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德惠市健康人群流脑A群、C群脑膜炎奈瑟菌带菌情况。方法采集不同年龄段人群血清210份,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A群、C群脑膜炎奈瑟菌抗体检测;同时采集不同年龄段人群咽拭子标本进行脑膜炎奈瑟菌分离培养和鉴定。结果210份血清中,A群脑膜炎奈瑟菌抗体阳性率67.6%,C群脑膜炎奈瑟菌抗体阳性率44.3%;脑膜炎奈瑟菌分离培养和鉴定全部阴性。结论德惠市健康人群虽然未分离培养和鉴定出脑膜炎奈瑟菌,但是A群、C群脑膜炎奈瑟菌抗体水平较低,存在局部暴发流行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宁夏固原市健康人群流脑A群、C群脑膜炎奈瑟菌率。方法采集不同年龄段人群血清210份,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A群、C群脑膜炎奈瑟菌抗体检测;同时采集不同年龄段人群咽拭子标本进行脑膜炎奈瑟菌分离培养和鉴定。结果210份血清中,A群脑膜炎奈瑟菌抗体阳性率67.6%,C群脑膜炎奈瑟菌抗体阳性率44.3%;脑膜炎奈瑟菌分离培养和鉴定全部阴性。结论固原市健康人群虽然未分离培养和鉴定出脑膜炎奈瑟菌,但是A群、C群脑膜炎奈瑟菌抗体水平处于较低水平,存在局部暴发流行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衢州市部分健康人群A群、C群脑膜炎奈瑟菌抗体水平状况。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调查方法,于2005年底在该市常山县采集不同年龄段人群血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A群、C群脑膜炎奈瑟菌抗体检测。结果在流脑流行前期调查的377名人员中,A群脑膜炎奈瑟菌抗体阳性率为50.93%,产生的A群脑膜炎奈瑟菌保护性抗体阳性率为40.05%,保护性抗体平均浓度为8.45mg/L;C群脑膜炎奈瑟菌抗体阳性率为35.01%,产生的C群脑膜炎奈瑟菌保护性抗体阳性率为23.87%,产生保护性抗体平均浓度为6.79mg/L。结论该县健康人群A群脑膜炎奈瑟菌抗体保护水平不高,值得关注,这有可能会是导致该地区流脑局部暴发的重要因素之一;本调查同时显示了当地健康人群C群脑膜炎奈瑟菌抗体水平状况,为该市更好地制定相应的流脑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田晓辉  夏昕  王敏  戴德芳 《实用预防医学》2012,19(9):1311-1313,1295
目的了解张家界市首例C群流脑死亡病例及其密切接触人群中分离到的11株脑膜炎奈瑟菌的病原学特征及其流行关系。方法经培养及生化鉴定后,对菌株进行血清学及聚合酶链反应(PCR)鉴定分群,最后采用最低抑菌浓度(MIC)琼脂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脉冲场凝胶电泳对菌株进行PFGE分型分析。结果通过生化、血清学和PCR实验共鉴定到9株C群脑膜炎奈瑟菌和2株W135群脑膜炎奈瑟菌,药敏试验中所有菌株对青霉素、氨苄西林、米诺环素、头孢曲松、头孢噻肟、氯霉素、阿奇霉素、美罗培南和利福平全部敏感;对复方磺胺甲口恶唑全部耐药;对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部分耐药,PFGE结果显示11株菌株共分为两个带型,其中9株C群脑膜炎奈瑟菌菌株带型完全相同。结论 C群和W135群可能成为新的流脑流行群引起疾病,分离的菌株对大部分抗生素仍较敏感,但要注意耐药趋势,造成该病例死亡的病原菌为C群脑膜炎奈瑟菌,与其密接同学中分离到的C群脑膜炎奈瑟菌的PFGE分型呈现高度一致性,提示为同一克隆群。  相似文献   

