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为探索社会和自然因素对闽南地区疟疾流行的影响,对与疟疾暴发点有关的调查点人群类型、地理地貌、住房条件、防蚊设备、医疗保健、主要传疟媒介、输入疟疾病例7项社会和自然因素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主要传疟媒介、输入病例和调查点人群类型3个变量被选入回归方程,其相对危险度分别为8.56、10.92和4.43。结果表明,闽南地区疟疾暴发点主要发生在有微小按蚊分布的、流动人群聚居的工地。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云南省沧源县开展疟疾再传播影响因素,为沧源县疟疾监测预警和应急响应及消除疟疾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沧源县重点地区居民的末梢血滤纸血膜标本,应用巢式PCR(nested-PCR)法进行传染源的筛查检测;参考《全国消除疟疾监测方案(2015版)》,采用诱蚊灯全通宵捕蚊法、人诱双层叠帐捕蚊法开展媒介调查,分析当地疟疾主要传播媒介种群、密度及其分布规律。结果共筛查检测滤纸血膜标本2 077人份,结果均为阴性;共捕获蚊虫3 152只,分属按蚊属、库蚊属和阿蚊属,总蚊虫密度为32.83只/(灯·夜),其中中华按蚊密度为7.80只/(灯·夜)。传疟媒介以中华按蚊为主,占捕蚊总数的23.8%(749/3 152)。5-10月各月均捕获到中华按蚊,其中7月为中华按蚊密度高峰期,占35.0%(262/749)。人诱双层叠帐捕蚊法未捕获到按蚊。结论沧源县已无本地感染疟疾病例,但传疟媒介持续存在,仍有输入疟疾病例引起再传播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近 10 年来,每年省内有近千万外来流动人口,时常引起局部疟疾流行。1988~1997 年全省报告疟疾49 206例,疟疾年发病率在0.18% ~1.24% ;检出疟原虫阳性病人95 328 例,平均每年检出9 533 例,其中外来人口疟疾病人占 53.3% ,本省居民占46.7% 。间日疟是广东当前流行的唯一虫种,偶见输入性恶性疟,罕见输血感染三日疟。在 166 个病灶点进行传疟媒介调查,人诱捕获9 种按蚊,其中嗜人按蚊和微小按蚊发现子孢子自然感染。嗜人按蚊的媒介能量调查显示,昆虫学接种率为 0.084~0.665 ,即在该区平均居住1.5~11.9 d 就可能感染疟疾。拟除虫菊酯浸泡蚊帐防治疟疾及传疟媒介可获得良好效果,也是处理流动人口疟疾疫点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1985年,我们在深圳地区首次发现嗜人按蚊,并初步判定嗜人按蚊为当地疟疾暴发流行的主要媒介。1986年后,结合我省疟疾暴发流行点调查,进一步调查了嗜人按故的分布及其传疟作用。 选择有疟疾暴发流行的县,每个县选择1~6个疟疾发病率较高的村庄或工棚为捕蚊点,于20~24时,用人饵诱捕或人房内搜捕法,每1个点1~2次。同时,以深圳市马贵采石工场为固定捕蚊点,每句人饵通宵诱捕1次,计算密度;并对捕获的按蚊,解剖检查疟原虫感染。  相似文献   

5.
由于流动人口不断增加,传染源不断输入并在当地引起传播,广东省近年来疟疾疫情明显回升。当前疟疾流行主要有以下特点:媒介按蚊广泛存在,确认自然界有传疟作用者有微小按蚊、嗜人按蚊、中华按蚊和日月潭按蚊,前两种是主要媒介;广东省流行的均为间日疟,已不存在当地感染的恶性疟病人;疟疾病例主要分布在流动人口密集的珠江三角洲经济开发区的山丘地带;疟疾病人中有3/4是流动性民工。  相似文献   

6.
广东省当前疟疾流行特点分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由于流动人口不断增加,传染源不断输入并在当地引起传播,广东省近年来疟疾疫情明显回升,当前疟疾流行主要有以下特点:媒介按蚊广泛存在,确认自然界有传疟作用者有微小按蚊、嗜人按蚊、中华按蚊和日月漂按蚊、前两种是主要是;广东省流行的均为间日疟,已不存在当地感染的恶性疟病人,疟疾病例主要分布在流动人口密集的珠江三角洲经济开发区的山丘地带,疟疾病人中有3/4是流动性民工。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勐腊县勐伴镇上回落、下回落、盘山、象朵牙 4个村寨发生的疟疾流行情况。方法对 4个村居民的疟史、蚊帐覆盖及蚊媒进行调查 ,对发热病人及疑似疟疾病人血检。结果 4个村近 2年的疟史率平均为6 2 .76 % ,4个村平均蚊帐覆盖率为 4 2 .86 %。现场血检发热病人及疑似疟疾者 31 8人 ,阳性 1 30人 ,血检阳性率为 4 1 .4 0 % ,其中恶性疟 1 0 2人 ,恶性疟比例达 78.4 6 % ,共有 30例查见配子体 ,配子体携带率为 2 3.0 8%。 4村总发病率为 2 0 .1 2 % ,瑶族村发病率较高。传疟媒介调查 ,微小按蚊占 5 5 .76 %。结论 4村发生了以恶性疟为主的点状暴发流行 ,微小按蚊为主要传疟媒介 ,发生原因是当地防疫网络不完善 ,传疟媒介大量存在及村民疟防知识匮乏等  相似文献   

8.
广东省疟疾传播媒介的地理分布生态习性和传疟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广东省疟疾传播媒介的地理分布、生态习性和传疟作用。方法:采用按蚊密度调查方法和生态习性调查方法在广东疟疾流行区进行传疟媒介普查。结果:广东有个县(市)发现嗜人按蚊,嗜吸人血,兼吸牛血;9-10月份为密度高峰,与疟疾发病高峰相一致。全省绝大多数县发现中华按蚊、微小按蚊和日月潭按蚊的分布,三者均主吸牛血,兼吸人血。子孢子自然感染率嗜人按蚊为0.35%-0.54%,中华按蚊为0.15%-0.93%,微小按蚊为0.23%-5.94%,日月潭按蚊为0.05%。结论:在广东确认自然界有传疟作用的有嗜人按蚊、中华按蚊、微小按蚊和日月潭按蚊,其中嗜人按蚊和微小按蚊是当前广东省疟疾流行的重要媒介,中华按蚊是疟疾传播中起次要作用的媒介。  相似文献   

9.
广西玉林地区流动人口疟疾监测效果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玉林地区历史上是高疟区,微小按蚊和中华按蚊是主要传疟媒介。经过多年的防治,至1978年发病率已降至0.088‰。但由于流动人口逐年增多,每年有大量的传染源输入,对巩固灭疟成果造成威胁,1980年容县六林村曾因传染源输入扩散导致恶性疟暴发。为了及时发现和治疗输入性传染源,1983年以来,对流动人口采取疟疾监测措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清流县位于福建省西部,辖15个乡(镇),人口14.4万,居民大多居住在海拔200~600m之间。清流县为疟疾流行区,20世纪50、60年代间日疟、恶性疟混合流行(以间日疟为主),主要传疟媒介为中华按蚊、嗜人按蚊和微小按蚊;70年代后仅有间日疟流行,传疟媒介为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建国后曾发生3次暴发流行,经长期积级防治,于1988年达到部颁基本消灭疟疾标准。为防止疟疾发病率回升,巩固灭疟成果,从1989年起开展了疟疾监测,现将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