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袁文兴  高明辉  宁福江  陈箫莹 《预防医学论坛》2008,14(12):1177-1178,1181
[目的]了解居民伤害的死亡水平,分析伤害的死因构成与分布特征,为开展伤害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蓬莱市2004~2005年居民死因监测资料中的伤害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伤害死亡2004年492例,2005年444例,死亡率(/10万)为110.18、99.69,标化死亡率为88.63、80.27。2年伤害平均死亡率为104.94,男性为145.73,女性为64.01;0~14岁为28.21,15~34岁为71.92,35~54岁为116.34,55~74岁为128.79,75岁以上为377.45。居民伤害主要死因为道路交通伤害(332例)、自杀(277例)、不明原因的伤害(129例)和跌落(75例);首位伤害死因男性是道路交通伤害(占39.32%),女性是自杀(占41.40%)。伤害引起的死亡使居民平均期望寿命损失22.70岁。[结论]蓬莱市居民伤害死亡率较高,道路交通伤害和自杀是伤害死亡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掌握蓬莱市伤害发生情况,为制定伤害干预措施和预防与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蓬莱市医院伤害急诊监测医院2004年的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统计伤害报告卡合格的9261例伤害患者,其中男性6623例,女性2638例,年龄(36.35±16.06)岁,15~59岁占85.27%,农牧渔民占56.74%;伤害主要发生在7~10月(占42.44%),时间集中在0:00~1:00、10:00~11:00、15:00~16:00合计占29.91%;导致伤害发生的前3位原因依次为交通事故(36.56%)、跌落(22.14%)、钝器伤(18.60%),意外事故占85.19%。[结论]预防和减少交通伤害、跌落的发生是蓬莱市伤害预防控制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梅丹  何静  战贤梅 《预防医学论坛》2011,(9):769-770,773
[目的]分析大连市2009年机动车交通伤害发生的特点,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年大连市3家伤害监测哨点医院急诊诊断为伤害的全部首诊病例中机动车交通伤害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9年3家医院合计报告机动车交通伤害病例3 315例,占全部伤害病例24 047例的13.79%。3 315例机动车交通伤害中,男性占58.25%,女性占41.75%;最多的是25~44岁(占41.42%)、45~64岁(占30.53%),商业服务业人员(占19.88%)、专业技术人员(占15.14%)、离(退)休人员(占11.55%);发生地点主要在公路/街道(占89.14%),伤害性质主要是挫伤(占60.30%),伤害部位主要在头部(占30.92%),伤害发生时活动主要是驾乘交通工具(占42.71%);意外事故占99.16%;死亡者占0.15%。[结论]2009年急诊首诊机动车交通伤害病例中,青壮年、男性多见。应针对机动车交通伤害的重点人群,开展伤害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农七师垦区居民伤害死亡水平与伤害死亡的原因,为制订相关干预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7~2009年农七师垦区居民伤害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7~2009年农七师垦区居民伤害合计死亡277例,年均死亡率为53.18/10万,标化死亡率为46.23/10万。伤害死亡率,2007年为68.82/10万,2008年为44.55/10万,2009年为46.54/10万(P<0.01)。伤害年均死亡率为53.18/10万,其中男性为78.03/10万,女性为27.64/10万(P<0.01);0~14岁为56.56/10万,15~34岁为66.36/10万,35~59岁为38.60/10万,≥60岁为31.49/10万(P<0.01)。伤害年均死亡率最高前4位死因,全部居民、男性、女性均为机动车交通事故、意外中毒、自杀、其他意外事故和有害效应。因伤害死亡引起的减寿率,全部居民为14.03‰,男性为20.20‰,女性为7.69‰;减寿率最多的是机动车交通事故、自杀、意外中毒及其他意外事故和有害效应。