5.
湖南省首起由C群脑膜炎奈瑟菌引起流脑局部流行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湖南省首起由C群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流脑局部流行疫情特征。方法依据《全国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防治指南(试行)》和GB16884—1997进行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从患者的脑脊液中分离到奈瑟菌。经湖南省CDC实验室复核鉴定为C群脑膜炎球菌。结论此次疫情为湖南省首起由C群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流脑疫情。隔离治疗病人、在疫区易感人群中紧急接种流脑(A+C)疫苗是控制疫情扩散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TaqMa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用于脑膜炎奈瑟菌不同血清群菌株的检测和鉴别.方法 设计合成7对引物和TaqMan探针,脑膜炎奈瑟菌种属特异性的基因为ctrA;不同血清群的脑膜炎奈瑟菌特异性基因分别为A群(sacB)、B群(siaD)、C群(siaD)、X群(xcbB)、Y群(synF)、W135群(synG).检测和确定不同探针和引物用于脑膜炎奈瑟菌荧光定量PCR检测的特异性、敏感性,并同时将荧光定量PCR和乳胶凝集方法应用于121份疑似脑膜炎奈瑟菌感染患者的脑脊液标本的检测.结果 ctrA、sacB、siaD(B群)、siaD(C群)、xcbB、synF、synG等7对引物和探针能准确检测和鉴定79株不同血清群的脑膜炎奈瑟菌菌株,检测灵敏性比相应的普通PCR高101~103倍,每对引物和探针反应体系中,能检测的最低全基因组DNA拷贝数分别为8、8、80、8、8、80、8;检测121份疑似脑膜炎奈瑟菌感染患者的脑脊液标本,TaqMan荧光定量PCR检测11份阳性,乳胶凝集方法检测6份阳性.结论 TaqMan荧光定量PCR方法能特异地检测和鉴定不同血清群脑膜炎奈瑟菌,具有较高的灵敏性和快速检测的特点,能提高临床疑似脑膜炎奈瑟菌感染病例的阳性检出率.  相似文献   

7.
广州市番禺区健康人群脑膜炎奈瑟菌抗体水平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广州市番禺区健康人群A群、c群脑膜炎奈瑟菌抗体水平状况。方法:采用抽样调查方法,于2005年3月在广州市番禺区采集不同年龄段人群血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A群、C群脑膜炎奈瑟菌抗体检测。结果:调查的205名人员中,A群脑膜炎奈瑟菌抗体阳性率为81.95%,几何平均滴度(GMT)为1:5.98,C群脑膜炎奈瑟菌抗体阳性率为8.78%,GMT为1:1.52。结论:调查显示番禺区健康人群A群脑膜炎奈瑟菌抗体保护水平不高可能是导致该区流脑局部暴发的重要因素之一;调查同时显示了该区健康人群c群脑膜炎奈瑟菌抗体水平状况,为我市更好地制定相应的流脑防治措施提供数据资料。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患者的密切接触者及周围人群进行脑膜炎奈瑟菌菌属类型及抗体检测调查,为流脑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集病例密切接触者和周围人群的血清和咽拭子进行带菌及抗体检测。结果 共采集流脑患者密切接触者30人和周围人群147人,其中密切接触者共3人检出脑膜炎奈瑟菌阳性,且均为C群;周围人群共19人检出脑膜炎奈瑟菌阳性,其中B群17人,W135群2人。在抗体检测中,其中周围人群的检出率高于密切接触者(χ2 = 7.885,P<0.05);密切接触者中Y群检出率高于周围人群(χ2 = 12.638,P<0.05)。在疫苗接种与抗体检出中,密切接触者的A群流脑多糖疫苗、A + C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的接种率与周围人群比较均无统计学上差异(P>0.05),同时A群与A + C群抗体检测在统计学上也无差异(P>0.05)。但在未全程接种的A + C群抗体检测中,未全程接种的周围人群抗体阳性率高于密切接触者(χ2 = 6.021,P<0.05)。结论 本起疫情检测菌属以B群为主,抗体检出以为A群为主,且疫苗接种率越高,抗体阳性检出率越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湖南省C群和W135群脑膜炎奈瑟菌的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方法收集2006—2016年湖南省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患者的血液或脑脊液、患者密切接触者以及健康人群的咽拭子标本中分离到的脑膜炎奈瑟菌菌株,进行生化检测、血清学分群。选取其中的C群和W135群部分菌株进行药敏试验,并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以及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方法对菌株进行分子分型,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结果经生化和血清学确认后,选取22株C群脑膜炎奈瑟菌和9株W135群脑膜炎奈瑟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对大部分检测抗菌药物全部敏感,但对复方磺胺甲口恶唑C群菌株全部耐药,而W135群菌株的耐药率为55.5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1,P=0.006)。经PFGE分型后,22株C群脑膜炎奈瑟菌共分为5种PFGE带型,其中5株HNC-01带型和13株HNC-02带型属同一亚型;2006年湖南省第1例C群患者分离菌株的PFGE带型为HNC-02,与2012、2013年患者以及患者密切接触者分离菌株的图谱完全一致,与带型为HNC-01的2008、2010、2013年的患者分离菌株仅有一个带型的差异,均属于优势带型。9株W135群脑膜炎奈瑟菌PFGE分型后共分为2个带型,其中首例患者与2013、2016年患者分离菌株的带型一致,均为HNW-01型。选取其中优势带型菌株经MLST后,结果 C群脑膜炎奈瑟菌为ST4821型,W135群脑膜炎奈瑟菌为ST11型,均属于脑膜炎奈瑟菌的高致病性克隆群。结论湖南省C群流脑和W135群流脑自首例病例出现后,各自都成为了该群病例的优势流行克隆群,C群流脑近年有减少态势,但出现了新的流行型别;W135群自2012年起成为我省新的流脑流行株,其优势菌株与国际上侵袭性的W群分型一致,可能引起新的大流行,应及时制定相应的防控政策。  相似文献   

