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3 毫秒
1.
李峰  赵延恕 《海南医学》2014,(24):3655-3658
目的:观察不同病变程度的冠心病患者血浆胱抑素C (Cyst C)和D-二聚体(DD)水平,探讨Cyst C及DD水平对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程度的临床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2月我院老干科收治的冠心病患者74例。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将其分为单支病变组24例、双支病变组28例和三支病变组22例。根据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结果将其分为轻度狭窄组25例、中度狭窄组20例和重度狭窄组29例。同时选择疑似冠心病患者22例为对照组。用ELISA法分别检测各组受试者血浆中的Cyst C和DD浓度,并应用Pearson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三支病变组患者的血浆Csyt C和DD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三支病变组的血浆Cyst C和DD浓度分别为(1.31±0.28) mg/L和(303.46±41.15)μg/L,均高于双支病变组和单支病变组(P〈0.05);双支病变组的血浆Cyst C和DD浓度分别为(1.14±0.22) mg/L和(248.63±31.78)μg/L,均高于单支病变组的(0.93±0.17) mg/L和(215.92±32.86)μg/L (P〈0.05)。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和重度狭窄组患者的血浆Csyt C和DD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狭窄组的血浆Cyst C和DD浓度分别为(1.35±0.23) mg/L和(293.50±39.24)μg/L,均高于中度狭窄组和轻度狭窄组(P〈0.05);中度狭窄组的血浆Cyst C和DD浓度分别为(1.09±0.27) mg/L和(261.12±40.31)μg/L,均高于轻度狭窄组的(0.94±0.16) mg/L和(211.59±35.46)μg/L (P〈0.05)。患者的血浆Cyst C和DD水平均与冠脉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514,0.476,P〈0.01),血浆Cyst C与DD水平呈显著性正相关(r=0.743,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浆Cyst C和DD水平明显升高,随着病变支数的增加及狭窄病变程度而逐渐升高,且与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具有正相关性。联合检测血浆Cyst C及DD水平可初步预测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2.
王俊  王邦宁  王安才  吴明  王德国 《重庆医学》2015,(4):475-477,481
目的:观察肾功能正常的冠心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Cys C)变化,探讨Cys C对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检测316例肾功能正常的冠心病者及102例无冠心病者Cys C水平,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总评分三方面分析Cys C水平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组Cys C水平较对照组升高[(1.24±0.32)mg/L vs .(1.12±0.27)mg/L , P<0.01)];多支病变组Cys C水平较单支病变组显著升高[(1.31 ± 0.31)mg/L vs .(1.20 ± 0.32)mg/L ,P<0.01];冠状动脉严重狭窄组Cys C水平较轻度狭窄组显著升高[(1.29 ± 0.36)mg/L vs .(1.16 ± 0.23)mg/L ,P<0.01],且冠心病患者Cys C与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0.195,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Cys C水平增高,且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血清Cys C水平对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患者中血清内脂素(visfatin)、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水平变化及其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64例已行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的患者,分别检测33例对照组造影结果正常者、51例斑块组、75例单支病变组、72例双支病变组和33例三支病变组患者的 visfatin 、HbA1c 水平;通过 Gensini 评分评估冠状动脉病变的狭窄程度,并建立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其与冠心病的各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根据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又可分为对照组(33例)、非重度狭窄组(174例)和重度狭窄组(57例),分析 visfatin 和 HbA1c 水平在3组患者间的变化情况。结果在按累及冠状动脉支数的分组中,HbA1c 水平在对照组[(4.98±0.21)%]、斑块组[(5.58±0.36)%]、单支病变组[(6.17±0.48)%]、双支病变组[(6.63±0.80)%]、三支病变组[(7.97±1.49)%]中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加重而升高(P<0.05);vis-fatin 水平在对照组、斑块组、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分别为(0.73±0.42)μg/L 、(1.50±0.87)μg/L 、(3.45±2.50)μg/L 、(5.45±2.96)μg/L 、(9.21±6.35)μg/L ,其中,冠心病组(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显著高于斑块组和对照组(P<0.05);斑块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按冠状动脉内径狭窄程度分组中,重度狭窄组 visfatin 、HbA1c 水平[(8.25±4.86)μg/L 、(7.35±1.43)%]显著高于非重度狭窄组[(3.22±2.74)μg/L 、(6.14±0.70)%]和对照组[(0.73±0.42)μg/L 、(4.98±0.21)%],P<0.01;非重度狭窄组高于对照组(P<0.01)。 