[结论]农七师垦区居民伤害死亡率较低,机动车交通事故是主要的伤害死亡原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掌握敦煌市伤害发生的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为制定预防和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用哨点监测方式,对2010年3家哨点医院伤害首诊患者进行登记,分析伤害发生的特点及规律。结果 3家医院2010年共收治伤害病例4 550例,男性占67.3%;25~44和45~64岁组占74.4%;文化程度以初中为主(52.3%);农牧鱼水利业生产人员、家务和在校学生居前3位,占59.0%;伤害发生原因前3位:跌倒/坠落(42.6%)、机动车车祸(21.5%)、钝器伤(15.1%),意外伤害占多数(90.1%);程度以轻度为主(75.6%);73.3%的病例治疗后回家。结论敦煌市伤害病例男性较多;跌倒/坠落和钝器伤男性居多;伤害多因意外情况导致,与职业有关,农牧鱼水利业、家务、在校学生是伤害发生的主要职业。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2006-2007年山东省蓬莱市道路交通伤害流行特征,为当地制定预防和控制道路交通伤害提供依据。方法以2006-2007年蓬莱市居民死亡登记系统的交通事故导致死亡资料和2008年蓬莱市居民道路交通伤害抽样调查资料为基础,计算率、构成等指标。结果2006-2007道路交通事故导致309人死亡,死亡率为34.72/10万,男性是女性的4.47倍,主要集中在15~59岁,骑乘摩托车人员死亡最多;非致死性交通伤害约为5 017人次,发生率为0.56%,男性为女性的2.17倍,主要发生在15~59岁,驾乘两轮摩托车发生伤害人次数最多,主要分布在3月、8月和10月及上午的8点和10点;2006-2007年蓬莱市道路交通事故导致约5 325.82人次受伤或死亡,发生率为0.60%;男性伤害发生率高于女性;15~59岁年龄段的劳动力人口伤害发生率最高;伤害受伤人数是伤害死亡人数的16.24倍;骑乘摩托车人员伤害发生最多,且受伤者大多为驾驶者。结论蓬莱市道路交通事故中驾乘摩托车发生伤害较多,应有针对性的制定相关措施,针对摩托车的交通安全应是一个重点。  相似文献   

7.
2006年大连市伤害监测点医院首诊伤害病例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大连市伤害发生的分布特点及流行规律,探索切实可行的监测网络系统,为制定干预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6年大连市沙河口区监测点医院急诊室、其他门急诊及临床科室诊断为伤害的全部首诊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全年合计报告伤害病例10 537例,其中男性占68.09%,女性占31.91%;25~34岁占23.30%,35~44岁占20.17%,20~24岁占15.36%;前5位伤害发生原因依次为钝器伤(占28.98%)、跌倒/坠落(占22.60%)、刀/锐器伤(占18.87%)、机动车车祸(占16.76%)、动物伤(占1.78%);发生地点主要是公路/街道(占19.33%)、贸易和服务场所(占19.11%)、公共居住场所(占16.39%)、家中(占16.27%)、工业和建筑场所(占14.16%);伤害发生高峰时间在8:00~12:00和16:00~22:00,高发月份为1、7、10月,每周周一稍高;非故意伤害占70.86%;轻症占67.37%;治疗后回家的占79.98%,死亡的占0.15%.[结论]伤害发生的重点人群是男性,20~44岁青壮年,应针对重点人群、多发地点、高峰时间和多发季节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8.
洛阳市9387例伤害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河南省洛阳市伤害的流行病学特征和规律,为伤害防制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随机抽取洛阳市三家医院,其中2个三级甲等医院、一个二级甲等医院作为监测哨点医院,以2007年1月1日~12月31日到医院就诊并被诊断为伤害的首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结果]共收集伤害病例9 387例.其中男性6 428名(68.48%),女性2 959名(31.52%),男、女性别比2.17:1;伤害高发年龄组为25~44岁(41.41%);除中毒和窒息/上吊女性略高于男性外,所有伤害原因的发生人数男性均明显高于女性;男女伤害均以机动车车祸伤害为主(24.40%);伤害多发生于8月(9.99%)、9月(10.35%)、10月(9.65%);时间多集中在上午9~10时和下午6~8时;意外伤害占伤害总数的75.40%,在伤害中居首位;公路或街道是伤害事件的高发地点(35.49%);伤害发生后,经医院治疗后,回家者居多(51.32%).[结论]青壮年男性、钝器伤、机动车、跌倒已成为洛阳市伤害预防控制干预的重点领域.  相似文献   

9.
