM1在KA致痫大鼠皮层脑组织中过表达可能参与癫痫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7.
慢性癫痫模型动物海马内GABA能神经元的超微结构改变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朱长庚  蔡秋云 《解剖学报》1994,25(4):345-348,T002,3
用马桑内酯诱发小鼠性性癫痫模型,借助免疫电镜方法对海马的GABA能神经元的超微结构进行观察,可见小鼠海马内GABA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弥散分布于除锥体细胞层和颗粒细胞层外的各部。慢性癫痫上鼠海马内的GABA免疫反应性神经元胞体和末梢均呈现程度不同的结构损伤,包括线粒体肿胀,细胞器崩解和神经末梢变性,GABA样轴突末梢可与免疫反应阴性的树突构成传出性轴-树突触,也可接受免疫反应阴性轴末梢的传入性轴-轴  相似文献   

8.
本文用海人酸注入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和HRP注入脊髓(SpC)相结合的方法在电镜水平对PAG-NRM-SpC通路进行了研究。在大中缝核(NRM)内可见四种突触:(1)溃变轴突终末与HRP逆标胞体形成轴-体突触;(2)溃变轴突终末与非HRP标记的远端树突形成轴-树突触;(3)HRP顺标轴突末梢与非HRP标记的树突和HRP逆标胞体形成轴-树和轴-体突触。我们认为:PAG-NRM-SpC间接通路在NRM中可能有单突触和通过中间神经元两种联系方式。NRM和SpC之间有往返联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G蛋白偶联内向整流钾通道(GIRK)在海人酸诱导慢性颞叶癫痫大鼠海马内的表达变化及其在癫痫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海人酸颞叶癫痫模型,运用原位杂交、免疫细胞化学检测海马齿状回、CA1、CA3区GIRK1、2mRNA和蛋白表达;Westernblotting检测海马整体GIRK1、2蛋白变化。结果:GIRK1、2mRNA和蛋白在大鼠海马内分布广泛;慢性颞叶癫痫海马DG区GIRK2mRNA和蛋白表达增高有显著差异(P<0.01);GIRK1mRNA在海马DG区表达有差异(P<0.05);Westernblotting检测海马GIRK1、2未有明显变化。结论:GIRK1、2在慢性癫痫大鼠海马内的表达增高,特别在齿状回,提示是机体对神经元网络过度兴奋的代偿或适应性反应;其合成增加将降低神经元的兴奋性,阻止海马内过度兴奋的扩散(DG-CA3-CA1)。  相似文献   

10.
将HRP注入丘脑腹后内侧核逆行追踪,将海人酸注入三叉神经脊束核吻侧亚核背内侧部造成顺行溃变,在电镜下对王百忍等发现的三叉神经本体觉中枢通路三级神经元所在地—”带状区”内的二、三级神经元的突触联系进行了探索。结果在“带状区”内发现了由溃变终末与HRP逆行标记的胞体、树突形成的轴-体、轴-树突触,从而在突触水平确证了这条通路的存在。另外还发现,同时存在着由正常轴突终末与HRP逆标神经元胞体、树突所形成的轴-体或轴-树突触;正常轴突终末与溃变终末所形成的轴-轴突触;溃变终末与未标记的神经元胞体、树突所形成的轴-体、轴-树突触。还见到少量的突触小球结构。本文也对”带状区”突触连接模式的特征及意义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本实验采用成年家兔12只,在上颈髓单侧注入海人酸后,将HRP注放同侧的坐骨神经内,应用HRP逆行追踪结合顺行溃变镜方法,首次在电镜水平对脊髓长下行固有束终末与坐骨运动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联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坐骨神经运动神经元的胞体及近侧树突表面发现有少量的溃变终扣。根据溃变终扣的外形可分圆形和长形,根据溃变终扣内突小泡的形态发为圆形和椭圆形,突触联系包括:(1)溃变终扣与标记胞体及树突形成轴  相似文献   

12.
海人酸诱导癫痫大鼠齿状回神经肽Y能苔状纤维侧枝发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海马苔状纤维侧枝发芽与癫痫发作敏感性形成的关系。材料与方法:在海人酸诱发大鼠出现癫痫发作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大鼠海马齿状回内神经肽Y能纤维的异常发芽。结果:首次证实在癫痫发作后7天时,在海马齿状回内分子层就已出现神经肽Y能纤维的异常增生。结论:这可能是对癫痫发作后齿状回门区神经肽Y能神经元缺失的一种代偿性变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EphA4在海人酸诱导大鼠大脑皮层神经元凋亡过程中的表达变化,及天麻素对EphA4表达的影响。方法:提取新生大鼠大脑皮层神经元体外培养,7 d后随机分为对照组、海人酸模型组、海人酸+天麻素干预组;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神经元形态学变化,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AO/EB荧光染色、LDH活性测定检测神经元凋亡和坏死情况,CY3荧光染色检测EphA4表达变化。结果:海人酸模型组较对照组神经元凋亡率显著升高(P<0.01),EphA4表达显著增高(P<0.01);海人酸+天麻素干预组较海人酸模型组神经元凋亡率显著下降,EphA4表达上调显著受抑。结论:海人酸诱导大鼠大脑皮层神经元凋亡过程中EphA4表达增高,天麻素在这一过程中抑制EphA4表达,对神经元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多药耐受基因家族与难治性癫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约25%的癫痫患者由于对抗抗癫痫药物作用而成为难治性癫痫,多药耐受(MDR)蛋白、MDR相关蛋白以及其它一些能引起多药耐受的转运子如MVP等过表达与难治性癫痫密切相关。正常情况下,几乎只有血管内皮细胞少量表达MDR基因,但难治性癫痫患者脑组织、杏仁核点燃模型和海人酸致癫大鼠模型脑组织的血管内皮细胞、星形胶质细胞、神经元等细胞MDR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脑组织。  相似文献   