visfatin 、HbA1c 、hs-CRP 、LDL 和 TC 水平与 Gensini 评分呈正相关(P<0.01),HDL 水平与 Gensini 评分呈负相关(r=-0.535,P<0.01)。各组患者 HbA1c 、hs-CRP 、LDL 和 TC 水平与 visfatin 呈正相关(P<0.01),HDL 和 TG 水平与 visfatin 呈负相关(P<0.01)。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中,最终进入回归方程的因素为 HbA1c 、LDL 、hs-CRP 、visfatin 和 HDL 。结论 visfatin 、HbA1c 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联合检测visfatin 和 HbA1c 能够作为评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CRP)和载脂蛋白A-I(ApoA-I)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91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根据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病变亚组(35例)、双支病变亚组(36例)和多支病变亚组(20例);另选43例正常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入选人群的血浆CRP和ApoA-I水平.结果 ①与对照组比较,冠心病组CRP[单支病变组:(8±5)mg/L;双支病变组:(10±5)mg/L;多支病变组:(10±5)mg/L];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ApoA-I[单支病变组:(1.33±0.33)g/L;双支病变组:(1.26±0.32)g/L;多支病变组:1.20±0.31g/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冠心病组各亚组间比较,血浆CRP水平随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增加而升高,血浆ApoA-I水平在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少的较低.各亚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浆CRP和ApoA-I水平在冠心病患者中明显区别,并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提示上述指标可能共同参与或介导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并可用于预测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5.
沈盛晖  朱建华  严卉 《浙江医学》2010,32(10):1435-1437,1442
目的 观察冠状动脉造影患者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P物质(SP)水平和心率变异(HRV)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分析172例冠状动脉造影患者,135例诊断为冠心病,其中单支病变54例,双支病变41例,三支病变40例,冠状动脉造影阴性37例,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入选患者的CGRP、SP水平和动态心电图检测HRV.结果 冠心病患者血浆CGRP含量均低于冠状动脉造影阴性组(P〈0.05),其中冠状动脉造影阴性组与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比较,单支病变组与三支病变组比较,CGRP含量均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冠心病三支病变的患者血浆SP含量均低于单支病变组(P〈0.05)及冠状动脉造影阴性组(P〈0.01).正常窦性R-R间期标准差(SDNN)在冠心病三支病变的患者中均显著低于单支病变组及冠状动脉造影阴性组(P〈0.01),双支病变组的患者均低于冠状动脉造影阴性组(P〈0.05);每5mm的R-R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SDNN index)在冠心病三支病变的患者中均显著低于单支病变组(P〈0.05)及冠状动脉造影阴性组(P〈0.01),在双支病变的患者中均低于冠状动脉造影阴性组(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CGRP水平降低,CGRP、SP、HRV有关参数的降低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有密切关系,CGRP、SP与HRV联合检测可以作为评估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危险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王品晓  杨鹏麟  林加峰  季亢挺  李嘉 《浙江医学》2011,33(7):1032-1033,1036
目的 探讨血尿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入选338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病变组100例,双支病变组78例,多支病变组160例.测定3组空腹血尿酸、血脂、血糖等各项指标并进行比较,最后分析血尿酸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 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血尿酸水平分别为(299.66±50.23)、(368.97±74.49)、(415.01±82.27)μmol/L,3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性别、高血压、血尿酸水平、TC、LDL-C与冠心病病变严重程度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年龄、吸烟、空腹血糖与冠心病病变程度具有相关性(P<0.05),而TG、HDL-C与冠心病病变严重程度无相关性(P >0.05).进一步采用偏相关分析,剔除性别、年龄、吸烟、高血压、空腹血糖、TC、LDL-C对冠心病病变严重程度的影响后,血尿酸水平与冠心病病变严重程度仍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最后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得回归方程y=0.104+0.006x.