2006~2008年蓬莱市死因监测点居民死亡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蓬莱市居民全死因死亡水平及死亡构成,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6~2008年蓬莱市死因监测点监测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06~2008年蓬莱市居民年均粗死亡率为740.29/10万,男性为821.33/10万,女性为659.18/10万;0~14岁、15~34岁、35~54岁、55~74岁、≥75岁分别为62.97/10万、87.83/10万、316.75/10万、145.52/10万8、381.58/10万。居民的前5位死因为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伤害、慢性呼吸道疾病、糖尿病及其他内分泌疾病;造成的潜在寿命损失年率前3位分别是伤害、恶性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伤害是影响居民寿命的重要死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腾冲县居民伤害死亡发生特点、变化及其对居民健康的影响程度,为进一步开展伤害的预防和卫生规划提供依据。[方法]腾冲县2007-2013年居民死因监测数据,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死因监测数据清洗与分析工具(2010)、Excel 2003和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2007-2013年,腾冲县伤害死亡2795例,伤害粗死亡率61.67/10万,标化死亡率64.83/10万,占总死亡的13.02%,居全死因顺位的第3位。7年监测数据显示伤害死亡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道路交通事故死亡率上升最明显。前5位伤害死因依次为:道路交通事故、自杀、意外跌落、砸死、其他意外事故和有害效应,占伤害死亡的76.71%。男性年平均死亡率86.72/10万,标化率90.80/10万;女性年平均死亡率35.02/10万,标化率37.08/10万,男性伤害死亡率高于女性,是女性的2.48倍,道路交通事故和自杀是导致腾冲县男性和女性伤害死亡的主要原因。不同年龄组伤害导致的主要死亡原因不同,0~岁主要是意外的机械性窒息,1~14岁以淹死为主,15~44岁组以道路交通事故为主,45~64岁以道路交通事故为主,65岁及以上年龄组以意外跌落为主。[结论]伤害已成为腾冲县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应根据其变化特点开展针对性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北京市通州区儿童伤害发生的特点和流行规律,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6—2010年北京市通州区3家监测哨点医院首诊儿童伤害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10年共发生儿童伤害4856例,其中男童3177例(65.42%),女童1679例(34.58%);3月和6~7月是一年中伤害高发月,9~11时和15时是一天中伤害高发时段;儿童伤害前5位致伤因素依次为跌倒/坠落(37.72%)、动物伤(29.26%)、钝器伤(12.68%)、非机动车车祸(6.45%)、刀/锐器伤(6.22%);伤害地点主要为家中(49.42%)、学校与公共场所(25.58%)、公路/街道(14.68%)、公共居住场所(6.49%)、体育和运动场所(1.69%);主要伤害部位依次为上肢(35.61%)、下肢(32.33%)和头部(23.54%)。结论男童伤害发生率高于女童,跌倒/坠落和动物伤(尤其是犬伤)是目前儿童伤害防范的重点,溺水和机动车车祸是重要的儿童死因。建议在家庭和学校加大有关伤害的宣传,提高家长与全社会的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12.