10.
许晓玲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4):2743-2744
[目的]为了检测流行性脑膜炎病例密切接触者脑膜炎奈瑟氏菌带菌状况,有效控制流行性脑膜炎的流行。[方法]依据《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诊断标准》GB16884-1997附录A、B、C方法,对采集的2004~2006年发生的流行性脑膜炎9起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咽拭子标本共计56份进行检测。[结果]3年流行性脑膜炎病例密切接触者脑膜炎奈瑟氏菌检出率为9%;其中检出3株C群,2株A群。[结论]北京地区流行性脑膜炎除A群外C群已经在传播流行,北京地区重点防控人群是外地来京务工人员。  相似文献   

11.
一起C群菌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爆发的5例患者临床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国内多由A群脑膜炎奈瑟菌引起,C群菌少见,爆发性流行更为少见,现将南京市第二医院收治的一起疫点上C群菌流脑爆发5例患者的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加强对W135群流行性腑脊髓膜炎的疫情监测和病原监测,及早发现流行苗头,防止W135群流脯疫情的暴发。方法对2013年4月22日山西省儿童医院收治的1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病例进行调查。结果患者血液脑膜炎余瑟菌的特异DNAPCR鉴定为W135群脑膜炎奈瑟菌。结论这是1例由W135群脑膜炎奈瑟芮引起的流脑病例。  相似文献   

13.
刘建荣  宋淑娥  何莹  刘水  杜志刚 《职业与健康》2008,24(22):2417-2418
目的对1起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疫情进行病原学检测。方法采集病人和密切接触者标本进行细菌分离培养、鉴定。结果病例的脑脊液、淤斑均检出A群脑膜炎奈瑟菌。结论此病例是由A群脑膜炎奈瑟菌感染引起。  相似文献   

14.
由脑膜炎奈瑟菌引发的细菌性脑膜炎在非洲的流行往往与该菌的A血清群有关,而欧美等地的散发病例、爆发和高发性地方病通常是由B群和C群引起。其他血清群如W135、Y、X等群有时也会导致脑膜炎的地方性发病和爆发。20世纪60年代就有对脑膜炎奈瑟菌X群的描述,北美、欧洲等地曾观察到X群球菌脑膜炎的发生;尼日尔和加纳均报道了  相似文献   