结论 血尿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检测血尿酸水平有可能成为一项有价值的、能预测冠心病事件的常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透明质酸(HA)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因胸部不适而行冠状动脉造影的259 例患者,根据检查结果分为冠心病组(211例,单支病变65 例、双支病变62例、三支病变84 例)及对照组(48 例),检测比较两组患者HA水平,记录对应患者Gensini 冠状动脉病变积分,分析HA 和Gensini 冠状动脉病变积分的相关性.结果 对照组患者HA 水平为(40.86±19.40)ng/ml,冠心病组为(71.57±58.44)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单支、双支、三支病变患者HA 水平分别为(57.21±40.51)、(83.77±69.26)、(74.60±60.60)ng/ml.双支病变与三支病变患者H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单支病变患者与对照组及双支病变与三支病变患者HA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积分与HA 水平呈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 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血浆HA 水平相关,测定血浆HA 水平可为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和中心动脉压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该院心内科2011年3~6月住院的非心力衰竭冠心病患者150例,符合冠心病的临床诊断标准且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呈阳性。根据血压情况将患者分成高血压组(n=90)和非高血压组(n=60)。冠状动脉造影前用ELISA法测定各组血浆BNP水平,冠状动脉造影后计算各组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和评分。所有病例在造影前后采用无创测量法测量中心动脉压,记录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平均值及中心动脉压脉压差(PP)。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PP与BNP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高血压组血浆BNP水平明显高于非高血压组(P<0.05)。冠状动脉双支病变组和三支病变组的SBP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5)。冠状动脉三支病变的PP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5)。冠状动脉三支、双支和单支病变的血浆BNP水平都明显高于冠状动脉正常组(P<0.05)。PP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P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病变评分、左心室射血分数、BNP关系密切;PP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病变评分和BNP复相关系数为0.91,其线性模型为PP=0.543病变支数+0.656病变评分+0.864 BNP。结论 PP是冠状动脉狭窄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BNP可以作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血浆标志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的含量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和冠心病组.其冠心病组又根据冠脉病变的部位分为单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实验室检查测定各组的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浓度.结果 ①冠心病组总胆红素(11.32±2.81)μmol/L和间接胆红素(8.56±1.91)μmol/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②冠心病多支病变组总胆红素(10.11±1.09)μmol/L和间接胆红素(7.34±1.66)μmol/L水平均低于单支病变组(P〈0.05).结论 低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程度及范围负相关,提示低胆红素水平可能是冠心病的一项新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斑块稳定性的关系. 方法 依据64层双源CT(dual-source computed tomography 64-DSCT)结果将120例冠心病患者以CT值不同分为易损斑块组、混合斑块组和硬斑块组,每组40例,同期选择冠状动脉CT正常的老年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再根据冠脉病变情况将冠心病患者分为多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单支病变组.检查所有患者血浆Hcy水平,分析Hcy与斑块稳定性和冠脉病变支数的关系.结果 易损斑块组Hcy水平(19.32±4.76)μmol/L比混合斑块组(14.15±3.89)μmol/L、硬斑块组(14.33±2.91)μmol/L和对照组(9.32±3.84)μmol/L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y水平在冠脉双支病变组(15.38±3.45)μmol/L、多支病变组(16.12±4.12)μmol/L均比单支病变组(10.45±2.76)μmol/L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y水平可反映冠脉病变程度的严重性和斑块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与其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2009年至2010年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冠心病患者192例,按照其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病变组(52例)、双支病变组(43例)、三支病变组(55例)及健康对照组(42例),入院时患者均测定尿酸水平。