朱旭豪  张铭驱  何志礼  胡术贤 《职业与健康》2012,28(14):1744-1745,1747
目的分析清远市15岁及以下农村儿童伤害的原因,找出伤害发生的规律,评价伤害对该人群造成的危害。方法对清远市农村地区2009—2011年儿童伤害监测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9—2011年全国伤害监测系统共收集清远市农村儿童伤害病例980例,占清远市伤害总病例的9.27%;不同性别各年龄段均有伤害发生,男童的比例高于女童;一年中农村儿童伤害发生以6—10月份较高;伤害发生地点第1位是学校与公共场所463例(47.29%),其次为家中278例(28.34%),农场(农田)150例(15.27%)占第3位;伤害原因构成中跌落伤害居第1位,动物咬伤、交通事故、锐钝器伤的伤害排位靠前,伤害发生性质中917例(93.59%)是非故意的,59例(6.02%)为故意(暴力、攻击),自残、自杀4例(0.41%);伤害的受伤部位前3位依次为:头部369例(37.64%),上肢214例(21.82%),下肢195例(19.93%);伤害严重程度中轻度伤害有786例(80.21%),中度145例(14.77%),重度38例(3.85%),死亡11例(1.17%)。结论伤害是危害儿童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政府和社会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来预防和控制农村儿童伤害。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2006-2011年青岛市城阳区伤害流行特征,为制定伤害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伤害监测系统,收集2006-2011年城阳区伤害监测资料,使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累计报告伤害51 995例,伤害发生率为17.81‰,男性(24.95‰)高于女性(11.04‰)。25~44岁年龄组病例构成比最高,占38.76%。9-10点是伤害发生高峰时间段。伤害发生前3位原因是跌倒/坠落(30.40%)、道路交通事故(27.50%)和钝器伤(21.69%)。伤害发生地点主要集中在公路/街道(32.39%)、工业和建筑场(21.81%)和家中(19.92%),伤害主要发生在进行休闲活动(37.25%)、有偿工作时(25.34%)和驾乘交通工具(21.89%)。本地人口伤害发生以在公路/街道最常见,占35.47%,外地人口则为工业和建筑场,占37.55%,本地人口伤害主要发生在进行休闲活动时,占40.67%,外地人口为在有偿工作时,占40.86%。外地人口、男性、较大年龄、较低文化程度、道路交通事故、晚上是伤害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伤害发生前3位原因是跌倒/坠落、道路交通事故和钝器伤,以男性、青壮年、低文化程度者为主。要针对不同人群的流行特点,科学开展伤害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2011—2012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外来务工人口伤害情况,为制定降低其伤害发生率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以2011—2012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外来务工人员中伤害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年龄、性别和伤害类型、原因、发生地点和伤害发生时的活动的关系。结果共报告20 105例外来务工人口伤害病例,平均年龄为(34.54±10.88)岁,男女性别比3.64∶1;外来务工人员伤害患者前3位的伤害类型依次为锐器伤或咬伤或开放伤(54.48%)、挫伤或擦伤(27.95%)、颅脑外的其他骨折(6.53%),主要发生原因依次为刀或锐器伤(44.88%)、钝器伤(23.31%)和跌倒或坠落(18.26%);有59.56%的伤害发生在工业和建筑场所,70.33%为工作时发生。结论浦东新区外来务工人员主要是20~50岁人群受到的职业伤害,其伤害预防的优先领域是刀或锐器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四川城市与农村老年人发生伤害事件的调查结果分析,了解城乡老年人群伤害发生的规律及特点,为制定相关政策和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将2006-2008年因伤害首次就诊于哨点医院的老年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分析老年人伤害的三间分布、伤害情况及后果。结果共调查城市老年伤害病例4 176例(男女之比为1∶1.08),农村老年伤害病例2 319例(男女之比为1.12∶1);城乡老年人伤害发生场所前2位均为家中、公路(街道);伤害发生最集中的时段城乡均为清晨8~10点,10点达到最高峰值;城乡老年人伤害的主要直接原因均是跌倒/坠落,机动车车祸,(但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3.26,P0.01);城乡老年人伤害身体部位前3位均为头部、下肢、上肢;农村老年人中度伤害构成比(36.0%)高于城市(26.7%)。