15.
海人酸对家兔海马和尾核神经元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比较了成年兔和幼年兔神经元对海人酸的敏感性,并观察了海人酸对家兔海马和尾核神经元的作用。主要结果为: 1.成年兔侧脑室内注射不同剂量的海人酸后,海马不同部位的神经元有不同程度的损伤。注射剂量为0.8μg时,CA_3和CA_4区的大部分锥体细胞有明显的溃变,细胞皱缩,着色深,并有胶质细胞增生;同时尾核神经元也有严重损伤,胶质细胞大量增生。剂量为0.5μg或0.3μg时,CA_3和CA_4的锥体细胞约有1/2被破坏。剂量增至1μg时,锥体细胞损伤范围扩大,溃变更严重。 2.幼兔侧脑室内注射0.1μg或0.2μg海人酸后,海马的锥体细胞有一定的损伤,但仪限于CA_3a区。 3.向成年兔海马CA_2区注射0.3μg海人酸后,海马神经元即有明显的损伤,但只局限于注射的部位。成年兔尾核头部注射0.3μ海人酸后,可在注射部位观察到损伤的神经元和数在的胶质细胞。成年家兔海马锥体细胞对海人酸的敏感性较幼兔为强。海人酸对家兔海马锥体细胞的作用比较强,同时尾核神经元对海人酸也有一定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海人酸(KA)癫痫模型中海马微血管构筑的改变。方法采用KA癫痫模型,在造模后第7天应用碱性磷酸酶法显示海马脑片的微血管,光镜观察,定量分析。结果海马内的微血管呈层分布,构筑模式与神经元的构筑模式相一致;KA组的微血管数目明显多于对照组(P=0.001),血管平均直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30),血管总长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0),血管的平均长度略高于对照组(P=0.085)。结论癫痫大鼠海马微血管构筑的改变是癫痫发病的形态学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17.
应用Golgi法对成人海马皮质内的神经细胞类型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了五种不同形状的神经细胞:(1)锥体细胞,(2)异位颗粒细胞,(3)齿状锥体蓝细胞,(4)卵圆形细胞,(5)锥体样星形细胞.看到了三种不同形状的树突棘:(1)长茎椭圆头型棘,(2)长茎球形头型棘,(3)短茎球形头型棘.发现了在两个锥体细胞之间存在着树突与树突的直接连接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海人酸和使君子酸对大鼠纹状体 NOS阳性细胞的影响 ,用神经毒海人酸、使君子酸破坏大鼠左侧尾壳核 ,将夜间活动超过 6 0 0次、主动回避试验阳性率在 35 %以下的大鼠作为成功的 Huntington舞蹈病模型。注射后 2个月 ,将动物脑切片进行 Nissl、NADPH-d组化和 GF AP免疫组化反应。结果表明 ,海人酸和使君子酸均可使纹状体 n NOS阳性神经元丢失、出现i NOS阳性胶质细胞和侧脑室扩大 ,两者无显著差异。在损伤中心区 n NOS阳性神经元减少甚至消失 ,但这种变化自中心向周围呈渐变趋势 ;i NOS阳性胶质细胞呈两种不同形态 :一类胞体略大而突起粗短 ,一类胞体小而突起相对较长。对侧纹状体及伤侧纹状体非损毁部均未见 NOS阳性胶质细胞 ;NADPH-d组化和 GFAP免疫组化双重反应表明一些 i NOS胶质细胞为 GFAP阳性胶质细胞。本研究提示 ,海人酸和使君子酸均可使纹状体 n NOS神经元减少消失 ,损毁区出现的 NOS阳性胶质细胞为诱导型神经胶质细胞 (i NOS)。海人酸和使君子酸所引起的 Huntington病模型鼠形态学及行为变化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癫痫发作与抗癫痫药物卡马西平(CBZ)对多药耐药基因编码的P-糖蛋白(P-gp)表达的影响。方法给雌性SD大鼠侧脑室注射海人酸(KA)或PBS,成模后再口服CBZ。成模或给药后3、5、7、14、21和28d灌杀大鼠取脑,用免疫组化和双标免疫染色对脑中P-gp进行半定量及定位分析。尼氏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元的变化。结果模型大鼠脑电图及行为变化与人类癫痫相似,CBZ对癫痫发作没有作用。癫痫发作后第5天脑P-gp表达水平增加,7d时最高,21d后恢复到正常水平。阳性产物主要位于海马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也见于皮层的毛细血管及神经元。CBZ对正常大鼠P-gp的表达没有影响。CBZ KA组动物海马P-gp的表达与KA组动物相似,但7d时其表达明显增强。结论癫痫发作可诱导P-gp的表达;卡马西平在癫痫发作中也参与了P-gp的高表达。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获得背侧齿状回健康颗粒细胞的制片方法。方法:成年小鼠。(1)控制切片角度,尽量保留颗粒细胞顶树突的完整沿水平20~30°切片角度获取海马横向(transverse)脑片;(2)注意区分脑片的正、反面选择海马脑片反面的背侧齿状回上片;(3)合并使用其它保护脑片细胞活性的措施,如采用无钠切片液,切片液中添加抗氧化剂等。结果:本方法所得特定角度的海马横向脑片,其上有大量颗粒细胞表现出轮廓清晰、柔和、胞体圆润的健康状态,且记录出颗粒细胞兴奋性微小突触后电流(mEPSCs)的频率和幅度,均较传统海马横向脑片方法有明显增加。结论:适当的切片角度可保持颗粒细胞远端树突末梢的完整,提高细胞的活性,获得大量健康颗粒细胞。提示在制备脑片时要考虑感兴趣细胞整体的走行,保证切片时细胞整体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