结果①四组患者在尿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C-反应蛋白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四组患者尿酸水平分别为(330±81)μmmol/L、(341±80)μmmol/L、(372±83)μmmol/L、(288±78)μmmol/L,其水平随着病变血管数的增加而升高,显示其与冠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r=0.43,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尿酸水平与其冠脉病变程度呈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CHD)不稳定心绞痛(UAP)患者胰岛素抵抗(IR)与冠状动脉(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将连续的224例接受冠脉造影检查的非糖尿病患者根据病变冠脉受累支数分组: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和正常对照组。测量身高、体重、腹围,测定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纤维蛋白原(Fbg)、白细胞计数(WBC)、尿酸(UA)、血脂、总胆红素(TBIL)等,计算体重指数(BMI)、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Gensini积分。根据Gensini积分评价冠脉病变严重程度,根据HOMA—IR评价IR。结果:冠心病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OMA—IR、性别、年龄、TBIL、LDL—C、HDL—c、Fbg、高血压均是CHD的独立危险因素。冠心病组校正影响因素后进行偏相关分析显示,HOMA—IR与Gensini积分显著正相关(r=0.223,P=0.024);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显示,HOMA—IR、年龄、LDL—C与Gensini积分独立相关。结论:非糖尿病患者IR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finogen,Fg)水平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和不同类型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101例CHD患者[其中单支血管病变组46例,双支血管病变组30例,多支血管病变组25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6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28例,稳定性心绞痛(SAP)11例]与37例对照组,采集静脉血,检测血浆Fg等水平,然后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CHD组血浆Fg[(3.75640±1.15034)g/L]均较对照组Fg[(2.85140±0.64145)g/L]显著升高(P〈0.001);并且按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分组后,多支病变组血纤维蛋白原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按疾病类型分组后AMI组血纤维蛋白原均高于UAP组和SAP组(P〈0.05)。结论 血纤维蛋白原在冠心病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一定作用,可以作为预测急性心肌梗死和判断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临床中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活性与冠脉病变程度和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高州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2012年1月~2013年6月6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组,同期60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未见有冠状动脉狭窄的患者为对照组,并将研究组中冠心病的临床类型和冠脉病变支数以及Gensini积分分为不同亚组。采取ELISA法测定Lp—PLA2水平。结果研究组中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死患者的Lp—PLA2活性分别为(26.32±0.77)、(29.14±0.42)、(32.21±0.78)μmol/(min·m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1.32±1.56)μmol/(min·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死患者的Lp—PLA2活性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单支病变和双支病变以及三支病变的Lp—PLA2活性分别为(26.13±1.45)、(28.78±1.36)、(31.67±1.47)μmol/(min·m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1.32±1.56)μmol/(min·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单支病变和双支病变以及三支病变患者的Lp—PLA2活性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0~〈20分和20~〈40分以及≥40分的Lp—PLA2活性分别为(26.07±1.32)、(28.71±1.27)、(31.78±1.41)μmol/(min·m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1.32±1.56)μmol/(min·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0~〈20分和20~〈40分以及≥40分患者的Lp—PLA2活性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p—PLA2与冠心病的发生具有一定的联系,对该病的预测具有一定的意义。同时,该指标活性能够有效地反映出冠状动脉硬化的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15.