结论四川省城市和农村老年人发生伤害特点有相同和不同之处,可结合相关影响因素和规律,通过提高老年人的健康防范意识,以及政府对公共设施的合理建设来开展预防控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2010—2012年河南省新安县居民伤害死亡状况,为制定伤害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010—2012年河南省新安县全人群死因监测数据中常住居民的伤害死亡个案为研究对象,使用国家推荐的死因监测数据清洗与分析工具和Excel 2003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新安县居民伤害死亡居全死因的第4位,死亡率62.53/10万,标化死亡率59.30/10万,占全死因的9.54%。伤害前5位死因依次为机动车辆交通事故、意外跌落、自杀、意外中毒、淹死,占伤害死亡的84.02%。婴儿主要死因为机械性窒息;幼儿主要死因为淹死;青少年第1位为机动车辆交通事故,占40.00%,第2位为淹死,占30.00%;青年人第1位为机动车辆交通事故,占52.94%,第2位为自杀,占9.66%;中年人第1位为机动车辆交通事故,占53.21%,第2位为意外跌落,占14.44%;老年人第1位为机动车辆交通事故,占46.67%,第2位为自杀,占16.92%,第3位为意外跌落,占14.87%。结论伤害严重威胁新安县居民的生命健康,特别是机动车辆交通事故,应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采取有效防控措施,降低伤害的发生和死亡,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某地级市市区主要道路的部分路段交通噪声的污染现状。[方法]于2010年4月对济宁市4条街道的部分路段在07:30—08:30、09:00—10:00、11:30—12:30、14:00—15:00、17:00—18:00、20:00—21:00共6个时间段进行实地噪声强度监测,对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以等效连续A声级为参数,交叉路口A昼间平均为81.30~83.20dB(A),夜间平均为77.12dB(A),噪声质量指数为1.03~1.11;交叉路口B等效连续A声级昼间平均为78.55~82.11dB(A),夜间平均为78.38dB(A),噪声质量指数为1.05~1.09;交叉路口C等效连续A声级昼间平均为76.29~82.34dB(A),夜间平均为75.56dB(A),噪声质量指数为1.01~1.10;交叉路口D等效连续A声级昼间平均为83.09~85.23dB(A),夜间平均为79.18dB(A),噪声质量指数为1.04~1.13。[结论]该市4条主要交通干道各时间段等效连续A声级均超过我国大陆城市5类环境卫生标准值;52%监测时间段的交通噪声质量等级为恶化。  相似文献   

18.
黄明安 《职业与健康》2010,26(17):1964-1966
目的分析云安县狂犬病流行病学特征及其流行因素,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云安县2004-2009年全县报告的狂犬病病例个案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云安县2004—2009年共发生报告狂犬病34例,全县8个镇中7个镇有病例报告,均在农村发病。发病时间以5、7、9、10、12月为主,占79.4%;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1.83:1;年龄分布以50岁以上居多,占58.8%,15岁以下儿童次之,占29.4%;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占70.6%,学生次之,占26.5%;伤人动物中,以犬为主,占85.3%,猫次之,占11.8%;伤及部位以上肢为主,占58.8%,下肢次之,占23.5%;全部病例均没有规范处理伤口和狂犬病疫苗、抗毒血清(或免疫球蛋白)接种;潜伏期最短9d,最长3年,平均为98d;具有典型狂犬病临床症状,病程1~12d,34例全部死亡。结论云安县2004—2009年所发生34例狂犬病主要是由于疫情扩散、犬密度过高、犬类"管、免、灭"综合防治措施不到位、群众防控制意识不强和麻痹尧幸心理所引起的,今后防治对策主要是着力提高群众防控意识和建立政府主导的狂犬病防控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9.
黄诚  施丹 《职业与健康》2010,26(18):2088-2089
目的评估崇明县涂阳肺结核患者发病特征,探讨进一步的预防与控制策略。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崇明县2008—2009年新发涂阳肺结核患者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09年全县共报告新发涂阳肺结核患者214例,发病率2008年为17.55/10万,2009年为13.27/10万;男性发病情况明显比女性严重,男女发病性别比为2.69:1;地区分布不均衡,城桥镇发病人数最多,占发病总数的18.22%;病例全部为青壮年和老年;职业分布以农民和离退人员为主,分别占发病总数的63.55%和14.02%;3月份为发病高峰时间,占18.22%。结论崇明县涂阳结核病疫情2009比2008年有明显缓解,但仍很严重,涂阳病例以青壮年农民和离退休老人为主,应继续有针对性地加强涂阳肺结核防治工作的投入和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