15.
中国7株W135群脑膜炎奈瑟菌基因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的暴发与流行主要由A群和C群引起,W135群脑膜炎奈瑟菌在本世纪初曾引起暴发与流行。目前我国仅从健康人群中分离到W135菌株。我们对健康人群分离的W135群菌株进行多位点序列基因型(MLST)、PorA基因亚型和多位点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LVA)基因特征分析,并与致病性W135群菌株的基因特征进行比较,初步探讨我国W135群菌株是否具有致病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一种新型的正常人群脑膜炎奈瑟菌检验方法。方法配制一种小牛血清“双抗”培养基作为脑膜炎奈瑟菌的保菌增菌培养基,用于现场咽拭子采样,带回实验室增菌后再接种平板培养基,分离脑膜炎奈瑟菌,并以常规检测方法作配对比较。结果两次试验新方法检出脑膜炎奈瑟菌14株,常规方法仅在第2次试验时检出脑膜炎奈瑟菌1株。结论应用小牛血清“双抗”培养基建立的新方法适用于A、B、C群脑膜炎奈瑟菌检测,且检测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的咽拭子直接接种法。  相似文献   

17.
中国C群脑膜炎奈瑟菌脉冲场凝胶电泳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中国C群脑膜炎奈瑟菌分离株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了解安徽省C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暴发菌株及国内C群脑膜炎奈瑟菌菌株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212株C群脑膜炎奈瑟菌菌株分离自流脑患者、密切接触者和健康人群鼻咽部,包括安徽省C群流脑菌株48株,其中38株与C群流脑暴发相关。脉冲场凝胶电泳选用NheI限制性内切酶,聚类分析选用BioNumerics软件。结果212株C群脑膜炎奈瑟菌菌株共分为43个PFGE带型,命名为AH1~AH43,AH1是中国C群脑膜炎奈瑟菌主要的带型,占69.3%(”=147),分布于11个省市。安徽省48株C群菌株共分为3个PFGE型别(AH1、AH2、AH3),45株(93.8%)为AH1型。安徽省38株与C群流脑暴发相关的菌株中,37株(97.4%)为AH1型。全国53株流脑患者分离菌株中,AH1型菌株占67.9%(36/53);121株流脑病例密切接触者分离菌株中,AH1型占71.9%(87/121),38株健康人群鼻咽部分离菌株中,AH1型占63.2%(24/38)。结论AH1型C群脑膜炎奈瑟菌是中国目前C群流脑流行的主要克隆群,安徽省C群流脑暴发是由AH1型C群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已在全国呈扩散流行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为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菌(neisseria meningitidis)感染引起的以脑脊髓膜炎和菌血症为主的呼吸道传染病,严格意义上应称其为脑膜炎球菌病(meningococcal disease).历史原因,我国疾病监测中一直沿用流脑作为病例定义. 脑膜炎奈瑟菌根据英膜多糖的结构特征分为A、B、C、H、I、K、L、W135、X、Y、Z、29E等12个血清群,其中,A、B、C、W135、Y、X群是目前主要流行的致病菌群.无法进行血清分群的脑膜炎奈瑟菌称为不可分群菌株(nongroupable),多为健康人群携带,较少致病.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江苏省2005~2007年分离的脑膜炎奈瑟菌进行临床常用抗菌药和预防性抗菌药敏感性检测,为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E-Test法和K-B法,测定脑膜炎奈瑟菌菌株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和耐药性。结果:2005~2007年江苏省共分离26株脑膜炎奈瑟菌,18株分离自病人,其中A群11株,C群7株;健康人群分离8株,其中A群2株,B群1株,C群5株。26株脑膜炎奈瑟菌对美罗培南、头孢曲松、头孢噻肟、氯霉素、阿奇霉素、利福平、左氧氟沙星、四环素均敏感。63.64%(7/11)流脑病人A群菌株、50.00%(1/2)健康人群A群菌株对环丙沙星耐药;42.87%(3/7)C群流脑病人菌株和40.00%(2/5)健康人群C群菌株对环丙沙星耐药;9.09%(1/11)流脑病人A群菌株对复方新诺明耐药。结论:2005~2007年江苏省分离的部分A群、C群流脑菌株对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耐药,所有菌株对美洛培南、头孢曲松、头孢噻肟、氯霉素、阿奇霉素、利福平、左氧氟沙星、四环素均敏感。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告了1例河北省W群脑膜炎奈瑟菌致流脑死亡病例。患者年龄14岁,始发症状为发热、意识障碍。血液培养得到W群脑膜炎奈瑟菌, MLST分型结果为ST-11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