王雁  胡申江 《浙江医学》2010,32(11):1604-1606
目的通过测定既往无糖尿病史的冠心病患者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评估冠心病患者糖代谢异常的发病率,并探讨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糖代谢异常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冠心病患者152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二支及三支病变组,同期另择非冠心病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比较各组对象FPG、2hPG以及HbAlC水平,并分析不同冠状动脉病变与血糖的相关性。结果正常对照组与单支病变组2hPG及HbAlC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二支及三支病变组2hPG、HbAlC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单支病变组(均P〈0.05)。血糖正常者84例,糖调节受损32例,糖尿病36例,糖代谢异常发生率为44.7%。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加重,各组间糖代谢异常发生率逐渐增高,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同样,随着糖代谢异常程度的加重,多支病变率(二支及三支病变)也逐渐增加。糖代谢异常的冠心病患者较糖代谢正常的冠心病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与FPG、2hPG、HbAlC均呈显著正相关(均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糖代谢异常的发生率较高。糖调节受损的患者多支病变率、弥漫性病变程度与糖尿病患者相似。应加强糖调节受损人群的早期发现及干预,防止或延缓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6.
心率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静息心率及24h平均心率与冠心病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观察208例人选者的静息心率及用Holter监测24h平均心率,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分为对照组及冠心病组。结果冠心病组静息心率及24h平均心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静息心率为77.48±12.15次/分vs(70.26±10.27)次/分,P〈0.05;24h平均心率为80.52±10.45次/分ys71.96±7.36次/分,P〈0.05);静息心率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r=-0.347,P〈0.001),24h平均心率亦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显著相关(r=0.477,P〈0.001)。冠状动脉狭窄部位与静息心率及24h平均心率均无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048及0.091,P值均〉0.05)。结论24h平均心率与静息心率均与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正相关,但均与冠状动脉狭窄部位无显著相关性;两者均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子与冠心病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中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TAFI)与纤维蛋白原(Fbg)的关系。方法分别应用ELISA法、发色底物法测定40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和6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CAD)患者血浆中TAFI:Ag、TAFI:A及Fbg的含量。结果CAD患者血浆中TAFI:Ag(95±34%)、TAFI:A(29.2±11.2μg/ml)、Fbg(5.20±2.41g/L)均明显高于冠脉造影正常者(P〈0.001)。结论CAD患者血浆中TAFI:Ag和TAFI:A均显著增高,抑制了Fbg的降解,导致纤溶活性降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Fg)与冠状动脉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 2014年2-4月收治的拟诊稳定型冠心病患者91例,统计其入院基本临床资料,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分为非冠心病组21例,单支病变组37例,2支病变组16例,3支或左主干病变组17例,均检测F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分析血浆纤维蛋白原与冠状动脉病变之间的关系。结果与非冠心病组比较,2支病变组、3支或左主干病变组Fg水平均升高,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OR=9.72,95%CI 1.5660.76,P=0.02)、年龄(OR=1.09,95%CI 1.0060.76,P=0.02)、年龄(OR=1.09,95%CI 1.001.17,P=0.04)、TC(OR=10.87,95%CI 1.561.17,P=0.04)、TC(OR=10.87,95%CI 1.5676.24,P=0.02)、LDL-C(OR=1.06,95%CI 1.0176.24,P=0.02)、LDL-C(OR=1.06,95%CI 1.011.50,P=0.01)、Fg(OR=7.40,95%CI 1.821.50,P=0.01)、Fg(OR=7.40,95%CI 1.8230.03,P=0.01)是冠状动脉病变的危险因素。结论性别、年龄、TC、LDL-C、Fg是冠状动脉病变的危险因素,冠状动脉病变后Fg水平可升高,尚不能肯定与病变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尿酸(UA)的关系.方法 根据造影结果,将269名患者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42例(AMI)、不稳定性心绞痛组63例(UAP)、稳定性心绞痛组84例(SAP)、对照组80例,所有患者术前均空腹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尿酸(UA).结果 冠心病组hs-CRP,UA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心肌梗死细(AMI)的UA与hs-CRP呈负相关(r=0.459,P<0.01),而UAP组UA与hs-CRP呈正相关(r=0.326,P<0.01),单支病变、双支病变和3支病变的血尿酸、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两两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高hs-CRP血症、高UA血症是反映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但其水平高低与冠脉病变累及的范围无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